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PBL和TBL组合教学模式在运动解剖学教学中的应用

2014-11-10谌晓安

科技创新导报 2014年20期
关键词:体育专业

谌晓安

摘 要:该文结合《运动解剖学》的课程特点、体育专业学生的特点,阐述PBL和TBL组合教学模式在体育专业《运动解剖学》教学中应用的必要性、实施和注意事项,达到优势互补,在教授“三基知识”的同时,把创新教育渗透到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能力,提高运用知识迅速解决学习和工作中各种问题的能力,达到提高教学效果的目的。

关键词:TBL PBL 体育专业 《运动解剖学》

中图分类号:G807.0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4)07(b)-0108-02

PBL(Problem-Based Learning)教学法是指以问题为基础、学生为中心、教师为引导的小组讨论及自学的教学模式[1]。1969年由美国神经病学教授Barrows 提出,为目前国际上公认的最成功的教学改革方式之一[2]。TBL(Team-Based Learning)教学法是指以团队为基础,有既定的教学程序、组织方法、试题及试题卡的制作等的教学模式[3]。它是由2002年美国教育学家提出的有助于促进学习者团队协作精神的新型教学模式。国内外有较多学者尝试将PBL和TBL教学法应用在多门课程的教学中,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但目前未见《运动解剖学》课程教学中采用上述方法[4-7]。

因此,该文阐述在对高师体育专业学生《运动解剖学》教学时,尝试将PBL和LBL教学法结合达到优势互补,在教授“三基知识”的同时,把创新教育渗透到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能力,让学生掌握扎实的基础知识并能提高运用知识迅速解决学习和工作中各种问题的能力,从而提高教学效果。

1 PBL和TBL组合教学模式在《运动解剖学》教学中运用的必要性分析

1.1 课程特点

《运动解剖学》是高等院校体育专业的重要的专业基础课程之一。它是在正常的人体结构基础上,研究系统、科学的体育运动对人体形态与组织结构产生的影响,以及如何有针对性地引导这种有利改变,以不断提高人的健康水准与竞技水准。它有形象性、直观性和应用性强的特点,内容和概念多、名词术语多、涉及内容广泛。只有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践中,才能充分体现本门课程的价值。

1.2 学生特点

学习的主体是体育专业学生,他们思维活跃,精力充沛,善于表现,肯吃苦耐劳,但是其文化课基础相对较差,重术科轻理论的情况普遍存在。其次,大强度训练后,学生有严重的疲劳感,所以学生在课堂上有昏昏欲睡的现象。传统的讲授法(lecture-based learning,LBL)以教师讲授为主,系统地讲解基本理论知识[8]。它重视教师教的过程,忽略学生学的过程和对知识的掌握情况,容易使学生产生抽象、枯燥的感觉,不利于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创新精神。

因此,在PBL和TBL结合教学法强调教学过程中,学习者以小组为团队,提出问题、查阅资料、获取信息、分析讨论、提炼答案、登台交流,将知识获取过程中的掌握、熟悉、了解、记忆、理解、解决问题6个方面真正有机融合到一起,实现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有机结合,使学生在小组中实现协助互动、积极反思、全面发展的教学策略,成为真正的学习主体,并辅之以改革成绩评定的方式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的合作创新能力。

2 PBL和TBL组合教学模式在《运动解剖学》教学中的实施

以运动系统部分教学内容为例,PBL和TBL组合教学模式的应用主要包括问题的设计和提出、分组讨论、实施过程及注意事项等,具体见表1。

3 结语

综上所述,在体育专业《运动解剖学》教学时,采用基于LBL的PBL教学法可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避免“满堂灌”,“一言堂”,有利于培养学生独立学习、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有利于理论联系实际、灵活运用知识及团队合作精神。

参考文献

[1] Barrows HS,Kelson A.Problem-based learning:A Total Approach to Education[M].Illinois:Southern Illinois University Press,1993.

[2] 王济华.“基于问题的学习”模式研究[J].当代教育理论与实践,2010(3):98-100.

[3] 黄煌,林迳苍,许相洋.实施TBL模式于组胚教学后的对比与体会[J].四川解剖学杂志,2012,20(2):79-81.

[4] 邓凤春.TBL教学法在局部解剖学教学中的应用[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14(3):428.

[5] 赵微,郭丽双,刘俊峰.以团队为中心教学法在解剖学教学中的应用[J].卫生软科学,2014(2):100-101.

[6] 钟丽莎,李佳凌,黄志伟,等.PBL与TBL教学法在“电子技术课程设计”中的结合应用[J].中国电力教育,2013(8):53-54.

[7] 张志军,金国华,吕广明,等.PBL与LBL相结合的教学法在心血管系统解剖教学中的运用[J].中国循证医学杂志,2011(9):1094-1097.

[8] 熊良圣,熊杰平,郭玉华.PBL与LBL结合教学在内科护理学教学中的应用效果分析[J].护士进修杂志,2011,26(12):1084-1086.endprint

摘 要:该文结合《运动解剖学》的课程特点、体育专业学生的特点,阐述PBL和TBL组合教学模式在体育专业《运动解剖学》教学中应用的必要性、实施和注意事项,达到优势互补,在教授“三基知识”的同时,把创新教育渗透到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能力,提高运用知识迅速解决学习和工作中各种问题的能力,达到提高教学效果的目的。

关键词:TBL PBL 体育专业 《运动解剖学》

中图分类号:G807.0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4)07(b)-0108-02

PBL(Problem-Based Learning)教学法是指以问题为基础、学生为中心、教师为引导的小组讨论及自学的教学模式[1]。1969年由美国神经病学教授Barrows 提出,为目前国际上公认的最成功的教学改革方式之一[2]。TBL(Team-Based Learning)教学法是指以团队为基础,有既定的教学程序、组织方法、试题及试题卡的制作等的教学模式[3]。它是由2002年美国教育学家提出的有助于促进学习者团队协作精神的新型教学模式。国内外有较多学者尝试将PBL和TBL教学法应用在多门课程的教学中,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但目前未见《运动解剖学》课程教学中采用上述方法[4-7]。

因此,该文阐述在对高师体育专业学生《运动解剖学》教学时,尝试将PBL和LBL教学法结合达到优势互补,在教授“三基知识”的同时,把创新教育渗透到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能力,让学生掌握扎实的基础知识并能提高运用知识迅速解决学习和工作中各种问题的能力,从而提高教学效果。

1 PBL和TBL组合教学模式在《运动解剖学》教学中运用的必要性分析

1.1 课程特点

《运动解剖学》是高等院校体育专业的重要的专业基础课程之一。它是在正常的人体结构基础上,研究系统、科学的体育运动对人体形态与组织结构产生的影响,以及如何有针对性地引导这种有利改变,以不断提高人的健康水准与竞技水准。它有形象性、直观性和应用性强的特点,内容和概念多、名词术语多、涉及内容广泛。只有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践中,才能充分体现本门课程的价值。

1.2 学生特点

学习的主体是体育专业学生,他们思维活跃,精力充沛,善于表现,肯吃苦耐劳,但是其文化课基础相对较差,重术科轻理论的情况普遍存在。其次,大强度训练后,学生有严重的疲劳感,所以学生在课堂上有昏昏欲睡的现象。传统的讲授法(lecture-based learning,LBL)以教师讲授为主,系统地讲解基本理论知识[8]。它重视教师教的过程,忽略学生学的过程和对知识的掌握情况,容易使学生产生抽象、枯燥的感觉,不利于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创新精神。

因此,在PBL和TBL结合教学法强调教学过程中,学习者以小组为团队,提出问题、查阅资料、获取信息、分析讨论、提炼答案、登台交流,将知识获取过程中的掌握、熟悉、了解、记忆、理解、解决问题6个方面真正有机融合到一起,实现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有机结合,使学生在小组中实现协助互动、积极反思、全面发展的教学策略,成为真正的学习主体,并辅之以改革成绩评定的方式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的合作创新能力。

2 PBL和TBL组合教学模式在《运动解剖学》教学中的实施

以运动系统部分教学内容为例,PBL和TBL组合教学模式的应用主要包括问题的设计和提出、分组讨论、实施过程及注意事项等,具体见表1。

3 结语

综上所述,在体育专业《运动解剖学》教学时,采用基于LBL的PBL教学法可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避免“满堂灌”,“一言堂”,有利于培养学生独立学习、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有利于理论联系实际、灵活运用知识及团队合作精神。

参考文献

[1] Barrows HS,Kelson A.Problem-based learning:A Total Approach to Education[M].Illinois:Southern Illinois University Press,1993.

[2] 王济华.“基于问题的学习”模式研究[J].当代教育理论与实践,2010(3):98-100.

[3] 黄煌,林迳苍,许相洋.实施TBL模式于组胚教学后的对比与体会[J].四川解剖学杂志,2012,20(2):79-81.

[4] 邓凤春.TBL教学法在局部解剖学教学中的应用[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14(3):428.

[5] 赵微,郭丽双,刘俊峰.以团队为中心教学法在解剖学教学中的应用[J].卫生软科学,2014(2):100-101.

[6] 钟丽莎,李佳凌,黄志伟,等.PBL与TBL教学法在“电子技术课程设计”中的结合应用[J].中国电力教育,2013(8):53-54.

[7] 张志军,金国华,吕广明,等.PBL与LBL相结合的教学法在心血管系统解剖教学中的运用[J].中国循证医学杂志,2011(9):1094-1097.

[8] 熊良圣,熊杰平,郭玉华.PBL与LBL结合教学在内科护理学教学中的应用效果分析[J].护士进修杂志,2011,26(12):1084-1086.endprint

摘 要:该文结合《运动解剖学》的课程特点、体育专业学生的特点,阐述PBL和TBL组合教学模式在体育专业《运动解剖学》教学中应用的必要性、实施和注意事项,达到优势互补,在教授“三基知识”的同时,把创新教育渗透到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能力,提高运用知识迅速解决学习和工作中各种问题的能力,达到提高教学效果的目的。

关键词:TBL PBL 体育专业 《运动解剖学》

中图分类号:G807.0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4)07(b)-0108-02

PBL(Problem-Based Learning)教学法是指以问题为基础、学生为中心、教师为引导的小组讨论及自学的教学模式[1]。1969年由美国神经病学教授Barrows 提出,为目前国际上公认的最成功的教学改革方式之一[2]。TBL(Team-Based Learning)教学法是指以团队为基础,有既定的教学程序、组织方法、试题及试题卡的制作等的教学模式[3]。它是由2002年美国教育学家提出的有助于促进学习者团队协作精神的新型教学模式。国内外有较多学者尝试将PBL和TBL教学法应用在多门课程的教学中,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但目前未见《运动解剖学》课程教学中采用上述方法[4-7]。

因此,该文阐述在对高师体育专业学生《运动解剖学》教学时,尝试将PBL和LBL教学法结合达到优势互补,在教授“三基知识”的同时,把创新教育渗透到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能力,让学生掌握扎实的基础知识并能提高运用知识迅速解决学习和工作中各种问题的能力,从而提高教学效果。

1 PBL和TBL组合教学模式在《运动解剖学》教学中运用的必要性分析

1.1 课程特点

《运动解剖学》是高等院校体育专业的重要的专业基础课程之一。它是在正常的人体结构基础上,研究系统、科学的体育运动对人体形态与组织结构产生的影响,以及如何有针对性地引导这种有利改变,以不断提高人的健康水准与竞技水准。它有形象性、直观性和应用性强的特点,内容和概念多、名词术语多、涉及内容广泛。只有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践中,才能充分体现本门课程的价值。

1.2 学生特点

学习的主体是体育专业学生,他们思维活跃,精力充沛,善于表现,肯吃苦耐劳,但是其文化课基础相对较差,重术科轻理论的情况普遍存在。其次,大强度训练后,学生有严重的疲劳感,所以学生在课堂上有昏昏欲睡的现象。传统的讲授法(lecture-based learning,LBL)以教师讲授为主,系统地讲解基本理论知识[8]。它重视教师教的过程,忽略学生学的过程和对知识的掌握情况,容易使学生产生抽象、枯燥的感觉,不利于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创新精神。

因此,在PBL和TBL结合教学法强调教学过程中,学习者以小组为团队,提出问题、查阅资料、获取信息、分析讨论、提炼答案、登台交流,将知识获取过程中的掌握、熟悉、了解、记忆、理解、解决问题6个方面真正有机融合到一起,实现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有机结合,使学生在小组中实现协助互动、积极反思、全面发展的教学策略,成为真正的学习主体,并辅之以改革成绩评定的方式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的合作创新能力。

2 PBL和TBL组合教学模式在《运动解剖学》教学中的实施

以运动系统部分教学内容为例,PBL和TBL组合教学模式的应用主要包括问题的设计和提出、分组讨论、实施过程及注意事项等,具体见表1。

3 结语

综上所述,在体育专业《运动解剖学》教学时,采用基于LBL的PBL教学法可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避免“满堂灌”,“一言堂”,有利于培养学生独立学习、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有利于理论联系实际、灵活运用知识及团队合作精神。

参考文献

[1] Barrows HS,Kelson A.Problem-based learning:A Total Approach to Education[M].Illinois:Southern Illinois University Press,1993.

[2] 王济华.“基于问题的学习”模式研究[J].当代教育理论与实践,2010(3):98-100.

[3] 黄煌,林迳苍,许相洋.实施TBL模式于组胚教学后的对比与体会[J].四川解剖学杂志,2012,20(2):79-81.

[4] 邓凤春.TBL教学法在局部解剖学教学中的应用[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14(3):428.

[5] 赵微,郭丽双,刘俊峰.以团队为中心教学法在解剖学教学中的应用[J].卫生软科学,2014(2):100-101.

[6] 钟丽莎,李佳凌,黄志伟,等.PBL与TBL教学法在“电子技术课程设计”中的结合应用[J].中国电力教育,2013(8):53-54.

[7] 张志军,金国华,吕广明,等.PBL与LBL相结合的教学法在心血管系统解剖教学中的运用[J].中国循证医学杂志,2011(9):1094-1097.

[8] 熊良圣,熊杰平,郭玉华.PBL与LBL结合教学在内科护理学教学中的应用效果分析[J].护士进修杂志,2011,26(12):1084-1086.endprint

猜你喜欢

体育专业
关于体育本科专业理论课隐性逃课现象的分析
如何促进高校体育专业学生学习体育理论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