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Living Lab创新方法及其应用

2014-11-10王爱峰侯光明皮成功

科技创新导报 2014年20期
关键词:培训用户方法

王爱峰++侯光明++皮成功

在当今社会,企业自主创新能力直接影响企业整体竞争优势,现代技术创新是各创新主体、创新要素交互复杂作用下的一种复杂涌现现象,是技术进步与应用创新“双螺旋结构”共同演进的产物,故现代技术创新具有高风险性和高复杂性特征。在这一背景下,应用有效的创新方法指导企业开展创新活动具有重大意义。2008年4月,科技部、发改委、教育部和中国科协联合发布了《关于加强创新方法工作的若干意见》,开始重点在全国推进创新方法应用,这是一项为国家夯实科技基础的带有全局性和长远性的战略工程。截至2012年,全国共有27个省份相继开展了创新方法推广工作,这些省份和机构在创新方法推广应用过程中成立了专门的组织机构,制定了创新方法推广应用规划和相关政策。在科技部专项资金的基础上,各省也提供了配套资金,探索了多种各具特色的推广模式。目前,在创新方法推广应用中,各地虽然取得了显著成就并获得了宝贵经验,但总体来说也存在一些问题,如企业主动性不高、参与度不够、推广模式僵化等,影响了创新方法推广应用的效果。本文在分析我国创新方法推广应用工作现状的基础上,提出用Living Lab相关理念来改进创新方法推广应用工作,构建创新方法推广应用的Living Lab模式。

1 Living Lab简介

1.1 Living Lab相关概念与特征

Living Lab又称为生活实验室、情境实验室。Bergvall Karebornetal等认为,Living Lab整合了公共领域与私有企业的联系,通过这种方式,企业、研究人员、政府和市民共同协作,在真实生活环境下对新服务、企业经营思路、市场和技术进行创新、验证和测试。欧洲Living Lab协会ENOLL认为,Living Lab既是一种用户驱动创新方法论,又是使用该方法的一种组织形式。Leon从技术角度对Living Lab进行了定义,认为其除具备现实性和以用户为中心等特征外,还着重强调无线和移动服务、计算机技术应用,是整合用户、应用环境、技术与基础设施、组织和方法、专家体系等的一个服务体系。可见,Living Lab与真实实验室不同,它是一种开放式创新模式、组织方式、服务体系和方法论。

Living Lab期望依托于真实生活环境,根据具体创新问题,建立各利益相关者合作机制。通过对现有相关理论和实践的总结,本文认为Living Lab具有如下特征:①强调用户作用,以用户为中心,由用户参与设计、创造,实现用户驱动②强调真实情境,要求各方在一个真实开放的情境中进行合作;③作为一个组织结构,能够将利益相关方有效结合在一起,强调利益相关者的协同作用;④注重利用信息技术尤其是移动技术来达到目的。

Living Lab目前在欧洲已被广泛应用于环境服务、交通、医疗、农业、媒体、先进制造、智慧城市、公共服务等诸多领域,尤其是在服务领域,其理念和方法已得到广泛认可,规模和应用效果也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关于Living Lab的研究在我国虽然才刚刚起步,但其在欧洲的影响已经引起我国科技部门和学术界的高度重视。

1.2 Living Lab发展历程

Living Lab相关概念由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的William Mitchell教授于1995年提出,随后被欧洲学者引进,并在欧洲得以蓬勃发展。2000年3月,欧盟领导人齐聚欧盟主席国葡萄牙,讨论如何应对信息社会的挑战,期间提出了“里斯本战略”。欧盟各国希望通过鼓励创新、大力推动信息通讯技术应用与发展等措施,至2010年将欧盟建设成为世界上最具活力和竞争力的知识型经济体。欧盟于2006年11月发起了Living Labs网络,为构建欧洲创新平台迈出了关键性的一步。Living Lab在欧洲已经发展了3代,且已形成了一个以用户为中心、以社会实践为舞台、以共同创新和开放创新为特点的由用户参与的创新2.0模式。

2 用户参与Living Lab创新的方式和阶段

本文将创新方法推广应用过程分为4个阶段:推广方案设计阶段、方案建设阶段、推广方案实施阶段和企业应用阶段,这4个阶段不是线性顺序关系,而是一个循环,一轮循环完成后还要补充内容、改进工作进入下一轮循环,不同阶段还可嵌套多个内循环。以用户为中心,用户驱动是Living Lab的核心内容,在Living Lab模式下,用户不再是创新活动的被动客体,而是创新的主动参与者。用户参与涉及推广应用的整个过程,但本文着重讨论推广方案设计和实施阶段,因为这两个阶段是当前推广模式中最容易忽视用户参与的阶段。

Reichert等认为,用户对创新的贡献分为3类,分别是决策类贡献、信息类贡献和创造类贡献。在创新方法推广应用中,最终用户可定义为使用创新方法的企业和具体的创新人员,另外科研机构、高校和中介机构也是其中的用户。用户参与各阶段的贡献具体表现为:①方案评估阶段:决策类贡献。用户通过对创新方法推广应用的可行性和适用性进行评估,提出自己的意见。②信息收集阶段:信息类贡献。在一个真实情境中,企业用各种方法激发用户表达出自己的真实需求,广泛收集用户信息,为方案制定、完善和执行服务。③方案创造阶段:创造类贡献。在Living Lab模式中,用户扮演着共同创造的角色,用户直接参与推广应用方案设计,并将自己的创意和需求融入创新方法推广应用方案中。具体分析如下。

(1)创意设计阶段。在Living Lab模式下,用户成为创新的驱动力,因此要注意收集用户特征信息和需求信息,主动邀请企业参与创新方法推广应用方案设计工作。如可以通过企业访谈、创意竞赛和网上调查反馈等手段收集企业真实需求,根据这些需求信息设计创新方法推广内容。在方案设计阶段,要使最终用户成为共同创造者,直接参与方案设计工作。在方案设计过程中,创新方法推广应用工作各主体如协会、中介、高校和企业应共同协作,以企业需求为中心,利用头脑风暴、采访、问卷调查、方案比较、网络搜索等方法,尽可能收集针对最终用户而产生的各种创意、模型和操作方案,在最终用户协助下,形成多种方案。设计方案初步成型后应交由企业进行评估,确定方案是否可行,并选择最优方案,进一步对其进行整理和优化,形成完善的推行方案。

(2)方案建设阶段。此阶段具体包括服务场景构建、培训计划制定、培训内容落实等,同时还要对推广应用方案的时间、资金和设备投入进行估算,合理设定目标。在方案建设过程中,要把方案设计理念和技术实现手段同用户反复沟通,把交流结果应用到服务场景的搭建过程中,使企业在理解相应理念和目标的基础上,贡献出自己的特征信息和需求信息,同时直接参与创新方法推广应用方案的制定过程。推广应用方案构建后,可组织部分企业试用,体会方案是否符合当初的设计理念,根据企业意见快速实施,以便及时对创新方法推广应用方案进行修订。

(3)推广与应用阶段。经过用户驱动的方案设计阶段和方案建设阶段为方案的实施和应用奠定了坚实基础。在推广与应用阶段,用户仍然保持一个焦点位置,此阶段用户的主要工作是学习、应用和反馈。以用户为中心的创新方法推广应用过程见图1。

3 Living Lab的重要特征

3.1 真实情境,促进知识交流

真实情境意味着一个自然和开放的环境,Living Lab强调真实情境,并具备如下优点:①在十分开放和轻松的环境中,有利于收集用户真实需求。对用户信息的收集,不仅要用各种交流手段,还要用现场观察测量等方法。②可以激发各方灵感,包括内部和外部灵感,为方案设计服务,从而避免某些机构或某部分人员的“闭门造车”。③有利于隐形知识的学习和共享。创新方法也属于知识范畴,包括显性知识和隐形知识,无论哪种创新方法的应用,都离不开隐形知识的传播。由于隐形知识无法进行编码,因而其传播更多依赖于工作过程中的学习,而真实情境为隐形知识的学习和传播提供了一个非常有利的环境。

创新方法推广和应用要发挥实效,真实情境必不可少。真实情境构建可以采取两种方式:一种是深入企业内部,在企业实际生产环境、科研环境中进行创新方法推广和应用。这种方法情境真实度高,但实际工作范围有限、资源利用率低,影响创新方法推广应用效率;另一种是借助现代信息技术,建立创新方法推广应用服务平台,使之与企业内部环境进行实时的信息交流,模拟一个真实环境,在这一平台上开展创新方法的推广应用。从Living Lab的特征来看,后一种方法更符合要求。如航天一院组建的3D虚拟长征学院,利用信息技术模拟真实情境,学习者能在任何地点以真人形式进入系统,并利用3D替身在一个与实体学院完全一致的3D环境内同老师、同学、专家、同事一起进行实时和非实时的学习。3D虚拟长征学院还集合现有学习方式,将线上、线下、虚拟、真实、e—Learning、面授、模拟、实践等融合成无缝式学习体系,目前长征学院两个月完成的培训任务,用传统手段需要两年才能完成。

3.2 基于共同愿景的多方合作组织

Living Lab作为一种组织模式,强调多方协作,如由研究者、管理者、生产者、最终用户等在真实环境中共同进行设计、创新、体验、测试、市场开拓等活动,以实现协作创新,多方参与能有效促进知识的交流和分享。Living Lab提供了一种多方合作机制,这种组织模式基于合作各方的共同愿景,参与Living Lab的各方拥有共同目标,设定了合理的利益与风险分担机制。在组织形成路径上,虽然欧洲很多Living Lab背后都有政府的影子,并接受政府资助,但其更强调组织形成的自发性,发起人可以是政府,也可以是生产者或科研单位,甚至还可以是最终用户。Living Lab将各方深深融入组织之中,将传统模式下的链式结合转化为网络结合。

创新方法推广应用工作还需要政产学研的有效结合和共同协作。借鉴Living Lab理念,首先政产学研各方要有一个共同愿景,在这个共同愿景下协同工作,努力实现一个共同目标,使创新方法能够在企业最终应用并发挥效益,进而提高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如果把政产学研结合体看成是一艘前行的船,这个共同愿景就是一面风帆。Living Lab模式协调各方在基于真实情境下的平台工作,企业(用户)作为创新链的驱动力量,有利于创新文化和协作精神的形成。其次,政产学研的结合应该是自发的、基于自组织模式的。自发性和具体发起人并不矛盾,这个联盟可以由政府发起,也可以由联盟任何一方发起,但要强调联盟各方的自愿性,不能由政府出面搞强制性的“拉郎配”。再次,政产学研的结合应当基于公平合理、自主协商达成的利益分配和风险分担机制,保持联盟的有效协作并避免联盟破裂。最后,在Living Lab模式下,联盟是开放的和动态的,任何时间都可以有新主体加入,原有成员也可以在适当时候选择退出。

在创新方法推广应用过程中,Living Lab理念强调整合政府部门、专家体系、应用环境、技术与基础设施等各个方面,不仅要发动大量用户参与,还要把高校、科研机构、企业和政府紧密联系在一起,建立以政府、企业网络、科研机构为主体的开放性服务平台,并且拥有良好的可扩展性。基于共同愿景的政产学研结合模式见图2。

3.3 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搭建创新方法服务平台

Living Lab强调利用现代信息技术。信息技术应用涉及用户信息收集、与用户进行交流和反馈、真实情境搭建、合作各方的组织管理、方案(产品)设计和市场开拓等方面,Living Lab本身即为一个基于信息技术的开放性创新服务平台。

在创新方法推广应用过程中,必须注重信息技术和服务平台建设,利用信息技术加强各方合作和知识共享,收集用户需求信息,完善创新方法推广应用服务平台。具体可以建立基于“云计算”的创新方法推广应用辅助平台,在不侵犯现有辅助创新软件知识产权的前提下,由政府出面与这些软件开发商合作,构建基于SOA技术的辅助创新系统集成平台,使软件开发商成为第三方服务提供者,其身份由软件出售者转变为出租者(租户),集成平台的最终用户通过浏览器方式调用相关系统,并根据调用情况支付一定费用。通过基于“云计算”模式的辅助创新系统集成平台,可以有效解决创新方法辅助软件费用高、功能过剩、适用范围有限的问题。自创新方法工作开展以来,很多省份都探索建立了一些创新服务平台,目前这些平台一方面内容有限,另一方面相互分割,在Living Lab模式下,这些平台可以有效进行对接和扩展,实现更大范围内的资源共享(见图3)。

4 我国目前创新工作中可以用Living Lab解决的问题

创新大师Michael Schrage指出:“创新的关键不在于创新者做什么,而在于用户选择什么。”可见,用户在创新活动中起至关重要的作用,而企业就是创新方法推广应用工作的用户,创新方法推广应用工作是否有效关键在于企业能否掌握创新方法并有效应用创新方法。目前,我国创新方法推广应用工作还存在如下问题:

(1)创新方法推广与企业结合不够紧密,企业参与度不足。我国创新方法工作开展时间不长,由于此前很多企业对创新方法了解不够,创新方法推广工作在很大程度上还处于宣传普及阶段。在政府推动下,目前创新方法工作的承担者主要还是一些大专院校和科研机构,工作重心还放在创新方法推广方面,企业还没有真正成为创新方法的应用主体。从全国创新方法推广应用现状来看,推广模式还是以政府主导为主,即“政府—科技管理部门—科研机构(高校)—企业”这种自上而下的模式。在已有培训基地和推广基地中,培训机构与企业没有紧密结合,培训内容受培训机构知识范围和师资力量的限制,基本上是由培训机构决定培训内容、培训方法和培训过程,在推广创意、创新方法内容选择、教材编写、培训方案设计乃至创新方法的应用方案等环节普遍缺乏企业及创新人员的广泛参与,推广方案和企业的实际需求相差很远,严重制约了企业参与的积极性。还有一些企业反映第三方培训机构商业味太浓,培训机构与企业目的不一致,严重削弱了企业学习的积极性。虽然有些推广机构深入到企业进行培训,但由于培训时间较短、企业生产任务紧张等原因,导致培训过程很难与企业技术水平、人力资源结构、发展战略以及企业原有的创新体系相结合,企业基本上处于一个被动接受状态。总体来说,目前我国创新方法推广工作还是重推广、轻应用,企业创新方法没有形成一个成熟的自我学习模式。

(2)线性推广模式不适应现代创新要求,没有找到官产学研相结合的有效途径。目前,已经实施的创新方法推广应用过程大多呈线性特征,即遵循“创新方法研究—师资培养—培训工作开展—应用人员学习—创新方法应用”这样一个顺序,但近年来创新生态环境发生了重大变化,现代创新行为呈现出全球化、民主化、网络化和多学科交叉等时代特征,各类创新方法也如雨后春笋般层出不穷,这些特征决定了创新方法推广应用过程应是一个多向、网络化、有反馈机制的复杂过程,线性推广模式不适应现代创新要求,影响了创新效果的发挥。从推广应用组织模式来看,创新方法推广应用基本上还是以政府为中心,靠政府力量把各方联系在一起,呈现出一个链式结构,这和现代社会创新网络特征不符。在推广过程中,还没有建成官产学研相结合的有效机制,没有找到实现官产学研相结合的有效途径。

(3)创新辅助软件费用高,创新方法服务平台不完善。目前,虽然有些公司、高校和科研机构已经开发了一些创新方法辅助软件,并辅之于其它知识库和案例库作为创新方法学习和应用的工具。但市场上的软件费用普遍较高,一套软件安装后,在使用人数和使用地点上存在很多限制,且不太适合进行培训。国内动辄几十万乃至上百万的计算机辅助创新系统超出了企业预期支付成本,对目前很多创新积极性很高的中小企业来说无疑负担比较沉重,在实际应用中又不需要使用软件的全部功能,严重制约了创新方法在市场环境中的推广和应用。同时,虽然各地在创新方法公共服务平台建设方面作了一些探索,但这些平台分布广泛、信息量不足,特别是对TRIZ以外创新方法的介绍和推广不成系统,没有形成创新方法集成体系,知识库和案例库比较欠缺,服务平台结构和内容很不完善。

5 我国应用Living Lab需要开展的工作

Living Lab作为一种开放式的创新系统、方法论和组织架构,在欧洲很多领域特别是公共服务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并取得了很多令人瞩目的成果,其理念给创新方法推广应用工作以很多启示。要构建有效的Living Lab模式,需要做好如下几方面的工作:

(1)构建多方合作框架。政产学研各方协同是推进创新方法推广应用工作的有效途径,借鉴Living Lab理念,合作各方应当基于共同战略目标,自发组建合作组织,建立良好的协作机制。可由政府出面进行引导,培育良好的创新文化氛围,大力弘扬科学精神,制定良好的科技政策,鼓励企业和群众积极参与创新活动,完善知识产权保护机制,通过政策和机制建设,引导合作各方更多地着眼未来的长期效益,建立共同愿景。从我国实际情况出发,政府仍然是这样一个组织最合适的发起人,但组织发展应符合自组织性,依靠市场机制和组织间的合作规则实现组织发展的可持续性。

(2)以企业为中心,构建由企业驱动的创新方法推广应用体系。企业是创新方法的最终用户,创新方法作用的发挥取决于企业能否对其正确应用。在创新方法推广应用过程中,应以企业为中心,由企业参与全过程,共同设计和改进方案,构建由企业驱动的创新方法推广应用体系。另外,还应充分发挥市场拉动作用。

(3)继续大力推进信息化建设,加强区域合作,构建创新服务大平台。我国要继续加强信息技术基础设施建设,重视信息技术在创新方法工作中的应用。鼓励地方和行业组建创新方法推广应用服务平台,在此基础上,对各服务平台进行整合和扩展,最终形成国家层面的创新服务体系,以服务国家创新体系建设。

总之,创新能力是企业竞争优势的核心内容,随着我国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完善和对外开放的扩大,企业要面对来自全球的竞争压力,创新方法已逐步引起我国企业的重视。众所周知。我国的电信基础设施建设水平已经处于世界前列,IT技术取得了长足进步,企业信息化水平建设也在稳步推进,加之我国各级政府对创新方法工作的高度重视,因此当前建立创新方法推广应用的Living Lab模式比较可行,能够保证我国创新方法工作的可持续发展。

(摘自《技术进步与对策》2014年第1期,原标题《创新方法推广应用中的Living Lab模式》)

4 我国目前创新工作中可以用Living Lab解决的问题

创新大师Michael Schrage指出:“创新的关键不在于创新者做什么,而在于用户选择什么。”可见,用户在创新活动中起至关重要的作用,而企业就是创新方法推广应用工作的用户,创新方法推广应用工作是否有效关键在于企业能否掌握创新方法并有效应用创新方法。目前,我国创新方法推广应用工作还存在如下问题:

(1)创新方法推广与企业结合不够紧密,企业参与度不足。我国创新方法工作开展时间不长,由于此前很多企业对创新方法了解不够,创新方法推广工作在很大程度上还处于宣传普及阶段。在政府推动下,目前创新方法工作的承担者主要还是一些大专院校和科研机构,工作重心还放在创新方法推广方面,企业还没有真正成为创新方法的应用主体。从全国创新方法推广应用现状来看,推广模式还是以政府主导为主,即“政府—科技管理部门—科研机构(高校)—企业”这种自上而下的模式。在已有培训基地和推广基地中,培训机构与企业没有紧密结合,培训内容受培训机构知识范围和师资力量的限制,基本上是由培训机构决定培训内容、培训方法和培训过程,在推广创意、创新方法内容选择、教材编写、培训方案设计乃至创新方法的应用方案等环节普遍缺乏企业及创新人员的广泛参与,推广方案和企业的实际需求相差很远,严重制约了企业参与的积极性。还有一些企业反映第三方培训机构商业味太浓,培训机构与企业目的不一致,严重削弱了企业学习的积极性。虽然有些推广机构深入到企业进行培训,但由于培训时间较短、企业生产任务紧张等原因,导致培训过程很难与企业技术水平、人力资源结构、发展战略以及企业原有的创新体系相结合,企业基本上处于一个被动接受状态。总体来说,目前我国创新方法推广工作还是重推广、轻应用,企业创新方法没有形成一个成熟的自我学习模式。

(2)线性推广模式不适应现代创新要求,没有找到官产学研相结合的有效途径。目前,已经实施的创新方法推广应用过程大多呈线性特征,即遵循“创新方法研究—师资培养—培训工作开展—应用人员学习—创新方法应用”这样一个顺序,但近年来创新生态环境发生了重大变化,现代创新行为呈现出全球化、民主化、网络化和多学科交叉等时代特征,各类创新方法也如雨后春笋般层出不穷,这些特征决定了创新方法推广应用过程应是一个多向、网络化、有反馈机制的复杂过程,线性推广模式不适应现代创新要求,影响了创新效果的发挥。从推广应用组织模式来看,创新方法推广应用基本上还是以政府为中心,靠政府力量把各方联系在一起,呈现出一个链式结构,这和现代社会创新网络特征不符。在推广过程中,还没有建成官产学研相结合的有效机制,没有找到实现官产学研相结合的有效途径。

(3)创新辅助软件费用高,创新方法服务平台不完善。目前,虽然有些公司、高校和科研机构已经开发了一些创新方法辅助软件,并辅之于其它知识库和案例库作为创新方法学习和应用的工具。但市场上的软件费用普遍较高,一套软件安装后,在使用人数和使用地点上存在很多限制,且不太适合进行培训。国内动辄几十万乃至上百万的计算机辅助创新系统超出了企业预期支付成本,对目前很多创新积极性很高的中小企业来说无疑负担比较沉重,在实际应用中又不需要使用软件的全部功能,严重制约了创新方法在市场环境中的推广和应用。同时,虽然各地在创新方法公共服务平台建设方面作了一些探索,但这些平台分布广泛、信息量不足,特别是对TRIZ以外创新方法的介绍和推广不成系统,没有形成创新方法集成体系,知识库和案例库比较欠缺,服务平台结构和内容很不完善。

5 我国应用Living Lab需要开展的工作

Living Lab作为一种开放式的创新系统、方法论和组织架构,在欧洲很多领域特别是公共服务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并取得了很多令人瞩目的成果,其理念给创新方法推广应用工作以很多启示。要构建有效的Living Lab模式,需要做好如下几方面的工作:

(1)构建多方合作框架。政产学研各方协同是推进创新方法推广应用工作的有效途径,借鉴Living Lab理念,合作各方应当基于共同战略目标,自发组建合作组织,建立良好的协作机制。可由政府出面进行引导,培育良好的创新文化氛围,大力弘扬科学精神,制定良好的科技政策,鼓励企业和群众积极参与创新活动,完善知识产权保护机制,通过政策和机制建设,引导合作各方更多地着眼未来的长期效益,建立共同愿景。从我国实际情况出发,政府仍然是这样一个组织最合适的发起人,但组织发展应符合自组织性,依靠市场机制和组织间的合作规则实现组织发展的可持续性。

(2)以企业为中心,构建由企业驱动的创新方法推广应用体系。企业是创新方法的最终用户,创新方法作用的发挥取决于企业能否对其正确应用。在创新方法推广应用过程中,应以企业为中心,由企业参与全过程,共同设计和改进方案,构建由企业驱动的创新方法推广应用体系。另外,还应充分发挥市场拉动作用。

(3)继续大力推进信息化建设,加强区域合作,构建创新服务大平台。我国要继续加强信息技术基础设施建设,重视信息技术在创新方法工作中的应用。鼓励地方和行业组建创新方法推广应用服务平台,在此基础上,对各服务平台进行整合和扩展,最终形成国家层面的创新服务体系,以服务国家创新体系建设。

总之,创新能力是企业竞争优势的核心内容,随着我国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完善和对外开放的扩大,企业要面对来自全球的竞争压力,创新方法已逐步引起我国企业的重视。众所周知。我国的电信基础设施建设水平已经处于世界前列,IT技术取得了长足进步,企业信息化水平建设也在稳步推进,加之我国各级政府对创新方法工作的高度重视,因此当前建立创新方法推广应用的Living Lab模式比较可行,能够保证我国创新方法工作的可持续发展。

(摘自《技术进步与对策》2014年第1期,原标题《创新方法推广应用中的Living Lab模式》)

4 我国目前创新工作中可以用Living Lab解决的问题

创新大师Michael Schrage指出:“创新的关键不在于创新者做什么,而在于用户选择什么。”可见,用户在创新活动中起至关重要的作用,而企业就是创新方法推广应用工作的用户,创新方法推广应用工作是否有效关键在于企业能否掌握创新方法并有效应用创新方法。目前,我国创新方法推广应用工作还存在如下问题:

(1)创新方法推广与企业结合不够紧密,企业参与度不足。我国创新方法工作开展时间不长,由于此前很多企业对创新方法了解不够,创新方法推广工作在很大程度上还处于宣传普及阶段。在政府推动下,目前创新方法工作的承担者主要还是一些大专院校和科研机构,工作重心还放在创新方法推广方面,企业还没有真正成为创新方法的应用主体。从全国创新方法推广应用现状来看,推广模式还是以政府主导为主,即“政府—科技管理部门—科研机构(高校)—企业”这种自上而下的模式。在已有培训基地和推广基地中,培训机构与企业没有紧密结合,培训内容受培训机构知识范围和师资力量的限制,基本上是由培训机构决定培训内容、培训方法和培训过程,在推广创意、创新方法内容选择、教材编写、培训方案设计乃至创新方法的应用方案等环节普遍缺乏企业及创新人员的广泛参与,推广方案和企业的实际需求相差很远,严重制约了企业参与的积极性。还有一些企业反映第三方培训机构商业味太浓,培训机构与企业目的不一致,严重削弱了企业学习的积极性。虽然有些推广机构深入到企业进行培训,但由于培训时间较短、企业生产任务紧张等原因,导致培训过程很难与企业技术水平、人力资源结构、发展战略以及企业原有的创新体系相结合,企业基本上处于一个被动接受状态。总体来说,目前我国创新方法推广工作还是重推广、轻应用,企业创新方法没有形成一个成熟的自我学习模式。

(2)线性推广模式不适应现代创新要求,没有找到官产学研相结合的有效途径。目前,已经实施的创新方法推广应用过程大多呈线性特征,即遵循“创新方法研究—师资培养—培训工作开展—应用人员学习—创新方法应用”这样一个顺序,但近年来创新生态环境发生了重大变化,现代创新行为呈现出全球化、民主化、网络化和多学科交叉等时代特征,各类创新方法也如雨后春笋般层出不穷,这些特征决定了创新方法推广应用过程应是一个多向、网络化、有反馈机制的复杂过程,线性推广模式不适应现代创新要求,影响了创新效果的发挥。从推广应用组织模式来看,创新方法推广应用基本上还是以政府为中心,靠政府力量把各方联系在一起,呈现出一个链式结构,这和现代社会创新网络特征不符。在推广过程中,还没有建成官产学研相结合的有效机制,没有找到实现官产学研相结合的有效途径。

(3)创新辅助软件费用高,创新方法服务平台不完善。目前,虽然有些公司、高校和科研机构已经开发了一些创新方法辅助软件,并辅之于其它知识库和案例库作为创新方法学习和应用的工具。但市场上的软件费用普遍较高,一套软件安装后,在使用人数和使用地点上存在很多限制,且不太适合进行培训。国内动辄几十万乃至上百万的计算机辅助创新系统超出了企业预期支付成本,对目前很多创新积极性很高的中小企业来说无疑负担比较沉重,在实际应用中又不需要使用软件的全部功能,严重制约了创新方法在市场环境中的推广和应用。同时,虽然各地在创新方法公共服务平台建设方面作了一些探索,但这些平台分布广泛、信息量不足,特别是对TRIZ以外创新方法的介绍和推广不成系统,没有形成创新方法集成体系,知识库和案例库比较欠缺,服务平台结构和内容很不完善。

5 我国应用Living Lab需要开展的工作

Living Lab作为一种开放式的创新系统、方法论和组织架构,在欧洲很多领域特别是公共服务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并取得了很多令人瞩目的成果,其理念给创新方法推广应用工作以很多启示。要构建有效的Living Lab模式,需要做好如下几方面的工作:

(1)构建多方合作框架。政产学研各方协同是推进创新方法推广应用工作的有效途径,借鉴Living Lab理念,合作各方应当基于共同战略目标,自发组建合作组织,建立良好的协作机制。可由政府出面进行引导,培育良好的创新文化氛围,大力弘扬科学精神,制定良好的科技政策,鼓励企业和群众积极参与创新活动,完善知识产权保护机制,通过政策和机制建设,引导合作各方更多地着眼未来的长期效益,建立共同愿景。从我国实际情况出发,政府仍然是这样一个组织最合适的发起人,但组织发展应符合自组织性,依靠市场机制和组织间的合作规则实现组织发展的可持续性。

(2)以企业为中心,构建由企业驱动的创新方法推广应用体系。企业是创新方法的最终用户,创新方法作用的发挥取决于企业能否对其正确应用。在创新方法推广应用过程中,应以企业为中心,由企业参与全过程,共同设计和改进方案,构建由企业驱动的创新方法推广应用体系。另外,还应充分发挥市场拉动作用。

(3)继续大力推进信息化建设,加强区域合作,构建创新服务大平台。我国要继续加强信息技术基础设施建设,重视信息技术在创新方法工作中的应用。鼓励地方和行业组建创新方法推广应用服务平台,在此基础上,对各服务平台进行整合和扩展,最终形成国家层面的创新服务体系,以服务国家创新体系建设。

总之,创新能力是企业竞争优势的核心内容,随着我国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完善和对外开放的扩大,企业要面对来自全球的竞争压力,创新方法已逐步引起我国企业的重视。众所周知。我国的电信基础设施建设水平已经处于世界前列,IT技术取得了长足进步,企业信息化水平建设也在稳步推进,加之我国各级政府对创新方法工作的高度重视,因此当前建立创新方法推广应用的Living Lab模式比较可行,能够保证我国创新方法工作的可持续发展。

(摘自《技术进步与对策》2014年第1期,原标题《创新方法推广应用中的Living Lab模式》)

猜你喜欢

培训用户方法
培训通知
CIT培训学院2020线上培训正式启航
关注用户
可能是方法不对
关注用户
关注用户
用对方法才能瘦
四大方法 教你不再“坐以待病”!
捕鱼
如何获取一亿海外用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