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说明文教学中的一些问题及对策

2014-11-10张彦平

散文百家·下旬刊 2014年9期
关键词:说明文人文课文

张彦平

说明文,在小学阶段也称常识性课文,它是一类以说明为主要表达方式,解说事物,说明事理,给人知识的文章。“怎么写”决定“怎么教”。说明文在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上较其他文体的作品而言理应有所不同。但遗憾的是,许多教师对说明文的“这一个”思考不多,教学中存在着一些问题,主要表现如下:

一、专有名词避而不教

“说明文以说明白了为成功。”(叶圣陶语)为了让读者对事物、事理有一个清晰、完整的了解和认识,作者必须把相关知识介绍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而介绍时难免会涉及到一些专有名词。虽然编者考虑到小学生的阅读能力,对选入教材的文章(绝大多数文章不是专为小学生而写的)做了适当修改,但专有名词的出现还是不能完全避免。四上《呼风唤雨的世纪》一文,就有“光年”、“原子核”等学生完全陌生的专有名词。对课文中的专有名词,一些教师避而不教。于是出现了诸如学生误把“光年”当成时间单位的错误。造成这一误区的原因主要有二:一是教师认为教了学生也不懂;二是自己讲,怕有“灌输”的嫌疑。对于必要的“讲”,教师不应放弃责任。对于“教了学生也不懂”,教师要明确目标,这里的“懂”只是让学生对某些知识有所感知,而不是像专业人士那样非弄个一清二楚不可。当然,对于那些现在即使教了学生也不懂的专有名词,可以留待以后再学。

因此,对于文中出现的专有名词,我们要合理分类,要明确哪些是需要教的,哪些是可以不教的,决不能一概避而不教。教学方法也要因词而定:有的以告诉为好;有的以实验演示为佳;有的以出示实物为妙;等等。如教学《新型玻璃》,对于“分贝”的教学,于永正老师是这样对学生讲的:“这是指测量声音大小、强弱的单位。科学家说,声音超过70分贝,对人体就有危害了。城市中有的马路旁安装着测定声音大小、强弱的装置,以后你们注意看看。”这样的“讲”点到为止,花时少,学生又听得明白,真正体现了教师“导”的作用。

二、长句子教学严重缺位

根据交际风格,有专家把文章的语言分为科学体、艺术体与谈话体三类。说明文的语言大多属于科学体,其特点为:句子结构严谨,长句较多,省略句一般是相同主语省略,力避歧义句;一般不用独词句,感叹句也很少用;注意句子、段落之间的前后衔接连贯和逻辑联系,不允许出现跳脱现象。一些教师在备课时没有发现说明文长句子较多这一特点,造成了长句子教学的严重缺位。

长句子教学一要指导学生联系上下文把句子读通——准确停顿。如《呼风唤雨的世纪》中有这样一句话:“正是这些发现和发明,使人类的生活大大改观,其改变的程度超过了人类历史上百万年的总和。”学生一不小心会把“其改变的程度超过了人类历史/上百万年的总和。”读成“其改变的程度超过了人类历史上/百万年的总和。”其次是指导学生读懂——概括主要意思。因为概括能力的强弱是一个人阅读能力高低的重要标志。长句子是训练学生概括能力的好材料。有些学生虽然也能把句子读通,但却是“小和尚念经——有口无心”,对句子的主要意思不甚了了。对于长句子主要意思的概括,可以采用“主干提取法”。

三、感情朗读不问内容

语文教学要引导学生多读(朗读+默读)课文,让学生在读中领悟文意,揣摩思路、积累语言。一些教师由于对读的目的、意义不甚明确,在读的方式上出现了一些偏差:该默读的时候却要求学生朗读;该“准确地读”变成了“抒情地读”等等。在说明文教学中,读的问题主要表现为感情朗读不问内容,对描述客观现象的语句教师却在指导学生读出感情来。如:《恐龙的灭绝》中有这样一句话:“我们人类只有三四百万年的历史,而恐龙却在地球上生活了大约两亿年。”有教师要求学生读出赞叹恐龙历史悠久的感情来。显然,这句话应该引导学生读清楚“三四百万年”与“大约两亿年”两个互相比较的数字,让听者能够清晰地重现其准确的数据,而不是得到一个感性的、有过多情绪的印象。

对于该怎样阅读说明文,叶圣陶先生在《文章例话》一书中做了很好的回答:“说明文说明一种道理,作者的态度是非常冷静的。道理本该怎样,作者把它说清楚了就算完事,期间搀不进个人的感情呀、绘声绘色的描摹呀这一套。读者读说明文也只是理智方面的活动。读了作者的文章,再根据平时的经验加以考核,的确有那么一个道理的,就认为‘是,道理并不如作者所说的,就认为‘非,期间绝对不容有偏好偏恶的事情。”叶老的这段话其实也告诉了我们说明文的哪些内容不该进行感情朗读,把外在的情感贴到文本上去。

四、人文教育脱离文本

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学科的基本特点。教学说明文当然也要做到“两性”和谐相融。但是,一些教师没有把体会情感与学习文本表达紧密结合起来,而是游离文本,硬生生地贴上一个所谓的教育“标签”。如一教师教完《鲸》后,觉得整堂课好像没有对学生进行过人文教育,便来了这样一段拓展延伸,情感升华:

(1)展示蓝鲸、白鲸、虎鲸、抹香鲸的图片资料。

(2)文字介绍鲸的经济价值。

(3)文字介绍人类破坏环境和大肆捕杀鲸的现状。

(4)学生说感受。

(5)教师总结:的确,鲸是美丽的,但它也是脆弱的,各位小海洋生物学家们,让我们用自己的无穷知识去了解鲸,用自己善良的心灵去关爱鲸,用自己温暖的双手去保护鲸,让这种美丽而又可爱的生物永远停留在我们的视线里。

显然,这样的人文教育不是语文课的人文教育。它成了在“语文表达式”之外单列的另一项内容。这样的人文教育更不是《鲸》这篇课文的教学所需要的。《鲸》一文的人文教育应该是这样渗透的:学生在揣摩、品析文本表达的同时,领会作品所体现的科学精神,从而产生对鲸相关知识的探究兴趣。endprint

猜你喜欢

说明文人文课文
说明文阅读专练
细读课文,让思路清晰起来
背课文的小偷
人文绍兴
如何提高自述型说明文的颜值
人文社科
让人文光辉照耀未来
说明文中相似、相反与因果联想的运用
关于初中课文知识拓展教学的若干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