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只有言传,才可意会

2014-11-11刘伟

中国校外教育(下旬) 2014年9期
关键词:传递意会语言

刘伟

摘要 “只可意会,不可言传”,其实没有言传何以意会。凝练的语言是人类精神生活的升华,言辞蕴涵之意让人沉浸在遐想和追忆之中,回味无穷。诗人总是用精巧的语言传递出炽热的情感,百读不厌。本文以诗词为例,阐释语言蕴涵——“情深意长”的文学价值和美学价值。

关键词 语言 传递 意会

一、引言常言说,“只可意会不可言传”,好像是说只能身临其境去感受而无以言表。其实这句话的哲学含义就充分体现了语言的魅力,“只可意会不可言传”让人尽可想象场景的奇特和非同寻常。“五岳归来不看山,黄山归来不看岳”没有写黄山的一点美景却引人前仆后继,攀登不已。李白登上黄鹤楼曾经发出感叹:“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颢之诗在上头”。景色迷人,不是难有言语表述,而是已经有人用精炼的语言描述过了,后来人难有超越之能,只好大发感慨。名胜佳景若无文人骚客的笔墨,又怎能会游人如织,络绎不绝?湖泊到处都是,独有西湖天下闻名;山水随处可见,为何桂林山水甲天下……名山圣水除了天然的地理位置优越之外,难道就没有人类语言的“蛊惑”因由?家乡有水,为何千里迢迢去西湖看水?凡此种种都是语言传递的结果。……唐诗宋词等好像已经把我们的心事都已述尽,把我们的情感业已表达到极致,语言学教授萨皮尔(Edward Sapir)说:“语言的背后是有东西的。并且,语言不能离开文化而存在。所谓文化就是社会遗传下来的习惯和信仰的总和,由它可以决定我们的生活组织。”(罗常培, 2004/1:1)这从侧面说明了没有语言的传递,我们根本就无法解读古人及背后的文化内涵,言传的魅力所在。

二、言传的魅力看景不如听景,每每旅游是悻悻而去,最后是沮丧而归,泰山的日出不过如此,丽江的山水也无非是大自然的杰作而已。“上有天堂,下有苏杭”让人意会,魂牵梦绕,人生当去,不去遗憾。这不正是语言惹的“祸”吗?1.言语的心理映射因为语言是人们彼此之间传递各种信息、引起心理和行为互动的最重要的媒介。语言作为人类独有的表达和交际方式,其信息表述和传递总是带有主观体验的成分。诗词更是作者主观体验之后的有感而发,可以用图示的方式来加以阐释:

看景者的言词描述在读者的心理映射起到了明显的触动作用,景色肯定是客观存在之物,有了人的主观参与,就变成了主观体验后的非自在之物,任由观者摆布,而后是任由读者基于诗词描写上的尽情想象。刘勰说:“心既托声于言,言亦寄形于字”。在“心、言、字”三者关系中,心是第一位的,是本原;“心”派生出“言”,“言”派生出“字”。亚里斯多德的“语言是心灵的符号,文字是语言的符号”。不言而喻,心生言,言由字述,述字动心,正如一个旋螺,可以正旋,也可以反旋,要看心境而定。书可以读薄,也可以读厚,理在其中。体验者由景生情,付诸文字,诗文优美,读诗即赴景亲身体验,读者心理层面的“欲”要用行动来付诸实施,亲身体验。2.诗词惜墨不惜情惜墨如金,但不惜情意,字少情大,神聚。刘勰在《文心雕龙·物色》中说:“山沓水匝,树杂云合,目既往还,心亦吐纳。春日迟迟,秋风飒飒。情往似赠,兴来如答。”诗人情感作用于物,而又借物用情。春日无所谓早迟,秋风也无所谓萧杀,只是人心有早晚,人情有悲悯而已。如白居易的诗《杨柳枝词》:依依袅袅复青青,勾引春风无限情,白雪花繁空扑地,绿丝条下不胜莺。“依依袅袅”,犹如体态轻盈的少女飘然而至,春风无情,却能勾起读者情无限。柳絮翻飞白如雪,让人心动,心向往。青青杨柳枝条,莺声呢喃。这样的春天年年都有,却唯有读过此诗之后,才会追忆万千,才会有“似曾相识燕归来”的心有戚戚然。

三、诗词精炼,意传万千千锤百炼,一字千金。杜甫的语不惊人死不休,王安石一个“绿”字创意成为千古引用的佳话。苦吟派诗人贾岛的推敲故事众所周知,他痴迷于遣词造句,不怕闯官道,终获韩愈的赏识。1.诗语聪慧灵秀的诗能传情达意,成就美好爱情,也能以诗会友,铸成千古友情。杨柳青青江水平,闻郎江上唱歌声。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情(余秋雨)。诗词简洁却寓意深刻,用谐音的方式,含蓄表达了对爱情微妙情思。闻郎江边歌声起,怀春少女心头动,少女那羞涩但有不失风情的样子跃然纸上,凡读此诗,定有去杨柳江畔徘徊踯躅的念头。景情并生,爱意朦胧。言词不多,着墨甚稀,但读者的思绪一定是如滔滔江水奔腾:可以是海誓山盟的浪漫爱情;又何尝不是闺阁情怨难以释怀的无奈?李清照的《点绛唇》描绘了一个青春少女见到陌生男子的那种娇羞之状。蹴罢秋千,起来慵整纤纤手。露浓花瘦,薄汗轻衣透。见有人来,袜刬金钗溜。和羞走,倚门回首,却把青梅嗅。全诗没有写一个美丽,漂亮的字,但我们眼前出现的却是惹人爱怜的美少女的形象。“露浓花瘦”明写露水把花给打湿了,暗指女子的苗条修长的身材;“薄汗轻衣”活泼可爱的少女形象跃然纸上;“和羞走,倚门回首,却把青梅嗅”,一个亭亭玉立的妙龄女子,满脸绯红,羞涩的走开,借嗅青梅来掩饰自己的失态,实在是太美了。作者借用旁观者的视角勾勒出一个读千遍也不厌倦的少女形象。这是言传的魅力,言传之后的意会遐想。2.诗情诗言志,歌咏物,随物婉转,与心徘徊。炽热情感的厚积总有释放的时候,有时如潺潺溪流,温文尔雅;有时如火山喷发,气势磅礴。

乐府 李白 清平调之一 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风拂槛露华浓。若非群玉山头见,会向瑶台月下逢。诗中,作者用浪漫的笔调描绘亦梦亦幻的场景。没有见过四大美人,但是贵妃之美可以意会:云想衣裳花想容,美到极致,常理是借云作衣,花容月貌,但这里作者一反常理:云想借人的衣裳,花想用人的容貌。“春风拂槛露华浓”是是写实也是幻化自己的意象,爱美之心必然流露。“会向瑶台月下逢”天上人间,情景交融,亦幻亦真,让人迷恋。诗情画意,正是言传让读者意会。赠汪伦李白李白乘舟将欲行, 忽闻岸上踏歌声。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桃花潭水和汪伦的送别之情本来没有什么必然联系,然而作者的联物及情让我们瞬间会意。刘勰在《文心雕龙·物色》篇中写道:“诗人感物,联类不穷;流连万象之际,沉吟视听之区。写气图貌,既随物以婉转,属采附声,亦与心而徘徊。”应景感物,惊心动情,所以言传表意抒情,作者的心灵感应吟诵成诗,留言后世,后人便可通情达意与作者沟通。3.巾短情长细读精炼的诗词,总是感同身受,诗中有真意,诗中有痴情,时间的鸿沟没有阻碍读者,相反,读诗带来的愉悦和满足一言难尽。看下面这个例子:The Deep—Sea Pearl深海下的珍珠By Edith M. Thomas (1854——1925)The love of my life came not生活中我爱情的来临As love unto others is cast;同人家的爱情都相殊;For mine was a secret wound–我爱情是隐秘的创伤—But the wound grew a pearl, at last. 但最终却长出颗珍珠(黄杲炘)。这首爱情诗歌,其标题是“深海珍珠”,作者是爱之心切,日久情聚,自然沉淀成为一枚晶莹剔透的珍珠。“爱情是隐秘的创伤——但最终却长出颗珍珠。”珍珠的晶莹美丽也是来自不易,这不正是爱情的真实写照!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余秋雨)。白天的吵闹和操劳告一段落,人闲静下来,好像能听到桂花的飘落,宁静的夜晚山空荡悠然,月上林梢惊动山鸟,万籁俱寂。看是写春天月下山林,其实作者王维是在坐禅,因为作者本人就是佛教信徒。人心如山空,静是修炼性情。看似写景,实则抒情,诗中有禅意。修身养性,暗合佛意。山不空,是心空;夜不静,是心静。慧能的一首禅诗(偈)让他坐上了莲花宝座,成为传法大师,被奉为禅宗六祖: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原来无一物,何处染尘埃。无以言传,何以意会?祖师意会,文字传情有深意。马克思曾经从语言和意识、思想的关系角度论述过语言的本质。他说:“语言是思想的直接现实”(王健平)。文如其人,不仅仅是文章的遣词造句,更有作者的品格内涵闪烁其间。

四、结论言传意会,是语言交际的魅力所在,美国的语言哲学家曾经提出:“语言哲学是心灵哲学的一个分支”,并且他认为,言语行为和意向关系密切,任何以言行事行为都必然表达某种相应的意向状态。前人的文字记录是留给后人无价之宝,前人言传后人意会,后人才有意会的基础和根本。否则,就算美景依旧,也无法意满山,情溢海,只当过客匆匆;就算美人依旧,也无法意绵绵,情深深。

参考文献:

[1]董庆炳.中国古代心理诗学与美学[M].北京:中华书局出版,1992.3.26.

[2]罗常培.语言与文化[M].北京:北京出版社,2004.1.

[3]黄杲炘.英语爱情诗一百首[M].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2001.158-159.

[4]黄忠廉.变译理论[M].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2002.158-159.160.

[5]申小龙.语言学纲要[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3.212.239.

[6]王健平.语言哲学[M].北京: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2003.3.236-237.endprint

猜你喜欢

传递意会语言
论柯林斯的意会知识观及其对基础教育的启示
语言是刀
让语言描写摇曳多姿
初中生物教学凸显和传递重要概念的实践
累积动态分析下的同声传译语言压缩
商务英语翻译中文化意象的传递
基于(火用)分析法的换热器性能研究
陈思照:音乐可让两岸神通意会
我有我语言
意会(TASTE ITALY)正式上海成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