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新形势下语文教学的思考与探析

2014-11-10王淑平

科技创新导报 2014年20期
关键词:新形势思考语文教学

王淑平

摘 要:由于在当前新形势下的大学语文课程由之前的任选课改成限选课,这其中有着很长的路要走,笔者通过对自己工作实际的有效结合,针对上好大学语文课所存在的问题,从选择教学内容、实用性以及教学方法上做出探讨。

关键词:语文教学 新形势 问题 思考

中图分类号:G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4)07(b)-0158-01

按照我国在2006年所颁布的《国家“十一五”时期文化发展规划纲要》的要求,各个高等院校必须对条件创造,针对全体学生来开设中国语文课。而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在第二年,则专门性下发《关于转发<高等学校读大学语文教学改革研讨会纪要>的通知》,借助于信函的方式要求各地教务与直属高校必须于各地与学校的客观实际相结合,下大力气做到高校语文教学改革。在此背景下,在各地都有着把大学语文教学发展成为非中文专业学生的必修课的趋势。笔者结合所在大学的客观实际展开新形势下语文教学的研究。大学语文能够对大学生发挥着积极性作用,如今也在逐步提升大学语文课的历史地位,取得这样的成果是属于多方面努力的结果,这也让我们倍受鼓舞。可是我们也应该清晰的了解到对语文的高度重视背后的大学语文尴尬的生产现状。

一是选择教学内容。按照某个权威的图书馆所发布的相关资料结果显示,当前已经充斥着1400多种大学语文教材在整个市场当中,觉得大多数都存在着一定程度的读本性质,这就显现出要想在30多个课时的时间内全部上完正本教材内容显得不切实际。从这来看,教学的成败,这依赖于一本能够对本校学生适合的教材的编选与选择,在众多篇目当中做到对合适教学内容的精心选择。大学语文课所讲授的教学内容,必须做到时代性、经典性与陌生性同时具备。所谓的陌生性,则是对于在之前基础教育阶段以及上过的内容不重复。这就使得教师在上课之前,必须详细了解中学课文内容,尤其是如今正在如火如荼开展的新课程改革要求学生不断扩大学生阅读面,借助于对中学语文教材现状的了解,这样才能够在讲授大学语文的过程当中不重复,以便从根本上对于完全没有新意的内容避免,使得学生学习积极性得到调动。

二是教学方法。长期以来,人们都将大学语文戏称为“高四语文”,而所出现的这样的说法,究其原因来看,这主要是由于当前高校的语文教师依然简单重复中小学语文教师惯用的模式方法,也就是背景简介——课文自读或者是范读——字词教学——对课文进行分析,其中包含着形象分析,段落划分,段意概括——主题思想总结——写作特色总结等。在课堂上采用这样的教学模式,即便有其优点,可是这对于大学教育显得并不合适。通过对知识性与基础性的中小学语文进行比较大学语文则应该对于审美性与人文性进行强调。就曾经有学者表明:学生对语文学习十几年所得到的结果,则是对语文根本不喜欢,其中最主要的原因则是基础语文的应试教育伤了学生。文章不管多好,可是在学生的眼中则被划分为支离破碎的知识点,最为重要的就是段落大意与中心思想。丧失了母语所具备的独特魅力。从这可以看出,对于大学语文的学习绝对不能停留在对字、词、句的强调,不能讲强调重点放在中心思想与段落大意上来,而采取的做法则是学生在对文章的阅读过程当中,能够从整体上对文章的艺术美、社会美以及自然美进行感悟,然后进一步的思量自身,以便对于文章的文化价值与人文意蕴进行审视。

在传统的大学语文教育过程当中,其中最为诟病的就是教师独断解读文章内容,在单向灌输思想下,学生也只能够被动的接受。从本质上来看,大学语文最为关键的就是审美,而对于这一感受受到个体差异而显得不同。按照现代教育观点认为,应该对于教师满堂灌的教育方式摈弃,绝对不应该把自己或者是“大家”的评论完全当成最正确与最终的观点认识文章,将现成的见解硬向学生灌输这只能把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剥夺,长此以往则是将权威思想作为自己的思想,导致萎缩甚至泯灭学生的创造力与创新精神,这有着十分有害的后果。有鉴于此,教师在引导性讲授的背景下对于辩论与讨论等教学形式能够恰当的安排,积极鼓励学生讲出自己的见解,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在分析学生基础上做好适当的扩展、补充与引导,从而将教师作为主导、学生作为主体的新型研究型学习氛围。在整个大学语文课堂上要对现代化教学设备充分运用,借助于多媒体技术,从而实现课堂当中兼顾影视片段、音乐、文字以及图片,在这些元素的作用下,使得作品的历史语境得到还原,让学生兴趣得到提升,使得理解得到加强,这就肯定会吸引学生的兴趣与注意力。

三是注重大学语文课程的实用性。按照200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提案所办理的教提案[2009]第107号文函复当中就提到:通过积极引导高校对于建设大学语文课程高度重视,将对语言能力的运用加入到大学语文课程当中来,尤其是对于口语表达能力培养的内容要多多增加,使得高校所培养出来的人才质量得到不断的提高。从这就可以看出,在大学语文课程当中则是对审美性与人文性强调,可是对于所具备的实用性与工具性并不排斥。一方面来看,依据之前所进行的论述结果显示,教师在教学过程当中必须要对辩论、讨论等教学形式恰当安排,这样就能够结合教学内容做到因势利导,借助于演讲与朗诵的形式使得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得到加强;从另外一个方面来看,虽然有着再少的课时,教师爷应该按照学生的专业特点、课程设置以及将来走入社会工作的实际需要,在大学语文课上有所选择性的对一些常用文体的写作知识进行介绍。例如毕业论文、结业论文在内的论文的写作,行政公文当中几种常用文种函、通知、请示等写作,事务文书当中的策划书、方案、调查报告等写作等,借助于这些文种的现实实用性以便让学生的学习兴趣得到有效增强。

总而言之,当前大学语文教师肩上的担子任重而道远,要想对这一问题的有效解决,使得大学语文作用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通过对大学语文教材的钻研,使得选择合适的教学内容,借助于对学生的合理分析,从而利用资源,再加之对恰当的教学方法的选择,从而让大学语文课程做到独特魅力的彰显,摆脱如今所处的边缘地位。

参考文献

[1] 邓德珍.语文教师怎样在新课改中立足、成长、奋进[J].考试周刊,2009(32).

[2] 水小燕.腹有诗书气自华——浅谈读书与语文教学[J].中国校外教育,2010(19).

[3] 周延华.浅谈如何营造诗意的语文[J].职业,2010(24).

[4] 黄立文.浅谈语文教学中的审美教育[J].科教新报(教育科研),2010(20).

[5] 刘跃权.关于新课改背景下的语文教学的思考[J].语文学刊,2005(2).

[6] 杨彦弘.新课改背景下的语文教师[J].文学教育(下),2009(12).

[7] 谢敏.新课改中关于语文选修教材的几点看法[J].科技创新导报,2009(1).endprint

猜你喜欢

新形势思考语文教学
浅论高中化学生活化教学的实践与思考
新形势下班集体建设创新的实践与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