忆与朱仲丽五次近距离的接触
2014-11-12黄水宁成波文
黄水宁+成波文
朱仲丽大姐1915年2月出生,是我们周南中学创始人、著名民主革命先驱、革命教育家朱剑凡老校长的爱女,是无产阶级革命家、党和人民军队的卓越领导人王稼祥的夫人,也是我们周南中学最杰出的资深校友。朱仲丽大姐深爱周南,周南人深爱朱仲丽大姐。
2014年2月8日上午11点,朱仲丽大姐走了,噩耗传来,周南举校皆哀。2月10日晚,我们一行三人飞赴北京,吊唁朱仲丽大姐并参加她的遗体告别仪式。
我们和她的前一次相聚仿佛就在昨天。那是2013年4月7日,我们一行数人应她之邀,造府拜访朱仲丽大姐。大姐见到我们,如同见到了久别的亲人,十分高兴,热情相待。她拿出新作《毛泽东》的电视剧本,告诉我们顺手时一天写作能上万字。这一次,大姐设晚宴招待我们。永远也忘不了,换上的新餐具,“全聚德”的两只香喷喷的大烤鸭,大姐亲自指导熬的营养牛肉汤,还有特地为我们留下的99岁高寿的生日蛋糕,尤其是清早亲自上菜市场挑选的保健菜……难忘的家宴特别温馨,特别韵味。促膝交谈,其乐融融。我们认真向朱仲丽大姐汇报了学校工作及发展设想,特别提到:“想在周南北校区设立‘剑凡园,恭移朱剑凡先生铜像到‘剑凡园。恕我们说话无忌讳,家里人谈家常,您百年之后,学校打算在‘剑凡园也为您雕塑一尊铜像,让您永远陪伴在父亲身旁。不知大姐意下如何?”我们随即把“剑凡园”的设计效果图呈给大姐审阅。她笑开了:“好啊,好啊!谢谢你们想得周到!我会支付一笔款项给周南的……不过,前不久体检,我的各项指标均为正常,我要争取活到120岁。”我们异口同声:“真佩服您有这么棒的体格,不愧为周南人,您的健康长寿就是我们周南人的福气!”她不断地给我们每一位夹菜:“真的非常感谢你们,把周南办得这么好!”她边给张繁、许勇两位年轻校友夹菜边夸奖:“你们这两位小弟弟,不仅仅人长得帅气,而且有学识,有能力,有气魄。今后的周南就看你们的了。”交谈中,她一再询问,得知影视公司没有支付在周南拍摄《春露》(朱仲丽编剧、导演)的劳务费后,多次强调一定要影视公司补上。我们婉言谢绝。我们请求将大姐的所有作品陈列到图书馆和校史馆,她说:“等我们整理好以后,一并给母校寄过去。”“李秘书,110周年校庆捐款、赠书的事就交给你去办。”在我们依依不舍,相拥握别时,朱仲丽大姐请我们捎个口信给周南学子:“学习进步,身体健康,有德有才。”孰料这竟成了永诀。
这次再来,在那熟悉的客厅里,不见了她的身影。墙上正中挂着的遗像,黑纱围绕,寄托哀思的黑花下,她在微笑着,那笑声仿佛还在回荡,充满着慈爱,犹如灿烂的阳光,在传递一份热情,一份关爱,一种期望,一段深情。我们和她的交往缘于对她的好奇,对她的敬重,那之间的纽带,是她父亲朱剑凡创办的周南中学。春来冬往十数载,我们成了忘年交。
初次见到她,是2002年10月6日,朱仲丽大姐回到周南中学。拥挤的北正街周南老校门前,一条深深的巷子,她来得有些突然。我们赶忙去迎接。学校操场上正在举行运动会开幕式,喇叭的声音充斥整个校园。她走在校园的路上,关爱周南的一砖一瓦,一草一木,久久看着李觉公馆,世事沧桑映入脑海:“这是湖南和平起义的指挥部”,“萧劲光和程潜曾在这楼里谈判,签署协议”,“小楼保存很好,长沙和平解放,人民不再受战火之难,长沙人民要谢谢这座楼”。我们瞧着她,只见这位周南中学创始人朱剑凡的满女(人称“八姑娘”),精神抖擞,穿着时尚,声音清脆,脚步沉稳,充满着激情,欢声笑语不时影响着周围的人们。我们请她上了主席台,她在热烈的掌声中拉开了话匣,主题是勉励学生“锻炼身体,增强体质,全面发展,立志成材”。她的父亲朱剑凡办学之初主张体育要“野蛮其体魄”,因为那时的祖国,被称为“东亚病夫”。初次见到她,我们对她的敬仰在于她的神秘,她很早就到了延安,在延安时期她就是毛泽东的保健医生,后来成为遵义会议上确定的红军指挥三人小组成员的王稼祥的夫人。
再次见到她,是2003年的初冬。京城下了入冬的第一场雪。她家的小院里,积雪覆盖,有些寒冷。进入房门,浓浓暖气,顿觉身热。朱仲丽大姐在门口迎接我们,亲切问候,让我们觉得心暖。面前的她温婉端庄,笑容和蔼,她就是那位我们久仰的博学多才、心胸宽广、远见卓识的非凡女性。特别是在王稼祥去世后,她没有放弃对生活、对理想的追求,坚持丈夫未竟的心愿。她早年从周南走出,历经无数考验,成为中国革命及新中国建设的“铁娘子”。她有许多故事,我们被她的魅力深深地折服。
落座,大姐拿出她获中央办公厅奖励的证书给我们看,似乎在让我们明白“革命人永远年轻”。之后,她又搬出她这些年不下200万字之巨的著作让我们翻阅。她64岁开始写作,用医生的细腻描述丰富坎坷的人生。一份耕耘,一份收获,她的作品涉及传记、小说、剧本等。她坐着写、卧着写、站着写,她指了一下沙发、茶几等说“这些都是我的写字台”。我们看着她,灰白的头发,红花袄衣。她不时挪动着坐姿,告诉我们这些年因写作而累伤了腰椎。她尽显生命的活力,尽管已是年近九旬,但浑身上下都在传递着动人的故事。
我们把周南新校奠基的喜讯告诉她。她听了特别高兴,扬起了手向我们致敬。高兴之余,她为“朱剑凡教育思想”题名。当她看到《朱剑凡教育思想研究》这一课题的原始材料有其父的亲笔书稿时,抚摸着那遒劲的草书,直问我们是在哪里找到的。父亲是她永远的记忆,周南是她永远的眷恋。
第三次见到她,是在气势恢宏的周南新校园。2005年10月3日,朱仲丽大姐走进了校门。这天,有些雨丝,有些凉意,但她仍不失风范,身着一条红色的连衣裙,一件蓝色的披肩,戴一顶白色的小圆帽,围着一条浅色的围巾,笑着,挥着手,走进了人群之中。
8点30分,举行朱剑凡铜像揭幕仪式。大姐不用人搀扶,走近铜像,扯动红绳,红绸徐徐落下,朱剑凡的铜像耸立在宏伟的广场中,人们注视着这位革命教育的先驱者,四周响起了雷鸣般的掌声。她的脸上露着微笑,眼睛里充满着泪水。她倚靠着父亲的铜像,一定在想,当年父亲从乱世走来,是父亲让周南从《诗经·周南》走出,从此,古城长沙泰安里的朱家宅第——“蜕园”中,就有了中国妇女解放的呐喊!在百年庆典大会的主席台上,事先交给她的主题是她曾说过的一句话:“周南永远是我心中的一座灯塔”。她无限深情地说:“……父亲是伟大的,他留给我的使我无时不在体会。如今,对社会的关爱使我变得博大,对生活的热爱使我保持了坚强。”
4日下午,多才多艺的朱仲丽大姐打电话过来,说想舞一下身子,亮一下嗓子。在“金色年华”的歌舞厅内,她与我们同乐。我们特别记得她的舞姿,特别记得她唱了一曲《两只蝴蝶》、和我(黄水宁)一块唱了《知心爱人》,这是一种革命者永远年轻的时尚与浪漫,这是一种出自于周南教育下女性的自信与豪迈。
第四次见到她是2012年9月28日,朱仲丽大姐又一次回到了周南新校园。我们师生夹道欢迎她,学生们给她献花,戴上红领巾,她开心地笑了,笑容灿烂。97岁的她,在贵宾室坐了一会儿,便急不可待地去给父亲的铜像献花,与之合影。出了校门,她嚷着说要绕着学校转一圈,仔细瞧一瞧学校,车又折了回来,然后从东门依依不舍地离开。
陪同在朱仲丽大姐身边,我们心中颇多感慨。10多年时间,我们5次见到朱仲丽大姐。这期间,周南中学经历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周南中学变得恢宏大气,周南实验中学、周南梅溪湖中学相继建立,周南附小破土动工。这一切,都离不开朱仲丽大姐的关怀与指导。
这才1年多,朱仲丽大姐,您说走就走了,您答应我们的事呢?到了110周年校庆那一天,到了周南附小开学那一天,我们一定会呼唤您,呼唤您的到来。那一天,您一定会笑得更灿烂,因为您的心里装着周南,那里有您许多许多的梦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