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馆要正确处理纸质文献与电子文献的辩证关系
2014-11-10柏世胜
柏世胜
摘 要:本文分析指出了纸质文献与电子文献各有其自身的优劣,不同的读者对其有不同的喜好,纸质文献永远不会消亡。图书馆必须辩证处理好二者的关系,惟有并存优势互补,共同发展,不可能完全替代。
关键词:图书馆 电子文献 纸质文献 信息时代
中图分类号:G25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4)05(b)-0253-02
自20世纪50年代电子文献的诞生,人们便开始并从未停息过对电子文献和传统纸质文献的现状、未来、生存、发展以及孰优孰劣进行着争论,也引发了图书馆电子文献是否完全取代纸质文献的讨论。有人预言:图书馆将成为无纸化的数字时代,有的人认为未来的图书馆将以电子资源取代纸质文献资源而成为虚拟图书馆。便产生了“无纸图书馆”和“复合图书馆”的观点。现实中图书馆收藏的电子文献和纸质文献对读者群的争夺也是非常激烈且又明显。目前,崛起的电子文献波及着传统图书馆的文献结构,打破了纸质文献一统天下的局面,形成与纸质文献平分秋色,争夺地位的态势。这对于从传统图书馆过渡而来的如今图书馆管理者而言,在规划文献资源建设、开展读者服务内容以及读者服务方式等方面都是极大的挑战,若对二者不能辩证对待,正确认识,合理配置,甚至忽视或偏重某一方都将会导致图书馆功能的削弱,这是一个图书馆界不得不思考,不得不面对、不得不探讨的现实而又不容忽视的问题。
在网络科技飞速发展的时代,传统图书馆纸质文献真将被电子文献所取代,纸质文献必将消亡吗?据有关资料报导和笔者对读者的问卷调查获悉,笔者坚信:短期乃至在相当长一段时间内电子文献是不可能也不会完全替代图书馆纸质文献,纸质文献更不会消亡,惟有二者并存发展,优势互补。
1 纸质文献和电子文献的利弊分析
1.1 纸质文献的利弊分析
纸质文献则是以纸张为载体,用书写或印刷等方式记录知识的文献,不需要借助任何设备即可方便阅读使用。纸质文献最早出现在中国4世纪以后,我国到两晋南北朝时,纸张已成为主要的书写材料,写本书取代了帛书。逐渐在世界各地传播和应用。纸质文献按纸的种类大致也可分为麻纸文献、皮纸文献、竹纸文献等。纸质文献更加丰富多彩,纸质文献按记录知识的方式又可分为纸写本文献、印本文献、盲文出版物等。纸质的文献是承载中国文化命脉的载体,已经将近2000年的历史了。如今,图书馆仍然以纸质文献为。我国的图书馆藏书,特别是大中型图书馆的藏书是文化典籍的积淀,因为纸质文献有便于可长期保存的特性,使得纸质文献肩负起了保存人类文献遗产和文化信息的职能。同时也涉及到民众的阅读习惯问题。
传统的纸质文献有着千年以上的文明史,使广大读者产生了根深蒂固的阅读习惯,即文献拿到手就可阅读,阅读时能方便地在文献上加批注,作标记,顺手写上心得等。纸质文献经过千年的洗礼,已建立了完善发达的编辑、生产、发行系统,纸质文献传播的信息能够得到民众的接受和认同。长期以来,人们一直与纸质文献相伴,纸质文献的生产和利用已经形成了一个相当完善和稳固的体系,符合人们的阅读习惯,阅读效果好。目前,全世界每年出版图书370万种,期刊13万种,会议文献100多万篇,专利文献、技术标准、产品资料100 万件以上,其中至少90%以上仍然是以印刷型为主的纸质文献。我国近年来图书出版量的猛增也足以说明。2012年全国出版图书高达37万种,创造历史新高,而20913年参全国图书交易博览会图书数量也达到35万种。据文献学家统计,从古代到辛亥革命,我国一共出版了20万种图书。而现在,一年的出版量就超过了以往2000年出版量的总和,曾经奢望的“浩如烟海、卷帙浩繁”到如今才算名副其实。纸质文献有巨大的市场潜力和强大的生命力。纸质文献有利于知识产权保护。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十分重视知识产权的保护,已有较健全的法律法规,知识产权和版权受到了法律的保护。因此,纸质文献在今后相当长的时间内仍将继续存在。
不可否认,纸质文献也有公认的不足,即:文献信息量有限,文献信息量的急剧增长,纸质文献的存储空间和文献本身所含的信息量都受到了不同程度的限制;不便于大量复制,纸质文献容易变质和自然老化,纸质文献本身所含的知识量不大,许多相关的知识内容需要负载于大量纸质载体上,不利于人们的检索和利用等。
1.2 电子文献的利弊分析
电子文献,又称电子出版物。我国新闻出版署1996年颁发了《电子出版物管理暂行规定》,规定中指出:“电子出版物系指以数字代码方式将图、文、声、像等信息存储在磁光电介质上,通过计算机或具有类似功能的设备阅读使用,用以表达思想、普及知识和积累文化,并可复制发行的大众传播媒体”。它包括正式出版和非正式出版的电子文献,类型有:电子图书、电子期刊、电子报纸和软件读物等。电子出版物的主要媒体形态有:软磁盘、只读光盘(CD- ROM)、交互式光盘(CD-I)、照片光盘 (PHOT O-CD)、集成电路卡(ICCARD)等。
图书馆电子文献,广义的电子文献指通过计算机访问的文献资源,电子资源以其来源可分为以下几类:(1)通过购买、订购、访问许可获得的电子文献;(2)本馆印刷型文献数字化后获得的电子文献;(3)网络免费电子文献;(4)购买纸本图书及期刊获赠的随书和随刊光盘。电子文献以其自身的独特优势已成为一种新的大众传媒,从而对以印刷型为主的纸质文献发出了挑战,打破了长期以来纸质文献一统天下的格局,形成与纸质文献平分秋色的态势。毫无疑问,新型的电子文献将越来越多,其使用会越来越普及,越来越受读者欢迎。在相当长的时期内电子文献与纸质文献将各显特色,优势互补,共生共存。
电子文献作为一种新的文献载体,它具有多媒体信息存储和传递功能,体积小、容量大、时效性强。数据具有通用性和易复制性,易检索、资源共享等方面的优势,越来越多的被读者所接纳。电子文献传播速度快、范围广电子文献内容丰富,既可表达文字等静态信息,也可以是集图、文、声、像为一体的动态信息,各种数据借助计算机实现任意组合编辑,可多次反复进行。形式多样,生动直观,便于读者对文献信息内容的理解和吸收。电子文献应用的一个特点就是通过互联网进行远距离、高速度的传输。世界上任何一个地方的用户在网络环境下只需几秒钟便可得到所需的文献信息。在网络环境下电子文献可被多人同时访问,只要是与网络连接的用户,不分国家、区域、民族均可利用网络上的信息,真正实现了信息资源的共享。endprint
电子文献也有明显的不足:使用条件要求较高,电子文献虽然购买价格低,但是加上配置设备费、维修费和网络的使用费,在价格上没有太多优势。信息可信度较低,由于缺乏统一管理机制,单纯的电子文献出版不像纸质文献那样经过严格的编审制度,文献质量得不到可靠保障,因而在学术评价中还不能与纸质文献相提并论。
电子文献是信息时代科技发展的新兴的文化传播媒介产物,它具有新生事物的特征和生命力。正因为它拥有某些纸质文献所不具备的特征优势,争夺了部份纸质文献的读者。据华北电力大学图书馆对读者喜欢利用电子文献还是纸质文献专项调查结果显示:有80%的读者对专业类图书选择了纸质文献,电子文献图书占20%;有占70%的读者对消遣类图书选择了纸质文献,电子文献图书占30%;计算机类图书、纸质图书与电子图书基本上各占50%。
电子文献虽然具备了很多比纸质文献要优越的优点,但在发展中也免不了存在着瓶颈问题。瓶颈是:阅读习惯、对读者健康有伤害、阅读费用高、不利于知识产权保护、技术支持有碍、文献保藏困难。
2 电子文献出现使图书馆馆藏文献数字化成为可能
在电子文献出现前,图书馆的馆藏文献无法以数字形式进行存储和处理。在现代信息技术迅猛发展的今天,图书馆馆藏文献信息数字化才成为现实,它正在给信息的保存、传播和利用带来伟大的变革。因此,图书馆馆藏文献的数字化是数字图书馆实现的根本条件。
所谓馆藏文献数字化一是指通过购买电子文献,下载网络资源等方式获取数字化文献信息,增加馆藏数字化文献资源;二是有系统地将图书馆纸本文献转化成数字化文献。馆藏文献数字化是全球信息数字化革命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仅涉及用于检索的二次文献的数字化,还涉及直接用于报道知识的一次文献全文信息的数字化;不仅涉及文字信息的数字化,还涉及声音、图像等多媒体信息的数字化;不仅涉及科技信息的数字化,还涉及人文信息的数字化。馆藏文献的数字化,既可以很好地保存传统文献,又扩充了图书馆馆藏,极大地丰富了图书馆赖以提供服务资源的基础;也可以使被数字化的文献成为其他馆的虚拟馆藏,有利于深化图书馆服务内容,使图书馆的服务突破了时空障碍,促进整个社会信息资源的开发和利用。
3 纸质文献与电子文献将长期并存,惟有共存优势互补,不可能被完全替代
综上所述,电子文献虽是新兴文明载体,有着强大的生命力,并确实有太多的较传统纸质文献的优势,但也有其发展中的瓶颈,而纸质文献也有适应读者的阅读习惯、方便保存、方便使用、有利知识产权保护护、环保、无害读者健康等优点,深受相当量的读者喜读,比尔盖茨说:“书是伟大的,我喜欢各类书籍,并深信书的重要性,今后也不会改变。
笔者的观点:电子文献是无法撼动纸质文献在图书馆的地位,更不可能被完全替代。电子文献与纸质文献各有所长,优势互补,两者共存,协调发展才是图书馆馆藏发展的主要形式。独占图书馆读者的现象是不会出现。如,2011年本馆年度读者座谈会上读者代表也是积极建议图书馆馆藏文献资源补充时要注重加强纸质文献补充。也正如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的科学家尼尔·杰生菲尔德曾说的:“电子图书能胜任印刷书所能胜任的一切,但有一件事却例外—它们不能代替历史遗留物。为什么看见《谷登堡圣经》时会感到颤动,是因为你知道谷登堡也曾握过你正在看的同样的东西,这样在你和他之间,甚至任何曾经来过的人之间在跨越几个世纪的时间跨度内,冥冥之中便有了某种联系。”
如今,现代图书馆的馆藏分为:纸质文献与电子文献两大部分,两者的优缺点正好互相弥补,相得益彰,共同构成传统与现代、实体与虚拟相结合的馆藏体系,两者之间相互依存,相互统一并和谐持续发展。这种多元化的馆藏文献信息资源体系,才能更好地承担起在网络时代服务于全社会的神圣使命。因此,图书馆在文献资源建设时,必须从读者的根本利益出发,考虑的是读者的需求和利用,要最大限度地满足读者的需求。必须正确处理好纸质文献与电子文献的关系,纳入馆藏建设规划中。要从本馆的实际出发,合理确定纸质文献与电子文献的比重,有比例地构建一个既有电子文献,又有纸质文献的能满足多元化读者需求的藏书体系。
同时,要充分考虑到电子文献已在馆藏中的重要组成部分,馆藏级别越高,电子文献的数量越多,经费越多。国内已有部分高校图书馆,如清华、北大图书馆等电子文献的购置经费已恢宏总购书经费的一半。教育部为指导高校图书馆的电子文献的采集工作,前几年曾颁布了《普通高等学校图书馆电子文献发展政策编制指南》。实现纸质文献与电子文献的兼收并蓄,关键是要根据本馆的级别和本地区读者和用户的实际需求,确定纸质文献与电子文献在馆藏中所占比例及其采购经费所占比例,使两者所占的比例适中,又符合实际,这样才能使两者真正协调发展。针对电子文献与传统文献的各自优势,扬长避短,使他们长期互补并存,协调发展。在电子文献与纸质文献的采购应本着“统筹规划、资源共享、协调发展”的原则,合理安排,争使两种文献优势互补,充分发挥其作用。特别是中小型图书馆对电子文献的收藏一定要量力而行,适度收藏,切不可盲目跟风,大量购买电子文献,而影响到纸质文献的补充。中小型图书馆应以纸质文献为主,在充分保证读者利用纸质文献的基础上,再考虑发展电子文献的馆藏量。
参考文献
[1] 张玉珍.在竞争中共同发展—— 论电子文献与纸质文献的关系[J].中国图书馆学报,2003(1):52-54.
[2] 张贺.从书荒到书海[J].每年出书37万种意味着什么[N].人民日报,2013-04-22.
[3] 刘莹.纸质文献与电子文献比较研究[J].图书馆工作与研究,2011(6):88-90.
[4] 梁爱香.图书馆电子文献与纸质文献的协调发展[J].情报杂志,2011(6):177-179.
[5] 程雨芊,毕艳娜.电子文献与纸质文献研究综述[J].农业图书情报学刊,2011(11):171-173.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