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2014年厦门市中考作文命题及写作解读

2014-11-11汲安庆

作文与考试·初中版 2014年31期
关键词:界限心灵距离

汲安庆

【中考真题】

1.岸是水的边界,是限制,也是规则;它象征着归宿,承载着游子的思念与寄托;饱含憧憬,写满孩童的梦想与期待;它既是起点,又是终点……

请以“岸”为话题,自拟题目,写一篇文章。

2. 距离,加适当的词或词组,补充题目。

【文题解读】

今年的话题作文是“岸”。尽管引言在逻辑上显得有些杂乱,如“是限制,也是规则”,意在突出对立,或相辅相成,可实际上却几乎是意义的叠合。不过,还是让人感受到了“自然之岸——人生之岸——历史之岸——理想之岸”的联想链条,这对写作不无启迪。

一、顺向立意。(1)弹跳式。如按照“自然之岸——人生之岸——理想之岸”的联想链,或叙事,或论述,或夹叙夹议,将自己对“岸”的思考不断升级。(2)钻探式。围绕一个点,深挖下去,将个性化的情思淋漓地表现出来。比如,既然说岸“象征着归宿,承载着游子的思念与寄托”,那么便可层层追问:岸承载着游子的思念与寄托,有何例证?岸为什么能承载着游子的思念与寄托?对此,“我”有何感受?

二、反向立意。“岸”在别人眼里,“饱含憧憬,写满孩童的梦想与期待”,可在某些“人”眼里也可能成为噩梦,伤心地。如童话中的美人鱼上岸后,等待她的是无尽的失望和痛苦;以水为生的渔民,或者海上闯荡的探险家们,上岸后等来的却可能是被生活所抛弃;“鸟飞直为惊风叶,鱼没都由怯岸人”,“岸”的美丽与可怖,安全与危险,是因人而异的。生活中,有些父母一味将所谓的爱和幸福(“岸”的象征义)灌输给孩子,结果却导致了孩子不能承受的生命之重,继而引发恐惧、焦虑,甚至以死抗争的现象。这样一来,对“岸”的象征义的解构,还可引发我们对爱、尊重、幸福的重新思考。

三、另辟新意。题中的省略号实际上为我们的思考与想象留下了极为广袤的空间,“岸”也可以象征友情,象征接地气的生活,只要持之有据,言之成理即可。

半命题作文“ 距离”,实际上是变相的话题作文“距离”,只不过稍稍增加了点儿难度——添加适当的词或短语,使之成为显性的观点,或情意的“标识”、“枢纽”。

对此题的写作,下述问题必须斟酌:1.谁和谁的距离?是人与人的,人与物的,还是人与现象的?2.距离是怎么产生的?又是如何缩小,乃至消弭的?3.其间,发生了怎样的故事?此类现象,引发了你怎样的思考?

无论是立意、结构,还是表现手法,鲁迅的《故乡》,杨绛的《老王》都可资借鉴。

两篇文章的题目虽未涉及距离,但内质直指人与人的心灵距离。前者在“回忆中的故乡——现实中的故乡——理想中的故乡”这一总体架构下,将“我”和闰土的心灵距离由大变小,再由小变大的过程揭示得异常清晰,并寄予了作者对人的“心灵生态”的深度思考;后者以“送”为全文的主线,将契合表象下严重的心灵错位一下子抖落出来——老王视“我”为亲人,去世前还挣扎着到“我”家送鸡蛋和香油,可是“我”因害怕老王死在家中,连茶水都忘了端——明显是视老王为一个值得同情的外人。这构成了“我”后来一直愧怍不已的根本原因!

【佳作示例】

关于岸的回忆

◎厦门一考生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学到《小石潭记》中的这些句子时,我的关于“岸”的回忆纷纷复苏了。

一、岸是界限

“回头是岸”。每当踏出寺院大门,我的脑海里都会浮现这四个金光闪闪的大字。

小时候,我总是不自觉地回头看。但我从未看到什么岸,所能看到的只有稀稀落落的僧侣,络绎不绝的香客,还有默然伫立的寺庙。

现在,年龄大点了,学识提升了,也慢慢明白:其实,岸不是实指,而是象征。象征一道界限,一杆标尺,是提醒人们做事要坚守底线的警钟。“一失足成千古恨”、“回头是岸”正是告诫人们:在欲望的驱逐中,要懂得及时悬崖勒马,以免失足。

岸不仅是存与亡的界限,更是人与兽的界限。岸,不仅考验着人的毅力、能力,更淬炼着一个人的操守和尊严!

二、岸是父母

小时候,父母是我心中的超人。可随着年龄渐长,朋友增多,眼界大开,父母不再那样高大了。

但是,眼界大开,并不意味着具有慧眼。有时,我也会浅陋无知,招来没心没肺的嘲笑和蔑视,弄得自己胆怯,怀疑,连走路胸脯都不敢挺直。但每到这种时候,爸爸的劝慰总会像知时节的好雨一样降临:“每个人都不是完美的。一个真正的智者和勇者,是能不断地提醒自己,并付诸行动,走向完美!”

我也会和朋友起冲突。争吵,冷战,伤心。强装着笑颜回到家里,以一句没事来应付父母的询问,却被妈妈一眼识破:“还说没事,我是你妈,会不知道你?是不是和朋友吵架了?”,那一刻,所有的伪装瞬间被撕毁,只剩下一张泪眼婆娑的脸。

原来不管发生什么事,最懂自己的永远是父母。也许父母会老、会唠叨,有时甚至会令我们感到心烦,但他们仍是最爱我们的人,最了解我们的人,这真是天赐的福分。

岸就是父母啊!不论你走得多远,飞得多高,还是摔得多重,伤得多深,他们都能给你坚实的依靠、无尽的温暖和力量!

三、岸是希望

奥地利音乐神童莫扎特在15岁那年,为了抓紧时间创作一首曲子,连续三晚都在寒冬中伏案创作。手冻僵了,呵一口热气暖暖,继续。但他辛辛苦苦谱写出来的曲子却被淘汰了,激情与付出在瞬间落了空。但他并没有在挫折面前低头,而是怀揣着希望,继续自己的音乐创作。

最终,他在世人的羡慕与敬仰中成就了一生的辉煌。

这正像航海。从岸边出发,也许会遇到骇浪被迫停止,或返航,但是因为有后岸的支撑,前岸的引领,还是可以重新启航。

那前岸就是希望啊!

希望可以拯救一切,改变一切!“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莫道桑榆晚,为霞尚满天”,即使身处逆境,即使垂垂老矣,可是因为有岸可盼,困难和衰老都算不了什么!endprint

岸,不正是生生不息的希望吗?

【评点】

本文是在河水之“岸”、佛家之“岸”、爱心之“岸”、希望之“岸”的联想链上,或追述往事,或征引名人轶事、诗句,进而巧妙、自然地将关于“岸”的人生思考融入字里行间。线索明晰,思考灵动,视野开阔,言语表现力颇为出色。

文章三个部分,有画面,有哲思,有层次,在结构上显得格外精致。尤其是哲思的生发,如“岸不仅是存与亡的界限,更是人与兽的界限。岸,不仅考验着人的毅力、能力,更淬炼着一个人的操守和尊严”,因为立足事实或现象,并牢牢忠于自我体验,既出人意料,又合情合理。

【佳作示例】

心与心的距离

◎厦门一考生

世界上最遥远的距离不是路途,也不是人与人的距离,而是心与心的距离。——题记

心灵的距离,因为心沟通而彼此拉近;心灵的距离,因为心沟通而感情更加深厚;心灵的距离,因为心沟通而心心相印。

每一个人无论多么骄傲,多么幸福,都不可否认有其不被人知晓的一面,我们都在各自的心里筑起一道围城,不容触及。同时又让自己的灵魂躲在心灵的一偶,去窥探外面的世界。人的心情就像一个晴雨表,有快乐、有悲伤,即便我们的身边有很多朋友(现实生活中的抑或是网络中的),但多么灿烂的阳光也会有被云翳遮住的时候,真正能让你敞开心扉的又有几人呢?

俞伯牙的琴声在山间缭绕,没有人能听懂,可是当悠扬的琴声拂过江面时,却使钟子期听得如痴如醉。那么深奥又玄妙的琴声,竟被钟子期如此深深地领悟,俞伯牙感慨自己终于找到了一位知己。他们不是用话语来交流,而是用音乐交流,用心交流。所以当钟子期去世后,俞伯牙断琴而誓:不再弹琴。是啊,缺了知己,缺了可与之交流的人,抚琴而歌的意义又何在呢?这个故事在代代华夏子孙的内心泛起波澜,它让人懂得了人与人之间最近的距离正是心灵之间的交流。

只有真诚地用心去交流,你才能体会到真爱的神圣伟大,友谊的忠诚可贵。交流如春夜的细雨无声胜有声,一滴一滴默默地流坠,碾着时光的足迹,最终滴穿了人与人之间如磐石般坚硬的隔阂。是交流给心灵增添了一笔笔亮色,给世界带来了一份份温馨。交流如水,源古至今,奔流不息;交流如茶,淡而清香,越久越浓。

心灵的距离,因为心沟通而创造奇迹;心灵的距离,因为心沟通而留下永恒;心灵的距离,因为心沟通而留下精彩瞬间;心灵的距离,因为心沟通而更加洞悉生活;心灵的距离,因为心沟通而更能发现世间的美丑善恶。

【评点】

本文胜在结构的清晰和文字的优美。以题记的形式道出文章的主题,明快、凝炼,进而以“心灵距离的形成”、“最近的心灵距离是交流”、“沟通是打破心灵距离的钥匙”等为行文脉络,进而阐述论点。另外语言的靓丽也是本文的一大特色,对偶和排比的运用,长短句的搭配,娴熟自然,显示出文字的功力。endprint

猜你喜欢

界限心灵距离
界限
间隙
心灵真正的荒凉来自太多的快感
破次元
算距离
扩充心灵的“兼容性”
唤醒心灵
承诺是跨越时间界限的恒久
每次失败都会距离成功更近一步
爱的距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