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我国商业卫星遥感产业的现状及发展对策

2014-11-10聂学峰赵锋锐刘大鹏翁浔玮

科技创新导报 2014年20期
关键词:高分辨率商业卫星

聂学峰++赵锋锐++刘大鹏++翁浔玮++王久东

遥感科学与技术是在测绘、空间、电子、地球信息和计算机等多学科多专业交叉渗透、相互融合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门新兴边缘学科和技术。它通过探测物体辐射或反射的电磁波强度及其在空间和时间上的分布以获取大气、陆地和海洋等各个层面的信息,在军事、国土资源、林业、农业、渔业、矿产、防震减灾和地理信息等多行业、多领域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和市场前景。但卫星遥感应用作为卫星应用领域的三驾马车之一,其商业化步伐与卫星移动通信、卫星导航服务的快速发展相比,处于明显滞后的状态。

一、我国商业卫星遥感发展现状

1.遥感产业的市场潜力巨大,应用价值广泛,商业遥感产业处于蓄势待发的状态

当前,遥感产业的发展主要来自于政府性需求,包括土地利用、城市化及荒漠化监测;农作物、森林等可再生资源的监测和评估、灾害监测和环境监测;在道路设计、城市规划、土地管理和工程评估等多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在考古、野生动物保护、牧场管理等各个领域也得到了不同程度的应用。随着遥感技术的不断发展,其应用潜力得到了进一步挖掘,在精细农业、环境评价、数字城市等新领域,遥感技术也将发挥重要作用。

随着我国经济总量的不断增加,城市规模不断扩大,政府性遥感数据的需求从直辖市和省会城市向各区县延伸,各区县的规划建设管理、旅游服务管理、城市公共安全服务和交通管理等对遥感数据的需求,使得各区县作为遥感数据普通用户的特点也日益显现。政府性商业遥感数据的应用领域和深度在不断地扩大和加强。

同时,互联网和信息技术的发展,使得对地观测数据市场从单纯的政府性订单转向政府和企业的共同需求。我国在更新地图和支持地理信息方面潜力巨大,百度和腾讯等互联网公司每年投入大量资金用于遥感数据的更新和采购,这些企业性需求为遥感产业实现突破性发展奠定了非常扎实的市场基础。

2.国外卫星在高分辨率商业遥感领域处于垄断地位

欧美是商业遥感卫星的发源地,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NASA)的“陆地卫星”MSS、TM是我国早期遥感卫星应用研究与生产领域的主要信息来源。2012年美国数字地球公司(Gigital Globe)收购了地眼(GeoEye)公司后,与欧洲的阿斯特里姆公司成为世界上最大的两家卫星遥感运营商,占有全球74%的遥感影像市场。亚洲的日本、韩国和印度等国家很早就开始发展本国的商业遥感卫星,印度甚至已经将0.25米分辨率的商业遥感卫星研制列入国会预算(测绘地理信息发展动态项目)。在我国,2005年国家科技部、北京市科委、国土资源部和国家测绘地理信息局联合北京宇视蓝图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向英国萨里卫星技术有限公司采购了“北京一号”型对地观测卫星,开展商业化应用;随着我国近年遥感卫星发射的增加和国家高分辨率对地观测系统重大专项的实施,开始逐步自主生产遥感数据,并开展了民用卫星的商业化。但在商业遥感领域,由于国外卫星指标优、服务好,市场竞争优势明显,目前我国仍处于国外卫星垄断阶段,国产遥感卫星的商业化还任重而道远。

3.政府逐渐重视并扶持卫星应用遥感产业的发展

基于遥感应用产业的巨大市场潜力和遥感技术的巨大牵引效益,国家发展与改革委员会、国家财政部于2012年底将发展商业遥感卫星列入战略性新兴产业进行专项支持,面向全国发布了专项申报指南《关于2013年组织实施卫星及应用产业发展专项的补充通知》(发改办高技〔2012〕3581号)。在卫星遥感领域,《补充通知》强调重点支持高分辨率卫星遥感技术应用、卫星技术综合应用服务示范,优先支持由企业牵头、采用社会化服务模式、示范意义重大的项目,着力推动自主卫星数据在国民经济相关行业、领域和重点地区发挥重要作用;支持高分辨率遥感小卫星的自主研制及应用,鼓励开展卫星遥感商业应用模式创新。

事实上,通过政府引导和扶持并获得迅速发展的卫星运营产业已有先例。中国卫星运营商之前一直发展缓慢,2007年国家发展与改革委员会和原国防科工委发布了《促进卫星应用产业发展的若干意见的通知》(发改高技〔2007〕3057号)。2009年,以“打造亚洲第一、世界一流的卫星运营综合服务企业”为目标的中国卫通公司重组后并入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新公司充分整合集团内外卫星运营和应用业务资源,构建了较为完善的天地一体化服务体系。经过近年的快速发展,中国卫通公司的国际排名和知名度大幅上升,实现了中国商业通信卫星产业在政府引导和扶持下“又好又快”的发展预期。

因而有理由相信,政府对高分辨率卫星遥感技术应用的支持,必将有力促进我国未来商业遥感产业的长足发展。

二、当前制约我国遥感卫星商业化的主要因素

产业发展的影响因素往往非常复杂,产业技术水平的内在发展、政治经济的环境作用都可能影响甚至改变一个产业的发展规模和方向。就我国当前遥感卫星产业发展而言,主要制约因素简要分析如下。

1.遥感卫星投资成本高,盈利周期长

遥感卫星属于高技术产品,其搭载的有效载荷系统(高分辨率相机)的研制难度大,研制经费往往处于数亿元量级。从卫星发射到运营涉及卫星系统、运载火箭系统、发射场系统、测控系统以及地面系统,整个项目前期经费投资可达10亿元人民币量级。而我国遥感卫星数据运营商主要以销售国外卫里数据为主,产值和利润很大一部分被国外公司提取,难以一次性投入如此巨大的建设资金。因而遥感卫星特别是离分辨率对地观测卫星的前期投入,对目前我国现有遥感数据运营商是一个巨大的挑战。

同时,遥感卫星盈利周期较长,短时间难以收回成本。纵观国际商业遥感市场,不乏失败的商业遥感卫星运营案例,德国的快眼公司(RapidEye)因缺少政府支持,经营不善,被加拿大的光学卫星图像经销商Iunctus测绘公司收购。而2010年,在金融危机肆虐的时候,美国政府批准了新一代“增强观察”国家观测计划。由美国国家地理空间情报局(NGA)与美国商业公司签约,在未来10年采购高达73亿美元的高分辨率卫星影像,为美国商业遥感卫星的良好运营打下了坚实的基础。由此可见,商业遥感卫星的健康发展离不开国家政府长期稳定的支持。

2.遥感产业面临巨大的市场竞争压力

前已述及,当前国内商业遥感数据基本为国外所垄断,价格偏高。但在我国商业高分辨率遥感卫星发射之初,国外商业卫星公司很可能通过价格竞争方式对国产商业遥感卫星进行打压。未来遥感数据产品的价格可能降低至当前的三分之一,甚至更低的水平。

同时,当前地理数据运营服务的营收方式也在发生着重大变化,以谷歌、高德等公司为代表的互联网企业,免费向公众开放了大量地图数据,其中谷歌公司直接租用甚至购买遥感卫星进行影像数据的采集,但其主要收入却来自于直接销售影像数据之外的增值服务。

可以预见,未来中国遥感产业的发展,既有国内外同行的价格竞争压力,也面临上下游产业合纵连横的压力。

3.国内商业遥感市场的培育尚不充分

产业发展一般分为4个阶段:形成期、成长期、成熟期和衰退期。产业形成期市场规模较小,增速较低,市场尚处于孕育阶段;产业成长期市场规模迅速扩大,被称为产业发展的黄金时期;经上一阶段的快速发展之后产业进入成熟期,增速趋缓,市场逐渐饱和;在成熟期之后,由于技术、环境等因素的变化影响,产业逐渐进入衰退期,市场规模逐渐萎缩。

当前国内商业遥感市场培育尚不充分,商业遥感卫星产业的发展阶段尚处于产业形成期或成长期初期。经过分析,我们认为,当前存在市场规模偏小的情况,未来高分辨率商业遥感产业具有巨大的市场潜力。由于当前走势决定产业未来发展是否进入快速上升期,因而现阶段是我国商业遥感产业发展的关键节点。

三、推动我国遥感卫星产业发展的策略分析

上面简要分析了国内高分辨率遥感应用的产业现状以及产业发展面临的一些主要问题。经过认真调研,我们认为,要实现我国遥感卫星产业健康有序地发展,需要在以下几方面开展重点研究并采取相应措施。

1.依靠技术进步与军民转化,加大小卫星研制力度以降低成本

技术进步是高技术产业发展的灵魂。2013年我国成功发射了5颗遥感卫星,尤其是高分1号的成功发射,标志着我国高分辨率卫星研制技术日趋成熟。但如何有效地在商业领域转化为应用,大力降低高分辨率商业卫星的研制成本,是实现我国高分辨率遥感卫星商业化的重要基础性工作。

根据卫星技术发展的现状和未来方向,由于具有功能密度大、技术含量高、研制和发射成本低等特点,且研制周期较短并易于组网,小卫星是商业高分辨率遥感卫星发展的首选。同时,技术进步和军民技术的转化可有力促进卫星研制成本的降低,发展商业遥感卫星可优先选用承担国内高分辨率对地观测重大专项和军用遥感卫星研制任务的单位作为商业遥感卫星供应商,加快军民技术转化,降低卫星研制成本。

2.优化统筹国内资源,形成发展合力

在目前技术发展阶段,高分辨率遥感卫星研制、发射和地面运营投入巨大,需要卫星运营商进行多渠道筹资。由于我国卫星遥感产业尚处于成长初期,其增长率和短期回报相对较低,进行单个项目的财务评价时,其内部收益率等财务数据与成熟行业相比尚有一定的差距,因而国内普通中、小型遥感数据运营企业难以支撑和推动整个产业的大跨步发展,需要相关领域内有长远眼光和社会责任感的集团公司或大型企业,以战略勇气和魄力来进行投资决策。

当前,我国正在实施高分辨率对地观测系统重大科技专项。商业遥感卫星应用需要充分利用这一产业发展机会,推出具有大视野、高平台的产业领头羊,从卫星系统、地面系统以及数据加工和渠道分发等方面统筹国内各级优势资源,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并积极引进战略投资者,抓住时机,为中国遥感产业开创一片新天地。

3.政府提供政策支持,保护国产化数据的先期运营

考虑到当前高分辨率对地观测商业市场为国外卫星所垄断,价格居高不下,一旦国内企业投入巨资,企图打破这一垄断局面,国外卫星数据价格就可能出现一个断崖式下跌,以期将新生的国产高分辨率商业遥感运营企业扼杀于摇篮。由于我国高分辨率商业遥感卫星的发展,其意义绝不是单个公司的具体经济行为,更具有产业发展的突破性意义和重大的社会效益,因而政府部门有理由出台保护国产化遥感数据先期运营的相关政策,如参照美国国家地理空间情报局的做法,在卫星运营的前几年,保证以不低于合约价格优先采购国产高分辨率商业遥感卫星数据,以免由于恶性竞争导致国内遥感产业错失发展良机。

4.着力推动新兴市场,形成完整的遥感产业链条

遥感数据运营商尚需加强市场开拓,一方面要紧紧抓住政府部门作为主要客户,加强国产高分辨率商业遥感卫星数据在土地资源、矿产资源、农作物和森林覆盖、生物资源以及在城市规划、灾害和环境监测领域的应用;另一方面,需要大力开发新的市场领域,根据市场需求积极研发标准产品和增值产品,加强与百度、阿里巴巴、腾讯等互联网公司的合作,完善上下游产业链条,实现“跨界、融合、共赢”的产业发展新格局。

四、结语

高分辨率遥感卫星应用作为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产业春天即将来临。但高分辨率遥感卫星的技术难度和商业化的巨大资金投入,使该产业在破土而出的时刻又饱含痛苦,需要企业、政府和社会共同给予关心与呵护。期待中国遥感产业进一步加大步伐,打破国外垄断,早日实现自主高分瓣率对地观测商业卫星的发射及运营服务,使中国屹立于商业遥感强国之林。

(摘自《中国航天》2014年第5期)

猜你喜欢

高分辨率商业卫星
miniSAR遥感卫星
高分辨率合成孔径雷达图像解译系统
商业前沿
商业前沿
商业前沿
Puma" suede shoes with a focus on the Product variables
商业遥感已到瓜熟蒂落时?
高分辨率对地观测系统
基于Curvelet-Wavelet变换高分辨率遥感图像降噪
高分辨率遥感相机CCD器件精密热控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