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试论如何实现更高质量的职业指导

2014-11-10张成可

科技创新导报 2014年18期
关键词:职业指导职业教育模式

张成可

摘 要:随着经济社会的高速发展,职业分类呈现专业化、精细化特征,对高等学校的职业指导工作提出了更高和全新的要求。现阶段的职业指导存在劳动力供需不均衡、指导机构僵化、形式单一、内容空洞的问题。要实现高质量的指导,就必须培训职业指导师,利用各类教育资源,因材施教,实现指导的“精、细、化”。

关键词:职业指导 模式 职业教育

中图分类号:G718.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4)06(c)-0252-02

1 职业指导的涵义

1.1 基本概念

职业指导是指职业中介机构、咨询机构或教学培训机构,通过对用人单位和求职者(或学生)提供指导服务与职业咨询,帮助用人单位招聘适合人才,同时帮助求职者进行科学的职业选择,职业生涯规划的一系列活动[1]。职业指导可结合每个人的个性特点,并根据职业结构和劳动力市场需求对劳动者的素质要求,帮助用人单位选择适合的劳动者就业,进行定向培训,帮助学生或求职者选择适合的专业和职业,达到人与职业的优化结合。主要任务是,引导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念和用人观念;指导设计职业生涯;提供职业咨询,开发职业潜力;提高求职和招聘用人技巧等。

1.2 职业指导模式

目前,国内职业学校大都将职业指导工作贯穿于学校教育教学始终,统一组建了由校招生与就业指导中心负责管理的创业与就业指导教研室,并配备专任教师。第一学年为适应过渡阶段,开设《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课程,着力开展职业理想教育,开展职业生涯规划指导和职业生涯规划大赛,让学生了解专业、了解社会、了解自己,树立起与时代发展相适应的人才观和成才观。在创业教育方面重在“启蒙性”,唤醒学生创新创业意识。第二学年为素质成长阶段,大力开展职业素质专项训练活动和职业道德、职业精神教育,引导学生树立安全意识、质量意识、效益意识和爱岗敬业、艰苦奋斗、团队协作等红土特质鲜明的职业精神,构建起良好的职业习惯。在创业教育方面重在“体验性”,组织学生参与“职业素质实训中心”创新思维方法的训练,参与创新方法论坛,参与创新思维知识竞赛等;学校组建“创业实验班”,安排学员到校内创业体验园、校外创业基地实训。第三学年为就业创业准备阶段,开设《就业指导》课程,以职业发展辅导中心和“素质实训中心”为依托,着力开展职业核心能力教育和就业指导教育,加强校企联动,开展应聘模拟、职业咨询、就业辅导,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和发展观。在创业教育方面讲究“实战性”,学生的创业策划付诸实践,成立创业公司,接受专家一对一的创业指导;学校开展成功创业校友展评等。

与国内职业学校相比,国外职业学校的就业指导更具有实用性。德国高等教育阶段职业指导的显著特点是企业界、高等学校、劳动局的全方位合作,称之为“慕尼黑就业模式”[2]。美国则构建了高校、政府、用人单位和中介机构为主体的高效和完善的大学生就业指导体系,解决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为大学生就业服务[3]。

2 职业指导存在问题分析

2.1 市场失衡,没有达到劳动力供需平衡的效果

随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发展,用人单位对劳动力的需求也产生了显著的变化,劳动力市场的结构发生了一些变化,企业与企业之间的竞争也越来越激烈。“职位分析下的任职资格模型”是基于劳动力与用人单位之间的需求行为上建立的,他们希望能招聘到和岗位相符的劳动力,基于在劳动力市场上通过价格机制来选择合适的人才,这些劳动者需要具备有工作经验、知识丰富等素质。这种结构性矛盾导致了“有人没事可干,有事没人可干”的尴尬局面,最终影响了就业质量。

2.2 机构僵化,教育资源无法做到优化科学整合

现阶段职业指导工作与新形势、新情况存在脱节现象,流于传统的指导模式,开放力度不够。职业指导老师处于“摸着石头过河”阶段,没有确切的、具体的指导方法,大多没有经过专业的培训。除此以外,从事职业指导的老师个人所了解的行业有限,也没有丰富的求职经验,他们的职业指导传授给学生的也是以理论居多,列举的案例也很理论化,难免空洞乏味。这种学院派指导模式对学生正式步入社会很难起到真正的帮助作用。

2.3 形式单一,没有考虑学生的个性发展

目前高校职业指导工作较为常见的方法是召开“就业形势报告会”和“毕业生就业动员会”等就业指导讲座,授课时往往注重传授、缺少反馈,无法突破大班授课,以灌输为主,缺乏互动等教学模式的限制,注重大面儿而忽略个体的现象,缺乏针对学生个体特点的专门咨询和有效指导[4]。而社会上的指导人员一般就是提供就业信息,帮助就业者和用人单位沟通联系,职业指导任务主要在人社部门,没有注重求职者的职业生涯规划设计,难以根据被指导者特点进行个性化有效的指导。

2.4 内容空洞,没有真正触及学生的实际需求

目前我国各级就业指导部门偏重于“就业安置”,缺乏职业生涯规划指导的工作思路。职业指导主要是针对下岗职工和应届毕业生和的就业工作而展开的。在工作内容上,职业指导仅停留在对就业政策、规定的诠释和就业形势的一般介绍。职业指导工作难以适应当前就业形势的要求,缺乏对职业指导工作的全局考虑和总体安排,功能单一,内容狭窄。

3 实现更高质量的职业指导的有效途径

3.1 指导培训,提高职业指导师的专业素质

首先应该提升职业指导工作的专业水平,建立职业指导的专业化团队。其次,对职业指导工作确保每一个环节都能做到合理、有效,实施过程控制。第三,寻求广阔的就业空间,职业指导中,提升就业质量,帮助就业者提高技能水平等。再次,将对个人要从一开始就给他们介绍所学的专业,使得那些对自己专业不熟悉的学生了解本学科的理论前沿,包括知识框架、专业特色、课程设置、就业形势等。深入结合就业形势,让学生们真正深入了解自己的所学专业,鼓励学生多探索、多实践,并不断地将新的相关信息传递给学生,让学生找到自己的优势所在,为将来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而锁定自己努力的方向。endprint

国家应该组织开展全面的培训活动,大力培训职业指导师,在公共就业服务机构及相关系统,并且将就业指导的工作领域扩大延伸到高校、居委会、妇联等系统的组织和机构,而不仅仅局限于最初的公共就业服务机构。另外,还需要引进从事职业研究或心理学或者的专业人员来加强队伍的建设,建立一支专业化的就业指导队伍。这些专业的人士不仅仅能够对社会人员提供实际的就业指导,还要进行科学的职业生涯规划[5]。

3.2 打破僵化,善于利用各类教育资源

作为学校主体,应加强与就业培训中心、企业、人力资源部门的合作,既要主动“请进来”,邀请企业来校宣讲、参观,让校企合作走向深水区,此外还要邀请职业指导专家授课,提供机会让师生“走出去”开拓眼界、提升能力,为教师、学生提供多元化的就业指导讯息。我国应该根据当前的实际情况,及时地与用人单位及行业协会进行沟通与联系,通过建立就业信息技术来帮助人们就业,是一条很重要的途径。并建立一个涵盖就业市场和行业状况的综合信息数据库。建立让求职者能够查询到就业信息与就业情况的网络数据平台系统。另外,还需要建立一个动态的就业分析、跟踪与反馈系统,为今后的就业市场提供改进的依据,各地区还可以建立跨行业、区域的就业交流会,为求职者提供全方位的就业指导和就业方面的信息。

3.3 因材施教,开展个性化发展

职业指导师要根据求职者的不同情况,比如家庭条件、性格特征、爱好特长等进行分类指导,这样才能够起到很好的效果。对有创业意向的求职者,为他们提供一些资料的参考,积极鼓励他们参加创业培训。对于希望稳定的求职者,可以帮助他们查询公务员的考试情况和就业情况。对于立志进入企业的求职者,为实现提高其就业技能的目的,可以联系小微企业,为他们提供实践的机会。

3.4 实现指导的“精细化”

所谓职业指导的“精、细、化”,指的是将职业指导的作用精化、细化到社会各个阶层、各个领域,以人性化和个性化为本的一种服务方式,以帮助不同类型的求职者实现就业、保持就业稳定[6]。精细化的具体手段是实施细节化、专业化处理,实现以人为本的出发点。它提供的服务有性格评估、专业培训、择业指导、职业意向分析、面试指导等等。要解决就业中的重大问题,就只有充分发挥好它的作用。

4 结语

我国是一个劳动力资源丰富的国家,在今后相当长的时间内,如何提高就业服务的质量和水平,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对工作质量的提高要求,就业和再就业的任务较为繁重,帮助需要就业的应届大学毕业生成功地实现初次就业和再就业,这是就业指导需要研究的迫切问题,因而,研究职业指导质量的提高既具有理论意义,又具有实践意义。

参考文献

[1] 王华兵.试论如何实现更高质量的职业指导[J].科技视野,2013(34):294-296.

[2] 孙艺铭,王欣.德国学校职业指导体系及其启示[J].科技信息:高校讲坛,2013(21):173.

[3] 张熙.美国高校职业指导研究[D].成都:四川师范大学,2011.

[4] 李心怡.试论如何实现更高质量的职业指导[J].扬州学报:高教研究版,2013(S1):139-140.

[5] 沈妍,姜玲,刘朝阁.构建科学的高校职业指导工作体系[J].高效管理,2010(14):279.

[6] 刘洋.大学生就业指导教育的现状及对策[J].重庆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4):55-56.endprint

猜你喜欢

职业指导职业教育模式
试论如何实现更高质量的职业指导
刍议职业教育校企合作的有效性
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研究述评
浅谈高校职业指导工作
试论如何开展三层六段精细化职业指导
加大职业指导专业人才培养力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