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竞争力与辽宁高校体育管理人才培养
2014-11-10刘红华LIUHonghua
刘红华LIU Hong-hua
(沈阳体育学院,沈阳 110102)
(Shenyang Sport University,Shenyang 110102,China)
0 引言
随着高等教育不断改革和深化,特别是当前高校不断涌现出各类新专业,各类型的高校之间的竞争加剧,培养具备核心竞争力体育管理人才是辽宁省各高校研究焦点。
1 核心竞争力的内涵
核心竞争力是在1990年最先由美国密歇根大学商学院教授普拉哈拉德(C.K.Prahalad)和英国伦敦商学院教授加里·哈默尔(Gary Hamel)在《哈佛商业评论》上发表了一篇合著题为《The Core Competence of the Corporation》一文中提出的一种管理理论,他们将核心竞争力定义为“组织中的积累性血狮或学说,尤其是如何协调各种生产技能并且整合多种技术在一起的能力”。此后,核心竞争力这一重要的管理理论思想受到企业界和理论界的专家和学者们的认同,并被引入到经济、管理等诸多领域。1999年我国学者康荣平与柯银斌对其进行了修正,认为和核心竞争力是企业内存在的一组技术和技能的集合体。安德鲁·坎贝尔和凯瑟琳·萨默斯卢斯从学习型系统和组织内部寻求竞争优势,从知识管理和创新角度寻求核心竞争力,提升核心竞争力的认识高度。对于核心竞争力的概念有多种说法,大体归纳为组织协调不同的生产技能和整合多种技术的知识和能力,并具有独特的差异经营理念、技术、产品和服务,它蕴藏于组织内部,是组织获得可持续竞争优势的基础,具有可持续的价值创新力、难以模仿性和难以替代性特征。
核心竞争力被正式引入我国高等教育领域较晚,是在2002年我国北京师范大学经济学院赖德胜、吴向荣和复旦大学校长王生洪分别发表了《论大学的核心竞争力》和《大学科学研究的核心竞争力》的论文后,核心竞争力才引入我国高等教育领域。从此,国内外学者对高校核心竞争力与大学生核心竞争力下了不同的内涵阐述,大致归纳为:高校核心竞争力是高校所独有的特色和优势,这些独有特色和优势可以是高校的独特办学特色、充满活力的学术氛围和高校校园文化等。大学生核心竞争力是指不易被竞争对手效仿的,以其拥有的知识和技能为基础,在不断学习中创新整合各项可供利用的资源,充分凸现资源要素的效用而使自我获得持续竞争优势的能力。
2 高校体育管理人才培养
2.1 从高校培养者角度出发,高校要想培养出具有核心竞争力体育管理人才,首先须要打造自身核心竞争力,形成相对独立的竞争优势,这样培养出来的人才才会有竞争力。高校的核心竞争力是指高校的教学、科研、文化、学科建设等方面经过长期的积累形成的一种独特的,别人不能轻易复制和替代的,可使高校保持可持续性发展的优势。一所高校的师资、教学、科研、知识、管理等具有一定的优势就可以形成竞争力,但这些竞争力只是该组织在某一方面或领域的竞争力,具有相对的优势,但这种优势的稳定性不强,而核心竞争力是指这些分力的整合才具有核心竞争力。高校核心竞争力在很大程度上受到高校的历史、办学特色、资源整合力、战略管理和持续创新能力等方面因素的影响。因而打造高校核心竞争力应从人才培养能力、科学研究能力、社会服务贡献能力、资源环境整合力、战略管理创新力和校园文化六个方面入手。高校的人才培养能力、科学研究能力、社会服务贡献能力是高校存在的最基本的功能,尤其人才培养是高校核心竞争力的根本,失去了它高校将无法生存;资源整合力、战略管理创新力是高校未来发展的潜力,校园文化影响力是高校保持长期发展的竞争优势。
人才培养是高校核心竞争力的核心,它是高校存在的基本使命、高校自身核心竞争力的具体体现。人才培养包括人才培养的规格、数量、质量、教学研究与改革成果、师资情况、教育部对高校本科教学工作的评价。人才培养规格主要是指高校的本科生和研究生。人才培养数量是要与国民经济发展、GDP 增长和地方经济发展相适应的重要指标。人才培养质量是高校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指标,它指学生的考研率、就业率和市场评价,它是高校核心竞争力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指标。在人才培养过程中,高校的教学研究与师资队伍建设是高校获得持续发展的重要指标。教学研究与改革成果是反应出高校教学研究对教学的改革和提高成效对教学的改革和提高成效;师资队伍建设是指高校教师年龄结构、学历结构、职称结构、专业结构、人员数量结构情况以及高校拥有的知名专家和教授的数量。这些知名专家和教授包括在高校自身的发展过程中逐步形成的,也包括高校外聘的专家和学者。由于这些知名专家和教授的教育背景、经历和研究角度不同,并在某一学科领域或专业具有很深的造诣和很强的实践经验,可以有效地指导和帮助高校学科或专业的建设工作。
科学研究能力是高校核心竞争力的核心与关键。科研能力能够促进学科队伍素质和能力的提高。通过教师不断的科学研究和专业知识的更新,可以促进教师的科研水平和教学水平的提高。科研能力指标可以从高校拥有的国家级、省级重点实验室、科技园,省市科学技术奖,获得国家、省、市自然科学奖数目,三大国际检索与核心期刊论文数,科技成果转化率,与地方主导产业相应的学科与专业等来体现。高校的学科建设是一项综合性、长远性的建设工作。它是高校的一项根本性的任务。在一定意义上,高校之间的竞争,都将是学科优势的竞争。凡事一流的大学都具有若干个世界公认的一流学科。高校要集中有限的资源,根据自身在办学层次、师资结构、环境条件等的现实条件和能力,对已有的优势学科,不断打造出新的特色和亮点,注重学科的可持续发展,或者集中培育某一学科,促其成为优势学科,培育高校的核心竞争力。高校的学科建设包括学科发展方向、学科梯队建设、学科研究基地建设学科研究成果数量和质量等。高校核心竞争力的形成来自于高校长期的办学经验与实践,这将直接影响高校核心竞争力的建设和培育。从国外高校的办学的经验可以看出,历史悠久的高校比新建的高校核心竞争力的建立较为容易。高校随着在成长过程中经历了不同的历史,形成了不同于其他高校的办学特色。
高校的资源条件成为高校的办学的基本条件。它是高校办学的基础条件。高校的教学设施、实验室和图书馆资源的数量和质量等有形资产将形成高校的长期竞争优势。高校的组织和管理制度、管理手段和方法等无形资源,经长期发展可形成高校独特的校园文化、高校声誉和形象,对高校的发展影响较大。
高校的资源的整合力是培育和发展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手段,在有效整合高校的有形与无形资源的基础上,高校才能获得持久的竞争优势,形成高校的核心竞争力。高校的资源整合是紧紧围绕高校的发展战略目标的,从高校的办学理念、规模、人才培养模式出发,有效地整合高校的内外部资源,使其有效的转化为高校的学科建设和人才培养的基础。高校的外部资源包括国家经济发展战略、高等教育的发展政策、地方经济发展重点等。高校的内部资源包括高校自身具有的知识、技术、能力和资源。由于各个高校的资源条件不同,组合后产生的效果也截然不同。
持续创新力是高校培育其核心竞争力的根本。它是隐形的,难以测量。创新力是组织经过长期不断的学习、研究、实践、再实践过程中形成的。高校的一项或几项创新无法保障组织获得持久竞争优势,高校只能是通过不断的持续创造新的竞争优势,才能获得长期的竞争优势。高校的发展有其自身的生命周期,高校要不断地进行办学理念、定位、人才培育、科研、组织管理等方面的创新,才可获得持续的创新力,保障高校的可持续发展。
高校的校园文化是高校组织持续创新和发展的动力源泉,它根植于高校的文化氛围中,具有较强的渗透力,一旦形成,很难改变。高校的校园文化不仅可以有效整合高校的各类资源,而且还可以充分调动和激发高校师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它是高校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形成的共同的价值观、行为准则、群体意识、制度体系等。
2.2 从大学生体育角度来看,大学生是具有不同个性特质的,区别于企业的产品,大学生在培养过程中,有其自己的思想、认识、情感以及行为准则,不只是被动的接受高校传授的知识和技能,而且还会在高校的培养过程之中发挥出不同程度上的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大学生的这些来自自身的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决定了其核心竞争力的强弱。因此,大学生核心竞争力的培养,一方面来源于高校的人才的培养;另一方面来源于大学生自身的主观能动性与创造性。
大学生的自身人格特质由人格素质、能力素质和技能素质构成。大学生的人格素质是核心竞争力的基础,能够保障核心竞争力得以稳定持久的发展,它主要包括大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身心素质、人生观与价值观等。这些人格特质是学生在一定的环境下,随着时间长期形成的不易被改变和模仿的,并具有一定的较强的稳定性,一旦形成,就很难改变。它难以被真正了解,具有较强的隐蔽性,只能通过长期的观察、了解、认识和评价才能得出。大学生的能力素质是形成核心竞争力的关键,不同的人形成的能力状况不同,进而形成差异的核心竞争力。它包括大学生的学习能力、适应能力、创新能力、协作沟通能力、处理问题的能力等,这些能力无法进行直接量化评出,但通过不同形式的测试可以进行评价和描述。大学生的技能素质是容易进行量化的,通过一定的专业测试比较容易测量出大学生的综合知识和专业知识、技能的掌握情况。但这些技能容易被他人模仿、复制和替代,具有较强的不稳定性。它是核心竞争力的外在显现。
从影响大学生核心竞争力的构成因素来看,影响大学生核心竞争力的主要因素有高校的人才培养模式、高校的有形与无形资源、大学生自我认识与评价。高校人才培养方式是影响学生核心竞争力水平的重要、关键的因素。有形资源主要是指高校为学生提供的图书馆、场馆等有形设施。无形资源主要指高校的校园文化,由于高校的发展历史、办学理念、人才培养方式的不同形成了差异的校园文化,这种独特的校园文化极大地促进了学生的学习氛围和学生核心竞争力的培养。学生的自我认识与评价将正确引导学生的处事方式和行为,有利于核心竞争力的培养。大学生核心竞争力是学生通过在高校长期的人格素质教育、能力教育和专业技能的系统教育培训,获得的具有相对竞争优势的人格素质和技能。这些相对的竞争优势合在一起就形成了大学生的核心竞争力。
因此,培养具有核心竞争力辽宁高校体育管理人才,需要从打造高校核心竞争力和培育大学生核心竞争力双重角度出发来构建体育管理人才培养。
[1]姚军.体育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创新研究[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上旬),2013(12).
[2]王伟,杨帆.新时期我国体育经济型人才培养策略研究[J].价值工程,2012(31).
[3]谷崎.“阳光体育评估”带给我们对于高校体育管理的思考[J].价值工程,201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