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发展民族乐团的创新组合 专业+平民+校园

2014-11-09

乐器 2014年5期
关键词:院团演奏家民乐

本刊记者/柳 蕾

4月16日,记者来到了位于北京市大兴区的德茂中学,此次来访是观摩北京城南民族管弦乐团的排练。乐团靳团长欣喜地告诉记者说,城南乐团的“新家”迁至大兴区德茂中学,在熬过了被断水断电的没有固定排练场所的日子后,乐团终于扬眉吐气了。每周的周三是乐团固定到这里排练的日子。今天恰巧赶上中国歌剧舞剧院的民乐团与德茂中学签约,学校将聘请这支专业院团的演奏家们为学生们上课,教习民族器乐课程,为德茂中学的民乐团培养人才。城南乐团主要在乐团排练方面为学生营造更好的氛围,带动学生的乐团训练。这三家单位在民族器乐表演上也有着共同的追求,基于对民乐和教育事业的执着,他们的结合并非偶然。其院团、社会、学校三方联盟发展民族器乐可谓是一举多得。

这一事件的促成也并非偶然。三方单位的签约除了有政府的好政策,在私下靳团长与“中歌”的巍团长有着很好的私交,曾经在一起学习过民乐,在业务和生活中志趣相投。于副校长与靳团长是“发小儿”听到城南民族管弦乐团的处境很同情,希望能够帮助他们把乐团继续维持下去。于是,就有了这次特别的签约仪式。

去年由北京文化艺术活动中心举办的“京、津、沪、渝”四地器乐大赛余温未退,百姓器乐文化的热情高涨。关于群众民族器乐文化的新闻线索不断地汇集到记者耳中。2013年大赛负责人之一王刚建老师也慢慢成为了北京百姓器乐圈里的核心人物,在他的带领下记者来到了大兴区德茂中学,据悉这所中学被誉为艺术教育特色校,民族乐团在这所学校已经有20多年的历史,今年教育局向全市统一发出了“阳光课后一小时”的艺术教育普及进校园的文件,对于德茂中学来讲这是他们抓住了机会,大力发展民乐团。

还未走进排练大厅震耳欲聋的演奏让人倍感兴奋。循着声音映入记者眼帘的是一个宽敞明亮、设施齐备的标准排练大厅。据靳团长介绍他们目前正在排练根据评剧曲牌改编和创作的《大型评剧民乐》作品。乐团曾经在去年北京器乐比赛中获得了银奖。获奖之后乐团上下都想在作品上有突破,于是便邀请评剧团职业音乐家专门创作了这部民族化很强的作品。作为一支平民乐团有这样的想法和做法令人感到钦佩和敬意。为此还给记者拿出了作曲家一份关于这部作品的创作构想和演奏说明,由于都是上了年纪的老同事,不会使用电脑,都是一笔一划手抄的,翻看中记者从字里行间看到了乐团执着发展的精神。城南民族管弦乐团是一支由退休专业演奏家和爱乐者组成的群众性乐团。在这里大家不分专业与业余,目的就是给自己的爱好找到一个平台,对于专业演奏家来说是延伸艺术生命,对于爱乐者来说是找到新的发展。

说话间,德茂中学主管民乐团工作的于副校长来到我们中间。他在德茂中学长期担任副校长职务,在他的言谈话语间,他对民乐团有着很深的感情和思索。他对记者说:“我把城南民族管弦乐团引入我们学校,在北京市里算是一个大胆的创新,毕竟之前没有别的学校这样做过。我之所以敢这样尝试,也有自己的想法,说是‘私心’也行。民族乐团在我们学校有20多年的历史,我们依靠这个特色从一个农场子弟校,如今成了北京市教育特色校,学生们的素质得到了提高,升学率越来越高。艺术教育可以改变学生的前途。通过引入乐团,能在乐团排练上为学生营造更好的气氛。让乐团的老师能手把手地带带孩子就是最好的教习。原来我们学校没有政府的支持,如今我们有了政府的支持更想把这个艺术特色教育持续下去,扩大规模。今年在政府的支持下,德茂小学将有一百多位小学生来我们学校学习民族乐器,为我们解决了乐团团员的后备力问题,而且每位学生会有每年500元的政府补贴,我们要合理利用好国家的支持。所以得到了中国歌剧舞剧院民乐团团长魏雅鸣的大力支持。”在签约仪式上,德茂中学的孙校长郑重地为各位演奏家们深深地鞠了一躬,感谢他们对此项事业的付出和贡献。可见,德茂中学对这项事业的重视和珍惜。

这次中国歌剧舞剧院带来了十几位各专业的演奏家,包括二胡、琵琶、扬琴、唢呐、阮、笛子和大提琴等乐器,其中报名学习二胡的学生是最多的。这十多位演奏家当场与德茂中学正式进行了教师签约仪式。

这种专业院团、平民乐团和学校乐团三方联手的发展模式的确屈指可数,几乎涵盖了民乐演奏的阶层。发扬民族文化,弘扬民族艺术不仅仅是口号。专业院团走进校园,下基层,送教上门,从娃娃抓起;校方抓住教育部门的做好“课后一小时”的校园艺术教育方针,大胆引入乐团专家,在这些学生中有日后的音乐家,也有忠实的民乐爱好者;这支平民乐团就是这些“娃娃”们将来的榜样,不论以后他们毕业后走向哪种工作岗位,都忘不了曾经在民乐团的经历。这种组合不失为普及民族音乐艺术的最佳方式。作为校方让学生们的课后有了丰富且高质量的艺术学习,提高学生素质也让民族音乐真正走进了校园;作为专业院团将民乐艺术播撒在校园里,为民乐音乐培养后备力量,扩大了专业院团的社会责任;作为一支百姓组成的民族乐团,发挥了社会上的民乐演奏家的余热,更让群众文化得到了更广阔的天空。

从上至下,从下至上,都朝着一个方向努力。这场签约活动从规模上讲并高、大、上,但在一位新闻者的眼中,的确将民族艺术的推广做到了最基层,做到了家。没有媒体的长枪短炮,没有政府领导的长篇大论,在简洁的方式中,恰似一种润物细无声的方式默默地开始。一个煽动翅膀的蝴蝶可以引起地球的改变,在不久的将来,相信这场签约将会给众人带来更多的精彩。

猜你喜欢

院团演奏家民乐
2022年昆曲院团调查报告
演奏家
想和你们聊聊民乐
民乐国祥
一种聚焦: 上海民营院团的现状与发展
国家优秀院团丑角专场演出暨丑角表演艺术学术研讨会综述
笛子演奏家
笛子演奏家
对国有文艺院团体制改革的几点思考
民乐有个“王大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