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国际化通讯设备制造业供方来料风险管理研究

2014-11-10蒲爱玲

科技创新导报 2014年20期
关键词:风险评估

蒲爱玲

摘 要:该文结合国际化通讯设备制造业供方来料数量异常的案例分析,通过来料数量异常风险因素识别、评估、控制三方面对通讯行业供应商来料异常风险进行了分析研究,并给出了一些行之有效的风险控制,推动企业物流总体改善。

关键词:来料数量异常 风险 评估

中图分类号:F8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4)07(b)-0164-03

企业物流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尤其作为国际化通讯设备制造业,生产制造的前端物流供方来料种类繁多,有:元器件、PCB、部件、配套件、结构件、外购件、OEM产品、SKD套件、线缆组件、外购设备、生产辅料等。由于是全球采购,供应链物流的环节多,供方覆盖行业广泛,供方管理水平千差万别,造成在物料交接过程,供方来料数量包括物料数量多出与少料等异常时有发生。面对种类繁多,数量巨大的来料,投入无限资源要做到100%无缺陷清点可谓是难上加难,来料数量异常风险始终存在。因此,该文在物流风险管理理论的基础上,结合全球化的通讯设备制造商来料数量异常的大量案例,研究分析来料数量异常风险因素识别、评估、以及预防和控制,有效加强供方来料风险管控,推动企业物流总体改善。

1 来料数量异常风险管理分析流程

基于风险管理流程模型,国际化通讯设备制造业来料数量异常风险,从风险管理流程上归纳为三个方面(如图1所示),即来料数量异常风险因素识别、风险评估和风险控制。其中,风险因素识别是指明确潜在的不良事件,即产生风险来源,是风险管理基础;风险评估是判断不良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及产生的后果,是风险管理的定性或定量分析;风险控制一方面是采取有效的措施应对风险,另一方面在风险控制过程中将控制结果进行反馈。

2 来料数量异常风险因素识别

根据笔者在国际化通讯设备制造业多年的来料接收数量异常案例,总结供方来料数量异常风险主要包括以下类别。

2.1 来料信息错误数量异常

来料信息错误数量异常,一般有两种情况,一是送货单上数量信息与要求数量有出入,尤其是供方在制作送货单据时数量填写错误,多“0”少“0”情况,如要求送货数量为50000PCS,送货数量填写5000 PCS现象时有发生,另一种情况是来料外包装数量信息错误。

2.2 来料整包装数量异常

来料整包装数量异常,原厂家在包装时应该为整包装,在包装过程中少了箱内小包装1个或几个小包装;另外在运输中途出现盗窃或丢失的开包现象。从而导致来料整箱数量异常。

2.3 来料尾数包装数量异常

来料尾数包装数量异常,供方来料的尾数包装,箱内包装多或少了几个小包装,造成来料数量非小包装整包数量(≤小包装数量)异常,另一种情况是重量信息与尾数包装数量不相匹配,带来来料尾数包装数量异常。

2.4 来料包装混料错料数量异常

来料包装混料错料数量异常,通常在来料某个包装按照来料应该为A物料,但小包装箱出现了B类或C类的物料,或包装箱内某小包装混有其它物料;另外也会出现整包装1个或几个包整批与来料要求物料不符。

2.5 来料套件类物料数量异常

来料套件类来料数量异常,套件类来料和发出均要按照装箱清单和配比接收和发料,会出现配套件漏来料或忘记清点;在运输周转与交接过程中,会出现来料配件少、丢失、失窃、漏清点等现象。造成来料套件类来料数量异常。如:工堪铁塔—包含有主材包、包钢包、辅材包、连接板包、爬梯包、爬梯护圈、避雷引下线、平台包、螺栓包或地角螺栓木箱、接地角钢、扁钢及基础定位模板、塔靴等,套件类来料和发出均要按照装箱清单和配比接收和发料,往往会出现运输周转与交接,来料配件少、丢失、失窃、漏清点等现象。

2.6 来料元器件类配件物料数量异常

来料元器件套件类数量异常,如表1:序号1与序号2来料主件与配件在同一个包装里,包装内分别再有主件与配件小包装,来料按照外包装清点;发料过程就会出现混乱。序号3来料主件与配件分开包装,来料接收与发料均会出现只清点主件或配件一种包装,另一种包装漏清点情况,如表1所示。

2.7 来料数量人为清点错误

来料人为清点错误,流程不熟悉、操作不当、材料知识欠缺;忙中出乱,乱中出错,造成来料清点错误或漏清点,加之,资源在任何情况下都是有限的,人力、设备、摄像头、场地等资源投入无法做到开包清点,大多情况下只清点外包装标识数量,称重信息与称重核查也非常有限,就出现了来料数量异常的风险。

3 来料数量异常风险评估

来料数量异常,虽然这种情况属小概率事件,作为国际化通讯设备制造业来料大多是小批量、多批次,种类繁多,数量巨大,资源投入十分有限,100%无缺陷清点几乎是无法做到,为了将有限资源投入到更加有效的事件上去,因此在工作中笔者组织专家与骨干员工,统计历史来料数量异常数据,分析具有重大影响,带来巨大经济损失,影响供需合作的典型案例,对来料数量异常风险因素识别出的七个因素取关键词,通过来料数量异常风险产生与风险成本两个维度,适当考虑紧急性、严重性、发生频次、可测度,经济性等,对来料数量异常风险进行测评评估,如图2所示。再由PDCA循环,计划、执行、检查、改进,有效而持续不断地改进,达到有效控制来料数量异常风险。

4 来料数量异常风险控制

由以上来料数量异常风险测评评估得出 七个主要风险,来料数量异常风险高低顺序(二维系数相乘)为:人为清点错误风险、尾数包装风险、套件类物料风险、元器件类配件物料风险、混料错料风险、整包装风险、信息错误风险。根据来料数量异常风险测评评估的思路与方法,对来料数量异常提出如下控制措施,如表2所示。

5 结语

国际化通讯设备制造业,将“敏捷、精益,构建大规模定制的物流模式,以领先的成本和质量,快速响应并满足客户的个性化需求”作为企业物流战略,在全球化进程中,企业的物流变得越来越复杂,如何降低物流成本,在面对种类繁多、小批量多批次的物流来料,实现高质量、低成本、安全、准确、快速地交付,将物流过程中风险降到最低,来料数量异常影响减到最少,是目前国际化通讯设备制造业的难题。本文基于国际化通讯设备制造业物流来料异常的案例与经验,对供方来料风险管理进行研究。企业在面对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过程中,仍需要物流各个环节不断地进行实践探索、研究和创新优化,让物流管理能力成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参考文献

[1] 中国金融风险经理论坛组委会编.风险管理[M].企业管理出版社,2010.endprint

摘 要:该文结合国际化通讯设备制造业供方来料数量异常的案例分析,通过来料数量异常风险因素识别、评估、控制三方面对通讯行业供应商来料异常风险进行了分析研究,并给出了一些行之有效的风险控制,推动企业物流总体改善。

关键词:来料数量异常 风险 评估

中图分类号:F8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4)07(b)-0164-03

企业物流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尤其作为国际化通讯设备制造业,生产制造的前端物流供方来料种类繁多,有:元器件、PCB、部件、配套件、结构件、外购件、OEM产品、SKD套件、线缆组件、外购设备、生产辅料等。由于是全球采购,供应链物流的环节多,供方覆盖行业广泛,供方管理水平千差万别,造成在物料交接过程,供方来料数量包括物料数量多出与少料等异常时有发生。面对种类繁多,数量巨大的来料,投入无限资源要做到100%无缺陷清点可谓是难上加难,来料数量异常风险始终存在。因此,该文在物流风险管理理论的基础上,结合全球化的通讯设备制造商来料数量异常的大量案例,研究分析来料数量异常风险因素识别、评估、以及预防和控制,有效加强供方来料风险管控,推动企业物流总体改善。

1 来料数量异常风险管理分析流程

基于风险管理流程模型,国际化通讯设备制造业来料数量异常风险,从风险管理流程上归纳为三个方面(如图1所示),即来料数量异常风险因素识别、风险评估和风险控制。其中,风险因素识别是指明确潜在的不良事件,即产生风险来源,是风险管理基础;风险评估是判断不良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及产生的后果,是风险管理的定性或定量分析;风险控制一方面是采取有效的措施应对风险,另一方面在风险控制过程中将控制结果进行反馈。

2 来料数量异常风险因素识别

根据笔者在国际化通讯设备制造业多年的来料接收数量异常案例,总结供方来料数量异常风险主要包括以下类别。

2.1 来料信息错误数量异常

来料信息错误数量异常,一般有两种情况,一是送货单上数量信息与要求数量有出入,尤其是供方在制作送货单据时数量填写错误,多“0”少“0”情况,如要求送货数量为50000PCS,送货数量填写5000 PCS现象时有发生,另一种情况是来料外包装数量信息错误。

2.2 来料整包装数量异常

来料整包装数量异常,原厂家在包装时应该为整包装,在包装过程中少了箱内小包装1个或几个小包装;另外在运输中途出现盗窃或丢失的开包现象。从而导致来料整箱数量异常。

2.3 来料尾数包装数量异常

来料尾数包装数量异常,供方来料的尾数包装,箱内包装多或少了几个小包装,造成来料数量非小包装整包数量(≤小包装数量)异常,另一种情况是重量信息与尾数包装数量不相匹配,带来来料尾数包装数量异常。

2.4 来料包装混料错料数量异常

来料包装混料错料数量异常,通常在来料某个包装按照来料应该为A物料,但小包装箱出现了B类或C类的物料,或包装箱内某小包装混有其它物料;另外也会出现整包装1个或几个包整批与来料要求物料不符。

2.5 来料套件类物料数量异常

来料套件类来料数量异常,套件类来料和发出均要按照装箱清单和配比接收和发料,会出现配套件漏来料或忘记清点;在运输周转与交接过程中,会出现来料配件少、丢失、失窃、漏清点等现象。造成来料套件类来料数量异常。如:工堪铁塔—包含有主材包、包钢包、辅材包、连接板包、爬梯包、爬梯护圈、避雷引下线、平台包、螺栓包或地角螺栓木箱、接地角钢、扁钢及基础定位模板、塔靴等,套件类来料和发出均要按照装箱清单和配比接收和发料,往往会出现运输周转与交接,来料配件少、丢失、失窃、漏清点等现象。

2.6 来料元器件类配件物料数量异常

来料元器件套件类数量异常,如表1:序号1与序号2来料主件与配件在同一个包装里,包装内分别再有主件与配件小包装,来料按照外包装清点;发料过程就会出现混乱。序号3来料主件与配件分开包装,来料接收与发料均会出现只清点主件或配件一种包装,另一种包装漏清点情况,如表1所示。

2.7 来料数量人为清点错误

来料人为清点错误,流程不熟悉、操作不当、材料知识欠缺;忙中出乱,乱中出错,造成来料清点错误或漏清点,加之,资源在任何情况下都是有限的,人力、设备、摄像头、场地等资源投入无法做到开包清点,大多情况下只清点外包装标识数量,称重信息与称重核查也非常有限,就出现了来料数量异常的风险。

3 来料数量异常风险评估

来料数量异常,虽然这种情况属小概率事件,作为国际化通讯设备制造业来料大多是小批量、多批次,种类繁多,数量巨大,资源投入十分有限,100%无缺陷清点几乎是无法做到,为了将有限资源投入到更加有效的事件上去,因此在工作中笔者组织专家与骨干员工,统计历史来料数量异常数据,分析具有重大影响,带来巨大经济损失,影响供需合作的典型案例,对来料数量异常风险因素识别出的七个因素取关键词,通过来料数量异常风险产生与风险成本两个维度,适当考虑紧急性、严重性、发生频次、可测度,经济性等,对来料数量异常风险进行测评评估,如图2所示。再由PDCA循环,计划、执行、检查、改进,有效而持续不断地改进,达到有效控制来料数量异常风险。

4 来料数量异常风险控制

由以上来料数量异常风险测评评估得出 七个主要风险,来料数量异常风险高低顺序(二维系数相乘)为:人为清点错误风险、尾数包装风险、套件类物料风险、元器件类配件物料风险、混料错料风险、整包装风险、信息错误风险。根据来料数量异常风险测评评估的思路与方法,对来料数量异常提出如下控制措施,如表2所示。

5 结语

国际化通讯设备制造业,将“敏捷、精益,构建大规模定制的物流模式,以领先的成本和质量,快速响应并满足客户的个性化需求”作为企业物流战略,在全球化进程中,企业的物流变得越来越复杂,如何降低物流成本,在面对种类繁多、小批量多批次的物流来料,实现高质量、低成本、安全、准确、快速地交付,将物流过程中风险降到最低,来料数量异常影响减到最少,是目前国际化通讯设备制造业的难题。本文基于国际化通讯设备制造业物流来料异常的案例与经验,对供方来料风险管理进行研究。企业在面对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过程中,仍需要物流各个环节不断地进行实践探索、研究和创新优化,让物流管理能力成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参考文献

[1] 中国金融风险经理论坛组委会编.风险管理[M].企业管理出版社,2010.endprint

摘 要:该文结合国际化通讯设备制造业供方来料数量异常的案例分析,通过来料数量异常风险因素识别、评估、控制三方面对通讯行业供应商来料异常风险进行了分析研究,并给出了一些行之有效的风险控制,推动企业物流总体改善。

关键词:来料数量异常 风险 评估

中图分类号:F8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4)07(b)-0164-03

企业物流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尤其作为国际化通讯设备制造业,生产制造的前端物流供方来料种类繁多,有:元器件、PCB、部件、配套件、结构件、外购件、OEM产品、SKD套件、线缆组件、外购设备、生产辅料等。由于是全球采购,供应链物流的环节多,供方覆盖行业广泛,供方管理水平千差万别,造成在物料交接过程,供方来料数量包括物料数量多出与少料等异常时有发生。面对种类繁多,数量巨大的来料,投入无限资源要做到100%无缺陷清点可谓是难上加难,来料数量异常风险始终存在。因此,该文在物流风险管理理论的基础上,结合全球化的通讯设备制造商来料数量异常的大量案例,研究分析来料数量异常风险因素识别、评估、以及预防和控制,有效加强供方来料风险管控,推动企业物流总体改善。

1 来料数量异常风险管理分析流程

基于风险管理流程模型,国际化通讯设备制造业来料数量异常风险,从风险管理流程上归纳为三个方面(如图1所示),即来料数量异常风险因素识别、风险评估和风险控制。其中,风险因素识别是指明确潜在的不良事件,即产生风险来源,是风险管理基础;风险评估是判断不良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及产生的后果,是风险管理的定性或定量分析;风险控制一方面是采取有效的措施应对风险,另一方面在风险控制过程中将控制结果进行反馈。

2 来料数量异常风险因素识别

根据笔者在国际化通讯设备制造业多年的来料接收数量异常案例,总结供方来料数量异常风险主要包括以下类别。

2.1 来料信息错误数量异常

来料信息错误数量异常,一般有两种情况,一是送货单上数量信息与要求数量有出入,尤其是供方在制作送货单据时数量填写错误,多“0”少“0”情况,如要求送货数量为50000PCS,送货数量填写5000 PCS现象时有发生,另一种情况是来料外包装数量信息错误。

2.2 来料整包装数量异常

来料整包装数量异常,原厂家在包装时应该为整包装,在包装过程中少了箱内小包装1个或几个小包装;另外在运输中途出现盗窃或丢失的开包现象。从而导致来料整箱数量异常。

2.3 来料尾数包装数量异常

来料尾数包装数量异常,供方来料的尾数包装,箱内包装多或少了几个小包装,造成来料数量非小包装整包数量(≤小包装数量)异常,另一种情况是重量信息与尾数包装数量不相匹配,带来来料尾数包装数量异常。

2.4 来料包装混料错料数量异常

来料包装混料错料数量异常,通常在来料某个包装按照来料应该为A物料,但小包装箱出现了B类或C类的物料,或包装箱内某小包装混有其它物料;另外也会出现整包装1个或几个包整批与来料要求物料不符。

2.5 来料套件类物料数量异常

来料套件类来料数量异常,套件类来料和发出均要按照装箱清单和配比接收和发料,会出现配套件漏来料或忘记清点;在运输周转与交接过程中,会出现来料配件少、丢失、失窃、漏清点等现象。造成来料套件类来料数量异常。如:工堪铁塔—包含有主材包、包钢包、辅材包、连接板包、爬梯包、爬梯护圈、避雷引下线、平台包、螺栓包或地角螺栓木箱、接地角钢、扁钢及基础定位模板、塔靴等,套件类来料和发出均要按照装箱清单和配比接收和发料,往往会出现运输周转与交接,来料配件少、丢失、失窃、漏清点等现象。

2.6 来料元器件类配件物料数量异常

来料元器件套件类数量异常,如表1:序号1与序号2来料主件与配件在同一个包装里,包装内分别再有主件与配件小包装,来料按照外包装清点;发料过程就会出现混乱。序号3来料主件与配件分开包装,来料接收与发料均会出现只清点主件或配件一种包装,另一种包装漏清点情况,如表1所示。

2.7 来料数量人为清点错误

来料人为清点错误,流程不熟悉、操作不当、材料知识欠缺;忙中出乱,乱中出错,造成来料清点错误或漏清点,加之,资源在任何情况下都是有限的,人力、设备、摄像头、场地等资源投入无法做到开包清点,大多情况下只清点外包装标识数量,称重信息与称重核查也非常有限,就出现了来料数量异常的风险。

3 来料数量异常风险评估

来料数量异常,虽然这种情况属小概率事件,作为国际化通讯设备制造业来料大多是小批量、多批次,种类繁多,数量巨大,资源投入十分有限,100%无缺陷清点几乎是无法做到,为了将有限资源投入到更加有效的事件上去,因此在工作中笔者组织专家与骨干员工,统计历史来料数量异常数据,分析具有重大影响,带来巨大经济损失,影响供需合作的典型案例,对来料数量异常风险因素识别出的七个因素取关键词,通过来料数量异常风险产生与风险成本两个维度,适当考虑紧急性、严重性、发生频次、可测度,经济性等,对来料数量异常风险进行测评评估,如图2所示。再由PDCA循环,计划、执行、检查、改进,有效而持续不断地改进,达到有效控制来料数量异常风险。

4 来料数量异常风险控制

由以上来料数量异常风险测评评估得出 七个主要风险,来料数量异常风险高低顺序(二维系数相乘)为:人为清点错误风险、尾数包装风险、套件类物料风险、元器件类配件物料风险、混料错料风险、整包装风险、信息错误风险。根据来料数量异常风险测评评估的思路与方法,对来料数量异常提出如下控制措施,如表2所示。

5 结语

国际化通讯设备制造业,将“敏捷、精益,构建大规模定制的物流模式,以领先的成本和质量,快速响应并满足客户的个性化需求”作为企业物流战略,在全球化进程中,企业的物流变得越来越复杂,如何降低物流成本,在面对种类繁多、小批量多批次的物流来料,实现高质量、低成本、安全、准确、快速地交付,将物流过程中风险降到最低,来料数量异常影响减到最少,是目前国际化通讯设备制造业的难题。本文基于国际化通讯设备制造业物流来料异常的案例与经验,对供方来料风险管理进行研究。企业在面对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过程中,仍需要物流各个环节不断地进行实践探索、研究和创新优化,让物流管理能力成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参考文献

[1] 中国金融风险经理论坛组委会编.风险管理[M].企业管理出版社,2010.endprint

猜你喜欢

风险评估
每日十分钟 聚焦日常评估
评估依据
双信封制和综合评估制各有千秋
最终评估
EMA完成对尼美舒利的评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