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景观生态学的包头沿黄河湿地保护利用规划
2014-11-09陈宇
陈 宇
(包头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内蒙古包头 014030)
1 黄河湿地研究区概况
黄河包头段西起九原区的池家屹堵,东至土右旗八里湾,河道曲线全长220 km。包头沿黄湿地紧邻黄河北岸,类属滩涂湿地,是包头市南部边界的一道自然生态屏障。
规划研究区域位于沿黄湿地中段,即西起昭君岛,东至磴口,北起规划南绕城公路、包伊公路一线,南至黄河,全长52 km,沿线规划研究范围为258 km2左右。
研究区由黄河泛滥冲积形成,地势平坦。区域内用地主要为湿地、农用地、鱼塘、村庄、储灰场、一些中小企业用地和未利用土地。黄河水系为城市提供了天然的生态框架,黄河沿岸的湿地及小湖泊为城市提供了良好的生态源,同时区域内广阔的农田构成了城市的生态基质。由于长期以来的疏于保护,区域内的水源保护问题严峻、植被人为破环严重,盲目的村镇建设和小工业不断侵蚀生态建设用地。
研究区区位图见图1。
图1 研究区区位图
2 湿地景观规划的理论指导
包头沿黄河湿地保护利用规划运用了生态学原理、景观生态学原理和生态工程学原理,意构建复合的、可持续发展的黄河湿地生态系统。
包头市生态工程建设及城市景观体系规划见图2。
图2 包头市生态工程建设及城市景观体系规划图
3 沿黄湿地的生态功能及社会经济意义
3.1 生态功能
黄河湿地目前是包头市南部水域生态背景,是城市南部生态屏障的重要组成部分和重要的水源地,通过保护利用规划使其具有“生态基础设施功能”“生态‘绿道’功能”和“‘生物廊道’功能”,对改善包头市的生态环境状况将起到重要的作用。
3.2 社会经济意义
九曲黄河的“几”字湾位于包头段,这独特的自然魅力使包头段黄河湿地具有发展旅游的先天条件,基于此要求对黄河湿地进行合理的利用和适度的开发。
“优先保护、合理利用”的指导思想贯穿着包头沿黄湿地保护利用规划的全过程。以保护湿地生态系统和改善生态功能为中心,强调功能发挥,运用景观生态学原理合理利用湿地资源,创造宜人、畅达的生态空间;同时通过有序的开发建设,促进沿黄湿地的保护,创造良好的生态环境,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以及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包头沿黄湿地保护利用规划整合了包头地区自然、生态以及人文景观资源,对于提升其旅游价值、协调城乡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湿地公园独特的生物多样性和美妙、丰富的湿地生态景观,及旅游市场的多层次,决定了沿黄湿地旅游区客源市场的多层次和经济效益的可期望性。
4 沿黄湿地保护利用规划
据以上分析,《包头沿黄河湿地保护利用规划》将沿黄河湿地的整体功能定位为:生态保育、防洪分洪、旅游发展、农业生产、村镇建设。该规划以保护湿地生态系统和改善生态功能为中心,强调功能发挥,合理利用湿地资源,创造宜人畅达的生态空间;同时通过有序的开发建设,促进沿黄河湿地的保护,创造良好的生态环境,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以及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4.1 分区保护
1)湿地保护区。
黄河河道至黄河堤坝以北1 km以内区域,保护和恢复湿地生态系统。
2)景观建设区。
黄河堤坝以北1 km~3 km区域,以湿地为基质建设各类生态景观斑块。
3)生态敏感区。
主要指水源地周围区域及四道沙河、二道沙河、东河的河道及行洪区。生态敏感区形成了区域内的水生廊道,利用水生廊道的生态及景观功能,连接各个景观斑块,构成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
4)生态涵养及聚落区。
主要指区域内的大面积农田、鱼塘、牧草地、林地及旅游服务设施和村镇建设用地。分区保护图见图3。
图3 分区保护图
4.2 分区控制适度开发
沿黄湿地规划在保护湿地资源的同时,也注重湿地的经济效益,加快城市经济的发展,对沿黄湿地采取适度开发的策略。
禁止开发建设区:黄河河道至堤坝以北1 km为禁止开发建设区。拆除并搬迁各类建筑,恢复黄河湿地自然景观。
限制开发建设区:黄河堤坝以北1 km~3 km范围为限制开发建设区。保留现有植被、整合鱼塘,适当扩大水面,开展特色农田种植,引导适当的低强度的旅游开发建设,培育新的旅游景观点。
充分利用丰富的湿地资源和区位优势,大力发展“洪水型经济”。以湿地为依托发展水产养殖业、生态农业、生态旅游业、特色种植与养殖业、草地畜牧业、林业等,形成以湿地为特色的产业群。
适度开发建设区:黄河堤坝以北3 km以外的村庄建设区。对现状村庄进行整合,保留现有植被,开展特色农田种植,培育新的旅游景观点。建立合适的旅游休闲地带,以蓄滞洪区域的水面为依托,在合适的地带建设休闲娱乐场所。
分区控制图见图4。
图4 分区控制图
4.3 规划区的空间布局
规划以分区保护和分区控制为切入点进行空间布局。以区域综合整治为基础,水域北拓为标志,人文内涵为神,自然生态为形,突出彩斑、蓝带、开敞空间的整合,以农田、牧草地、聚落区为彩斑的核心,以黄河、昆都仑河、四道沙河为蓝带的骨架,以湿地为开场空间的背景,构建“生态、生物、生命、绿色、自然、人性化”的空间格局,创造出可游宜憩,观光与休闲并重的滨河旅游景观区。
规划以文化环境和自然地形及交通设施状况为依据,结合景观建设目标将整个区域划分为四个景观区。
规划总图见图5。
图5 规划总图
4.3.1 昭君岛景区
昭君岛位于规划区的最西端,与鄂尔多斯市昭君坟隔黄河相望,其余三面被黄河支流所环绕,故名“昭君岛”。岛上自然环境优美,登上观景楼,南望是广阔浩渺的黄河,北面是茂密的芦苇荡,游人泛舟其间,可领略水乡风光。
规划整合昭君岛、西海湖公园、昆都仑河三大水系,及其周边的湿地、农田、村庄等土地资源,进行景观组织、旅游服务设施规划和土地利用规划。滨河大道以南为黄河湿地保护恢复区,不得进行建设活动。严格控制滨河大道北侧1 km范围内的开发建设,保护湿地、利用自然资源布局为风景旅游区用地;1 km~3 km范围内对现有鱼塘及农田进行整合,以生态农业用地为主,展现田园风光旅游景观。
该景区的旅游开发以昭君文化为切入点,突出游牧民族的民风、民俗,展现多民族文化的融合。
4.3.2 小白河景区
小白河位于规划区的中部,是黄河水从地下渗透而形成的一个河汊子,常年不断水,水面开阔。河中有自然生成芦苇、蒲草,是多种水鸟的栖息地,生态环境优雅,自然景观宜人,是休闲度假的好去处。
整合利用小白河周边水域、湿地、农田等自然资源及昆都仑河的秦直道等文化资源,展开农耕渔织的生活图景,建立体验性滨河游憩景观区域。
小白河景区内土地利用以中部东西向道路为边界,北部为村庄建设用地及农业种植养殖区;南部为旅游风景区建设用地,景区内尽量保持自然景观,进一步扩大河道水面,保留原有鱼塘,同时安排旅游设施用地;堤坝以南为湿地保护恢复区,该区域内不得进行建设活动。
该景区的旅游开发以秦直道历史文化为切入点,以小白河为依托,结合良好的自然条件,开展以康体健身为特色及农耕渔织体验游的健康休闲旅游活动。
4.3.3 黄河大桥景区
黄河大桥即由包头通向鄂尔多斯市的最早的跨黄河大桥。
在黄河大桥地域,打造设施先进具有民族特色和地方特色的城市入口景观。在黄河大桥以东区域规划桥头湿地公园,用地2 km2。将黄河季节性漫流水蓄引至公园景区,形成多处亲水景观,在公园中部和北部入口处结合现状村落布置旅游度假区,以生态型、经济型的建筑为主,与周围湿地景观和黄河景观巧妙融合。在水源地周边地区,进行大面积的生态治理与恢复,形成母亲河的蜿蜒绿脉。以黄河游览为基本主题,开展水源地科普教育的生态环保教育主题旅游区。
4.3.4 南海湖景区
南海湖位于规划区的东部,包头市古城的北部,原是九曲黄河的一段古道,河道南移后形成水面和滩涂草地。不仅有宽阔的水域,还有宛如长龙的芦苇荡,堪称“塞外西湖”。
以南海湖水面为核心,结合周边区域即将建成的高尔夫体育公园、接待中心等设施,营造以休闲娱乐、体育健身、生态环保教育为一体的旅游度假区。南海周边住宅开发以高档别墅为主,形成环境优美、设施齐全的天然滨水高尚生活住区。
以现有良好的设施建设为基础,积极开展湿地生态教育、主题游乐场及面对高端消费群体的商务游,同时借助临近城市的优势,建设绿色环保生态社区示范点。
5 结语
“碧水、青山、大草原”是包头市特有的城市景观形态,为了进一步推进包头市生态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保护优化城市周边环境,包头沿黄河湿地保护利用规划以景观生态学为指导,从整体性、综合性角度来研究规划区景观构成、特征,湿地的保护和开发,生态和景观功能的发挥,最终落实到具体的用地布局上。重点从城市生态景观、产业生态化建设、开发建设强度控制、城乡整体协调发展等角度提出保护利用规划意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