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比得兔的故事》解读

2014-11-12彭懿

作文大王·中高年级 2014年11期
关键词:莫里斯图画书波特

彭懿

这个淘气的小兔子从麦克格莱高先生家的菜园子里逃出来的迷人故事,已经有一百年的历史了。

这么一本又小又薄的图画书何以能一百年人气不衰呢?这的确不是一个三言两语就可以回答的问题。

说到《比得兔的故事》,可能首先要追溯的就是它在图画书史上所占的位置。至少在波特之前,图画还仅仅是一种可有可无的“装饰”,但从波特开始,文字与图画已经不可分割了,图画也在讲故事了,二者完全融合到了一起。是波特这个维多利亚时代的小女子开创了现代图画书的原型。从这层意义上来说,有人把《比得兔的故事》比喻为“童书中的《圣经》”,那么说波特是“图画书之母”,并不过分吧!下面就让我们花些篇幅,来看看波特是如何用“图画语言”叙述故事的吧——

故事一开头,右面是这样的一页文字:“从前,有四只小兔,他们分别是弗洛普西、默普西、棉球尾和比得。他们和妈妈住在沙窝里,沙窝就在一棵大冷杉树下。”请注意,左面的画面上只有三只小兔的脸朝向我们,而另外一只——应该就是比得兔吧——却只是露出了大半个屁股。作者从第一幅图画开始,就在向我们暗示比得兔是一只与众不同的小兔子了。作者的这种意图,到了下一个画面就更加一目了然了。接下来的一页,兔妈妈在警告小兔千万别去麦克格莱高先生的菜园子,尽管文字上一个字都没有提到比得兔即将开始的冒险,但我们从画面上已经读出一种紧张了,不是吗?三只披着一模一样的红披风的小兔在听妈妈的叮嘱,唯有身穿蓝色外套的比得兔背转身子,一副“我偏要去”的样子。波特就是这样唤起读者的注意,用图画把读者引入故事之中。

除此之外,波特还常常会悄悄地在图画里“嵌入”一些不易被察觉的角色。比如,大师莫里斯·桑达克就发现,波特在这本书中多次画了一只美丽的知更鸟。尽管后面的文字中一个字都没有提到它,但它反复出现。它一声不响,只是静静地在一边守护着大难临头的比得兔,可我们又分明听到了它提心吊胆的叹息声。这只知更鸟是谁呢?莫里斯·桑达克说它是“我们对比得兔的担心、爱莫能助的焦虑的象征”,也有人说它是兔妈妈的化身。我还读到过一种说法,说那只知更鸟不是别人,正是为我们讲这个故事的波特本人。

书中第三十七页还出现了三只小鸟(注意,不是第十七页上那守望着三只摘黑莓子的乖小兔的一褐一绿两只小鸟),它们在比得兔陷进黑醋栗丛中的网子时,飞了过来,鼓励流泪的比得兔逃过一劫。不过,这回不是知更鸟了,换成了三只小麻雀,莫里斯·桑达克说这三只最后在篱笆门上看着比得兔逃出菜园子的小麻雀是比得兔的“守护神”。

波特用图画语言来叙述故事的例子还有许多。比如,在三十多幅大大小小的画面中,她不断地变换视角,如第十八页比得兔淘气地奔向麦克格莱高先生的菜园子的平视、第三十七页三只麻雀求比得兔振作起来的俯视、第四十页比得兔钻进喷壶的特写、第四十五页比得兔从窗户跳出来的仰视……这些视角紧扣故事,与主人公的命运遥相呼应,让画面充满了一种戏剧性的张力。如果留心,你还会发现,一开始这种视角还是画家波特——也许称之为故事的叙述者波特更合适——的视角,但到了第五十七页比得兔站在独轮车上偷望麦克格莱高先生时,突然发生了变化,波特蹑手蹑脚地退了出去,不知不觉地换成了我们的视角,是我们和比得兔的背影在一起眺望可怕的麦克格莱高先生了。

其实,即使我们不把它当成一本连贯的图画书,单看一幅画面,也可以看出波特那非凡的表现力。莫里斯·桑达克说他喜欢两幅画,一幅是比得兔靠在墙边那扇上了锁的门上,向母老鼠问路,可母老鼠嘴里衔着一颗大豌豆,说不出话,比得兔急得哭了起来。他说波特正确地捕捉到了噩梦的本质。还有比得兔在池塘边碰到白猫的那一幅,莫里斯·桑达克说他最喜欢这一幅。乍看上去,像是一幅美丽明亮的水彩画,可你细看就会嗅到一股杀气,就会发现那是一只肌肉已经绷紧、随时都会一蹿而起的猫!

有人说,波特的一本本图画书里有她的人生。这让我记起波特曾经说过的一句话来。波特从十五岁那年起,就开始用她自己独创的暗号来记日记(可惜到了晚年连她自己都不记得这些暗号了,直到她逝世十五年之后,才有人破译了她的暗号,《比阿特丽克斯·波特日记》才得以重见天日),她在十八岁那年秋天的一篇日记中写道:“为什么人只是看到美丽的东西就会满足了呢?我忍不住,我要画出来。”

一种相当普遍的观点认为,波特画的是动物,又都是淘气的孩子,她的画不过是孩子们日常生活的投影。这种观点没有错,但我们又不得不承认,波特画的动物与其他人画的那些拟人化的动物就是不同。比得兔再怎么穿上人的衣服,兔妈妈再怎么提着篮子、拿着伞去买东西,还是兔子,这成了波特图画书的一大特征。这是因为波特是画家,更是一个细心的生态观察者,她正是在这个基础之上,将孩子们的日常世界与幻想世界结合到一起,创造了一个自己的世界。

正像许多人所指出的那样,这本书的主题还是告诉孩子要听父母的话,还是透着一股波特所属时代的对孩子的训教意味。不过,也有人拿比得兔的蓝外套为例,说蓝外套是一种“窘境”的象征。比得兔穿上蓝外套本来应该像人一样行动,可它却控制不了自己作为一只兔子的天性,要吃莴苣、扁豆、小萝卜,最后还丢了衣服丢了鞋,被人紧追不舍……这种在既像人又是动物之间产生的窘境,实际上反映的是“孩子的天性”与“大人的习惯”冲突所产生的窘境,正是这种窘境才唤起了孩子的共鸣,才是作品潜在的真正的主题。

图为:《比得兔的故事》

比阿特丽克斯·波特/著

吴青、陈恕/译

猜你喜欢

莫里斯图画书波特
A Harry Potter exhibition 哈利·波特展
神奇的图画书
神奇飞书
能看多远
半夜的演讲
图画书里的格子象
我的风筝
窥见图画书的门道
波特的儿子
波特的儿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