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化探究

2014-11-11马力

黑龙江史志 2014年10期
关键词:老字号数字化图书馆

马力

[摘 要]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社会背景下,以笔者所在黑龙江省图书馆建立“龙江老字号数据库”为例,探讨图书馆将非物质文化遗产纳入馆藏的必要性以及实施方法。

[关键词]非物资文化遗产;图书馆;数字化;老字号

引言

在举国上下兴起文化建设高潮,立志走上文化兴国之路的背景下,调整图书馆文献资源建设的宏观布局,以公众文化需求为导向,为公众提供公益性数字文化资源与服务,成为图书馆可持续发展的新机遇、新课题。将非物质文化遗产信息资源数字化,并纳入图书馆的基本收藏,正是这一决策的具体体现。

1.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数字化保护刻不容缓

非物质文化遗产指各族人民世代相承的、与群众生活密切相关的各种文化表现形式(如民俗活动、表演艺术、传统知识和技能,以及与之相关的器具、实物、手工制品等)和文化空间。在传承过程中大多依赖的是人的记忆,通过口口相传的形式得以代代相传。如生活在黑龙江、松花江、乌苏里江流域的赫哲族人民只有语言,没有文字,赫哲族说唱艺术“伊玛堪”就是通过口口相传的方式世代相传。口头传承带有很大的局限性,它靠人脑记忆传播,在知识的传递过程中很难保持原样,受社会变革、地域环境、生产生活方式等因素的影响,传承下来的内容也将发生变形甚至断裂。2003年5月,最后一位“伊玛堪”歌手尤金良离世,代代相传的“伊玛堪”也画上句号,成了千古绝唱。[1]科学技术发展到现阶段,记录知识的载体、符号、手段和状态都发生了深刻的革命,利用文字及音频、视频等多媒体技术,将口口相传、口传心授的没有文字的民间传统文化数字化,对以传承人口手相传为核心的传统传承方式进行补充和保障,成为图书馆等信息服务机构介入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采集、整理、收藏、利用领域的首选方式。因此,“伊玛堪”也是幸运的,从1934年开始,留法博士凌纯声就以汉语记录了19篇伊玛堪故事,[2]之后几十年来一直有专家学者关注着伊玛堪,没有停止对伊玛堪的采录工作。虽然伊玛堪的传人已经逝去,但这项传统说唱艺术却通过数字化技术保存下来,后人可以继续从文字、音像中学习、研究它。与此同时,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重要组成的“老字号”的发展却不容乐观。

“老字号”不仅是一种商贸景观,更是一种传统文化现象。在长期的生产经营活动中,“老字号”具有鲜明的地域文化特征和历史痕迹,以及不可估量的品牌价值、经济价值和文化价值,是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内容。“老字号”在长期生产和商业实践中形成的祖传秘方和绝活、绝技、绝艺;“老字号”在长期生产和商业实践中直接创造并世代延传而积淀下来的传统商业文化、商业文明和传统知识;“老字号”在长期生产和商业实践中形成的“老字号”传说、商业习俗、生活习俗等。[3]

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中国已成为世界第二大贸易国和第四大经济体,然而“老字号”的发展却恰恰与之相反。据统计,建国初期我国共有老字号约16000多家,到1990年只有1600余家。目前,勉强维持现状的占20%左右,亏损甚至有倒闭破产危险的占70%左右,效益良好且已形成规模的仅有10%左右。很多传统技艺面临失传的危险,不论传承还是发展均承受着严峻考验,将对“老字号”的保护列入非物质遗产数字化保护已迫在眉睫。

2.图书馆参与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化保护的必要性

传统图书馆所保存的人类文明记录多以纸质载体为主,忽视了作为知识文化重要组成部分的口头文明、传统、艺术、技艺等的收藏。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活化的社会记忆,但是由于历史和文化的局限,长期以来一直没有引起社会知识服务机构的足够重视,未能纳入正常的知识体系,以至于在社会现代化、经济全球化、生活城市化的趋势中频临灭亡。1996年我国启动国家数字图书馆工程,开始了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化的进程。

首先,图书馆相对于其他知识服务机构如学校、博物馆、文化馆、档案馆、各类媒体等,在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化保护方面优势明显。图书馆文献保存在纸张、磁盘等载体上,具有可复制、无损耗性,同时图书馆在文献的分类、检索方面已形成完整学术体系,其他服务机构均无法比拟;在网络环境下,图书馆的资料更适宜远程获取,博物馆藏品的实物性、标本性无法进入流通领域,档案馆的文献也有一定的阅读限制;另外,图书馆拥有先进的网络技术、丰富的数据库资源,服务内容比博物馆、档案馆更丰富,比媒体有更强的公益性,与学校教育相比具有更长久的终身教育功能。

其次,图书馆的发展也需要非物质文化遗产。随着社会的发展、科技的进步、知识总量的剧增、社会分工的细化,图书馆的功能发生一定的变化也是发展的必然。正如阮冈纳赞提出的:图书馆是生长的有机体,具有吐故纳新、自我更新的属性。通过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抢救与保护,图书馆将活化的知识纳入馆藏,将改善图书馆的馆藏结构,增加图书馆的基本功能,提升图书馆的文化品位,扩展图书馆的发展空间,使图书馆成为真正意义上的知识集合体。

3.图书馆参与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化保护实施策略

3.1.图书馆参与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化保护工作内容

与通常意义上的馆藏相类似,对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的保护流程主要有:收集、整理、保存、利用等几个环节。

3.1.1.将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信息资源的收集列入图书馆的征集计划,是图书馆参与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化保护的基本形式,其应当包括定期接受和主动征集等。

3.1.2.整理已有馆藏资源,挖掘具有地方特色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将分散的信息资源整理为系统的专题。

3.1.3.图书馆保存非物质文化遗产包括两种形式的内容,一种为相关的文字资料,另一种是通过现代多媒体技术获得的图片、声音、影像资料,以上资料均可做数字化处理,转换到光盘、硬盘保存,建立数据库并通过网络实现共享。

3.1.4.数字化是一项重要的工作内容,然而数字化后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信息资源只完成了客观记录与保存的任务。“只有通过参与交流利用活动的,静态性的文化信息才能变成动态性的,具有实际意义的……这是一个动态-静态-动态……的循环往复的辩证过程。”[4]通过图书馆的窗口利用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除了到馆阅览之外,我国国家图书馆、部分省级图书馆都在网站上专门开设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数据库入口,利用互联网速度快、范围广的优势,使更多的读者方便快捷的获得这部分信息资源。

3.2.具体实施办法

2012年初黑龙江省图书馆成立“基于老字号文化内涵挖掘与保护的公共图书馆与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课题组,专门致力于公共图书馆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的定位、数字化的基本方法以及非物质文化遗产数据标引与文献标引等问题的研究。通过对“龙江老字号”信息资源采集、整理,最终将建立内容完整的“龙江老字号数据库”提供给全国文化信息共享工程,实现网络共享。通过“龙江老字号数据库”的建设,不仅保护和传承了“龙江老字号”独特的经营特色和历史文化遗产,进一步挖掘企业的文化内涵,同时还可以宣传地方经济建设的杰出典型,树立龙江老字号的全新形象;为龙江老字号搭建一座充分交流沟通、传承与创新、共同发展壮大的舞台;以全国文化信息共享工程为依托,让世界了解特色龙江,为“龙江老字号”开辟一个更为广阔的展示平台。“龙江老字号数据库”建设的程序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制订详细的实施方案,包括采访范围、采访人员组成、采集工具、采集内容、采集方法以及相关要求等。

“老字号”包括两部分,一种是已经由国家商务部、省级商务厅认定的老字号企业,如已有百年历史的哈尔滨秋林食品、世一堂药业、华梅西餐等;一种是还未取得认定的民间老字号。前者可以直接与政府主管部门联系,一般已具有比较详实的资料,可针对已有资料进一步筛选、补充。民间老字号的情况会较为复杂,需确立一定的标准和范围,进行现场采访。“民间老字号”可遵循“历史、特色、形象、影响”的基本标准,或在落选中华老字号、龙江老字号的企业中筛选,或通过专家、百姓推荐、企业自荐的方式产生。

然后,根据实施方案进行现场采访收集资料。其中,采集内容包括:企业名称、商标图案、企业发展史、传承人及介绍、传说故事、逸闻趣事、技艺展示、获得荣誉等。按照实施方案组织相关人员到现场采集,形成录像、录音、图片、文字等原始记录资料。最后,对采集到的原始资料进行编辑、整理,形成可以永久保存的文献资料。特别应当提出的是,对不可公开的部分,应得到所有人的书面授权,并在开发利用过程中严格遵守协议内容,使所有人的利益得到应有的保护。

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种类繁多,特点各不相同,数字化的内容、方法也不尽相同,在个案操作过程中应结合实际情况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参考文献:

[1]黄任远.赫哲绝唱——中国伊玛堪.黑龙江人民出版社,2006:1

[2]黄任远.赫哲绝唱——中国伊玛堪.黑龙江人民出版社:2006:3

[3]刘满来.老字号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

[4]张欣毅.现代文献论纲要.北京:书目文献出版社,1994:444

猜你喜欢

老字号数字化图书馆
揭示数字化转型的内在逻辑
数字化起舞
TEST OF TIME
老字号:推陈出新是可持续发展第一要务
高中数学“一对一”数字化学习实践探索
高中数学“一对一”数字化学习实践探索
图书馆
老字号 新方向
去图书馆
京台老字号热络互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