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场新铺沥青道面多种降温方式的试验研究
2014-11-09王剑飞刘杰张鹏
王剑飞 刘杰 张鹏
(北京首都国际机场股份公司,北京 100621)
热补沥青是一种重要施工材料,具有养护简单、铺筑方便的特点。为发挥其沥青粘结性、塑性等功能,在满足生产、运输、摊铺、碾压、接缝等工艺的前提下,新铺筑沥青道面的开放使用温度不应大于50℃[1]。对于机场新铺筑的热补沥青道面,其开放使用同样有温度要求[2]。通常沥青材料的自然冷却时间较长,很难满足大型机场的运行要求。基于提高新铺沥青道面降温效果的目的,采用自来水、干冰以及自然方式来对沥青道面降温进行了试验研究。
1 试验方法
本试验地点选在某机场场务院东侧的行车道,该区域坏块较多。为保证试验结果真实、有效,试验段采用与跑滑区域道面铺筑完全相同的热补沥青施工工艺,即切割—摊铺—碾压—晾晒。参照现有道面摊铺层数的要求,试验段共分8处,每处区域的尺寸为50 cm×50 cm。其中4处切割8 cm,摊铺1层沥青混凝土,另4处切割16 cm,将分2次摊铺沥青混凝土,每层8 cm(见表1)。试块之间采用橡胶板进行隔离,以避免水、干冰对相邻试块温度造成干扰。
表1 试验说明
2 试验结果
本试验现场气温为31℃,采用普通热补沥青,摊铺温度为161℃,符合温度不低于130℃的要求。试块摊铺完成并晾晒10 min后,开始进行试验,数据记录周期为10 min,采用红外线温度仪进行测量。试块1,2,3,4采用洒水降温,每次洒水1.5 L,水均匀覆盖试块;试块7,8使用干冰降温,为保证干冰均匀铺盖整改试块,每次须使用干冰1 kg;试块5,6使用自然降温方式。按照降温次数及摊铺次数进行对比,共分4种情况,具体结果如下:
1)摊铺1次、单次降温情况。
对于摊铺1次的沥青道面,单次降温效果如图1所示。可以看到,铺洒干冰的试块7初始降温效果显著,温度由103℃大幅降温59℃,但随着干冰的快速挥发以及沥青里层热量的传递,道面的温度又呈明显的升温现象,整体降温效果反而不如采用洒水降温的试块1。虽然试块1同样出现了温度升高的情况,这是由水的挥发损失造成的,但与自然降温相比,道面温度总体仍较低。60 min后,试块1比试块5低10℃以上,道面摊铺完成120 min后,其道面温度仍然比试块5低5℃左右,这说明单次洒水起到了道面降温的作用。
图1 单层摊铺、单次降温效果对比图
2)摊铺2次、单次降温情况。
图2 两层摊铺、单次降温效果对比图
由图2可以看到,与自然降温、干冰降温效果相比,洒水降温的效果较为明显。由于干冰冷却效果好,采用干冰降温的道面初期降温显著,但70 min后,其降温曲线基本与自然降温曲线重合,说明干冰基本已挥发完毕。而由于水的挥发慢,道面保湿性较强,水仍然能发挥其降温的效果,试验150 min后,洒水降温的试块3温度保持在59℃,比试块6、试块8低10℃左右。
综合以上分析可以看到,洒水降温的效果最好,干冰虽具有初期降温效果好的优点,但考虑到其挥发快及成本较高的因素,不宜用于沥青道面降温。
本试验在对试块2,试块4初次洒水40 min后,又进行了第2次洒水,并将试块1,试块3进行了对比,以确定洒水次数对沥青道面降温效果的影响。
3)摊铺1次、不同洒水次数情况。
图3 单层摊铺、不同洒水次数的降温效果对比图
由图3可以看到,试块1,2在洒1次水后,两者表现出几乎相同的降温规律。但40 min后对试块2进行了2次洒水,其道面温度下降较为明显,在120 min后,道面温度降到50℃左右,而试块1此时的温度较试块2高6℃。这说明对单层摊铺的道面进行了2次洒水,其道面温度下降较快,并且未出现反弹的情况,这对于缩短道面开放使用的时间有利。
4)摊铺2次、不同洒水次数情况。
图4 两层摊铺、不同洒水次数的降温效果对比图
图4同样反映出,经2次洒水的试块4,其温度下降较快。比如,120 min后沥青道面温度为54℃,而同一时间的试块3,道面温度为59℃。这同样说明对于需要进行2次摊铺的道面,增加洒水次数有利于新铺道面温度的下降。
3 结语
通过以上对比、分析可以看到,在不影响道面质量的前提下对道面进行洒水降温,效果较好,并且保持时间长;干冰虽然初期降温效果好,但其因挥发快,后期降温等同于自然降温,不宜采用。对新铺道面增加一次洒水,有利于缩短道面开放使用的时间。
[1]JTG F40-2004,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S].
[2]MH 5011-1999,民航机场沥青混凝土道面施工技术规范[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