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科物流“双元制”模式研究
2014-11-10马光霞
马光霞
摘 要:“双元制”模式在本科教育的研究和应用具有较强的理论创新和实践创新,为本科教育实施“双元制”探索可行的路径,填补了本科教育“双元制”企业元模块的理论研究空白。本文以攀枝花学院为例,重点研究了“双元制”模式的培养方案设计,提出建立“2+1+1”定岗双元培养”模式,促进了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为“双元制”模式的建设提供借鉴。
关键词:双元制;培养方案;设计
中图分类号:G41
一、“双元制”模式的内涵
“双元制”模式(Duales System)是源于德国的一种职业教育培训模式。 所谓双元,是指学生以企业员工身份在企业内接受职业技能和专业知识的培训,即为一元;另一元是指学生在职业学校接受与职业有关的专业理论和普通文化知识教育。这是一种将企业与学校、理论知识与实践技能相结合,以培养既具有较强操作技能又具有所需专业理论知识和普通文化知识的技术工人为目标的职业教育培训制度。这种模式在德国的职业院校中应用很广,近几年也被我国的一些高职高专院校借鉴或采用,也取得了不少成就,但对占了我国高校绝对数量的本科院校,“双元制”的研究和应用还几乎没有。
二、本科院校实施“双元制”的必要性
据相关资料显示,当下我国物流人才缺口达到600余万人,在未来5至10年,我国将处于物流人才需求的高峰期,这也即意味着物流专业将是一个紧俏的专业,特别是综合性高级物流管理人才,更是成为了全国12种紧缺人才之一。而另一方面,本科物流人才的培养长期重理论、轻实践,使得本科物流毕业学生不能及时更好地融入企业,成为企业需要的人才。如果将“双元制”模式引入本科教育培养,势必将解决这一难题,取得学校、学生、企业三方的“三赢”。
(一)学生方面
通过“双元”培养,学生可提高个人学习能力、工作实践能力、职业竞争能力、良好的就业适应能力,最大限度缩短进入企业后的适应期,实现毕业时“学位毕业证书+职业证书”。
(二)学校方面
“双元制”的研究与应用,为本科院校实施“双元制”探索可行的路径,打造适合于物流管理本科高级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双元制”培养模式,填补了本科教育“双元制”模式的理论研究空白。
三、“双元制”培养方案设计
(一)教学目标
在“双元制”培养方式的总体指导思想下,通过 “双元制”教学模式的研究,攀枝花学院本科物流专业培养符合企业实际需求的高层次实践型、应用型高级物流管理人才。学生经过四年在学校、企业的穿插学习,最终具备良好的就业适应能力、工作实践能力、理论知识能力、学习能力。另一方面,建立适合于本科特色教学的“双元制”企业元教学模式。
(二)教学计划
教学计划和教学大纲由学校和企业共同编制。专业学制四年,在时间安排上,建立“2+1+1”定岗双元培养”模式,即学生前两年由学校培养为主,第一年为公共基础课程学习;第二年为为专业基础、专业方向与执业能力学习阶段;第三年开始,校企合作培养全面展开,学生在学校企业双元培养,完成实验实训学习;第四年在企业定岗双元培养,实现人才培养知识结构、综合能力的最终形成与整合(如图2-1)。
图2-1 “双元制”模式教学计划示意图
(三)教学内容设计
传统的本科单元教学,主要适应于以学科为中心课程的教学。而攀枝花学院本科物流专业 “双元制”人才培养模式的模块教学则以本科阶段的理论知识能力培养和物流行业职业需要为主线,突出本专业领域的新知识、新技术和新方法,及时地将现代科学技术文化发展的新成果在物流发展中的应用补充到课程中来,全力提高教育与培训的针对性和适应性,尽快形成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和管理工作实践能力。
在教学内容设计上,攀枝花学院本科物流专业“双元制”模式由学校元模块和企业元模块两大部分构成。学校元模块由学校负责,学习内容包括公共基础、专业理论与执业能力、实验实训等课程,以学校授课为主,在理论课开展过程中导入企业实习,逐步引入企业教学,使学生把理论知识运用于实践,使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相互促进。企业元模块教学由企业开展,通过阶段性实践教学和轮岗学习,训练专业基础能力、物流管理能力、专长能力,每个学生在企业进行更换4-6个岗位的多个岗位训练,使学生较为全面地掌握多种管理工作和有關业务技能,提高就业适应能力,同时,培训企业成为毕业生重要的就业选择。
(四)课程体系设计
紧紧围绕高级物流管理人才“双元制”模式培养目标,精简课程门类,突出物流管理人才职业特点。打破以学科为中心的结构体系,代之以跨学科的综合课程结构,实现核心课程与项目训练式课程体系的有机结合。课程体系中最关键的课程模块是综合实践能力模块,其中的专业实践能力包括认识实习、专业基础实践、物流管理专业能力实践、物流管理能力专长实践、毕业实习与就业实践、毕业论文6门实践教学课程。
(五)学生成绩考核体系
建立以能力和应用为中心的现代考试观,制定科学的考试制度,采用灵活多样的考试方式,大力推进“多证书”制度,教育教学和考试方式采用学校和企业共同认证模式。
1、学校元成绩考核
学生在学校期间的学习及考试成绩均有学校负责考核,理论课程考核方式主要以试卷考试和提交报告或课程设计为主。
2、学校元成绩考核
第三年、第四年学生开始在企业定岗培养,完成企业要求的岗位工作,原则上各门课程考核由负责理论教学的老师和企业指导老师共同实施,学校指导老师考核理论部分,企业指导老师考核实践操作部分,即成绩考核由企业指导老师和学校指导老师综合评判,比例上偏重于企业指导老师。
参考文献
[1]蔡跃.德国综合性大学的“双元制”教育模式研究[J].外国教育研究,2010(7)
[2]张秉钊.校企合作“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的实践探索[J].高教探索,2005(4)
[3]张烨.德国第三级教育领域中的双元制教育研究及其对中国的启示[D]. 南京:东南大学,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