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湖南大湘西区域发展规划与旅游研究进展

2014-11-10吴春英季梅杨岩涛

经济研究导刊 2014年26期
关键词:区域发展旅游

吴春英 季梅 杨岩涛

摘 要:大湘西的发展关系着1300多万群众根本利益,是加快540多万少数民族人口致富、帮助6 0多万贫困人口脱贫的根本举措,意义非常重大。十几年的研究表明,大湘西的经济、旅游取得了良好的成绩,当然也存在一些问题亟待改进。

关键词:大湘西;区域发展;旅游

中图分类号:F12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4)26-0138-02

湘西,一般有两层意思,狭义的湘西是指1957年9月成立的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通常称之为“小湘西”[1];广义上的湘西是指雪峰山以西、沅水中上游、澧水中上游的整个武陵山区。从行政区划的范围看,包括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张家界市、怀化市及邵阳市西部的洞口县、绥宁县、城步县、武冈市、隆回县、新宁县以及永州市的江华瑶族自治县,共32个县(市、区),人口1 345万,约占湖南省总人口的1/5,面积占湖南省总面积的1/3[2],因此一般称之为“大湘西”。1999年,国家启动西部大开发战略。2000年6月,国务院西部地区开发领导小组明确湘西自治州比照执行国家西部开发的有关政策,标志着湘西州正式进入西部大开发的范围,享受国家给予的在资金投入、项目建设上的政策倾斜与优惠。2004 年,湖南省委经济工作会议上,省委书记杨正午代表省委提出实施湘西地区开发战略决策。2004年6月29日,湖南湘西地区开发专题会议召开,做出了《关于加快湘西地区开发的决定》,编制印发了《湘西地区开发总体规划》,标志“大湘西整体开发”方案终于开始进入实施阶段。进入此大开发范围的有湘西自治州、张家界市、怀化市及邵阳市西部的武冈、城步、洞口、绥宁、隆回、新宁六县( 市) 和永州市的江华瑶族自治县,面积占全省总面积的33%。省长周伯华形容这一决策“关系重大、意义重大、责任重大,是实现湘西地区1 300多万群众根本利益、加快540多万少数民族人口致富、帮助60多万贫困人口脱贫的根本举措。”2006年、2007年、2008年,省政府相继出台了《关于进一步推进湘西地区开发的意见》、《湖南旅游业发展总体规划》、《关于继续推进湘西地区开发的若干意见》等文件,2010年出台了《关于深入实施湘西地区开发战略的意见》,2012年底提出了“大湘西扶贫开发与攻坚试点”。所有这些政策的出台,在很大程度上促进了大湘西的发展,也迎来了很多学者对大湘西进行研究,主要集中在两个方面。

一、大湘西旅游方面的研究

通过对查阅的文献研究发现,有一半的文献是关于大湘西旅游方面的研究。不同的学者从不同的视角对大湘西的旅游进行了探讨,归纳起来有以下五个方面。

1.大湘西旅游的开发与规划。《大湘西生态文化旅游圈旅游发展总体规划(2011—2020)》出台,并明确指出,到2020年,大湘西建成国际知名的生态文化旅游目的地。其实在这之前,很多学者就对大湘西的旅游发展与规划进行了相关的研究。谭忠国在2001年就提出:要实现湘西旅游产业跨越式和持续性的蓬勃发展,让湘西早日脱贫致富,必须尽快构建大湘西旅游圈[3]。张河清(2004)也指出,湘西地区旅游开发应打破行政区划限制,发挥整体优势、加强区域合作,构建“大湘西”旅游圈,共同打造区域民族旅游品牌,是培育“大湘西”旅游核心竞争力,实现区域民族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4]。廖颖(2006)分析了大湘西旅游开发区域合作的必要性及条件,探讨了实现设想的主要途径:打破行政区划体制观念束缚;加快旅游硬环境的建设;保证区域开发的完整性;重视联合宣传促销;加强信息的交流[5]。徐飞雄等(2010)认为,构建大湘西旅游经济圈的主要途径是:建立健全多层面的合作机制,采取多种合作模式[6]。

2.大湘西旅游与民族文化的结合。很多学者指出大湘西的旅游应与大湘西民族文化相融合。王兆峰(2012)指出,文化产业与旅游业的耦合发展可有效改变区域经济的发展模式,对于大湘西地区经济社会的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大湘西地区文化产业与旅游业的耦合发展包括文化创意推动、产业结构调整优化推动及产业融合与集群推动三种模式[7]。刘艳芳、刘於清(2008)指出,构建大湘西民族文化旅游带,不论是从文化人类学、宗教学的角度来考察,还是从戏剧发生学、舞蹈发生学甚至民族民间文学的角度来考察,都有其独特的文化价值,有利于保护和抢救中华民族民间文化遗产。大湘西民族文化旅游带的构建,能增强文化合力,促进经济的发展[8]。

3.大湘西旅游人力资源的管理。人才的建设与管理关系到旅游资源的深度发展,也是大湘西民族文化的传播者,对大湘西旅游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刘静江等(2005)在其文中指出,“大湘西”作为“西部旅游开发的桥头堡”,需要高质量的旅游人力资源与之相匹配,如何建设一支宏大的高素质人才队伍,是“大湘西”旅游大开发的当务之急。文中分析了“大湘西”丰富的旅游资源和旅游业发展的现状,“大湘西”旅游人力资源的不足,提出“大湘西”应走旅游人力资源开发一体化道路[9]。郑赤建等(2006)指出,传统旅游人力资源空间协调机制存在时效滞后、地域适应性差、区域行政(市场)壁垒等各种问题,而区域竞争与协作格局为完善这一机制创造了新的动力因素。区域旅游人力资源管理体系的构建需要政府、企业、中介组织和旅游教育机构正确选择各自角色定位,共同实现区域旅游人力资源空间配置的协调[10]。

4.大湘西旅游信息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徐险峰(2009)指出,大湘西作为湖南省少数民族种类最多的地区,其独具特色的民族文化、民族风情是具有强大吸引力和市场竞争力的独特旅游产品,如果将其中不同风格、不同民族的旅游信息资源充分开发利用,并使之可持续发展,将成为湘西地区具有广阔发展前景的物质基础[11]。李小丽(2009)指出,旅游信息资源开发是大湘西地区旅游经济发展的重要途径。通过分析大湘西地区旅游信息资源开发的现状,提出了大湘西地区旅游信息资源开发的框架和策略[12]。endprint

5.大湘西旅游的营销。部分学者从大湘西旅游形象定位、旅游品牌、旅游圈联合营销、旅游新闻营销等角度进行了研究。刘水良等(2007)针对大湘西旅游业的发展情况,对大湘西的区域旅游形象进行整体和分区定位设计,提出了大湘西的国际、国内及省内形象定位,以及张家界、湘西自治州和怀化三地各自在大湘西区域旅游中的形象定位。大湘西旅游形象定位设计要加强宣传力度,扩大旅游形象影响;重视三地旅游合作与协调;建设统一形象,进行联合促销[13]。张河清等(2003)认为,应打破行政区划限制,实施区域协作,以“大湘西”旅游品牌为依托,使湘西民族旅游走上可持续发展之路,为加快湘西民族地区建设小康社会的步伐和社会全面进步提供决策借鉴[14]。

二、整个大湘西的开发与建设

推进大湘西地区区域板块发展是这些年湖南工作的重点,大湘西的发展关系到1300多万群众的根本利益。国家启动西部大开发战略、《湘西地区城镇体系规划》的出台都表明国家与政府发展大湘西的决心。如何开发与建设大湘西,很多学者也提出了他们的建议。黄东红(2003)就从改善基础设施,优化发展环境;培植中心城市,增强核心功能;壮大产业规模,形成强力支撑;改善生态环境,建设绿色湘西四个方面来加快大湘西的开发[15]。李玲(2004)指出,项目以其所具有的带动投入和优化结构双重性,成为推动区域经济快速发展的最佳切入点和落脚点。从怀化经济发展的实际来看,尤其是在大湘西开发中,我们要坚持项目带动,以项目促发展[16]。张铁生(2009)从产业集群的角度探讨大湘西经济发展的有效途径。为实现大湘西产业集群可持续发展,必须加快生态立法,为集群发展提供政策环境;突破行政区划限制,加快大湘西经济一体化发展;大力发展循环经济,积极鼓励企业自主创新;整合资源,推进新型工业化战略;建设现代化的生态工业园区[17]。

综上所述,大湘西的经济、旅游在10多年的开发与建设中取得了良好的成绩,也带来了大湘西地区很大程度的发展。众多学者的研究表明,目前大湘西在旅游方面做得比较好,但作为苗族、土家族、侗族等少数民族的聚居地,大湘西仍属于传统的老、少、边、山、穷地区,尤其是地处大山,人们居住分散,还有一些方面仍存在突出的问题。比如,乡村卫生服务体系建设存在很大困难,乡村卫生人才队伍严重配备不足、整体素质比较落后。而乡村卫生服务体系建设是解决农村居民看病、就医问题的一项政治性任务,直接关系到农民看病难问题的缓解和农民健康水平的提高,因此,如何更好地推进大湘西地区乡村卫生服体系的建设成,为我们下阶段要重点研究的课题。

参考文献:

[1] 于丹,王柬.湘西文化[M].长春:吉林文史出版社,2010.

[2] 湖南省统计局.湖南统计年鉴2011[M].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11.

[3] 谭忠国.构建大湘西旅游圈[J].怀化师专学报,2001,20(4):19-21.

[4] 张河清.对构建“大湘西”旅游圈的初步设想[J].经济地理,2004,24(4):556-559.

[5] 廖颖.大湘西旅游开发区域合作研究[J].国土与自然资源研究,2006,(1):59-60.

[6] 徐飞雄,王金安.关于构建大湘西旅游经济圈的探讨[J].湘南学院学报,2010,31(3):69-72.

[7] 王兆峰.民族文化产业与旅游业耦合发展研究——以湖南湘西为例[J].中央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39(6):31-37.

[8] 刘艳芳,刘於清.试论大湘西民族文化旅游带构建的应用价值[J].梧州学院学报,2008,18(5):11-15.

[9] 刘静江,帅建华,贺德红.“大湘西”旅游人力资源发育现状与对策[J].开发研究,2005,(1):126-128.

[10] 郑赤建,张河清,霍生平.基于区域旅游协作背景下的旅游人力资源管理——以“大湘西”为例[J].经济地理,2006,26(4):702-709.

[11] 徐险峰.大湘西民族旅游信息资源的开发利用与可持续发展[J].图书馆,2009,(2):113-115.

[12] 李小丽.大湘西地区旅游信息资源开发策略[J].农业图书情报学刊,2009,21(10):161-169.

[13] 刘水良,吴吉林,李大军.大湘西旅游形象定位设计[J].云南地理环境研究,2007,19(2):128-132.

[14] 张河清,方世敏.实施区域协作是湘西民族旅游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对构建“大湘西”旅游品牌的初步思考[J].湘潭大

学社会科学学报,2003,27(6):105-107.

[15] 黄东红.加快大湘西开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J].综合经济导刊,2003,(5).

[16] 李玲.推进大湘西开发中的项目带动战略[J].中国城市经济,2004,(9):67-68.

[17] 张铁生.大湘西产业集群发展研究[J].边疆经济与文化,2009,(6):13-15.[责任编辑 王 莉]endprint

猜你喜欢

区域发展旅游
我们一起“云旅游”
小A去旅游
旅游
我国实体化电子商务的区域发展问题及策略探讨
沁源县区域发展方向研究
跳绳运动区域性发展策略研究
现代旅游业发展的问题研究
基于北斗的数字秦岭系统
旅游的最后一天
出国旅游的42个表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