埋头制作南音琵琶 超然物外心静如水——访南音琵琶制作师李建瑜
2014-11-09孟建军
本刊记者/孟建军
“南音琵琶”是南音(弦管)演奏的主要乐器,千百年来,“南音琵琶”始终都保持着由“汉琵琶”改进的“晋琵琶”和“唐阮咸”的精髓。南音琵琶的每一个部件上,都镌刻着古老的历史抚摸过的痕迹。
福建南音被誉为化石级的艺术,通常学唱南音的人,都要学习南音琵琶,可见南音琵琶在福建南音中,是敲开南音艺术大门的一把利器。
在福建泉州采访时,认识了泉州南音乐团的琵琶演奏家曾家阳先生。我问他是否认识制作南音琵琶的制作师?他告诉我说,在文庙附近就有一位南音琵琶制作师。在他的引荐下,我来到了文庙旁一间有些简陋的小作坊,见到了制作师李建瑜。
李建瑜不到五十岁,可他的头发却已花白,一双灵动的眸子里灼闪着坦诚的光。一进门便能看到对面的墙上挂着一幅匾额,上书“凤雅斋”,匾额四周下面挂着福建南音的主奏乐器:琵琶、二弦、洞箫、小三弦。原来他的工作室,除了制作乐器外,也是一个南音乐友聚会的场所。
李建瑜不善言辞,他递给我一杯茶,自己却打开一听易拉罐啤酒,像喝水一样一口口呷起来,他说他平时不怎么喝水,渴的时候就喝啤酒。
古老南音滋润心田
李建瑜的老家在福建南安诗山。在他十几岁的时候,乡里为了传承福建南音艺术,从泉州请来了南音琵琶老师传授南音琵琶演奏,喜欢南音的父亲也鼓励李建瑜跟老师学习南音琵琶弹奏。在学琴一年多的时间里,李建瑜学到一些琵琶弹奏的基本功,后来老师没有再继续来乡下教他们,他就靠看视频资料和听唱片,掌握了南音的唱腔和乐器演奏技巧。此后,他越来越喜欢家乡的南音,就像山西人喜欢晋剧,内蒙人喜欢二人台一样,闽南人对南音有着与生俱来的感情。都说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其实一方音乐也滋润着一方人。
初中毕业后,李建瑜离开家乡去广东打工。大大小小的行囊中,有一件他格外精心地护理着,那就是他心爱的琵琶。随他一同去打工的有他的弟弟。弟弟会吹洞箫,兄弟俩每当闲暇之余便会拿出乐器演奏一曲南音,乐音缭绕常常会引来很多同乡前来聆听。古老的南音,给他们紧张、单调的打工岁月平添了一抹亮色,漂泊的精神找到了归宿。李建瑜每当回忆起那段时光,虽然有些苦涩,但因为有南音陪伴,还是有值得回味的快乐。
热爱南音钟情制作
结束了在外数年的打工生涯后,李建瑜回到家乡后从事过很多工作,也做过生意,但他自认为自己不是一个很成功的人。因为钟情于南音,李建瑜决定带着琵琶来到泉州发展。很快,他就融入了泉州业余南音乐社当中,经常跟乐社成员一起从事演出。业余团体演出虽然收入不高,可李建瑜觉得充实快乐。后来他发现,随着南音艺术的普及推广,南音乐器的需求量越来越大,于是在演出之余,他萌生了着手制作南音琵琶的念头。李建瑜把琵琶拆开来,了解发音原理,又参考一些有关制作的书籍,一门心思要制作琵琶。他买来背板面板的材料后,开始动工,照猫画虎地做了几把琵琶。李建瑜把做好的琵琶拿给专业人士看,他们觉得音色尚可,就是外观有些粗糙。虽然没有专门拜师学习制作,但找专业演奏家给予指导还是很有必要的。李建瑜说,在制作琵琶过程中,南音乐团的琵琶演奏家曾家阳对他的帮助很大:“从专业的角度来说,他追求完美,对艺术要求比较严格。他不夸人,在他的帮助下,我的制作水平提高很快。”因为会弹琵琶,李建瑜制作琵琶便有了一种优势。他会根据声音的优劣对内部结构进行调整,进而制作出声音甜美的琵琶来。
投身制作乐此不疲
李建瑜师傅的制作体会是:南音琵琶从选料开始,面、背板、复手都要很匹配。李建瑜谦虚地说:“虽然我很想把它做好,但很难达到尽善尽美,只能做到尽可能使之合理。”
南音琵琶跟传统琵琶相比有许多不同,除了造型有差别外,背板的材料也不一样。传统琵琶背板使用的材料多为硬木,而李师傅制作南音琵琶的背板则用的是老杉木;面板虽然用的也是桐木,但却用特制的工具将其压成凹陷状态。谈到南音琵琶制作的难点,李建瑜说:面板跟背板搭配是关键。它们搭配合理,好的声音才能出来。李建瑜认为,红豆杉是制作南音琵琶最好的材料,用它制作南音琵琶手感很好。南音琵琶制作好以后,背板上不能太素,会有一些字、印章镌刻在上面。琵琶背板在南音琵琶制作师眼里,好似书画家眼里的宣纸,写完字后,印章是不能少的。通常刻字、印章会根据订制人的要求来刻画。现在李建瑜师傅每个月可以做出七八把琵琶,因为自己忙不过来,他找来几个帮工。琵琶背板上面的字也会请专业人士帮助雕刻。
从事了近二十年的南音琵琶制作,李建瑜已经远近闻名,一些专业人士也会上门来订货。李建瑜对弹奏南音琵琶和制作南音琵琶充满了热爱,总感觉有学不完的东西。从制作琵琶的经历中,他深刻领会到“艺无止境”的含义。
李建瑜把制作南音琵琶当做是最大的乐趣。他说,过年他也很少休息,即使是初一串门回来,他还是要拿起工具制作乐器。制作对他来说与弹奏南音琵琶一样,已成为他生活中重要的内容。他说:“做乐器的时候心比较静,宠辱皆忘,满脑子就是乐器。”古人云:业精于勤而荒于嬉。李建瑜默默地用他勤劳的双手,高高托起了他事业的天平。
只因热爱无欲无求
李建瑜师傅不光制作普及型的琵琶,高档琵琶也照做不误。针对初学者,他制作了许多价位最多两三千元的琵琶,他说这个价位一般人都能接受。至于给专业人士制作的琵琶,他会根据材料和做工,价格相应高一些。李建瑜新近用鸡翅木制作了一把高档琵琶,没有刷漆,通体透着原来的木质颜色,纹路清晰,用手抚摸琴体,光滑细腻十分精美。此琴背板上刻着两个隽秀的大字:“清觉”,充满了禅意。除了琵琶,李师傅也做二弦。他说因为二弦不是主业,故做的数量很少。
我问李师傅参加过琵琶制作比赛吗?他摇头说:我们这里没有比赛。对于李建瑜来说,比不比赛已经无关紧要,重要的是他制作的琵琶已经得到了专业人士和音乐爱好者的认可。在跟专业人士打交道的过程中,李建瑜学到了一种专业精神,他会用专业的标准制作每一把乐器,他说自己是一个比较认真的人。
问他在学习南音琵琶的制作中是否碰到过难忘的事情?他沉吟了片刻说,比较少。也许在他从事琵琶制作的岁月里,并没有什么大起大落的经历,他只是在用平常的心态做着自己喜欢做的事情。他说:“反正大钱赚不到,基本生活能保障就行了。”说这话的时候,李建瑜师傅的脸上平静坦然,有一种超然物外的洒脱。
传承经典不懈追求
南音琵琶历史悠久,据史料记载:自晋人南下聚居于晋江两岸之后,晋人同时把中原文化带到泉州,同时也把中原晋朝流行的乐器——圆形“阮”和椭圆形“晋式琵琶”以及曲谱等带进了闽南。如此看来,南音琵琶被认为是我国汉、晋琵琶的直接传承。李建瑜虽然没有被指定是南音琵琶制作的传承人,但无形中他从事着南音琵琶制作传承的工作。南音琵琶古老的血脉,在他的手里延续着。我问李建瑜有没有接班人?他说有一个儿子,不乐意干琵琶制作,他也没有强求儿子非得学制作南音琵琶。现在他的作坊里有几个年轻人给他帮工,不知道其中有没有他理想的接班人呢?
李建瑜表示,今后会一直把南音琵琶做下去,直到眼花了做不动为止。
李建瑜的目标是:“希望将来只是把制作南音琵琶当做是做着玩的。”也就是说,到那时,他不再是把制作琵琶当成谋生的手段,而是当做一种休闲,一种娱乐。这是一种不带任何功利色彩的愿望,一种无欲无念的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