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课程下初中语文教学之我见

2014-11-10王占梅

散文百家·下旬刊 2014年9期
关键词:用语主体思维

王占梅

摘 要:《新课程标准》确定了“人文教育”的目标,它倡导教学以“人”为本,以学生为主体,全面推进素质教育,让每个学生都成长起来。以往的教学总是在自觉或不自觉中实施以教师为中心的角色,学生的主体地位和主动地位都得不到体现。而只有实现以学生为中心的主体地位,才能促进学生的素质发展,提高学生学习的能力。

关键词:新课程改革;主体性;地位;素质教育

随着新课改的深入,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与学生平等互动的课堂教学已成为每一位教师追求的理想境界,那种以教师为中心“灌输式”、“独白式”的语文课堂现象也将逐渐消失。那么,怎样才能让学生在语文课堂上主动起来,真正成为课堂教学的主体?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中必须把学生放在语文学习的主体位置,必须从主体意识上唤起他们的觉醒,从主体精神上解放他们。

1.语文教学必须营造主体发展的环境。

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是促进学生愉悦心境形成、促使学生自主学习的前提。在教学中,教师应努力消除“尊严式”或“真理式”的师者形象,打破陈规,让学生敢于怀疑,敢于辩争。教育者不仅仅视学生为接受启蒙的对象,还应视他们为“人”,一个具有真正意义的“主体”。不管这个学生是“绝顶聪明”还是“非常不济”。我们在教学中总是怕学生答得不好或答得不全。殊不知,正因为我们过于追求知识的终极结果,往往忽视学生作为主体的思维探索过程。学生的思维得不到肯定,久而久之,就丧失了学习的信心。事实上,语文教学有其本质的特点:对事物的感悟因人而异,对文章的分析受生活的影响。而且,一个人的思维只要存在合理性,并在这个过程中得到发展,就已经达到了教学的目的,而不必像理科的习题那样追求答案的唯一性。因此,我们在教学上必须尊重学生的主体认识,并且鼓励学生的自我认识。只有这样,才能确保学生主体地位的确立。

2.在设问、提问上落实学生的主体性地位。

在课堂教学时,教师设问要特别注意学生主体性的发挥,要转变观念,要充分考虑学生的参与意识、兴趣和激情。要设问时,要按照满足差异,拓展思维,激发兴趣,培养能力的原则。变“这篇课文告诉了我们什么”为“从课文中你得到了什么”;变“这段话的精彩、重点句子在哪里”为“你喜欢的句子有哪些”。这样,既满足了学生的个性差异,尊重了学生的个性化行为,又促使了学生自主参与、自主思考、自主体验,同时也激发了学生兴趣,培养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在语文教学中,教师不仅要善于设问,更重要的是改变“学生被动听讲”的传统教学模式,把课堂提问的主动权由教师一方移交至学生一方,让学生在课堂上真正成为语文教学的主体。

3.在教学观念上落实学生的主体性地位。

在语文教学中要凸现学生主体意识,教师就必须把学生看成是和自己一样具有认识和实践能力的人,把知识获取、能力培养的优先权、主动权交给学生。在教学中,教师要做到以下三点:要发扬教学民主,师生密切配合,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流互助,把尊重和信任学生作为自己的教学态度:要让学生自由地交流学习的体会,包括自己是如何思考、探

索的过程,要让学生能够自由地表达自己的想法,教师要积极地为学生提供表达的机会,交流的空间;要让学生感到有事可做,而不是“看客”,让他们感到采用什么样的方法,要运用哪些已学知识才能解决问题的压力,让他们主动地参与到教学过程中去,最有积极性地投入到学习之中,从而收到良好效果。

4.在课堂用语上落实学生的主体性地位。

课堂教学中,为了衔接前后教学环节,评价学生学习情况,调节课堂气氛,教师往往有一套课堂用语。这些用语,表面上看,对落实教育目标,培养学生能力作用不大,实则不然,运用恰当,它可以很好地发挥学生的主动性,促进素质教育要求的落实。如上课时如果认为学生的回答非常独特或与教师的思路相吻合‘,就可以这么说:“老师为你鼓掌,你们同意他的看法吗?”这样既鼓舞了回答者的积极性,又照顾到了大多数学生的意愿,使他们还有机会发表意见,思维从而得以发散。如果学生思维受阻时,不妨这样说:“跟你周围的同学讨论、商量一下。”这样就能充分发挥集体的智慧,同时培养学生与他人合作、协助探索的本领。有时学生回答错误或者不够全面时,这时可以这样说:“你离标准答案已经很近了,你能再想想吗?”这样的课堂用语,既维护了学生的自尊,委婉地否定了他的答案,又激起了学生思索的兴趣。课堂用语,虽属细节,但不可小觑,它对培养学生兴趣,落实主体地位也是很有成效的。

5.在教学方法上落实学生的主体性地位。

俗话说:“教必有法,教无定法”。采取什么样的教学方法,应视学生的具体情况而定,最重要的应该是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在教学中采用的总体模式是:主体参与,分层指导,及时反馈,激励评价。鼓励学生主动学习,学会“站在书上看书”。授课时读书、交流、讲述交替进行。在“读书”时培养学生发现问题的能力;在“交流”时培养学生语言表达的能力;在“讲述”时,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交流讲述后对学生进行分层练习。每个层次都由指定的学生进行检查指导,并及时反馈每一位学生对知识的接受程度。老师根据反馈情况,及时给与学生提醒、鼓励、督促、查漏补缺。endprint

猜你喜欢

用语主体思维
思维跳跳糖
思维跳跳糖
思维跳跳糖
思维跳跳糖
深度思考之常用逻辑用语
论自然人破产法的适用主体
常用逻辑用语的八个易错点
关于遗产保护主体的思考
论多元主体的生成
网络用语“控”的流行及其修辞解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