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钢琴曲《二泉映月》的音乐特色
2014-11-10王莹
王莹
摘 要:《二泉映月》是一首蜚声中外乐坛,饮誉中外的二胡独奏曲,钢琴曲由储望华改变。《二泉映月》问世以来,奏家蜂起,各展其长,异彩纷呈,对乐曲的理解也不尽相同。但一切演奏家都把握了“形神兼备,寓神于形”这一原则,从而给听众留下铭心刻骨的深刻印象。《二泉映月》的“神”是什么呢?在于其孤独者的心境,夜行者的伤感,不屈服的性格和对光明的希望。
关键词:《二泉映月》 曲式结构分析 民族音乐素材 中国钢琴音乐文化
中图分类号:J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4)07(b)-0214-01
1 《二泉映月》的曲式结构分析
《二泉映月》是一首蜚声中外乐坛,饮誉中外的二胡独奏曲,钢琴曲由储望华改编。
全曲以变奏曲的形式,将音乐主题不断展开推至高潮,之后又回到原来的情绪之中。它的结构是:
即同一个材料的五次变奏。随着音乐的陈述、引申、展开,主题所表达的感情得到更加充分的抒发。
引子(1—11小节),平静、舒缓。主题由三个乐句组成,第一乐句由商音上行至角,随后在徵、角音上稍作停留,以宫音作结,旋律呈微波形的旋律线,缓慢而平静。第二乐句,从第一个句尾音的高八度音上开始。围绕宫音上下回旋,结束在徵音上,打破了前面的沉静,开始昂扬起来,流露出作者无限感慨之情。主题进入第三乐句,旋律在高音区上流动,并出现了和、等新的节奏因素,整段音乐从开始时的平静深沉逐渐转为激动昂扬,深刻地揭示了作者内心的生活感受和顽强自傲的生活意志。
A(12—20小节),旋律出现了音区的对比。旋律出现在左手低声部,虽然旋律也以单音弱奏推出,加入了一个二度的装饰音,但是由于音区变低,给人以黯淡,沉重之感。
A1(21—29小节),情绪由悲凉转向悲愤。第23小节第四拍的#G音被琶音托着腾空而起,左手的织体多变:加入了不协和的分解和弦、切分音型、三连音、六连音音型,旋律从p→mf的变化,为乐曲的高潮作了铺垫;右手的单音旋律变成了八度与和弦,这里用了E大调高半音的四度音,和声色彩起了变化,产生了强烈的倾向性,加强了悲凉——悲愤的转换。
A2(30—35小节),主题在高音区出现由p—ppp的层次,这个变奏中,旋律在右手的高声部,用和弦来增加厚度。左手伴奏和弦大跳及民族调式琶音的上下行跑动,将旋律推向高潮。仿佛是历经坎坷,满腔苦闷心境的一种特殊的宣泄。从布局的角度可以看成是高潮前的静伏、力量的蓄积。
A3(36—46小节),在旋律线的起伏方面比引子中的主题第一乐句稍大一些,旋律中加入了琶音及装饰音的衬托。(见图1)
A4(47—52小节),这两个变奏的声音层次为:p—mp—mf、p—mp—ff,在情绪上也很大的变化。第47小节前的八度和弦突出了立体感,为第五变奏做好了铺垫。第47小节起进入第五变奏,为全曲高潮。旋律使用了加音三和弦,变功能和弦使和声加厚,动感加强。依靠和声功能在动力上的倾向性、紧张度,来补充五声音阶曲调中可能相对缺乏的潜在和声机能作用。节拍方正有力,似拍案奋起,感情爆发,激动莫名,而又气势如虹,怀抱着对人生不屈的追求。
第52小节(见图2)的延长符为情绪转换起点,也是全曲最抓人之处,此时无声胜有声,气息要充分,然后用与引子相同的织体将听众带回冷泉皓月、空山深树情景,如风过浪平,感情渐趋平静,往事如梦似烟,悲愤与凄怆无人可诉,重又沉凝心底。以上多重变奏旨在申述与深化主题,其音乐形象应该一致。(见图2)
A5(53—65小节),旋律在中音区平缓柔和的奏出,右手采用高音区五度音程加偏音的八度和弦作为衬托。自第56小节第三拍进入尾声,旋律又恢复平稳的进行,由单音弱奏,加入了二度音程和装饰音,增加了和声的色彩性及感情上的凝重浓郁、深沉,强化了民族风格。第58小节高音第二拍的倚音要奏出pp的层次,休止符要明显奏出饮泣咽噎效果。A5在结构上与A结构上遥相呼应。
2 选用民族音乐素材进行钢琴音乐创作
全曲将主题变奏五次,随着音乐的陈述、引申和展开,所表达的情感得到更加充分的抒发。其变奏手法主要是通过句幅的扩充和缩减,并结合旋律活动音音域的上升和下降,以表现音乐的渐层发展和迂回前进。它的多次变奏不是表现相对比的不同音乐情绪,而是为了深化主题,所以乐曲塑造的音乐形象是较单一集中的。
在主题的五个变奏段落中,第一与第二两个乐句的变化微小,主要变化在第三乐句。第三乐句在它的九次变化重复中,主要采取“重尾变头”手法,将音乐加以引申、展开和收缩。它的旋律发展,使用了中国民间的乐句首尾衔接,同音承递的方法,使音乐呈现出行云流水般的起伏连绵的律动美感,仿佛是道不完的苦情话,流不完的心酸泪,给人以“叹人世之凄苦”,“独怆然而涕下”之感。
《二泉映月》速度变化不大。全曲从=48→58,但其力度变化幅度大,从pp→ff。钢琴采用力度对比,踏板的使用,音色的变化,使音乐时起时伏,扣人心弦。从段式结构的扩充、缩减、再扩充、再缩减来看乐曲的艺术构思,是:陈述—展开—下伏—亢进—收束。
《二泉映月》问世以来,奏家蜂起,各展其长,异彩纷呈,对乐曲的理解也不尽相同。但一切演奏家都把握了“形神兼备,寓神于形”这一原则,从而给听众留下铭心刻骨的深刻印象。《二泉映月》的“神”是什么呢?在于其孤独者的心境,夜行者的伤感,不屈服的性格和对光明的希望。
参考文献
[1] 曾美韵.中国音乐史与名曲赏析[M].浙江大学出版社,2001.
[2] 赵淑云,缪杰.走进音乐—音乐知识与赏析[M].浙江大学出版社,2001.
[3] 储望华.漫谈钢琴独奏曲<二泉映月>[J].钢琴艺术,1999(1).
[4] 左平.回荡的琴声—— 音乐教育论稿[M].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0.endprint
摘 要:《二泉映月》是一首蜚声中外乐坛,饮誉中外的二胡独奏曲,钢琴曲由储望华改变。《二泉映月》问世以来,奏家蜂起,各展其长,异彩纷呈,对乐曲的理解也不尽相同。但一切演奏家都把握了“形神兼备,寓神于形”这一原则,从而给听众留下铭心刻骨的深刻印象。《二泉映月》的“神”是什么呢?在于其孤独者的心境,夜行者的伤感,不屈服的性格和对光明的希望。
关键词:《二泉映月》 曲式结构分析 民族音乐素材 中国钢琴音乐文化
中图分类号:J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4)07(b)-0214-01
1 《二泉映月》的曲式结构分析
《二泉映月》是一首蜚声中外乐坛,饮誉中外的二胡独奏曲,钢琴曲由储望华改编。
全曲以变奏曲的形式,将音乐主题不断展开推至高潮,之后又回到原来的情绪之中。它的结构是:
即同一个材料的五次变奏。随着音乐的陈述、引申、展开,主题所表达的感情得到更加充分的抒发。
引子(1—11小节),平静、舒缓。主题由三个乐句组成,第一乐句由商音上行至角,随后在徵、角音上稍作停留,以宫音作结,旋律呈微波形的旋律线,缓慢而平静。第二乐句,从第一个句尾音的高八度音上开始。围绕宫音上下回旋,结束在徵音上,打破了前面的沉静,开始昂扬起来,流露出作者无限感慨之情。主题进入第三乐句,旋律在高音区上流动,并出现了和、等新的节奏因素,整段音乐从开始时的平静深沉逐渐转为激动昂扬,深刻地揭示了作者内心的生活感受和顽强自傲的生活意志。
A(12—20小节),旋律出现了音区的对比。旋律出现在左手低声部,虽然旋律也以单音弱奏推出,加入了一个二度的装饰音,但是由于音区变低,给人以黯淡,沉重之感。
A1(21—29小节),情绪由悲凉转向悲愤。第23小节第四拍的#G音被琶音托着腾空而起,左手的织体多变:加入了不协和的分解和弦、切分音型、三连音、六连音音型,旋律从p→mf的变化,为乐曲的高潮作了铺垫;右手的单音旋律变成了八度与和弦,这里用了E大调高半音的四度音,和声色彩起了变化,产生了强烈的倾向性,加强了悲凉——悲愤的转换。
A2(30—35小节),主题在高音区出现由p—ppp的层次,这个变奏中,旋律在右手的高声部,用和弦来增加厚度。左手伴奏和弦大跳及民族调式琶音的上下行跑动,将旋律推向高潮。仿佛是历经坎坷,满腔苦闷心境的一种特殊的宣泄。从布局的角度可以看成是高潮前的静伏、力量的蓄积。
A3(36—46小节),在旋律线的起伏方面比引子中的主题第一乐句稍大一些,旋律中加入了琶音及装饰音的衬托。(见图1)
A4(47—52小节),这两个变奏的声音层次为:p—mp—mf、p—mp—ff,在情绪上也很大的变化。第47小节前的八度和弦突出了立体感,为第五变奏做好了铺垫。第47小节起进入第五变奏,为全曲高潮。旋律使用了加音三和弦,变功能和弦使和声加厚,动感加强。依靠和声功能在动力上的倾向性、紧张度,来补充五声音阶曲调中可能相对缺乏的潜在和声机能作用。节拍方正有力,似拍案奋起,感情爆发,激动莫名,而又气势如虹,怀抱着对人生不屈的追求。
第52小节(见图2)的延长符为情绪转换起点,也是全曲最抓人之处,此时无声胜有声,气息要充分,然后用与引子相同的织体将听众带回冷泉皓月、空山深树情景,如风过浪平,感情渐趋平静,往事如梦似烟,悲愤与凄怆无人可诉,重又沉凝心底。以上多重变奏旨在申述与深化主题,其音乐形象应该一致。(见图2)
A5(53—65小节),旋律在中音区平缓柔和的奏出,右手采用高音区五度音程加偏音的八度和弦作为衬托。自第56小节第三拍进入尾声,旋律又恢复平稳的进行,由单音弱奏,加入了二度音程和装饰音,增加了和声的色彩性及感情上的凝重浓郁、深沉,强化了民族风格。第58小节高音第二拍的倚音要奏出pp的层次,休止符要明显奏出饮泣咽噎效果。A5在结构上与A结构上遥相呼应。
2 选用民族音乐素材进行钢琴音乐创作
全曲将主题变奏五次,随着音乐的陈述、引申和展开,所表达的情感得到更加充分的抒发。其变奏手法主要是通过句幅的扩充和缩减,并结合旋律活动音音域的上升和下降,以表现音乐的渐层发展和迂回前进。它的多次变奏不是表现相对比的不同音乐情绪,而是为了深化主题,所以乐曲塑造的音乐形象是较单一集中的。
在主题的五个变奏段落中,第一与第二两个乐句的变化微小,主要变化在第三乐句。第三乐句在它的九次变化重复中,主要采取“重尾变头”手法,将音乐加以引申、展开和收缩。它的旋律发展,使用了中国民间的乐句首尾衔接,同音承递的方法,使音乐呈现出行云流水般的起伏连绵的律动美感,仿佛是道不完的苦情话,流不完的心酸泪,给人以“叹人世之凄苦”,“独怆然而涕下”之感。
《二泉映月》速度变化不大。全曲从=48→58,但其力度变化幅度大,从pp→ff。钢琴采用力度对比,踏板的使用,音色的变化,使音乐时起时伏,扣人心弦。从段式结构的扩充、缩减、再扩充、再缩减来看乐曲的艺术构思,是:陈述—展开—下伏—亢进—收束。
《二泉映月》问世以来,奏家蜂起,各展其长,异彩纷呈,对乐曲的理解也不尽相同。但一切演奏家都把握了“形神兼备,寓神于形”这一原则,从而给听众留下铭心刻骨的深刻印象。《二泉映月》的“神”是什么呢?在于其孤独者的心境,夜行者的伤感,不屈服的性格和对光明的希望。
参考文献
[1] 曾美韵.中国音乐史与名曲赏析[M].浙江大学出版社,2001.
[2] 赵淑云,缪杰.走进音乐—音乐知识与赏析[M].浙江大学出版社,2001.
[3] 储望华.漫谈钢琴独奏曲<二泉映月>[J].钢琴艺术,1999(1).
[4] 左平.回荡的琴声—— 音乐教育论稿[M].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0.endprint
摘 要:《二泉映月》是一首蜚声中外乐坛,饮誉中外的二胡独奏曲,钢琴曲由储望华改变。《二泉映月》问世以来,奏家蜂起,各展其长,异彩纷呈,对乐曲的理解也不尽相同。但一切演奏家都把握了“形神兼备,寓神于形”这一原则,从而给听众留下铭心刻骨的深刻印象。《二泉映月》的“神”是什么呢?在于其孤独者的心境,夜行者的伤感,不屈服的性格和对光明的希望。
关键词:《二泉映月》 曲式结构分析 民族音乐素材 中国钢琴音乐文化
中图分类号:J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4)07(b)-0214-01
1 《二泉映月》的曲式结构分析
《二泉映月》是一首蜚声中外乐坛,饮誉中外的二胡独奏曲,钢琴曲由储望华改编。
全曲以变奏曲的形式,将音乐主题不断展开推至高潮,之后又回到原来的情绪之中。它的结构是:
即同一个材料的五次变奏。随着音乐的陈述、引申、展开,主题所表达的感情得到更加充分的抒发。
引子(1—11小节),平静、舒缓。主题由三个乐句组成,第一乐句由商音上行至角,随后在徵、角音上稍作停留,以宫音作结,旋律呈微波形的旋律线,缓慢而平静。第二乐句,从第一个句尾音的高八度音上开始。围绕宫音上下回旋,结束在徵音上,打破了前面的沉静,开始昂扬起来,流露出作者无限感慨之情。主题进入第三乐句,旋律在高音区上流动,并出现了和、等新的节奏因素,整段音乐从开始时的平静深沉逐渐转为激动昂扬,深刻地揭示了作者内心的生活感受和顽强自傲的生活意志。
A(12—20小节),旋律出现了音区的对比。旋律出现在左手低声部,虽然旋律也以单音弱奏推出,加入了一个二度的装饰音,但是由于音区变低,给人以黯淡,沉重之感。
A1(21—29小节),情绪由悲凉转向悲愤。第23小节第四拍的#G音被琶音托着腾空而起,左手的织体多变:加入了不协和的分解和弦、切分音型、三连音、六连音音型,旋律从p→mf的变化,为乐曲的高潮作了铺垫;右手的单音旋律变成了八度与和弦,这里用了E大调高半音的四度音,和声色彩起了变化,产生了强烈的倾向性,加强了悲凉——悲愤的转换。
A2(30—35小节),主题在高音区出现由p—ppp的层次,这个变奏中,旋律在右手的高声部,用和弦来增加厚度。左手伴奏和弦大跳及民族调式琶音的上下行跑动,将旋律推向高潮。仿佛是历经坎坷,满腔苦闷心境的一种特殊的宣泄。从布局的角度可以看成是高潮前的静伏、力量的蓄积。
A3(36—46小节),在旋律线的起伏方面比引子中的主题第一乐句稍大一些,旋律中加入了琶音及装饰音的衬托。(见图1)
A4(47—52小节),这两个变奏的声音层次为:p—mp—mf、p—mp—ff,在情绪上也很大的变化。第47小节前的八度和弦突出了立体感,为第五变奏做好了铺垫。第47小节起进入第五变奏,为全曲高潮。旋律使用了加音三和弦,变功能和弦使和声加厚,动感加强。依靠和声功能在动力上的倾向性、紧张度,来补充五声音阶曲调中可能相对缺乏的潜在和声机能作用。节拍方正有力,似拍案奋起,感情爆发,激动莫名,而又气势如虹,怀抱着对人生不屈的追求。
第52小节(见图2)的延长符为情绪转换起点,也是全曲最抓人之处,此时无声胜有声,气息要充分,然后用与引子相同的织体将听众带回冷泉皓月、空山深树情景,如风过浪平,感情渐趋平静,往事如梦似烟,悲愤与凄怆无人可诉,重又沉凝心底。以上多重变奏旨在申述与深化主题,其音乐形象应该一致。(见图2)
A5(53—65小节),旋律在中音区平缓柔和的奏出,右手采用高音区五度音程加偏音的八度和弦作为衬托。自第56小节第三拍进入尾声,旋律又恢复平稳的进行,由单音弱奏,加入了二度音程和装饰音,增加了和声的色彩性及感情上的凝重浓郁、深沉,强化了民族风格。第58小节高音第二拍的倚音要奏出pp的层次,休止符要明显奏出饮泣咽噎效果。A5在结构上与A结构上遥相呼应。
2 选用民族音乐素材进行钢琴音乐创作
全曲将主题变奏五次,随着音乐的陈述、引申和展开,所表达的情感得到更加充分的抒发。其变奏手法主要是通过句幅的扩充和缩减,并结合旋律活动音音域的上升和下降,以表现音乐的渐层发展和迂回前进。它的多次变奏不是表现相对比的不同音乐情绪,而是为了深化主题,所以乐曲塑造的音乐形象是较单一集中的。
在主题的五个变奏段落中,第一与第二两个乐句的变化微小,主要变化在第三乐句。第三乐句在它的九次变化重复中,主要采取“重尾变头”手法,将音乐加以引申、展开和收缩。它的旋律发展,使用了中国民间的乐句首尾衔接,同音承递的方法,使音乐呈现出行云流水般的起伏连绵的律动美感,仿佛是道不完的苦情话,流不完的心酸泪,给人以“叹人世之凄苦”,“独怆然而涕下”之感。
《二泉映月》速度变化不大。全曲从=48→58,但其力度变化幅度大,从pp→ff。钢琴采用力度对比,踏板的使用,音色的变化,使音乐时起时伏,扣人心弦。从段式结构的扩充、缩减、再扩充、再缩减来看乐曲的艺术构思,是:陈述—展开—下伏—亢进—收束。
《二泉映月》问世以来,奏家蜂起,各展其长,异彩纷呈,对乐曲的理解也不尽相同。但一切演奏家都把握了“形神兼备,寓神于形”这一原则,从而给听众留下铭心刻骨的深刻印象。《二泉映月》的“神”是什么呢?在于其孤独者的心境,夜行者的伤感,不屈服的性格和对光明的希望。
参考文献
[1] 曾美韵.中国音乐史与名曲赏析[M].浙江大学出版社,2001.
[2] 赵淑云,缪杰.走进音乐—音乐知识与赏析[M].浙江大学出版社,2001.
[3] 储望华.漫谈钢琴独奏曲<二泉映月>[J].钢琴艺术,1999(1).
[4] 左平.回荡的琴声—— 音乐教育论稿[M].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0.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