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微信对校园网络传统功能的拓展

2014-11-10孙红

科技资讯 2014年8期
关键词:移动互联人际关系校园网

孙红

摘 要:移动通信与互联网的结合在逐步改变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而传统的校园网络必须引入移动互联技术才能满足校园受众群体对信息和服务的需求。微信作为移动互联网的产物,与生俱来的具备操作简单、感知度丰富、二次开发容易等特点,为校园新型人际关系的拓展,教育教学、生活服务的多种渠道获得提供了无限发展空间。通过云数据中心的支撑,以传统有线网络和移动互联网络为接入方式的校园网络将依托微信平台,为学校职能、校园服务,对外交流等方面快速发展提供基础支撑。

关键词:校园网 移动互联 人际关系 微信

中图分类号:G2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4)03(b)-0022-03

互联网,早已不是一种简单的商业模型载体,而更大程度上已经成为促进生产力发展,重建人与人之间关系的一种全新的“媒介+媒体”的统一体。特别是随着移动通信从2G到3G,再到4G的快速演进,半导体芯片及时飞速发展带来的智能便携终端功能日益强大和价格降低,移动与互联网的融合对世界的改变已经超过任何一种已知工具,必将在今后相当长的一个时期内对各行各业的发展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作为移动互联网标志性产物的微信,在这其中的意义更是不可估量。

腾讯公司在2011年1月21日推出了微信,该应用提供了以智能手机和移动互联网为基础的即时通信服务,可以随时随地的通过网络互连,快速发送文字信息、语音短信,视频、图片等多媒体信息。3年多的发展,该用软件已经被各个阶层的人群认可使用,并被演绎出更多的外延功能业务。目前,在大中专院校学生人群中,智能手机或其它便携智能设备几乎人手一部,微信的应用也相当普及。而如何将以移动互联网为基础的微信业务与传统的校园网络结合起来,拓展出与微信紧密连接的业务服务,已经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

1 微信为校园网的功能服务拓展提供了基础

学校的互联网受众人群主要以学生、老师和相关服务人员为主,而这些人员的生活圈子相对狭隘,人际关系通常是局限于师生、同学和老乡等关系之内。互联网,作为必不可少的学习媒介、生活媒介和娱乐媒介,属于刚性需求。但是,传统的校园网只是将校园内的机房计算机、老师的办公计算机和宿舍内的学生计算机通过有线物理网络的形式连接起来,简单的作为信息数据共享发布、思想教育和日常教学等方面的辅助工具,已经逐渐不能满足该网络受众的多方面需求。

在移动互联网快速发展的趋势下,作为最容易接受新生事物的大中专在校生对信息获得、人际交往和服务便携性都有了全新的要求,而微信作为一种简单而又触手可得的创新型人际关系发展方式及多种功能服务“聚合体”,同时依托平台公共接口的二次开发应用,为传统校园网的发展提供了无限可能空间。

1.1 新型校园人际关系需要微信类平台支撑

校园里的人际关系主要分为学生关系、师生关系等,而这些关系又为思想教育、日常教学,课余娱乐,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提供支撑。现阶段,学校中的人际关系早已不再是以前简单的老师教、学生学,更多的是在传授、学习知识的同时,老师和学生作为单独存在的个体,需要多方面、多媒介的沟通交流,建立一种全新的师生、生生关系,并将这些关系拓展到其他方面,对日常学习生活也起到促进作用。

传统意义上的面对面交流沟通,纸质信件、电话语音等方式早已不适合互联网时代的要求,以手机、电脑和互联网为基础的新兴人际关系交流方式已经得到普遍使用。从十几年前的Email到近年的QQ,再到现在风靡的微信,都是新型人际关系拓展和维系的必须。可以说,以智能手机和平板电脑为代表的便携终端设备的普及,移动互联网接入资费的大幅下调,遍布各个角落的WiFi热点,都加快了传统校园网络与移动互联网无缝连接,保证人与人之间沟通的及时性和即时性。校园里,用微信相互发送多媒体信息的学生随处可见,微信平台提供的购物,支付等功能服务也为校园生活提供了全新的注脚。

1.2 微信的特点为校园网络功能服务发展提供了补充

微信除了在日常生活中的诸多优势之外,针对传统的校园网升级,它还具备很多同类型应用软件(平台)所不具备的特点:

(1)操作简单,信息获得便捷。

传统校园网的终端是个人计算机,或是移动智能终端上的客户端软件,而这些获得方式的问题在于对系统的依赖性强,脱胎于传统的基于Windows系统的浏览器模式,操作复杂,需要大量冗余代码支撑。而微信本身就是为移动通信终端开发的,充分考虑了单手操作,逻辑简单,代码精炼等需求,利用语音对讲,摇一摇,位置信息服务及与QQ等传统个人通信软件信息相互推送等功能,真正实现了操作简单与信息获得便捷的平衡。

(2)多媒体带来的丰富的感知娱乐性。

微信作为新媒体的组成部分之一,从出现就以能够随时为单个好友或群组好友(以朋友圈为代表)发送多媒体信息等全新模式,区别于其它移动通信软件,而这一功能却恰好是传统校园网络的不足。微信与传统校园网络的融合,可以通过丰富的感知为学校的思想教育工作,日常教学工作,学生的课余生活添加多种元素,将原本单一的信息发送、传输、获得环节变得渠道愈加丰富,也可以为移动互联网趋势下的全新人际关系、全新学习生活方式以多种诠释。

(3)实现业务功能拓展的低成本投入。

低成本投入主要分为校方对软硬件成本投入降低和用户消费成本降低两部分。对于校方而言,腾讯将微信平台接口的公开节省了各类基于微信平台的二次开发费用;而对于学生为主的受众群体,无需再次加装客户端软件,节省了新客户端软件所需的移动通信流量成本(见表1)。

综上所述,在传统互联网与移动互联网的衔接发展过程中,微信提供了低廉、可行而又业务功能丰富的实现方式。微信还可以通过与校园网络数据平台,以及正在建设中的校园云数据平台的对接,对校园学习生活的方方面面起到日益广泛的作用。endprint

2 微信发展进程及公共接口开放

如果把互联网比作一个充满各种数据的、信息的汪洋大海,那微信就是用户可以随手得到的一条条通往互联网的奔腾大河。

2.1 微信的多种功能为校园网络创新提供基础

自从2011年微信诞生之日起,他利用扫一扫、摇一摇等功能,使人与人之间的距离由“天涯”缩减为面对面;它利用朋友圈中的图片、文字、语音等多种方式,通过一个评价、一个赞许,加深了朋友、家人间的友情、亲情;它通过与银行卡的捆绑,将微信商城中的多种商品选购、支付、派送打造成“一站式“服务;特别是微信5.0版后,通过扫街景、扫单词翻译、电影票预定、理财等功能的引入,微信已经成为生活工作学习的“全方位伴侣”。

这些微信的常规功能早已在日常用户中推广使用,传统的有线校园网络可以通过与微信的融合,针对其本地化的特点,在有线网络的基础上,实现多种业务服务的延伸扩展。

2.2 微信平台接口开放为众多第三方应用提供了机会

2013年10月底,腾讯为了使微信平台吸引更多的用户,并在未来的移动互联网发展中搭载更多的业务,扮演更多的角色,开放了9大接口:语音识别接口,客服接口,OAuth2.0网页授权接口,生成带参数的二维码接口,获取用户地理位置接口,获取用户基本信息接口,获取关注者列表接口,用户分组接口,上传下载多媒体文件接口等。这些接口可以是众多第三方厂商或者用户,以极为简单的方式,迅速的开发出基于微信平台的各种应用,并使得最终用户可以迅速的上手使用。总之,微信通过接口的开放,迅速的加强了微信对于用户的黏性,并给予诸如易信,来往等竞争对手以极大的打击(见表2)。

3 微信对校园网络功能拓展的解决方案

微信与校园有线网络的融合,并不是将原有的校园网络彻底重建,而是要在原有网络的基础上,充分利用微信在移动互联网业务开展上的多种优势,打造校园内多渠道信息获得手段,在云数据中心的支撑下,保证日常教学和生活信息服务功能需求的“无缝”衔接。

3.1 以云数据中心为支撑,完善校园物理网络

未来的校园网络应该具备大数据存储,大数据搜索,高带宽,满足多种接入方式的特点,云数据中心,有线无线互为补充的物理网络和多种终端设备的便捷接入等已经成为校园网络升级改造的核心工作。

从图1可以看出,随着移动互联网的迅速开展,依附在传统校园有线网络上的无线热点接入方式早已不能满足需求。

但是,移动互联网的无线接入方式升级改造包括无线热点(或3G、4G基站)带宽加大,减少覆盖盲点等工作,更要在如下方面重点完善:

(1)信息内容的搜索、编排、呈现等部分要满足多终端支持,特别要针对微信客户端软件的特点减少搜索层次,逐步探讨针对每个用户的个性化、定制化需求,完善信息筛选和推送机制;(2)视频内容的实时编转码要充分考虑到移动终端设备的处理能力,针对移动互联网新媒体碎片化、简单化等特点及需求,成为桌面电脑和平板电脑的补充;(3)以微信订阅号、服务号为呈现窗口,聚合校园中的多种教育教学、生活服务需求,降低学生及其他受众信息获得门槛;(4)利用微信开放接口的二次开发,以微信客户端为通道,开展双向互动业务,例如校长信箱、社团建设、电影预定、授课答疑等;(5)以充分发挥移动互联网的便捷性为目标,对以微信支付、人机接口等的多种业务预留发展空间。

3.2 结合校园特点,开展多样化微信服务

校园中的微信应用,除了微信社会公共平台的多种业务外,必须与学校的职能、校园生活特点及以学生为主体的受众需求相结合。

如图2所示,现阶段校园移动互联网涵盖的主要需求可以分为:日常通信、教育教学、信息浏览、课余娱乐和电子购物等五部分:

(1)日常通信继续沿用微信极为成熟的文字、语音、多媒体通信方式。

(2)教育教学以云数据中心的存储,搜素部分为基础,通过实时编转码系统的支撑,利用微信平台“上传下载多媒体文件”的接口二次开发,保证学生在移动终端随时收看到教育教学多媒体课件及其他视频内容(见图2)。

(3)信息浏览主要包括信息检索和信息获得两部分,除了常规的基于常用互联网门户网站的信息外,可以与学校图书馆、知网、维普网等合作,把多种教学、科研相关资料经过针对移动互联网终端设备特点二次编辑,按需推送到微信客户端。

(4)课余娱乐主要包括音视频内容和手机游戏两部分。其中,音视频内容部分可以依托教育教学视频内容的实现模式解决,手机游戏必须在校方对游戏内容、游戏时间的严格管控下开展。

(5)电子购物主要指校园内的电子购物服务,由于校园一卡通支付手段的局限,现阶段仍以“微信订货、货到付款”的模式运营。

同时,为了保证校园移动互联网的运行安全,校园网中微信用户的ID必须保证实名制,并与校园网鉴权认证系统和学籍管理系统一一对应。由于微信平台的内外网(针对校园网而言)共用同一客户端软件,可以通过微信订阅号、服务号二次登陆,“获取用户地理位置”接口和校园内外网IP地址切换等软硬件技术手段保证学生以“一身份双ID”的方式,区分内外网标识,并在内外网双ID间自由切换。

总之,传统校园网必须与以调动互联网充分融合,才能更好地拓展和维系新型校园人际关系,才能使学生、老师等受众人群的数据服务得以满足。微信早已不是一个平台,而是逐渐演变成一种生活方式,正在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和深度与校园互联网络,特别是与校园移动互联网络相结合,为大中专院校各个方面的发展提供了无限空间和强劲动力。

参考文献

[1] 王慧,卞艺杰.浅谈数字化校园中数据中心的建设[J].大众科技,2006(4).

[2] 李群力,肖锋.数字化校园架构浅议[J].重庆工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5).

[3] 张维昊,程海芳.移动互联网环境下校园信息需求的现状和发展趋势研究—— 基于大学生手机用户校园信息需求的调查分析[J].江汉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3(2).

[4] 蒋琦琦.微信服务在图书馆应用的探索与实践[J].数字技术与应用,2013(7).

[5] 赵桐羽.移动互联网时代微产物的传播学探析—— 以腾讯微信为例[J].东南传播,2013(7).endprint

2 微信发展进程及公共接口开放

如果把互联网比作一个充满各种数据的、信息的汪洋大海,那微信就是用户可以随手得到的一条条通往互联网的奔腾大河。

2.1 微信的多种功能为校园网络创新提供基础

自从2011年微信诞生之日起,他利用扫一扫、摇一摇等功能,使人与人之间的距离由“天涯”缩减为面对面;它利用朋友圈中的图片、文字、语音等多种方式,通过一个评价、一个赞许,加深了朋友、家人间的友情、亲情;它通过与银行卡的捆绑,将微信商城中的多种商品选购、支付、派送打造成“一站式“服务;特别是微信5.0版后,通过扫街景、扫单词翻译、电影票预定、理财等功能的引入,微信已经成为生活工作学习的“全方位伴侣”。

这些微信的常规功能早已在日常用户中推广使用,传统的有线校园网络可以通过与微信的融合,针对其本地化的特点,在有线网络的基础上,实现多种业务服务的延伸扩展。

2.2 微信平台接口开放为众多第三方应用提供了机会

2013年10月底,腾讯为了使微信平台吸引更多的用户,并在未来的移动互联网发展中搭载更多的业务,扮演更多的角色,开放了9大接口:语音识别接口,客服接口,OAuth2.0网页授权接口,生成带参数的二维码接口,获取用户地理位置接口,获取用户基本信息接口,获取关注者列表接口,用户分组接口,上传下载多媒体文件接口等。这些接口可以是众多第三方厂商或者用户,以极为简单的方式,迅速的开发出基于微信平台的各种应用,并使得最终用户可以迅速的上手使用。总之,微信通过接口的开放,迅速的加强了微信对于用户的黏性,并给予诸如易信,来往等竞争对手以极大的打击(见表2)。

3 微信对校园网络功能拓展的解决方案

微信与校园有线网络的融合,并不是将原有的校园网络彻底重建,而是要在原有网络的基础上,充分利用微信在移动互联网业务开展上的多种优势,打造校园内多渠道信息获得手段,在云数据中心的支撑下,保证日常教学和生活信息服务功能需求的“无缝”衔接。

3.1 以云数据中心为支撑,完善校园物理网络

未来的校园网络应该具备大数据存储,大数据搜索,高带宽,满足多种接入方式的特点,云数据中心,有线无线互为补充的物理网络和多种终端设备的便捷接入等已经成为校园网络升级改造的核心工作。

从图1可以看出,随着移动互联网的迅速开展,依附在传统校园有线网络上的无线热点接入方式早已不能满足需求。

但是,移动互联网的无线接入方式升级改造包括无线热点(或3G、4G基站)带宽加大,减少覆盖盲点等工作,更要在如下方面重点完善:

(1)信息内容的搜索、编排、呈现等部分要满足多终端支持,特别要针对微信客户端软件的特点减少搜索层次,逐步探讨针对每个用户的个性化、定制化需求,完善信息筛选和推送机制;(2)视频内容的实时编转码要充分考虑到移动终端设备的处理能力,针对移动互联网新媒体碎片化、简单化等特点及需求,成为桌面电脑和平板电脑的补充;(3)以微信订阅号、服务号为呈现窗口,聚合校园中的多种教育教学、生活服务需求,降低学生及其他受众信息获得门槛;(4)利用微信开放接口的二次开发,以微信客户端为通道,开展双向互动业务,例如校长信箱、社团建设、电影预定、授课答疑等;(5)以充分发挥移动互联网的便捷性为目标,对以微信支付、人机接口等的多种业务预留发展空间。

3.2 结合校园特点,开展多样化微信服务

校园中的微信应用,除了微信社会公共平台的多种业务外,必须与学校的职能、校园生活特点及以学生为主体的受众需求相结合。

如图2所示,现阶段校园移动互联网涵盖的主要需求可以分为:日常通信、教育教学、信息浏览、课余娱乐和电子购物等五部分:

(1)日常通信继续沿用微信极为成熟的文字、语音、多媒体通信方式。

(2)教育教学以云数据中心的存储,搜素部分为基础,通过实时编转码系统的支撑,利用微信平台“上传下载多媒体文件”的接口二次开发,保证学生在移动终端随时收看到教育教学多媒体课件及其他视频内容(见图2)。

(3)信息浏览主要包括信息检索和信息获得两部分,除了常规的基于常用互联网门户网站的信息外,可以与学校图书馆、知网、维普网等合作,把多种教学、科研相关资料经过针对移动互联网终端设备特点二次编辑,按需推送到微信客户端。

(4)课余娱乐主要包括音视频内容和手机游戏两部分。其中,音视频内容部分可以依托教育教学视频内容的实现模式解决,手机游戏必须在校方对游戏内容、游戏时间的严格管控下开展。

(5)电子购物主要指校园内的电子购物服务,由于校园一卡通支付手段的局限,现阶段仍以“微信订货、货到付款”的模式运营。

同时,为了保证校园移动互联网的运行安全,校园网中微信用户的ID必须保证实名制,并与校园网鉴权认证系统和学籍管理系统一一对应。由于微信平台的内外网(针对校园网而言)共用同一客户端软件,可以通过微信订阅号、服务号二次登陆,“获取用户地理位置”接口和校园内外网IP地址切换等软硬件技术手段保证学生以“一身份双ID”的方式,区分内外网标识,并在内外网双ID间自由切换。

总之,传统校园网必须与以调动互联网充分融合,才能更好地拓展和维系新型校园人际关系,才能使学生、老师等受众人群的数据服务得以满足。微信早已不是一个平台,而是逐渐演变成一种生活方式,正在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和深度与校园互联网络,特别是与校园移动互联网络相结合,为大中专院校各个方面的发展提供了无限空间和强劲动力。

参考文献

[1] 王慧,卞艺杰.浅谈数字化校园中数据中心的建设[J].大众科技,2006(4).

[2] 李群力,肖锋.数字化校园架构浅议[J].重庆工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5).

[3] 张维昊,程海芳.移动互联网环境下校园信息需求的现状和发展趋势研究—— 基于大学生手机用户校园信息需求的调查分析[J].江汉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3(2).

[4] 蒋琦琦.微信服务在图书馆应用的探索与实践[J].数字技术与应用,2013(7).

[5] 赵桐羽.移动互联网时代微产物的传播学探析—— 以腾讯微信为例[J].东南传播,2013(7).endprint

2 微信发展进程及公共接口开放

如果把互联网比作一个充满各种数据的、信息的汪洋大海,那微信就是用户可以随手得到的一条条通往互联网的奔腾大河。

2.1 微信的多种功能为校园网络创新提供基础

自从2011年微信诞生之日起,他利用扫一扫、摇一摇等功能,使人与人之间的距离由“天涯”缩减为面对面;它利用朋友圈中的图片、文字、语音等多种方式,通过一个评价、一个赞许,加深了朋友、家人间的友情、亲情;它通过与银行卡的捆绑,将微信商城中的多种商品选购、支付、派送打造成“一站式“服务;特别是微信5.0版后,通过扫街景、扫单词翻译、电影票预定、理财等功能的引入,微信已经成为生活工作学习的“全方位伴侣”。

这些微信的常规功能早已在日常用户中推广使用,传统的有线校园网络可以通过与微信的融合,针对其本地化的特点,在有线网络的基础上,实现多种业务服务的延伸扩展。

2.2 微信平台接口开放为众多第三方应用提供了机会

2013年10月底,腾讯为了使微信平台吸引更多的用户,并在未来的移动互联网发展中搭载更多的业务,扮演更多的角色,开放了9大接口:语音识别接口,客服接口,OAuth2.0网页授权接口,生成带参数的二维码接口,获取用户地理位置接口,获取用户基本信息接口,获取关注者列表接口,用户分组接口,上传下载多媒体文件接口等。这些接口可以是众多第三方厂商或者用户,以极为简单的方式,迅速的开发出基于微信平台的各种应用,并使得最终用户可以迅速的上手使用。总之,微信通过接口的开放,迅速的加强了微信对于用户的黏性,并给予诸如易信,来往等竞争对手以极大的打击(见表2)。

3 微信对校园网络功能拓展的解决方案

微信与校园有线网络的融合,并不是将原有的校园网络彻底重建,而是要在原有网络的基础上,充分利用微信在移动互联网业务开展上的多种优势,打造校园内多渠道信息获得手段,在云数据中心的支撑下,保证日常教学和生活信息服务功能需求的“无缝”衔接。

3.1 以云数据中心为支撑,完善校园物理网络

未来的校园网络应该具备大数据存储,大数据搜索,高带宽,满足多种接入方式的特点,云数据中心,有线无线互为补充的物理网络和多种终端设备的便捷接入等已经成为校园网络升级改造的核心工作。

从图1可以看出,随着移动互联网的迅速开展,依附在传统校园有线网络上的无线热点接入方式早已不能满足需求。

但是,移动互联网的无线接入方式升级改造包括无线热点(或3G、4G基站)带宽加大,减少覆盖盲点等工作,更要在如下方面重点完善:

(1)信息内容的搜索、编排、呈现等部分要满足多终端支持,特别要针对微信客户端软件的特点减少搜索层次,逐步探讨针对每个用户的个性化、定制化需求,完善信息筛选和推送机制;(2)视频内容的实时编转码要充分考虑到移动终端设备的处理能力,针对移动互联网新媒体碎片化、简单化等特点及需求,成为桌面电脑和平板电脑的补充;(3)以微信订阅号、服务号为呈现窗口,聚合校园中的多种教育教学、生活服务需求,降低学生及其他受众信息获得门槛;(4)利用微信开放接口的二次开发,以微信客户端为通道,开展双向互动业务,例如校长信箱、社团建设、电影预定、授课答疑等;(5)以充分发挥移动互联网的便捷性为目标,对以微信支付、人机接口等的多种业务预留发展空间。

3.2 结合校园特点,开展多样化微信服务

校园中的微信应用,除了微信社会公共平台的多种业务外,必须与学校的职能、校园生活特点及以学生为主体的受众需求相结合。

如图2所示,现阶段校园移动互联网涵盖的主要需求可以分为:日常通信、教育教学、信息浏览、课余娱乐和电子购物等五部分:

(1)日常通信继续沿用微信极为成熟的文字、语音、多媒体通信方式。

(2)教育教学以云数据中心的存储,搜素部分为基础,通过实时编转码系统的支撑,利用微信平台“上传下载多媒体文件”的接口二次开发,保证学生在移动终端随时收看到教育教学多媒体课件及其他视频内容(见图2)。

(3)信息浏览主要包括信息检索和信息获得两部分,除了常规的基于常用互联网门户网站的信息外,可以与学校图书馆、知网、维普网等合作,把多种教学、科研相关资料经过针对移动互联网终端设备特点二次编辑,按需推送到微信客户端。

(4)课余娱乐主要包括音视频内容和手机游戏两部分。其中,音视频内容部分可以依托教育教学视频内容的实现模式解决,手机游戏必须在校方对游戏内容、游戏时间的严格管控下开展。

(5)电子购物主要指校园内的电子购物服务,由于校园一卡通支付手段的局限,现阶段仍以“微信订货、货到付款”的模式运营。

同时,为了保证校园移动互联网的运行安全,校园网中微信用户的ID必须保证实名制,并与校园网鉴权认证系统和学籍管理系统一一对应。由于微信平台的内外网(针对校园网而言)共用同一客户端软件,可以通过微信订阅号、服务号二次登陆,“获取用户地理位置”接口和校园内外网IP地址切换等软硬件技术手段保证学生以“一身份双ID”的方式,区分内外网标识,并在内外网双ID间自由切换。

总之,传统校园网必须与以调动互联网充分融合,才能更好地拓展和维系新型校园人际关系,才能使学生、老师等受众人群的数据服务得以满足。微信早已不是一个平台,而是逐渐演变成一种生活方式,正在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和深度与校园互联网络,特别是与校园移动互联网络相结合,为大中专院校各个方面的发展提供了无限空间和强劲动力。

参考文献

[1] 王慧,卞艺杰.浅谈数字化校园中数据中心的建设[J].大众科技,2006(4).

[2] 李群力,肖锋.数字化校园架构浅议[J].重庆工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5).

[3] 张维昊,程海芳.移动互联网环境下校园信息需求的现状和发展趋势研究—— 基于大学生手机用户校园信息需求的调查分析[J].江汉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3(2).

[4] 蒋琦琦.微信服务在图书馆应用的探索与实践[J].数字技术与应用,2013(7).

[5] 赵桐羽.移动互联网时代微产物的传播学探析—— 以腾讯微信为例[J].东南传播,2013(7).endprint

猜你喜欢

移动互联人际关系校园网
中职学校校园网教育功能应用现状及对策的研究
高职院校校园网应用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网络安全技术在校园网中的应用
场景传播视阈下的网络直播探析
校园网贷 今生后世
移动互联开发的教学资源库的建设研究
智慧校园关键技术分析与研究
英国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中社会的失衡及其人性的扭曲
微信对大学生人际关系的影响探析
移动互联应用课程教学现状与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