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述梦的故事
2014-11-10蔡淳之
蔡淳之
一、缘起:偷来的“梦”
新的一学期,四(4)班在进行着“循环日记擂台赛”的评比。所谓“循环日记擂台赛”,是把全班学生分成10个组,每组5个人。一周之中,每组每天由一个人写日记。到第二天,收齐了10个组的日记后,我们就开始“打擂台”(读这10位学生的日记),评选出“擂主”(一两位优胜者)。我们的目的是利用学生争强好胜之心,激发孩子们努力写作的热情。
第一天的所有日记中,最受同学们欢迎的是《未来的机械》。作者在日记中展开了想象:早晨,一个机器保姆催我起床,为我洗漱和准备早餐及上学物品;在学校里,一位机器管理员发现了我做小动作,于是它报告了机器老师,老师使用了“惩罚模式”,让机器管理员用尺子狠狠地打我的手心。天马行空的想象,特别受小学生的欢迎。在 “擂主”评选时,大家都投了他的票。
一石激起千层浪。在接下来几天的日记擂台赛中,越来越多的同学选用梦境来写自己的日记。几乎每天的日记评比过程中,都有一些把梦境写得有声有色的同学获得“擂主”的称号,如《梦中的未来机器》《神奇的作文餐厅》《未来的文具盒》《慢吞吞国》《耳朵出逃》……
为了争当“擂主”,学生们使出了“浑身解数”。但就在评选时,有学生举报:“老师,这篇文章我在某本作文书中看到过。”我颇为吃惊,于是在网上搜索了一下,果然,在一周内,五篇关于梦的作文中有四篇是能从网络上直接看到的,尤其是那篇关于“耳朵逃亡”的日记,居然是著名作家杨鹏的大作,只是作者把时间、地点、人物稍微改了一下,让情节变得更简单些而已。
我没想到学生们为了荣誉,竟然会抄袭!我有些愤怒,但并不想责怪学生:他们每天在紧张的作业之余,抄一篇长达三页(数千字)的日记,而且每个字都写得那么工整,是需要占用多少的娱乐的时间啊!即使是抄的,我们又怎么能随便地苛责呢?
只是,我们能不能从学生们这些偷来的“梦”里,开掘一条写想象作文的路呢?
二、继续:做“自己”的梦
第一周获得“擂主”的日记几乎都是关于想象的。我把五篇优秀的想象日记编印成第一期的班级小报,起名“梦的王国”,然后印发给学生。
在学生们津津有味地阅读上周的班级小报时,我就引导学生们思考:为什么他们的文章特别受欢迎?学生们纷纷说:他们的想象特别奇特大胆;在想象中,我们可以随意地想,不受拘束,因此作文可以写得很长;想象的作文,语言幽默风趣,特别让人喜爱……
“那么,你愿意写这样的梦吗?”这个问题其实是多余的,学生们当然愿意写想象性的文章。于是我借助在本班小报中“发表”的五篇想象日记,引导学生们思考:耳朵可以出逃,那眼睛能出逃吗?手指能出逃吗?当然能!我可以在梦中去“慢吞吞国”,可不可以去“快跑跑国”“白花花国”“巧克力国”呢?当然能!梦中机器人可以做保姆,还能替我们做什么呢?机器人能干的活实在是太多了!……
接下来的日记依然是以“梦”为切入口。有《我与未来世界》《快国》《在锅里洗澡》《大力之国》,甚至还有《可怕的梦境》……虽然在评选“擂主”的时候,学生们一听到关于梦的题目时,便露了不屑的神情,但大家心里都明白,只有想象得丰富、有趣的日记才会受大家的追捧,才能获得最多的票数,才能成为“擂主”。于是,几乎所有的日记的内容都成了想象作文。
可是,这几周的“梦”,写得似乎不如以前的精彩了。从语言来看,明显嫩了许多;从条理来看,显然乱了许多。我上网一查,用了许多关键词,也没有找到相似的。看来,孩子们不再去偷别人的“梦”,而开始做自己的“梦”了。
三、探究:寻找梦想之“门”
写日记的根本目标是为了锻炼学生们的语言运用能力,然而,学生们开始写自己的“梦”时,却没有了谱:人物多了,故事乱了,想象没有边了……那么,想象作文有规律可循吗?孩子们的“梦”能做得更精彩些吗?
老天帮忙了。学校组织孩子们看电影《洛克王国2》。这是一部根据游戏改编的电影。讲一位小洛克的宠物即将消失,于是四位好朋友便历经艰险去找精灵王,帮助他们实现“让宠物永远留在身边”的愿望。电影一开始,坐在我身边的小胖子就显得特别激动,不时地喊着:“阿布,加油!阿布,加油!”他还告诉我,洛克王国是四年级学生的最爱。看完电影,我脑中就想起了《纳尼亚传奇》《亚瑟和他的迷你王国》,以及国内的许多经典动画片。我忽然觉得它们很像,其实,想象的文章,也是有规律可循的。
借着电影趁热打铁,我和学生探讨起想象作文的奥秘来:故事中的人物总会有正有邪,虽然邪恶的一方会暂时占据优势,但最后一定是正义战胜邪恶,这就是想象故事的主题。故事会有许多人物,但主角却只有那么几个,即使像《喜羊羊与灰太狼》这样的动画片中,每一个故事的主角也只有两三个,因为人物过多的话,故事的情况就会“乱”。
聊完电影,我就拿出了学生的作品《大力之国》来做分析:“我”来到大力之国,看到了一位国王,作者只描写了他的穿着,但大力之国的国王应该有什么样的神力,可惜作者没写。接下来,“我”举起了一个冰箱,举起了一个房子,于是梦就结束了。这样的梦境就像是一篇参观记,显得简单了一些。
我们可以怎么样记“梦”呢?我和学生围绕着这个“大力之国”的话题展开了讨论。大家觉得,在这个大力之国中,应该写许多人都拥有大的神力;在大力之国中,“我”应该遇到一位好伙伴,一起用“大力”除强扶弱,除暴安良……这样的想象就显得有意思多了。
四、合作:让“梦”做得更精彩
尽管我们研究了关于“梦”的文章的写法,但在接下来的日记中,学生们写的关于“梦”的想象作文依然是零碎的、混乱的。很难责怪学生,原因是轮到某位学生写日记的那一天,如果其他作业太多的话,他是无法保证日记的质量的;其次,学生们写的日记一般应该是一个完整的故事,但想象的作文完全可以写成长篇小说,不是一篇短短的日记就可以写完的。于是,我们改变了写循环日记的策略。endprint
首先是全班选择两个话题,全体学生都围绕这两个话题来编故事。男生们知识丰富,喜爱历史,我以其中一则日记《时空机器》为切入点,引导他们想象:如果有了一台时空机器,可以回到什么年代,你将会看到什么,遇到谁,又会发生什么事?每一次的日记只要写去了某一个时代,遇到一个人即可(在想象作文中,我们一定要和古人“对话”)。
女生们比较感性,观察比较仔细。于是我以一则日记《望星空》入手,让女生们给天上的星星起个名字(非科学性的,随便起什么名字都可以),然后乘坐飞船,到星星上去游历。每一位学生写到一个星星上去游历的故事即可。
为了让我们的“梦”做得更精彩,也为了有更多的时间来欣赏学生们想象的故事,我们把原本每天都写的日记改成两天写一次(仍然是轮流着写,两周之内每人轮一次)。为了不加重学生的课业负担,我们还约定,轮到某位同学写日记时,当天的语文作业,他就不要做了。
于是,擂台赛分成了男女生两个阵营。男生们乘坐着“时空机器”回到了古代:有的学生碰到了屈原,于是他请屈原帮自己写作文,屈原倒是不费劲,很快写完了,可没想到的是,屈原只会写诗(还是古文),于是第二天他就挨了老师的骂;有的学生遇到了李白,李白正在磨铁杵呢,他就把李白带进了时空机器,用一台机床简单地加工了一下,铁杵立刻变成了针(这个故事极具颠覆性),把老奶奶气得直吐血;还有的学生遇到了李时珍,他请李时珍给他妈妈配减肥的药方……
几乎每两天,我们就上一节作文课。首先是评选日记“擂主”,所有的想象作文都会读给大家听。其次是修改作文,老师在课堂中既展示写得好的片段,也当堂修改不理想的作文。通过一次次修改,学生慢慢地掌握了一些写故事的技巧:加进了对话,人物才能“活”起来;后面要重点出现的,前面务必要先写一写,这就是“前后照应”;有了环境的描写,那颗星星就更迷人了……
以往,学生们写的想象作文都需要一次把一个故事全部写完,否则故事性不强。这就造成了文中的故事叙述得不够清晰,人物极多,条理不清。如今让大家合作编故事,每人只要编一个,故事中只需要出现一两个人,这样,人物之间的故事就可以展开来写了。把许多人的故事按一定的顺序(比如说时间顺序)合并在一起,再在故事与故事之间加一些过渡语,于是我们就可以编成一部“书”!
在这半个学期中,我们没有写教材中规定的习作,就是凭借着循环日记,让学生们张开想象的翅膀,去探索未知的世界。几乎每天,学生们都沉浸在想象之中。他们用自己稚嫩的笔触,张开着想象的翅膀,运用着所有能用上的文字,去描绘着自己感兴趣的事件和世界。学生的想象作文越写越精彩了!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