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试论保护草原生态、建设以牧区水利为主体的水利工程体系

2014-11-10姚新

科技创新导报 2014年20期

姚新

摘 要:从某种程度上说,只有努力强化节水灌溉,认真做好灌区的节水改造工作,最大限度地提升水资源的利用率,才能进一步实现生态环境的保护,才能促使国民经济水平的大幅度攀升。该文结合具体的实践情况,在对草原生态的重要性进行深入探讨的基础上,对草原生态变迁和保护进行了较为简要的论述,指出了一系列改革保证措施,希望能够为保护草原生态、建设以牧区水利为主体的水利工程体系的实践工作发挥十分重要的借鉴和帮助作用。

关键词:草原生态 牧区水利 水利工程体系

中图分类号:S81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4)07(b)-0089-01

不可否认的是,在牧区经济建设的过程中,草原生态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实践表明,不断加强建设以牧区水利为主体的水利工程体系,最大程度地加快牧民定居的脚步,不断加强生态建设和保护的力度,有利于最大限度地促使牧民增收,加快推进畜牧业的发展,有利于进一步实现牧区经济的可持续发展。近年来,相当一部分大型灌区节水改造和续建配套工程,取得了国家较大的资金和政策支持。从目前看来,绝大部分牧区大型灌区重要工程干渠防渗率已经接近90%左右。

1 草原生态的重要性

值得肯定的是,最大程度地实施和建设牧区草原生态保护水资源保障工程,不断加强优质人工饲草料地的建设,是缓解草地生态环境恶化十分重要的途径之一。从本质上说,只有不断加强实施冬春圈养舍饲,对绝大多数退化比较严重的草地休牧至一定的年限,对相当一部分荒漠草地进行永久性禁牧,才能最大限度避免出现草地退化的现象。为了进一步保证草地生态走向良性循环,我们应该结合具体的实践情况,促使草地生态自我修复能力得到最大限度地发挥,确保绝大多数退化草地得到较好地恢复。只有改变传统的生产方式,最大程度地发展牧区水利,才能不断加快牧区经济增长。毫无疑问,为了更好地建设地区国民经济,草原畜牧业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

2 草原生态变迁和保护

从目前看来,草原生态变迁、草地退化沙化现象较为常见,应该引起有关方面的极大关注。近年来,对于可利用草地面积来说,沙化草场面积占据了十分重要的比例,相当一部分平原草地植被总覆盖度有所下降。毫无疑义,超载过牧是一定程度上导致草地退化的主要因素之一。另外,较为严重的水土流失,大幅度降低草原生产力,沙尘灾害日益加剧。与20世纪60年代相比,现有的产草量大幅度降低。值得肯定的是,植物覆盖度和草地产草量明显地有所降低。不容置疑,比较严重的天然草地退化、越来越突出的草畜矛盾,一定程度上制约和影响畜牧业的可持续发展。一般来说,严重的土地沙漠化,绿洲遭受沙漠侵袭,草原生产力下降,沙尘暴、洪水出现的频率越来越高,强度越来越大,是草地生态恶化造成的生态环境变化的重要表现。实践表明,越来越快的牧区人口增长速度,人均占有牲畜数量低,越来越突出的人畜矛盾和草畜矛盾,与牧区生态安全息息相关。这里需要明确指出的是,有关方面应该大幅度提升对草原生态保护的关注度,给予一定的智力、政策和财力支持。

3 改革保证措施

不容置疑,如何较好地建设水资源调配,已经成为地区水利改革与发展需要重点考虑的难题。从某种程度上,为了实现地区经济的可持续发展,进一步保证跨流域调水,建立相应的保障体系具有一定的必要性和实践性。这些保障系统包括:水利多元投入、城乡景观水利、城乡节约用水、城乡水资源保护、城乡供水、水利工程高效管理和城乡清洁饮水等等。

3.1 加快农牧业水利基础设施建设

从目前看来,草畜矛盾越来越严重,缺少耕地草场,已经成为制约和阻碍农牧业健康、有序、可持续发展的主要因素之一。值得肯定的是,只有坚持走好“增水、节水、增地”的道路,才能更好地实现农牧业健康、稳定、可持续发展。在实践中,我们应该清楚地看到,不断加强建设农牧业基础设施,牢牢把握国家节水灌溉方面的项目,了解国家出台的一系列优惠政策,才能进一步实现“增水、节水、增地”。不可否认的是,为了进一步达到土地可持续利用和有效开发的目标,我们应该充分考虑到当地的实际情况,最大限度地实现高效利用水资源,努力做好灌区节水改造工作。

3.2 围绕大中型水利项目建设,加快水能发展

值得肯定的是,在加强建设大中型水利项目、加快水能发展的过程中,随着地区经济的平稳较快发展,水资源的综合利用和开发水平得到大幅度攀升。毫无疑义,农村小水电能否得到较好地发展,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能否顺利开展中小型水利工程。为了进一步保证地区生态平衡、促使地区经济可持续发展,我们应该结合自身的实践状况,科学管理,较好地配置和布局区域之内的水资源。另外,认真做好生态补偿项目,大幅度减少电价,科学地进行水资源的整合和利用,不容忽视。这里需要明确指出的是,生态旅游业发展的同时注重保护生态环境,应该引起有关方面的高度重视。

3.3 进一步加大固定资产投资力度,为经济社会长远发展夯实基础

从某种意义上说,为了进一步达到科学、合理的投资目标,我们应该密切联系实际情况,努力建设好相关项目。这些项目包括:大型灌区改造、城市防洪、人畜饮水和牧区水利等等。在实践中,我们应该清楚地看到,相当一部分地区经济欠发达,缺少相应的水利投入,十分缺少建设资金。无法全面、科学地治理好绝大多数河道、控制工程和入海口门,工程经费和征地规模比较大。正因为如此,不断加大水利建设的投入,努力完善和改进相应的治水政策具有一定的必要性和重要性。不可否认的是,只有不断加大固定资产投资力度,才能为经济社会长远发展夯实基础。

4 结语

综上所述,保护草原生态、建设以牧区水利为主体的水利工程体系具有一定的实践意义和理论意义。不容置疑,结合目前的实践状况,国家应该不断加大资金投入,给予政策扶持的项目有很多,包括: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和牧区水利工程等等。本文紧密联系保护草原生态、建设以牧区水利为主体的水利工程体系的实践状况,在深入了解草原生态重要性的前提下,较为深入地探讨和解析草原生态变迁和保护,提出了一系列积极、有效地改革保证措施,希望能够实现保护草原生态、建设以牧区水利为主体的水利工程体系的预期目标。

参考文献

[1] 阿依仙木·玉不拉音.浅议建设牧区水利工程体系的重要性[J].大陆桥视野,2012(16).

[2] 刘宁.认真贯彻中央水利工作会议精神 扎实推进生态清洁型小流域建设[J].中国水土保持,2012(1).

[3] 陆彦强.保护草原生态 建设以牧区为主体的水利工程体系[J].大陆桥视野,2010(6).

[4] 努尔波拉提·努尔恰力甫.保护草原生态、建设以牧区水利为主体的水利工程体系[J].新农村,2012(7).

[5] 左停,唐丽霞.变迁与发展:中国农村三十年[M].中国农业出版社,2009.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