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如何培养小学生的动手能力
2014-11-11杜同强
杜同强
摘要:《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中指出:改变课程实施中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提倡学生能够主动参与,勤于探究,乐于动手,对外界知识的接受和理解能力,加强与他人的交流合作。针对课改中的问题,教师需要让学生在快乐中学习,学有收获。
关键词:动手能力;小学生;教师
中图分类号:G4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4)21-041-1
素质教育希望小学生能够全面发展,不但学习书本知识,更要理论联系实际,也要提高动手操作能力。学会生活,学会做人,让孩子去适应社会,适应生活,对自己负责,对他人负责。
一、运用合理实用的组织方式
我国现在实行的学校教育的现状主要还是以智力教育为主,学校在学生的生活自理能力的训练上花费的资源和时间都是比较有限的。以一名考入清华大学的学子为例,居然去学校学习还要家长陪同洗衣做饭,家务活可以说是样样不会,以后走向社会何谈生活自理,我为这样的家长和孩子悲哀,这就是现在学校培养出来的国家栋梁?学生们每天都在学习,很是紧张,有时候学生的休息玩耍时间都会被占用。这就是国家提倡的每天锻炼一小时吗?因此,在课余时间,应该让学生有足够的空间去活动,让学生在自由活动中体会到学习的乐趣,特别是动手的乐趣,在动手活动中去学习课本知识,探究和创新。
二、让小学生的多种感官得到互动
探究活动是学习的核心,儿童时期是培养科学兴趣、体验科学过程、树立科学精神的重要时期,新课程改革主要以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为宗旨,积极倡导他们亲身经历探究为主的学习活动,发展他们对课程本质的理解,让学生对探究解决问题的策略有所掌握,为他们终身的成就打好基础。平时我对学生的主动参与很重视,尤其是探索和研究的过程。教学时注重学生的主体性,在劳动技术课上,为了培养他们的互助合作精神,我会用分组的形式让学生“分开行动”,比如制作贺年卡,带卡纸、胶水、剪刀交给一位同学,共同制作时,有的剪图片形状,有的粘贴,还有的写贺词……当他们共同完成作品时,脸上满是收获的喜悦。通过动手操作,培养了孩子们的集体荣誉感和自主能力。在活动中,让学生的眼睛会看,脑袋会想,嘴巴会说,完善学生的综合能力。
勤于动手的同时,还要善于动手,就拿做语文作业来说,要注意效率,当堂完成,先思后做,做后自查反思;注意效果,不抢时间,不能心急;要正确对待作业,当成一项任务去认真地完成,更要把作业当作一种锻炼。当然老师布置作业,要注意适时适度适量,形式多样,针对性强,真正起到训练的作用。
三、教学流程要设计合理
只有教学流程合理,才能让学生有更多的时间和空间去思考。合适的导入语、激励语都是教师组织教学的重要环节。比如在教学《永远的白衣战士》一课时,我唱着“感恩的心”这首歌作为导入语,同学们很感动,会唱的还跟着我一起唱了起来。继而我深情地说:“同学们,知道我们今天想要感谢的人是谁吗?”“护士长叶欣”……同学们争先恐后地说。运用合适新颖的导入语,降低了学生学习的难度,提高了学习的乐趣,一举两得。同时针对教学中的各个环节,在活动中,要留意学生的个性差异,做到因材施教,让学生更多地去说,去做并学会去写,爱护他们的积极进取心和好奇心,在求知的过程中能够自主合作,互相提高。开放先进的教学环境,可以培养有开放思维的学生,而学习方式的开放,也能打开学生的心灵,活跃他们的思维,这样的教学一定可以培养出有创新精神、创新能力的科学人才。
四、不断提高学生的学习水平
现代教学越来越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同时对教师的主导作用也同时加强。课堂上,教师激情高涨,声情并茂以及适时的练习点评和总结,能够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水平,这样他们才能感受到学习的乐趣和学科的魅力所在。教师深情的讲述,能够为学生插上想象的翅膀,使他们在不知不觉中被带入课文所描绘的意境,感受到语言文字的优美,才能真正地让孩子把兴趣变为探究的实践,更加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五、建立开放的课堂格局
教学中立足课内,打好基础,立足课外,求得发展。课堂上,教师以引代讲,课堂上,通过引读,让学生感悟文章的写作顺序和表达方法,教师范读,抑扬顿挫,能够熏陶学生,使学生感悟到其中的乐趣,乐于学习。每次上作文课时,学生好的作品,我总会在班上读一读,这样不但间接地表扬了作文写得好的同学,又能让其他同学从中吸取经验,提高作文水平,使全班的写作水平都得到了提高,体现了学生间互相学习的合作精神。课堂上开拓了学生的思维和想象,课后作业中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也要积极利用起来,比如让学生继续去制作有关多媒体课件资料,充分利用图片、录音带,鼓励他们去查阅资料。另外老师继续学习研究,用生动的教学手法和动情的语言去引导学生。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