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网络机制构建
2014-11-10常春
常 春
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网络机制构建
常 春
按照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的《关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意见》部署要求,着力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应该“建设网上传播阵地”。日益蓬勃发展的网络新时代,是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新境遇。应该运用网络平台的特点,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和践行的网络机制优化。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网络机制 机制构建 践行
2013年12月,《关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由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对新形势下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出系统而具体的部署。《意见》中强调“要善于运用大众媒体传播核心价值观,加强核心价值观的网上传播”。2014年2月,习近平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十三次集体学习时强调:把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凝魂聚气强基固本的基础工程。①网络是当下进行这一战略任务的全新境遇。在网络平台上,如何构建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机制,使其效能得到最优化的发挥,最终使全社会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目标得以实现,是我们解决这一现实课题的重点工程。
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机制与效能
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过程,从本质上说是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宣传、普及,全社会遵守并践行的一种社会活动。所谓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机制,是指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和实践的过程中,其内部与外部所有构成要素以某种内在的逻辑,形成一定的运行模式和因果关系。这个机制包括三层内涵范畴:
一是这个机制是由各个要素有机构成的整体,是一个系统范畴;二是只有各个构成要素之间协调有序健全,机制效能才能更好地发挥,是一个规律范畴;三是靠某些机理在相应的环境中进行的动态运作范畴。
机制作为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在核心环节,其重要性是显而易见的。它是培育和实践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规律与方法之间的中介,也就是说,选择什么样的培育方法、如何运用方法,其规律性都要通过机制来体现,换而言之,机制是规律统领和制约方法的途径表现。可见,机制是规律与方法相互之间的“连接器”,规律与方法是通过机制发生联系、产生作用的。而事物的规律是一种科学,只有按规律办事,才能科学地指导实践,才能事半功倍地取得推动事物发展的成效。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就必须引出其运行的基本规律,按规律的要求,使其成为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指南。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机制是基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实践而生成的规律性认识成果,它引领决定着实施方法的选择。
综上所述,机制构建是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过程中一个必不可缺的要素。全社会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并不是简单的几个工作任务,而是一个具有复杂性的“系统工程”②。只有系统地协调其内部和外部的复杂关系,才能使各关系之间产生良性互动、共同发挥效能,才能使这个系统工程良好的运行。在此过程中能够对其动态的运行进行控制和优化,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系统进行规律性的总结,从而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目标得以实现。
网络环境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和践行带来的机遇与挑战
网络作为一种全方位的媒介,其开放共享性、瞬时高速性给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提供了重要的契机。③网络盛行的主要原因就是网络的开放性,在网络环境下,任何个体都可以自由地从网络上获取、传播并评价相关信息,网络信息影响的广度和深度日益加强。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目标是最大范围地使人们对其产生认知、认同和实践。网络共享性能够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相关讯息便捷地上传网络,被无障碍地交流与分享。网络开放性所产生的高聚集效应,使网络具备了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行普及宣传和教育的这种优势,增强增大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辐射力和影响力。随着手机G技术和公共领域无线网络的普及,瞬时高速性成为了网络场域的另一个突出特征和优势。瞬时高速性能够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最新研究成果和最优实践形式在最短时间得到宣传。此外,网络还具有其他媒介所不具备的交互影响性。人们可以以此媒介平等地进行交流、互动相关信息与情感,这一特性对于增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的实效性具有重大的意义。其一,亲身参与、自我教育和提高的交往互动方式,相比较于单向灌输,会更具有主动性,产生更强的感召力和说服力,使人们更容易从内心深处认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其二,即时地进行交流互动,相当于在第一时间面对面地、“因材施教”地对各个领域、不同理论层次水平的人进行答疑解惑,让最广泛范围内的人们能够领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精神实质与实践要求。
网络像一把双刃剑,在为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供新契机的同时,也带来了新挑战。一是网络技术的高速发展,以网络为平台培育和实践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需要全方位的工作能力。二是国内外良莠不齐的价值观在网络上无障碍地展示在人们的视野中,如何通过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宣传、普及和践行,形成正确的判断力、甄别力和选择力,是一个任重道远的任务。三是如何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容“三个倡导”24个字,降低其意识形态的政治性、生动其话语表达的抽象性,在网络平台上增强大众的融入程度,是培育和践行的一个巨大挑战。四是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和宣传普及的方式形成挑战,构建实效的媒介方式是关键。五是网络环境自身对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形成挑战。大量的娱乐新闻以及为“博眼球”而“恶搞”的信息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和宣传的针对性和关注度受到影响,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不全面解释乃至“曲解”信息也加剧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宣传教育的艰巨性。
网络视域下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机制效能优化
网络境遇下,要深化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宣传普及、强化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知认同并践行,面临着众多难点和挑战。因此,加大推进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必须要有“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对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网络机制进行构建优化,应该从优化其机制构成、运行方式和运行环境三个方面入手。
以增强实效为目的,优化机制构成。一方面,要提高网络教育宣传“产品”的创新性生产能力。能够创造出符合网络文化特征的、符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精神实质和实践要求的、人民群众喜闻乐见且能够“关注到领会透”的精神文化产品。另一方面,要提高人们对歪曲、西化的价值观的鉴别和批判能力,使其能够理性地解读网络信息。
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教育、宣传的网络内容进行表现形式的优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用简练但相对抽象的词语来建构和描述,但必须要用大众的语言来传播。网络世界有独特的话语模式和风格,这一话语风格与正统规范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表达方式就存在很大差异。要借助网络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就必须将抽象词汇转化为活泼的、情感的网络话语,扫除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网络传播中的“语言鸿沟”,避免人们因为宣传语言的刻板生硬而产生对“大理论、大道理”的排斥,缩短网民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距离感。在网络平台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容创新性地进行生活化、通俗化,并不是要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用网络语言进行庸俗化、简单化,而是要显现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生活气息与实践气息,要与网络环境“接地气”。
要加强主题网站建设。主题网站设计应具有活泼、鲜明的特点。要充分发挥网络传媒的互动优势,使主题网站在缤纷繁杂网络世界中能吸引大众的关注。善于用网络故事、视频、微电影、微信等多种方式,来宣传感人榜样、弘扬民族精神,善于用老百姓身边事教育身边人,使其做到“感同身受”,达到网络宣传情理交融的效果。此外,还要充分发挥商业网站和娱乐网站的建设性作用,把先进的网络文化和正面的声音体现在网络产品和网络服务当中,找准容易引起人们关注的兴趣点和引起人们思想道德情感共鸣的契合点。运用网络媒介,形成影响巨大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网络生活情景和网络社会氛围,“使核心价值观的影响像空气一样无所不在、无时不有。”
当前,一些非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思想,充斥网络场域。一些别有用心的敌对、西化势力也更多地借助网络平台,利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中遇到的困难和出现的社会问题,蓄意破坏和谐社会建设,对网民的识别判断能力以及心理承受能力形成考验。在这种背景下,就需要最大限度地扩大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宣传普及面,用通俗的语言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和践行进程中遇到的难题、面临的瓶颈告知大众,并针对解决途径引导全社会深入、理性、全面的进行思考和反馈。
以满足需求为目的,优化运行方式。习近平同志指出:“一种价值观要真正发挥作用,必须融入社会生活,让人们在实践中感知它、领悟它。”④网络环境下加大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必须考虑网民的自主性与选择性,要尊重并充分发挥人们的主动性。
尊重人们发展的需求,一方面要凸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大众的生活与实践息息相关,以增强与大众自身利益诉求的契合度。要根据网民的差异化特征,设置广泛关心的“话题”,通过探讨、分析与比较去引导人们来选择和接受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另一方面要及时调整目标和方式,使其做到能够“引领社会思潮,尊重差异,包容多样,最大限度(fffffc)地形成社会思想共识”。
充分发挥人们的主动性,一方面要通过多形式全方位的普及宣传,要避免内容上的重复和表现形式上的“千篇一律”,创新出“立体性”的信息以满足人们理论和实践、思想和生活、情感与理性等多层次的需求。使人们形成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需求的理性自觉,激活他们知晓、认同、接受并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积极性。另一方面要激发人们的网络创造力,用“真善美”来调动网民利用网络文化、网络服务来传播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正能量。
运行方式的优化需要我们充分尊重网络大众在价值观念及意识上的差异性,善于运用网络特有的优势来交流疏导、有引导性的开放讨论,有针对性地对边缘及扭曲思想意识进行解疑释惑;需要我们密切关注网络舆情,在有效时段做出有效反应,能够做到因势利导、顺势而为,不断扩大大众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社会认同和社会共识,弘扬、壮大积极向上的主流思想舆论;需要我们灵活运用策略,把“三个倡导”这24个字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全社会、全网络“叫响”,并进行深入阐释。完成基础的第一步宣传普及之后,要进行全面系统的规划,分阶段、分层面、分专栏、有重点地开展教育宣传,注意加强分类设计,梳理出各个阶段、各个领域的工作难点和重点,化解突出舆论问题和矛盾,循序渐进地向前推进,达到积少成多、水到渠成的效果。
以保障和谐为目的,优化网络环境。健康有序的网络环境,是引导、吸引大众选择、接受并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保障。在人们价值观念和行为受到网络深刻影响的境遇下,必须要把构建良好的网络环境作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和践行的的重要任务。
网络环境优化,首要措施是要强化网络规范。网络信息传播具有宽泛的自由度,就使一些扭曲、敌对的价值观念得到传播并有一定的市场,混淆人们对社会主义价值观的认知,给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设置了障碍。相关政策、法律法规的制定及修订,对培育和践行核心价值观具有非常重要的导向作用。要用正确有力的网络政策导向,使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能够贯穿于网络建设、维护以及服务的方方面面。要用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来推动核心价值观的培育和践行,用有效的机制规范人们的网络行为,使网络信息发布规则要遵循社会主义道德底线和相关法律法规,使符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思想观念和行为受到鼓励和宣扬,对道德模范、“当代好人”等要形成网络舆论上的推崇和道义上的支持,最终形成“好人好报”的正向网络机制,背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言行要受到制约和惩罚,营造出崇德向善、健康有序的网络环境氛围。
其次要发挥主题网站和主要商业网站的主流权威信息导向作用。如针对一些人鼓吹的所谓“普世价值”,要从理论和古今中外的实践层面阐释清楚。马克思认为:“历史不外是各个世代的依次交替。每一代都利用以前各代遗留下来的材料、资金和生产力”。⑤价值观作为一种精神生产,同样也具有继承性。只有顺应了时代需要的价值观,才能够推动历史进步。像“自由、民主、平等、法治”价值理念,在不同的社会制度、不同的国家,其理解是不同的,甚至存在着很大的差异。因此,价值观都有具体性和历史性,从来就不存在“普世价值”,抽象的、不分阶级和国界的同一价值观是不存在的。只有廓清了人们的模糊认识,才能真正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产生认识上和情感上的认同。
对于社会热点事件,尤其是与倡导的社会主义价值观相背离、与社会主义道德风尚相违背的事件,主题网站都应该在第一时间发布能够影响舆论的主导思想与言论,以正视听。
综上所述,在网络境遇中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和践行,需要我们具有敏锐而深刻的洞察力,能够洞悉网络传播的走势,对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网络机制不断进行优化,不断发挥和拓展网络所特有的优势功能,使大众在现实世界和网络世界的场域中,都能找到应有的精神家园,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精神力量。
(作者为中国石油大学(华东)马克思主义学院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专业博士研究生、山东科技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讲师;本文系中国石油大学(华东)研究生创新科研项目成果)
【注释】
①④习近平:“把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凝魂聚气强基固本的基础工程”,2014年2月25日。
②刘奇葆:“在全社会大力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人民日报》,2014年3月5日。
③关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网络培育途径”,《当代世界与社会主义》,2013年第4期,第83页。
⑤《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年,第88页。
责编/王坤娜
D64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