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戎马之外

2014-11-11

世纪人物 2014年10期
关键词:彭德怀老总爷爷

导语“谁敢横刀立马,唯我彭大将军”的彭德怀一生戎马倥偬,历经沧桑,他的命运与中国近代历史息息相关,他的故事充满时代气息。但在戎马之外,彭德怀有太多值得书写的故事:你看的到他铁骨铮铮,看不到他背后的细腻与柔情;你看的到他无儿无女,看不到他对侄子侄女的关怀备至;你看的到他饱经磨难,看不到他背后的坚韧与坚持。

近日,由中国青年出版社主办的“戎马之外——你所不知道的彭德怀”主题活动在彼岸书店举行。《不信青史尽成灰》的作者滕叙兖、朱德元帅之孙,空军指挥学院副院长朱和平、原红三军团总指挥部直属党委书记赵品三之子赵于平、彭德怀先生的侄女彭钢少将的丈夫袁世杰等嘉宾出席了活动,并与读者展开对话,为我们讲述那些险些被时光湮灭的彭德怀元帅的真实事迹。

近日,由中国青年出版社主办的“戎马之外——你所不知道的彭德怀”主题活动在彼岸书店举行。《不信青史尽成灰》的作者滕叙兖、朱德元帅之孙,空军指挥学院副院长朱和平、原红三军团总指挥部直属党委书记赵品三之子赵于平、彭德怀先生的侄女彭钢少将的丈夫袁世杰等嘉宾出席了活动,并与读者展开对话,为我们讲述那些险些被时光湮灭的彭德怀元帅的真实事迹。

彭德怀脾气大

只对上面的人对战士没有

滕叙兖:我们一般的老百姓对彭总的了解,因为他是一个军事家,是一个统兵打仗的元帅,印象中他是很粗犷的,讲话都是很有威严的。实质上我接触了他的亲人,接触他身边的工作人员,了解到彭总在日常生活当中,特别是对老百姓,对他自己的亲人,他是一个非常有爱心的人。你都想象不到,他其实像个老母亲一样。彭德怀落难以后,在吴家花园住了六年一个月零28天。在这期间,有很多感人的故事大家可以在这本书里找到。他光伺候月子就伺候了三次。他的大侄女彭梅魁生第二个孩子和生第三个孩子的时候,就在吴家花园坐月子。彭德怀像个老妈妈一样伺候月子,要洗尿布、喂牛奶、抱孩子。那个时候正是经济困难时期,吃不饱肚的时候,好在彭德怀会种田,他在吴家花园里开荒种菜,还养鱼,帮彭梅魁度过了难关。 还有黄公略的女儿,叫黄岁新,她生第二个孩子后,也是彭总开着车,把她接到吴家花园坐月子。你想,一个元帅,却有着老妈妈一样的细心、慈心。这是我们很多人不知道的。

所以说,彭德怀在他的一生当中,他叱咤风云,他指挥千军万马打仗,但是在生活当中,他是非常非常有爱心的。他出身一个贫困的农民家庭,身上总是保持着劳动人民的本色,没有架子,对人非常和蔼。有人说彭德怀脾气大,那是对上面他发脾气,那是有的,但是对下面对战士没有。

我采访杨凤安的时候,他给我讲了一个故事很感人。在朝鲜战争的时候,彭总在志愿军司令部的时候,有次出来遇到哨兵,他说你给我站住,把鞋脱了。哨兵不解,他说我要摸摸你的鞋。他要看看战士的鞋里头垫没垫鞋垫,是不是够暖和。 战士不敢,说我脚臭啊。彭德怀说你脱脱,你赶快脱。脱了以后他拿手探进去摸一摸,发现战士的鞋里头很潮。天气冷,冻脚啊!所以他下令,必须给每个战士发两副鞋垫替换。 他就细到这样的程度。

彭总始终把自己放在人民当中,没有一点架子,不像现在我们的一些高官,远远地脱离群众。所以我觉得彭总的人格是非常伟大的。

朱德孙子回忆爷爷与彭总

鲜为人知的三个故事

朱和平:第一个小故事 :1950年,大家都知道,抗美援朝,我们马上就要出征了,是1950年的10月22号,彭总挂帅出征。在出征前,我的爷爷奶奶带着我的父亲母亲,在中南海专门请彭老总吃一顿饭,为他壮行。在座的还有毛主席,有周总理,有少奇同志、尚昆同志,等等。据我母亲回忆,彭总是最后一个到的,到场之后,双手一插,来回来去地踱步,久久不肯入座。这么多领导都坐好了,他却站着,而这是请他吃饭。他久久不入座,眉头紧蹙,实际上他是在思考挂帅出征的问题,承受着巨大的压力。为缓解紧张的气氛,总理笑着说:“彭总啊,总司令家的菜好香啊!赶快坐下吃吧!”毛主席也开起了玩笑,他聊起了红楼梦大观园,指着总理说:“你是国家的大管家啊!”又指着我爷爷说:“你是军队的大管家。”这样大家一聊天,谈笑风生,气氛一下就缓和了,彭总也高高兴兴地入座了。因为这是我母亲第一次和这么多领袖一起吃饭,而且是请彭总,所以留下了深刻印象。在我们的印象中,爷爷奶奶也经常请一些老战友老同志吃饭,比如黄继光的母亲,但是这么多领导人一起专门请一个人吃饭,就这么一次,就是给彭总出征壮行。

第二个小故事:1952年夏,彭总从朝鲜战场回国汇报工作,到北京后没来得及休息,就风尘仆仆赶到中南海丰泽园向毛主席汇报。毛主席有个特点,喜欢夜里工作,所以汇报结束后,已快黎明了。我爷爷因为是军人,生活很有规律,早睡早起,一般不熬夜,所以他没有参加夜里的汇报。当彭总拖着疲惫的身体回到招待所,卫士向他报告,朱总司令来了。当时是凌晨,朱老总一般很少这么早起,他是专门去看彭总的。彭总也是军人出身,和我爷爷一样,非常注意军容仪表,会见客人时,总要规规矩矩地正好衣冠,唯独对我爷爷是例外,因为他们太熟悉太亲近了。而且彭总非常了解我爷爷,知道他这么早赶来,可能有急事,所以他穿着衬衣就迎了出来。见面后,爷爷把一套洗得干干净净的衬衣衬裤递给彭总,就说了一句话:“我的,可能不合身,凑合穿吧。”彭总穿上后,就说了两个字:“还行。”一句再普通不过的话,就像亲兄弟间的交流,令在场的工作人员深深地感动。

第三个小故事:1959年庐山会议,彭总受到了批判,爷爷认为彭总是如何建设社会主义思想认识问题,不是反党集团的问题,在会上为彭总讲了公道话,也受到了牵连。庐山会议后,彭总被迫搬出中南海永福堂。说起永福堂,我们家刚进北京时就住在中南海的永福堂。后来因为永福堂院子特别小,我们家人口多了以后,就搬到西楼大院的乙楼。巧的是,彭总从朝鲜回国后,住进了永福堂。永福堂和西楼大院只隔了一条马路,所以我们散步时常能碰到彭总一家。庐山会议以后,彭总就搬到了吴家花园。爷爷不避嫌,多次利用周末带我们爬香山的机会,去看望彭总。在当时那种历史情况下,彭总虽然还是中央政治局委员,但已经很少有人去看他。经常去看望他的,其实就三人,一个是我爷爷,一个是尚昆同志,一个是汪东兴同志。

汪东兴同志去的比较少,一般都是毛主席委托他去,他才去。尚昆同志因为原来也是在红三军团工作,当时又是中央办公厅的主任,他负责彭总的工作和生活保障,所以他们俩去带有一定的工作性质,而我们去是纯属战友情谊。以前,爷爷非常喜欢和彭总一起下象棋,他们俩在抗战的时候,解放初期,见了面经常有说有笑,摆个龙门阵杀一盘,杀个你死我活,而且互相还不太服气。下棋对他们来说是工作当中的一种放松。庐山会议之后,爷爷去看望彭总,依然下棋。这个下棋和以前就不一样,基本上没话。进去之后,棋一摆,两人就下。下完一两盘,爷爷站起来就走,双方最多会意地点一下头。输赢已经不重要了,我想,见面下棋主要是双方感情上的一种交流。后来,彭总担心牵连爷爷,坚决要求爷爷不要再去看望他。这样,他们的下棋就终止了。

彭德怀为什么在红三军团

拥有崇高威望

赵于平:第一个,彭总在作战中果敢机智,具有高超的指挥艺术,深得老三军团将士的敬佩和爱戴,威望非常之高。在第一次打长沙的前卫战——金井战斗中,敌人机枪火力十分猛烈,担任正面主攻的红三军团八军反复冲杀仍未得手,第三纵队纵队长何时达和政治委员郭一清先后壮烈牺牲,部队开始后退。这时,只见总指挥彭德怀威严地站在一块空地上,一只脚踏在一个矮树墩上,手持望远镜,一言不发。敌人的子弹纷纷从他身边飞过,有的落在他脚下的土地上,溅起一朵朵尘花,但他毫不理会,纹丝不动,就像一尊雕像。总部司号长田长江身背一把大刀,威风凛凛,站在他的身旁。

攻克长沙,是十年内战中我军所攻克的唯一一个省会级的大城市,它给敌人一个极大的震动,给我军一个极大的鼓舞。此役不仅闻名于全中国,而且也在国际上也产生了很大影响,“朱毛红军”威名远扬。

第二个,彭总在肃清“AB团”的过程中保护了许多好同志。例如黄克诚、田长江等,我的父亲赵品三也是其中的一个。

1930年的冬季,发生了“富田事变”,之后第一方面军开展了“肃清AB团”的行动,错杀了不少好同志。主持三军团肃反工作的是政治部主任兼红八军政治委员袁国平。有一次他指示赵品三审问一对知识分子夫妻,我父亲心里明白他们是冤枉的,审后就会被砍头,内心十分不忍,就借口总指挥部找他有事给推脱掉了,这就引起了袁主任的怀疑。不久,他接到袁的命令,叫他把被疑为“AB团”的原红八军宣传科长刘某押到总部交给他,赵不敢违拗,将刘某押到了总部。这时,总部房子里面除袁国平外还有何长工和彭总。此刻,彭总正面朝里躺在一张竹床上休息。赵品三把刘某交由袁国平派人关押后就准备回去,这时袁国平突然让保卫队人员把赵品三捆起来。彭总听到袁的声音后立即转过身来质问袁:“名单上有他吗?”袁回说:“没有,是我临时加上的。”彭总听后立即厉声喝道:“你乱弹琴!名单上没有你胡搞什么,放了!”袁听后二话没说,乖乖照办了。二打长沙决定撤围时,在易家湾召开总前委会议时,袁国平曾经与毛总政委激烈争辩,甚至相互骂娘,但他却不敢与彭总对骂,这就是当时的实际情况。

彭总为人光明磊落,公开透明,公道正派。他不仅仅是在肃清“AB团”的时候不积极,在其他党内斗争中他也从不过激。他不是没有过失误,但他绝不是一个喜欢整人的人,他与某些一贯整人的人有明显区别,每当知道自己错了以后,他总是勇于检讨自己,承担责任, 这也是他在三军团中拥有崇高威望的原因之一。

抗战老兵念彭总:

百团大战亲自指挥身先士卒

王恩田:我是陈赓旅长的老部下,记得有一次彭德怀副总司令到我们部队去,突然出现在陈赓、王新亭、许世友他们的饭桌上。我们的彭德怀将军,说实在话,他就不同意大吃大喝,你就是请客,他也感到不是那么自在。 不像现在,到哪个部队去,要前呼后拥地列队欢迎,前呼后拥地欢送,没有。他突然一出现在饭桌上,大家都知道要挨批了,陈赓旅长就悄悄地溜了。

溜到我们宣传队那儿,说首长来了,我来躲了,让我们的政委在那儿受批吧。王新亭政委因为眼睛近视,吃饭的时候又不戴近视镜,他还在那儿说怎么不吃了,人都跑了。许世友也跑了,还有一个参谋长也跑了,就剩下王新亭这个近视眼。

彭老总就问:“你们摆了几个菜?”“八个菜。”“为什么?”“说是今天许世友带回来了一些新兵和部队,陈赓同志说咱们改善生活吧,好好吃一顿。”其实那个八个碗也很少,但是彭老总批了:“平常的规定就是三个菜,你怎么搞八个菜?”陈赓旅长就跟我们说,菜是太多了,待会儿回去的时候,你们宣传队也去,跟我们去赛球。一组织赛球,宣传队的小鬼一去,彭老总就高兴了。

彭老总打起仗来那是不在乎的,那确确实实身先士卒。百团大战,说实在话,那个时候我们伤亡很重。宣传队平常是给大家演戏、唱歌、教歌,打起仗来,我们就是救护队,到卫生所救助伤员。伤员下来了,都说这场仗打得好,彭老总亲自指挥,彭老总离我们没多远,就是三十里。

所以说红军时期,长征到延安的时候,毛主席写了四句诗。那个时候我们一参军就学习彭老总。“山高路远坑深,大军纵横驰奔。谁敢横刀立马,唯我彭大将军。”我参军的时候是1938年,13岁,今年应该说是吃90的饭了。我跟陈赓家的孩子说过,哈军工为我们培养了好多的先进科学技术人才,为建设我们的军队做出了很大的贡献。

亲人眼中的彭总

最愿意听群众的意见

袁冬林:浦家的人和彭老总的关系,比有的彭家的人更亲近,比如我弟弟,还有我。我因为胃开刀,开了四分之三,在吴家花园住了整整三个月。 彭老总在三线的时候,我当时是北航的一个年轻老师,我费了千辛万苦串联,到那儿住了三天,所以我了解一些东西。

我介绍彭老总最值得我们现在学习的,就是他特别愿意听群众的意见。我记得我和弟弟上大学的时候,就是50年代,当时彭老总抗美援朝回来,那时候我母亲带我和弟弟,每礼拜都到中南海去。 给我印象最深的就是,彭总他不太说话,要我们和我母亲讲。我们那时候小,把我们所见到的点点滴滴,都跟他讲。他很认真地听,不像有一些干部,哇啦哇啦的,他不是,他就是听。听到底各方面对党有什么反应,老百姓生活怎么样。这个印象给我非常深,这是我介绍的一个特殊的地方。

再一点,我觉得老好多人说彭老总爱骂人,或者是脾气很大,其实不是这样的。因为我跟他近距离接触,吃饭、散步,当时除了景希珍他们那几个工作人员,就我跟他一块吃饭,三个月在吴家花园,所以有非常真切的感受。我还记得我是1959年11月29号住到那儿的,一直住到春节前我能够回去上班为止。

彭老总感情特别丰富,我举几个例子。记得有一次放电影,可能好多年轻人不知道这部电影,叫《矿灯》。我们在一块看了,还有警卫员。看了以后第二天他跟我说,小冬(他叫我小冬),我昨天一夜没睡。我说怎么了?他说我看到那个《矿灯》的电影,我就想起我小时候下矿井的情景,当时看的时候就流眼泪。这是一个事实。

再一个事实:抗美援朝回来了以后,有一次他到四川去出差。四川有一个抗美援朝回来的残疾战士组成的一个很大的演出团,以四川人为主,就表演一些节目让他看。他告诉我,他说我当时一看都是志愿军回来的受伤战士,都残疾到这种程度了,我简直是不忍心看下去,我起来悄悄地就走了。所以这些事儿,都说明他的感情非常丰富。

猜你喜欢

彭德怀老总爷爷
彭德怀甄别伪造信
冬爷爷
站着吃
爷爷说
与IT界老总聊聊“医院云”
跟随彭老总的最后岁月(下篇)
跟随彭老总的最后岁月(上篇)
彭德怀咬文嚼字
《秘书日记里的彭老总》摘录
彭德怀的军事秘书谈彭德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