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农村住房抗震性设计现状调查及成因分析

2014-11-09董小凤陈炜林

山西建筑 2014年24期
关键词:苏北农村居民抗震

梅 浩 董小凤 陈炜林

(南京农业大学,江苏南京 210031)

0 引言

我国是一个地震灾害频发的国家,受灾最严重的地区往往发生在农村地区,给农民的生命财产造成巨大损失。据以往来看,大部分人员伤亡和经济损失是由于房屋倒塌损毁造成的。因此提高房屋的抗震性能是农村防震减灾的重点。2010年发生的玉树7.1级地震,受灾严重的大多位于农村地区。从现场震害来看,震中地区土木结构和砖木结构的房屋几乎全部毁坏或严重破坏,是震害的主体,农村地区房屋安全问题值得重视和研究。

1 采样与分析

1.1 苏北调查区域的基本信息

苏北农村地区具有发生中等破坏性强度地震的地质情况。长期以来,广大农村居民们抗震意识较差,而且苏北农村人口稠密,万一该地发生等级较高的地震,后果将不堪设想。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大好前景下,关注农村居民住房抗震问题,对于避免地震灾害,保障人民人身及财产安全具有重大意义。开展对农村地区住房的抗震调查,利于掌握农村住房的切实情况,更利于将来对农村地区住房的抗震改造。并且对于开展农村民居的抗震设防技术开发、标准制定以及施工技术指导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并且十分必要[3]。文章将通过对苏北东海县、沭阳县、洪泽县为调查地点,研究农村地区住房抗震性设计现状,并对该现状的成因进行分析。

1.2 调查方式

小组采取了实地调查的方式对100多户农村居民住宅进行调查,根据本次项目的调查目的,以一个村的生产队为单位,开展包括房屋基本信息、居民抗震意识、施工者专业技能在内的三项调查。调查分为针对屋主的调查问卷、针对施工者的调查问卷和房屋基本信息统计表,分别回收了61份,23份和61份。房屋基础信息统计表中自建房屋占了42份。

2 现状

2.1 不同结构住房抗震设计

调查显示,农村民居房屋的式样虽然五花八门,但是房屋结构归结起来主要就3种:土木承重结构、砖木结构和砖混结构。所占比例为:砖木结构15%,砖混结构80%,以及5%的土木承重结构。在对抗震措施设置合理性的调查中,小组主要从基础、墙体和楼盖结构三方面做调查。调查显示,农村住房的基础设置差别不大,均为砖砌或石砌的条形基础,埋置深度大多在0.6 m~1.2 m的范围内,很少设置地圈梁[1]。在墙体方面,为节省造价,绝大多数房屋在墙长过大的情况下,没有设置构造柱。房屋楼盖和屋盖的结构形式主要有木头搭建、预制板和现浇板。20世纪90年代初建造的住房主要采用木头搭建屋盖和楼盖,而后期建造的楼房,则多采用预制板,这是农村住房的楼盖和屋盖最常见的构筑类型。

2.2 房屋的造价

调查中收集的信息如表1所示。选择小于7万元的最多,说明农村居民的建房意愿受到经济条件的限制,只能修建不具有抗震功能的住房。而如今,面临建筑材料、人工费等费用的不断攀升,农村居民对于住房的建造与维护都是心有余而力不足。

表1 农村居民建房造价汇总表

2.3 建筑材料

调查地点的农村平房中,早期建筑以木质材料为主,新建房屋则采用砖块或混凝土。在42户自建住房中,受当时建筑材料种类的限制,农村住房多为砖瓦砌筑,且为坡屋顶,有利于排水。生活水平提高后,建造墙体的材料得到了相当大的改善,由原来的土坯墙、青砖墙变为现在的粘土红砖砌筑。现在大多是烧结砖砌筑,砖块之间用石灰砂浆作为粘结材料;少数住宅的墙体由毛石砌成。楼板采用钢筋混凝土现浇板或预制板,替换了有极大安全隐患的木搭接形式。

3 成因

3.1 住房建造材料质量低级

由于农村距离建材市场较远,购买建材的成本就已经高于城市。加上经济落后,所以在建房时,会选用价格低廉却不符合抗震要求的建材,而建材质量往往不能保证。在不少农村都有小型预制构件厂,但它们的生产技术和设备都比较差,而在生产预制构件时往往又偷工减料,村民们由于财力不足,在建设住房时,大多会选择购买这些不合格的预制构件,这样使自建住宅的质量又多了一层隐患[2]。建筑材料低劣,砌筑砂浆缺少科学的配合比,使得砖块之间粘结强度降低,这也严重影响了墙体的抗剪强度。部分房屋的建造时间久远,在自然界的不断侵蚀下,有很大安全隐忧。如砖墙面受风化,使砖头碎裂剥落,导致墙体承载力和抗剪强度降低等情况。

3.2 施工人员能力有限

农村地区的施工人员专业技能不过硬。调查资料表明,95%的农村自建住房是请同村有经验的泥瓦匠,更有甚者随意拉来几个同村居民帮忙建房。这些建筑抗震技能不合格的施工者们自行施工的行为,难以保障房屋的施工质量。房屋建成后不存在验收,而且屋主也没有足够专业知识去开展验收工作。

3.3 有关部门监管不力

地方政府在对农村住房建设的问题上没有科学的长远规划。国家早期在农村的分配政策存在着宅基地划分没考虑留置道路的问题。从而导致房屋之间间距很小,曲折狭窄,不利于地震发生时的人员疏导和灾后救助工作的开展。

3.4 现行相关制度落后

目前,我国农村改革已经进入深水区,且政府正积极推进农村“小产权房”的改革。面对日益严峻的耕地情况,统筹兼顾,推进农村地区住房改革,尤其是加快农村公寓式小区建设,不仅有利于改善农村居民的居住条件,更有利于节约土地,保护耕地。

3.5 经济发展水平的影响

相对于经济发达的苏南地区,苏北地区经济发展相对落后。农村经济不发达,群众大部分收入较低。有的家庭还处在温饱线上,住房的抗震设防缺乏必要的资金投入。哲学上说物质决定意识,只有经济提升了,才是农村住房改革强有力的保障,居民抗震意识也会逐渐得到提升。

3.6 缺乏抗震意识

在农村,人们大多不会花工夫去接触地震方面的知识,连必要的地震防护都了解的很少。建房的时候,大多都不会想到抗震的要求,反而情愿把钱花在装潢上,农村地区不健康的攀比风气,造成这种现象特别常见。例如农村居民选用“泥瓦匠”的标准往往不是泥瓦匠建房的安全性,而是外观是否洋气,有面子。

3.7 历史遗留下来的观念

因为苏北地区属于平原地带,以往并没有发生过较大地震,在老百姓看来祖祖辈辈在当地居住都平安无事,所以以后也不会发生大的地震灾害。由于这种淡薄的抗震意识,在建设住房的时候,村民自然地会觉得把钱花在抗震上,是在花“完全没必要的冤枉钱”。

4 对策

4.1 开展房屋抗震设防知识宣传

基层组织需要着力地向农村居民开展关于地震灾害的预防宣传,增加宣传的吸引力,例如建立农村抗震示范区、给予政策的优惠、多种宣传的方式,以调动群众们参与的积极性,潜移默化地提高村民们的抗震意识。同时,认真听取群众们的反映,广开言路,集思广益。对于群众们的建议要及时研究、及时反馈,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

4.2 开展对施工人员的技能培训

目前,农村自建住房基本是当地没有经过培训的“泥瓦匠”们建造的。政府需要着力开展“阳光工程”,加强对“泥瓦匠”们的就业培训,让他们掌握关于房屋抗震方面的施工技能,提高当地“泥瓦匠”队伍的整体水平。不仅利于提高农村住房的抗震性能,更能让农村居民掌握生存技能,促进当地农村居民的就业。

4.3 农村抗震管理要纳入政府管理体系

各地应当从实际出发,逐步将农村住房的建设纳入政府的管理体系,这是科学发展观中“统筹兼顾”的要求,改善农民生活也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最后一里路。在经济条件较好的地区,可以增加政府的补贴与投入,建立住房抗震示范区,推进工作的进程。逐步将农村地区的抗震建设管理工作纳入村镇规划建设管理范畴,逐步强制实施抗震[3]。

4.4 编制符合苏北地质条件的农房抗震建设技术标准

目前,我国在城市民建工程方面的抗震规范已经很完备了,面对目前农村地区住房严峻的抗震现状,组织编制农房的规划、设计、施工的技术标准已是迫在眉睫。在编纂农村住房设计规范的过程中,要切实掌握苏北地区的地质特征,保质保量地完成对技术规范的编制工作。同时考虑到农村各地经济参差不齐,并且苏北农村地区施工队对于工程建设知识缺乏的特点。规范编制人员要在不失合理性的同时,更要关注该规范实施的可行性,最终设计出简单易懂、利于使用的图集。

4.5 要因地制宜地推广农村抗震住房

各地因为地质条件的不同以及居民生活水平的差异,构成苏北地区风格迥异的民居特色。因此村镇建筑抗震设防应做到因地制宜、就地取材、简单有效、经济合理[4]。政府在指导农村居民建设新房时,应当注重地方特色,彰显乡村风貌。通过对旧房加固改造,推广新式抗震房屋等方式,指导农户建设符合抗震要求,又不失美观的住宅,从根本上改善农村住房的抗震现状,并在实践工作中不断总结经验,争取为国内其他农村地区的改造工作做示范。

5 结语

要搞好农村抗震减灾就要从长远出发,以人为本,关注广大农村居民住房安全;同时统筹兼顾,缩小城乡差距,加大城乡一体化进程。同时也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需要。毕竟中国有7亿多人口生活在农村,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必须加大农村住房抗震等方面的关注,我们只有把各项措施落到实处,才能达到全面减轻农村地震灾害的目的。

[1]李书进,毛 羚,陶礼龙,等.湖北农村民居抗震性能调查与分析[J].震灾防御技术,2010,5(1):116-124.

[2]范昌有,陈敏丽,杨 政.农村住房抗震设防初探[J].山西地震,2006,32(3):38-40.

[3]马永斌.汶川、玉树地震后对农村房屋抗震的思考[J].企业家天地,2010(6):130-131.

[4]吴慧娟.关于提高地震高发地区农村房屋抗震能力的思考[J].理论前沿,2005(14):30-31.

猜你喜欢

苏北农村居民抗震
住在养老院,他们过得好吗?——陕西农村居民养老情况调查
关于房建结构抗震设计的思考
CSAMT在苏北月亮湾地热勘查中的应用
喊一声苏北大平原
古建抗震有绝招
促进农村居民心理健康与实现精准扶贫
抗震建筑材料简介
八路军新四军的苏北整编始末
抗战时期苏北民众对新四军的认识
他成了抗震抢险的先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