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基于微课程的新型高中生物教学
2014-11-11李俐
李俐
摘要: 微课程是对传统教学方式的一种改革,日益受到广大教师的关注。本文介绍了微课程的基本特征和用于课堂教学的优势,深入剖析了基于微课程开展生物课堂教学的基本策略,据此提出了制作微课程辅助课堂教学的操作过程,以期对一线教师有所借鉴。
关键词:微课程;生物教学;课堂教学
中图分类号:G4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4)21-022-2
微课是指为学习者自主学习获得最佳效果,经过精心的信息化教学设计,以流媒体形式展示的围绕某个知识点或教学环节开展的简短而完整的教学活动。我们不难看出,随着开放型教育资源的不断建设和发展,“微”教学模式逐渐兴起,这些以微视频为核心的新型教学模式日益引起教师们的广泛关注。如果将这种教学模式引入高中生物课堂,以此提高课堂效率,优化课堂结构,应是一次有意义的尝试。
一、基于微课程的课堂教学基本特征
1.资源容量小 。
从时间上看,“微课程”的时长一般在10分钟左右,所以相较于传统课堂的一节课时间显得短小的多,因此也被称为“微课例”。从内容上看,相对于比较宽泛的传统课堂,“微课程”的主题突出,基本是针对某个知识点的教学或某个教学环节,因而更加紧凑和精简。从大小上看,微课视频的总容量一般在几十兆左右,因而可方便学生在网络上流畅地观看,灵活方便地下载保存至终端设备上实现移动学习,适合学生利用零散时间不断观摩、反思及研究。
2.资源情景化 。
一套完整的“微课程”系统中,不仅有教学设计、多媒体课件,还包括教学反思、教师点评和练习测试等,它们与教学视频一起构成紧凑的学习资源包,在网络上能为学生创造出一个真实的学习情境,学生利用这些资料作为学习辅助材料,酌情用于课后自己的学习。
二、基于微课程的课堂教学优势所在
1.精彩呈现学习过程,激发学生兴趣 。
学生需要掌握的一些知识内容,实验操作要领等,往往因为枯燥难懂,让学生没有参与的热情,最终影响到学习效果。基于微课程的课堂教学可以采用摄像设备将学生需要掌握的具体操作和知识要点事先记录下来,在微课教学时,分步、有条理地呈现出来,使用字幕或语音提示将关键步骤或知识性小结重点展示,比单纯的文字展示或声音讲授要更加生动活泼。微课程中丰富的画面元素,能让学生在接受知识的同时始终被一些关键信息所吸引,高度保持知识讲解的趣味性。
2.优化学生学习方式,实现减负增效 。
微课程中所涉及的内容由详尽的文字、优美的音乐和鲜艳的画面共同组成,每一段课程只针对一个知识点或某一教学环节加以精心处理。这样精准的学习信息以及精心设计的学习活动环节既可以独立使用,也可以嵌入课堂系统中综合运用。整合在课堂系统中既可作为引言导入,亦可作为难点突破的手段,也可作为小结对整节课进行归纳和概括。总之“微课程”作为教学中的一个环节,能满足学生对不同知识点的个性化学习,既可查漏补缺又能强化巩固知识,是传统课堂学习的一种重要补充和拓展资源,不同学习方式互相配合,统一调动,可以确保学生课堂学习的有效性,这种新型学习方式在保障学生高效学习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优势。
三、基于微课程的课堂教学的基本策略
1.构建微课程,优化教学方式 。
开设微课程最终的目的是为教师的课堂教学应用和学生的碎片化学习创造便捷条件。因此,在微课程的教学过程中,在适当的位置应该设置暂停或者后续活动的提示,便于学生浏览微课程时转入相关的学习活动,让学生在学习单的统一调度下学习微课程。同时,微课讲解应该有恰当的提问,实时的质疑,最好是设计安排那些最核心问题、最能引起学习者兴趣的问题,灵活使用多样化的提问策略来促进学习者的思考。重要的是每一段微课讲解结束时都需要有一个简短的总结,这个总结主要是概括学习要点,帮助学习者梳理思路,强调重点、难点和考点。由此可知,采用的教学方法要能满足微课程的课堂情景和教学特点,让学生能在最短的时间内学到最关键的知识。
2.设计微课程,突破教学重难点 。
微课程不可能像常规课堂那样进行大容量的教学,要在有限的短时间内突破重难点,必须做到如下几点。首先,切入重难点要迅速。微课的教学时间只是传统教学时间的四分之一,所以引入某一个重点问题不可拖拉,要在一开始就吸引学生的注意,使其快速进入状态。其次,授课线索要清晰明确。基于微课程的教学设计中,由于知识点一般只有一个,所以授课的线索也应尽量只有一条。线索要集中于主干知识的讲解和剖析,力求在有限的时间内讲清教学重点,突破难点。最后,多媒体课件和板书要力求简约。课件要注重视觉化效果,但也要让学生感觉一目了然。板书设计要清晰记录授课思路与要点,方便学生对重难点的记忆与理解。
四、基于微课程的高中生物课堂教学设计
微课程实际上是一种教学资源包,主要包括视频课件及相应的学习任务单,用于引导学生的学习。本文以“影响酶活性的因素”内容为例,谈谈微课程的制作与实施。
1.确定教学内容 。
“探究影响酶活性的因素”内容是高中生物必修一中一节很重要的内容。这部分内容旨在通过设计实验,让学生学会控制自变量、学会观察和检测因变量的变化。将研究性学习渗透于课堂教学中,对培养学生多项综合能力和生物科学素养有重要作用。
2.设计“自主学习任务单” 。
学习任务单是帮助学生自主学习的支架,使用者是学生而不是教师,因此在设计时应注意任务驱动、问题导向、让学生明白自己要做什么,怎么做。任务单是配套微视频使用的,力求简洁明了,便于在课件播放中发出任务指令后,学生能很快找到相应任务并完成。例如“影响酶活性的因素”的任务单及意图如下:
以上任务单言简意赅,不仅可以检测教学目标的达成,还渗透了对学生多种能力的培养,可以有效帮助学生开展学习,为课堂教学活动的顺利开展做好准备。
3.视频课件制作 。
根据上述内容,制作视频课件。视频课件即是对知识点的讲解和分析,要求语言简洁,声音和文字保持视听一致性,画面清晰优美,吸引学生注意。对教学过程进行讲解演示的同时采用屏幕录像软件录制,后期进行同步配音和必要的编辑与美化。
综上所述,微课是以微视频为主的多种教学资源组合,并在教学应用中不断“生长”而成的一种微型网络学习课程。在信息技术日益发达的今天,将微课有效地应用在教育教学中是信息技术与生物课程整合的发展趋势。它的使用可以让学生的学习观念、学习方式、学习态度均产生巨大改变,保证学生主体性得到充分的发挥。可以预见,作为一种更高效的教学手段,微课程在教育教学中必然拥有广阔的应用前景,是今后一段时期内具有重大研究价值的课题。endprint
摘要: 微课程是对传统教学方式的一种改革,日益受到广大教师的关注。本文介绍了微课程的基本特征和用于课堂教学的优势,深入剖析了基于微课程开展生物课堂教学的基本策略,据此提出了制作微课程辅助课堂教学的操作过程,以期对一线教师有所借鉴。
关键词:微课程;生物教学;课堂教学
中图分类号:G4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4)21-022-2
微课是指为学习者自主学习获得最佳效果,经过精心的信息化教学设计,以流媒体形式展示的围绕某个知识点或教学环节开展的简短而完整的教学活动。我们不难看出,随着开放型教育资源的不断建设和发展,“微”教学模式逐渐兴起,这些以微视频为核心的新型教学模式日益引起教师们的广泛关注。如果将这种教学模式引入高中生物课堂,以此提高课堂效率,优化课堂结构,应是一次有意义的尝试。
一、基于微课程的课堂教学基本特征
1.资源容量小 。
从时间上看,“微课程”的时长一般在10分钟左右,所以相较于传统课堂的一节课时间显得短小的多,因此也被称为“微课例”。从内容上看,相对于比较宽泛的传统课堂,“微课程”的主题突出,基本是针对某个知识点的教学或某个教学环节,因而更加紧凑和精简。从大小上看,微课视频的总容量一般在几十兆左右,因而可方便学生在网络上流畅地观看,灵活方便地下载保存至终端设备上实现移动学习,适合学生利用零散时间不断观摩、反思及研究。
2.资源情景化 。
一套完整的“微课程”系统中,不仅有教学设计、多媒体课件,还包括教学反思、教师点评和练习测试等,它们与教学视频一起构成紧凑的学习资源包,在网络上能为学生创造出一个真实的学习情境,学生利用这些资料作为学习辅助材料,酌情用于课后自己的学习。
二、基于微课程的课堂教学优势所在
1.精彩呈现学习过程,激发学生兴趣 。
学生需要掌握的一些知识内容,实验操作要领等,往往因为枯燥难懂,让学生没有参与的热情,最终影响到学习效果。基于微课程的课堂教学可以采用摄像设备将学生需要掌握的具体操作和知识要点事先记录下来,在微课教学时,分步、有条理地呈现出来,使用字幕或语音提示将关键步骤或知识性小结重点展示,比单纯的文字展示或声音讲授要更加生动活泼。微课程中丰富的画面元素,能让学生在接受知识的同时始终被一些关键信息所吸引,高度保持知识讲解的趣味性。
2.优化学生学习方式,实现减负增效 。
微课程中所涉及的内容由详尽的文字、优美的音乐和鲜艳的画面共同组成,每一段课程只针对一个知识点或某一教学环节加以精心处理。这样精准的学习信息以及精心设计的学习活动环节既可以独立使用,也可以嵌入课堂系统中综合运用。整合在课堂系统中既可作为引言导入,亦可作为难点突破的手段,也可作为小结对整节课进行归纳和概括。总之“微课程”作为教学中的一个环节,能满足学生对不同知识点的个性化学习,既可查漏补缺又能强化巩固知识,是传统课堂学习的一种重要补充和拓展资源,不同学习方式互相配合,统一调动,可以确保学生课堂学习的有效性,这种新型学习方式在保障学生高效学习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优势。
三、基于微课程的课堂教学的基本策略
1.构建微课程,优化教学方式 。
开设微课程最终的目的是为教师的课堂教学应用和学生的碎片化学习创造便捷条件。因此,在微课程的教学过程中,在适当的位置应该设置暂停或者后续活动的提示,便于学生浏览微课程时转入相关的学习活动,让学生在学习单的统一调度下学习微课程。同时,微课讲解应该有恰当的提问,实时的质疑,最好是设计安排那些最核心问题、最能引起学习者兴趣的问题,灵活使用多样化的提问策略来促进学习者的思考。重要的是每一段微课讲解结束时都需要有一个简短的总结,这个总结主要是概括学习要点,帮助学习者梳理思路,强调重点、难点和考点。由此可知,采用的教学方法要能满足微课程的课堂情景和教学特点,让学生能在最短的时间内学到最关键的知识。
2.设计微课程,突破教学重难点 。
微课程不可能像常规课堂那样进行大容量的教学,要在有限的短时间内突破重难点,必须做到如下几点。首先,切入重难点要迅速。微课的教学时间只是传统教学时间的四分之一,所以引入某一个重点问题不可拖拉,要在一开始就吸引学生的注意,使其快速进入状态。其次,授课线索要清晰明确。基于微课程的教学设计中,由于知识点一般只有一个,所以授课的线索也应尽量只有一条。线索要集中于主干知识的讲解和剖析,力求在有限的时间内讲清教学重点,突破难点。最后,多媒体课件和板书要力求简约。课件要注重视觉化效果,但也要让学生感觉一目了然。板书设计要清晰记录授课思路与要点,方便学生对重难点的记忆与理解。
四、基于微课程的高中生物课堂教学设计
微课程实际上是一种教学资源包,主要包括视频课件及相应的学习任务单,用于引导学生的学习。本文以“影响酶活性的因素”内容为例,谈谈微课程的制作与实施。
1.确定教学内容 。
“探究影响酶活性的因素”内容是高中生物必修一中一节很重要的内容。这部分内容旨在通过设计实验,让学生学会控制自变量、学会观察和检测因变量的变化。将研究性学习渗透于课堂教学中,对培养学生多项综合能力和生物科学素养有重要作用。
2.设计“自主学习任务单” 。
学习任务单是帮助学生自主学习的支架,使用者是学生而不是教师,因此在设计时应注意任务驱动、问题导向、让学生明白自己要做什么,怎么做。任务单是配套微视频使用的,力求简洁明了,便于在课件播放中发出任务指令后,学生能很快找到相应任务并完成。例如“影响酶活性的因素”的任务单及意图如下:
以上任务单言简意赅,不仅可以检测教学目标的达成,还渗透了对学生多种能力的培养,可以有效帮助学生开展学习,为课堂教学活动的顺利开展做好准备。
3.视频课件制作 。
根据上述内容,制作视频课件。视频课件即是对知识点的讲解和分析,要求语言简洁,声音和文字保持视听一致性,画面清晰优美,吸引学生注意。对教学过程进行讲解演示的同时采用屏幕录像软件录制,后期进行同步配音和必要的编辑与美化。
综上所述,微课是以微视频为主的多种教学资源组合,并在教学应用中不断“生长”而成的一种微型网络学习课程。在信息技术日益发达的今天,将微课有效地应用在教育教学中是信息技术与生物课程整合的发展趋势。它的使用可以让学生的学习观念、学习方式、学习态度均产生巨大改变,保证学生主体性得到充分的发挥。可以预见,作为一种更高效的教学手段,微课程在教育教学中必然拥有广阔的应用前景,是今后一段时期内具有重大研究价值的课题。endprint
摘要: 微课程是对传统教学方式的一种改革,日益受到广大教师的关注。本文介绍了微课程的基本特征和用于课堂教学的优势,深入剖析了基于微课程开展生物课堂教学的基本策略,据此提出了制作微课程辅助课堂教学的操作过程,以期对一线教师有所借鉴。
关键词:微课程;生物教学;课堂教学
中图分类号:G4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4)21-022-2
微课是指为学习者自主学习获得最佳效果,经过精心的信息化教学设计,以流媒体形式展示的围绕某个知识点或教学环节开展的简短而完整的教学活动。我们不难看出,随着开放型教育资源的不断建设和发展,“微”教学模式逐渐兴起,这些以微视频为核心的新型教学模式日益引起教师们的广泛关注。如果将这种教学模式引入高中生物课堂,以此提高课堂效率,优化课堂结构,应是一次有意义的尝试。
一、基于微课程的课堂教学基本特征
1.资源容量小 。
从时间上看,“微课程”的时长一般在10分钟左右,所以相较于传统课堂的一节课时间显得短小的多,因此也被称为“微课例”。从内容上看,相对于比较宽泛的传统课堂,“微课程”的主题突出,基本是针对某个知识点的教学或某个教学环节,因而更加紧凑和精简。从大小上看,微课视频的总容量一般在几十兆左右,因而可方便学生在网络上流畅地观看,灵活方便地下载保存至终端设备上实现移动学习,适合学生利用零散时间不断观摩、反思及研究。
2.资源情景化 。
一套完整的“微课程”系统中,不仅有教学设计、多媒体课件,还包括教学反思、教师点评和练习测试等,它们与教学视频一起构成紧凑的学习资源包,在网络上能为学生创造出一个真实的学习情境,学生利用这些资料作为学习辅助材料,酌情用于课后自己的学习。
二、基于微课程的课堂教学优势所在
1.精彩呈现学习过程,激发学生兴趣 。
学生需要掌握的一些知识内容,实验操作要领等,往往因为枯燥难懂,让学生没有参与的热情,最终影响到学习效果。基于微课程的课堂教学可以采用摄像设备将学生需要掌握的具体操作和知识要点事先记录下来,在微课教学时,分步、有条理地呈现出来,使用字幕或语音提示将关键步骤或知识性小结重点展示,比单纯的文字展示或声音讲授要更加生动活泼。微课程中丰富的画面元素,能让学生在接受知识的同时始终被一些关键信息所吸引,高度保持知识讲解的趣味性。
2.优化学生学习方式,实现减负增效 。
微课程中所涉及的内容由详尽的文字、优美的音乐和鲜艳的画面共同组成,每一段课程只针对一个知识点或某一教学环节加以精心处理。这样精准的学习信息以及精心设计的学习活动环节既可以独立使用,也可以嵌入课堂系统中综合运用。整合在课堂系统中既可作为引言导入,亦可作为难点突破的手段,也可作为小结对整节课进行归纳和概括。总之“微课程”作为教学中的一个环节,能满足学生对不同知识点的个性化学习,既可查漏补缺又能强化巩固知识,是传统课堂学习的一种重要补充和拓展资源,不同学习方式互相配合,统一调动,可以确保学生课堂学习的有效性,这种新型学习方式在保障学生高效学习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优势。
三、基于微课程的课堂教学的基本策略
1.构建微课程,优化教学方式 。
开设微课程最终的目的是为教师的课堂教学应用和学生的碎片化学习创造便捷条件。因此,在微课程的教学过程中,在适当的位置应该设置暂停或者后续活动的提示,便于学生浏览微课程时转入相关的学习活动,让学生在学习单的统一调度下学习微课程。同时,微课讲解应该有恰当的提问,实时的质疑,最好是设计安排那些最核心问题、最能引起学习者兴趣的问题,灵活使用多样化的提问策略来促进学习者的思考。重要的是每一段微课讲解结束时都需要有一个简短的总结,这个总结主要是概括学习要点,帮助学习者梳理思路,强调重点、难点和考点。由此可知,采用的教学方法要能满足微课程的课堂情景和教学特点,让学生能在最短的时间内学到最关键的知识。
2.设计微课程,突破教学重难点 。
微课程不可能像常规课堂那样进行大容量的教学,要在有限的短时间内突破重难点,必须做到如下几点。首先,切入重难点要迅速。微课的教学时间只是传统教学时间的四分之一,所以引入某一个重点问题不可拖拉,要在一开始就吸引学生的注意,使其快速进入状态。其次,授课线索要清晰明确。基于微课程的教学设计中,由于知识点一般只有一个,所以授课的线索也应尽量只有一条。线索要集中于主干知识的讲解和剖析,力求在有限的时间内讲清教学重点,突破难点。最后,多媒体课件和板书要力求简约。课件要注重视觉化效果,但也要让学生感觉一目了然。板书设计要清晰记录授课思路与要点,方便学生对重难点的记忆与理解。
四、基于微课程的高中生物课堂教学设计
微课程实际上是一种教学资源包,主要包括视频课件及相应的学习任务单,用于引导学生的学习。本文以“影响酶活性的因素”内容为例,谈谈微课程的制作与实施。
1.确定教学内容 。
“探究影响酶活性的因素”内容是高中生物必修一中一节很重要的内容。这部分内容旨在通过设计实验,让学生学会控制自变量、学会观察和检测因变量的变化。将研究性学习渗透于课堂教学中,对培养学生多项综合能力和生物科学素养有重要作用。
2.设计“自主学习任务单” 。
学习任务单是帮助学生自主学习的支架,使用者是学生而不是教师,因此在设计时应注意任务驱动、问题导向、让学生明白自己要做什么,怎么做。任务单是配套微视频使用的,力求简洁明了,便于在课件播放中发出任务指令后,学生能很快找到相应任务并完成。例如“影响酶活性的因素”的任务单及意图如下:
以上任务单言简意赅,不仅可以检测教学目标的达成,还渗透了对学生多种能力的培养,可以有效帮助学生开展学习,为课堂教学活动的顺利开展做好准备。
3.视频课件制作 。
根据上述内容,制作视频课件。视频课件即是对知识点的讲解和分析,要求语言简洁,声音和文字保持视听一致性,画面清晰优美,吸引学生注意。对教学过程进行讲解演示的同时采用屏幕录像软件录制,后期进行同步配音和必要的编辑与美化。
综上所述,微课是以微视频为主的多种教学资源组合,并在教学应用中不断“生长”而成的一种微型网络学习课程。在信息技术日益发达的今天,将微课有效地应用在教育教学中是信息技术与生物课程整合的发展趋势。它的使用可以让学生的学习观念、学习方式、学习态度均产生巨大改变,保证学生主体性得到充分的发挥。可以预见,作为一种更高效的教学手段,微课程在教育教学中必然拥有广阔的应用前景,是今后一段时期内具有重大研究价值的课题。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