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关于《软件技术基础》课程教学模式的探讨

2014-11-07朱敏

电脑知识与技术 2014年29期
关键词:软件技术教学效果基础

朱敏

摘要:本校的《软件技术基础》针对的是计算机应用专业的高职学生开设的。作为一门新课,需要从教学内容、教材选取、教学方法、教学模式、考核方法等各方面进行探讨,以期一个较好的教学效果。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广泛应用,传统的教学模式已经无法满足用人市场人才培养的需要,所以本文主要是提出了一些教学改革的方法,并已在教学中使用,成效较明显。

关键词:软件技术基础;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TP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3044(2014)29-6931-02

Abstract: FCST is a basic course for students of compute application major in NJCIT.As a new course, it need to discuss for a better teaching effect from teaching content, teaching material selection ,teaching method, teaching mode, evaluation method etc. With the wide application of computer technology, the traditional teaching mode has been unable to meet the need of demand for talents. This paper puts forward some methods of teaching reform. It has been used in teaching and has made some achievements.

Key words: FCST;teaching reform

1 概述

《软件技术基础》一般是为非计算机专业学生开设的计算机基础课程。对于计算机专业的学生来说,会分别学习数据结构、操作系统、数据库技术、软件工程等课程。多年下来,发现教学效果并不是很理想。每门课程用的课时多,但是各自为营,不能综合应用,而且对于单门课程来说也未能获得那么多学时应该得到的教学效果。针对这个情况,本校的计算机应用专业对课程安排进行了重新整合,将原有的几门分散的课程融合为一体,开设了《软件技术基础》这门课程。

对于这门全新的课程,如何使它起到预期的效果,需要从教学内容、教材选取、教学方法、教学模式、考核方法等各方面进行探讨,该文就是作者结合自己多年的教学经验和对学生的了解,提出的一些建议。

2 课程特点和学情分析

2.1 课程特点分析

本课程最明显的特点是知识点多,涵盖面广,而且章节之间存在着内在的联系。比如软件设计与操作系统之间,又比如软件设计和数据库运行平台之间,都有着很大的关联。这就要求学生能够综合掌握计算机专业基础知识,建立一个比较完整的理论系统。

前面已经提过,本课程是将多门计算机核心课程融合在一起开设的,包括了数据结构、算法、操作系统、数据库技术、软件工程等课程的基本内容和应用技术。教师需要提炼出一条主线,让学生在掌握这些分散的知识点的同时,能够融会贯通,具备一定的工程开发能力。

本课程还有一个特点就是操作性强,而原有课程所安排的那些实验大多数都是与工程实际脱节,一般都是以软件技术原理和实现方法模拟验证为主,不利于学生创新能力和工程实践能力的培养。

2.2 学情分析

我们授课的对象是大一下学期的学生,他们之前学过的和本课程相关的课程有《软件技术导论》、《大学计算机基础》、《程序设计基础》。从学期末的考核情况来看,前两门较轻松,而和本课程关系最密切的《程序设计基础》学的不甚理想,可以说是很差。这一点会给教学带来很大的问题。

另外,高职学生中大多数都缺乏主动学习的意识,一直都是老师让做什么就做什么,不会自己去主动思考。如果一味的灌输给他们课程知识点,他们也只是听见了,但并没有去理解。做实验也是少部分人做好,其他人就拷贝完事,这样下来教学效果大打折扣。

学生的这些学习特点,也是我们在探讨教学模式时需要注意的问题。

3 课程教学模式改革

3.1 传统教学模式存在的问题

现在的大多数课程都是采取的多媒体课件授课的方式,精讲多练,这和更加传统的黑板板书,光讲不练的方式相比较提高了课堂效率,但是依然存在一些问题:

1)虽然有了多媒体课件,但是大部分的内容就是课本内容的照搬,大屏幕成了电子黑板,有时候效果还不如以前的写黑板。

2) 实验形式过于单一。实验就是学生按照实验指导的思路,照搬书上的代码去实现。遇到实际问题,就会束手无策。

3) 整个教学过程中依然是以教师为中心,学生的学习比较被动。最后的考核方式也是采取闭卷考试,学生就是死记硬背,忽视了实践操作的重要性。这样的考试不能够体现出学生的编程能力。

3.2 教学模式改革方案

针对以上的问题,本人对课程的教学模式和手段进行了研究和探索。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任务驱动法”开展教学

课程内容基于任务驱动来编排,以问题为核心组织每一次的教学。学生带着问题去学习,学完了这次课,问题也迎刃而解,然后再通过后面的实验课加以验证,效果明显。

2) 注重程序设计思维培养

以数据结构这一部分为例,这章都是以C++来描述各种结构的操作。而学生的C++学的比较差,直接把代码给他们,根本就不可能看懂。所以我们可以不以讲代码为主线,主要讲的是思路是算法,然后启发学生去想去写,语法的错误好改,关键是这种思维能力的训练和培养。

3) 重视实践环节

本课程一共安排了十次实验,每一次实验的时间是相当宝贵的。理论课上是边讲边做,总体还是有老师的引导。而实验课,就完全放手让学生去做。具体的安排是让学生自由组合,每组2~3人,在正式做实验之前先进行讨论。大家各抒己见,拓宽思路。实验中,会检查每一位学生的实验情况,掌握学生的技能特点,有针对性的进行指正和教导。

另外,还需要加强实验环节的管理。不光是课堂纪律的管理,更主要的是课前准备的要求。要求学生一定要做好实验前的预习工作,不要等到了实验课再来梳理头绪。还有就是实习报告的规范管理,让学生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

3.3 考核方式改革

考试是评价学生学习成果的一个主要的途径。传统的考试方式主要就是笔试,对理论知识的考核占了绝大部分的比重。很多学生就是考前突击,死记硬背,即使通过了考试,其实还是没有弄懂弄透,遇到真正的问题无法解决。所以,我们需要改变这种考核方式,不要一味的重视结果,最关键的是要重视过程。

一个合理的考核机制,不仅能够较客观全面的评价一个学生的学习情况,而且也能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从平时做起,从每一节课做起。平时各项小测验、实验报告、作业、实验结果、论文等等都是总评的一部分。

4 结论

以上是作者对于软件技术基础课程教学的几点想法,目前已经在教学中实施,效果还是不错的。这种通过任务驱动的教学方法让学生在理解理论知识的同时进行实践操作,再通过实验环节巩固加强,使学生真正的能够运用所学习的知识。

参考文献:

[1] 陈晓瑞,毛红芳. 试论有效教学的课堂文化构建[J]. 当代教师教育,2009(2).

[2] 张利青. 浅谈任务驱动式教学法在信息技术课教学中的应用[J]. 计算机光盘与应用,2011(9).

[3] 刘力双,陈伟. 《软件技术基础》课程教学方法研究[J]. 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09(10).endprint

猜你喜欢

软件技术教学效果基础
“不等式”基础巩固
“整式”基础巩固
基于长三角地区需求的软件技术人才的培养
利用Java开发智能软件技术研究
提高病理学教学效果的几点体会
加强焊接教学质量提高焊接教学效果的探讨
软件技术专业知识地图的应用研究
“五抓五促”夯基础
抓好课的结束部分 深化体育教学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