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历史课堂上师生的学与导
2014-11-10陈欣
陈欣
如何在历史课堂教学中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呢?根据我校初中学生的认知水平,对教材内容进行了挖掘,对课堂教学形式也进行了更新设计,让学生具有自主学习的时间和空间,变被动接受为主动探索学习,努力创造高效的初中历史课堂。
一、关注学生的“学”
1.是学生独立学习。
这一阶段主要是使用学案的填空部分,使学生对课文有了由面到线到点的认识。在编写学案时,为了让学生对课文有一个总体印象,最好运用提纲式,让学生在自主学习时解决,这种形式看似简单,但都是要求学生掌握的基础知识,必须准确无误地掌握。让学生利用学案独立自主学习10分钟左右。学生在自己整理知识点时,往往丢掉一二个,或先后错位,针对这种情况,在编写学案时,学生容易“丢”“错”的地方变成“填空”,让学生填写,达到强化记忆,反复记忆的效果。学生在书上找到并划出知识点时就有一个大概的印象。对一部分好学生来说,相当于复习一遍。把课堂还给学生,这样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都能积极参与,认真阅读教材,分析课文,寻找答案,并深入的思索和探讨问题。现在学生的时间实际上非常紧张,课下看历史的时间非常少,只能向40分钟要成绩。
2.是学生合作学习。
合作学习是指学生为了完成共同的任务,有明确的责任分工的互相性学习,合作学习是一种共同的,开放的,包容的学习。在这一阶段尝试的主要是“小组合作学习,学生分成若干个小组,要求小组成员共同完成某一设定目标,如讨论、创编和表演历史剧、游戏等。它不仅可以使教学民主化,活跃课堂气氛,为学生的自主学习创造机会,而且也能增加学生的信息交流量,使传统的信息传播网络化,扩展学生的深度和广度,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合作意识以及与他人合作的能力。
形式为内容服务,为了让学生在小组合作学习中积极主动,使学习富有成效。
(1)改变小组交流展示的形式。在小组内活动时,要求小组成员讨论后,整合答案,并在小组长的带领下,组内集体朗读整合后的答案。全班交流的时候也把“一人讲”改变为“多人讲”。这样有效地克服了学困生的惰性,使他们也积极参与到小组学习中来。
(2)培养学习态度和集体协作意识。要使“小组合作学习”富有成效,教师必须引导学生制定选择小组活动规则,探索小组学习的方法。如:如何在小组中表达自己的观点;明白聆听别人的发言是尊重他人的表现;指导小组长的工作方法,提高其组织管理能力等。
(3)合作学习的时间要充分。课堂上的小组合作学习普遍存在着这样一种遗憾:学生刚刚进入角色,学生的思维刚刚展开,所研究的问题刚刚有所深入,教师便偃旗息鼓,终止大家的讨论,“小组合作学习”因时间的不充裕直接制约了其深入展开。
二、教师要善于“导”
所谓教师的“导”,主要是指学生完成第一阶段填空题后,教师适时引导,顺利地转入第二阶段的学生合作学习。教师在这一阶段要充分发挥好承上启下的作用,为学生创设一种融洽的学习情调和课堂氛围,把学生带进一个与学习任务和学习内容相适应的理想境界。
1.教师要在最短的时间内,高效精讲。
教师要熟练把握教情和学情,注意教学中的取舍,努力减少无效劳动,做到“三个到位”:精心备课到位,准确讲解到位,学法指导到位。教师的讲解时间控制在10钟之内,突出重点和难点,特别是学生容易混淆的地方和难理解的地方要讲清楚。用最少的时间、最小的精力投入,取得尽可能多的教学效果,实现特定的教学目标。换句话说就是课堂上的每一分钟,都得尽其所用,教学的效果不是看你教多少,有没有教完内容,教得认真不认真,而是指学生有没有学到什么或学生学得好不好。如果学生不想学或者学了没有收获,即使讲得很多,讲得天花乱坠,讲得很辛苦,也是无效学习。
2.引导得法。
初中历史课讲述的是已经过去的、无法给学生精确验证的历史现象,它要求学生听课时要集中注意力边听讲边展开联想,才能形成完整的历史表象。如何吸引学生注意力呢?其中的一个关键在于教师的引导到位,而教师引导的关键又是课堂导言即导入语。教师的课堂导入语新奇、有趣,能吸引学生注意力,激发学习兴趣,就能收到较好的教学效果,从而激发学生积极合作学习;导入语平淡、刻板,往往使学生失去学习兴趣。导入语的设计没有固定模式,不同的内容、不同的特点、不同的年龄和不同的年级,选用的方式也不尽相同,只要能吸引学生注意力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就行了。如:学生喜欢看电视,可利用多媒体放映与课堂内容有关的视频,再现当时历史画面,紧紧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和学习历史的兴趣。利用最新的热门话题引导学生探究问题,这是一种非常有效的吸引学生的方法。
3.巧设课堂问题。
课堂问题设计是小组合作学习的前提和基础,它直接关系到小组合作学习的成败。问题设计要有针对性,根据学生的思维特点选择恰当的切入口,明确目的,围绕教材的核心形成系统的、有条理的、层层铺垫不断深入的问题框架。课堂讨论的题目不宜过多,教师应该根据教学的需要,紧扣教材,充分挖掘教学内容中的难点、重点、疑点,设计成课堂讨论的问题,并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完成知识的自主学习。
三、“学与导”结合
所谓学与导结合,就是教师针对学生学习过程中存在的问题,通过互导、互动强化合作与探究加以解决。首先是小组内的交流与合作,在教师指导、调控下,使学生的学习内容最大限度的在小组内得到消化。同时在小组内找出共性问题,寻求解决的方案。其次是全班交流。各小组汇报情况后,由教师引导学生进一步查阅资料,在原答案基础上,改进完善问题的答案。还有教师要针对各小组的目标掌握情况,互动情况等及时作出鼓励性评价。最后是精讲点拨。合作交流后,对于个别难度较大,学生理解不够透彻或根本不理解的问题,教师采用点拨和探究的方式给予解决。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