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计算机基础教学中的职业能力培养
2014-11-07张鸰宋万里
张鸰 宋万里
摘要:职业能力培养的教育思想发源自上个世纪后期的德国,与过去的基于操作技能有所不同,它强调职业能力和岗位素养的培养。职业能力教育有自己完整的教学理论和方法,例如以任务驱动为导向的课程结构体系等,利用这些理论可以实现对高职计算机基础课程体系的重构。该文在现有课程基础上,以职业能力为目标进行教学设计,改革教课程学模式和方法,重构并优化现有高职院校计算机基础教学体系。在高职计算机基础教学过程中通过对学生关键能力的培养,增强其处理问题的能力和创新能力,从而提升学生的可持续发展的能力。希望通过本文的研究能为当前高职计算机基础教育中职业化能力的培养提供一些有意探索和思路。
关键词:计算机基础教学;职业能力;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TP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3044(2014)29-6926-03
Abstract: Education idea of vocational ability developing originated in twentieth Century 90s in Germany. It emphasized the vocational ability and post prowess training, which was different from that based on the operation skills in the past. Education of vocational ability has the complete teaching theories and methods, such as curriculum structure system which was task-driven oriented. These theories can be used to realize the reconstruction of the system of computer foundational course in Vocational College. Based on the existing curriculum, around design of vocational ability teaching target, reform of teaching mode and teaching method, system of polytechnic computer foundational teaching in China is optimized in this paper. Through training of the key ability in the teaching process of computer foundational education, ability of students to deal with complex problems and innovation is improved; ability of students to continue learning is enhanced too. We hope that this paper can offer some beneficial explorations and ideas for vocational ability promotion of current polytechnic education in computer foundational teaching.
Key words:computer foundational teaching; vocational ability; teaching reform
高等职业教育的目的就是为社会培养实用型的专业技能人才,作为高职院校课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的计算机基础教学也肩负了同样的职责。在计算机高度普及的现代社会,计算机基础教育已经逐步演变为与数理化、语文、英语等传统基础课程同级别通识教育内容。但是高职的计算机基础教学更多的只是扮演了普通公共基础课程的身份。在以获取计算机等级证书的指挥棒下,计算机基础教育对实现培养学生职业技能的要求就显得无能为力,仅仅是加强了学生的应试能力。传统高职计算机基础教学模式对学生的职业能力培养的忽视,会导致学生缺乏计算机基础的专业素养,难以适应企业岗位的用人需求。因此,随着高职教育的深入发展高职计算机基础教育必须面向职业教育目标,把计算机基础教学与专业教育结合起来,注重提高学生的职业素养和职业能力。实现计算机基础教育的在完成常识性教育这一基本任务的同时,结合高职院校学生的实际情况逐步提升职业能力的培养。
1 课程现状分析
1) 课程设置不合理。信息技术知识教学在基础教育阶段已经得到了进一步的推广,相关的信息类课程也已经在深入到了中小学的教育当中,一些如计算机常用软件、基本操作等方面的知识在学生进入大学之前已经有了基本的了解和掌握。导致了高职计算机基础课程在设置方面不可避免的与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存在着一定重复性。对于此类的重复性课程,势必会削弱学生学习的兴趣。同时因为当前计算机技术的日新月异,高职计算机基础课程在教学内容的设置上也无法做到与新技术同步,知识相对来说比较陈旧落后。
2) 教学方法落后手段单一。课堂教学的主体应该是是学生,教师起到引领点拨的作用。但是当前高职院校计算机基础课程的主要采用的教学方法就是“理论+上机”的方式,在以教师为中心的环境下学生被动的的学习。理论课程的讲授让学生感觉枯燥无味,无法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而实验课程仅仅是对教授内容的简单练习,因为时间衔接问题导致上机课上学生的收货也不明显。这样的教学手段和方法无法实现真正促进学习的主动性,无法达到信息素养培养的目标。
3) 课程评价机制不健全。在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的前提下,高职计算机基础课程的考核方式应该关注学生的创新能力和综合素质。研究发现许多高职院校对计算机基础课程没有建立合理的评价机制,把计算机等级考试作为学生评价的标准,以至于让考试变成了学生对操作步骤的死记硬背,背离了职业能力教育的目标。endprint
2 计算机基础课程的职业能力分析
对于职业能力内涵的分析有各种各样的解释,具有代表性的有:职业能力就是指“职业技术”、“职业理论”、“职业潜力”、“职场情景下的综合技能”等等。该文涉及到的职业能力主要集中在了三个方面的内容:基本能力、专业能力和关键能力。⑴基本能力主要包括自我思维能力、语言表达能力、沟通协作能力、计算以及解决问题能力。⑵专业能力是通过长时间的学习工作从中积累起来的计算机领域的技术能力。是从业者具有计算机相关岗位相关专业知识、专业操作和有关的自我素质等岗位所需的知识和理论基础。⑶关键能力涉及到自我学习、开拓创新、社会交际等多方面内容。这里面基本能力构成了职业能力发展所需要的基础;专业能力处于中档;最高级别的能力则是关键能力,它是在职业选择和就业过程中最具竞争力的因素。
3 基于职业能力培养的教学体系重构
3.1教学模式的重新构建
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模式中主要是对学生们的专门的就业工作能力进行提升,通过不同模块分类的方式来开展日常的教学工作。可以对计算机基础课程的教学工作按照不同类型来分类授课,从而达到为高职学生之后的就业能力提升的目的,也就是将日常的计算机基础课程按照基础学习内容、重点学习内容以及提高学习内容这些方面来分类。根据学生各自的专业背景采用模块化教学,针对学生的专项能力进行培养。同时,为了实现高职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和职业能力培养内容的有效融合,可以通过把髙职计算机基础课程按照其内容和情境设定为若干个模块,各个模块对应学生的不同专业背景、实际岗位需求设计相应的职业任务和项目,学生通过这种模拟化的职业情境中的计算机技能训练,无形中提升了知识的运用能力和问题的解决能力。
同时在模块化教学当中,还可以采用分层教学这种有效的教学方式,可以让对计算机知识有较强兴趣、基础较好的学生组成团体相互学习,共同促进。让一般的学生也组成团体,由老师进行专门的指导,重点培养和关注,加强教学力度,用独特的方法引导他们能力的提升,使得重点课程模块、能力拓展模块和其他课程模块组合成为一体。模块的引入在促进高职学生提升自身职业操作能力方面有显著地效果。
3.2教学方法的变革
1) 课堂教学职业化
学生在学校中的学习形式以课堂学习为核心部分,所以对于高职院校的学生的学习状况来说,如果能够提高他们课堂学习的效率将显著的提升他们学习的绩效。通过根据学生们的基本学习状况为基点来采取分类别的授课方式,将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突显出来,辅之以教师的方法建议,将会大大增强课堂教学环境的生机活力,促进学生的学习兴趣。但这也对教师有较髙的内容掌握能力提出了要求,根据学生的专业特点和未来的职业背景,具有针对性的培养学生的入职能力,全方位提升他们的综合素质。
2) 教学方法任务化
作为一门实际性非常强的课程,高职计算机基础可以利用探究式学习引导学生对所学问题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针对本课程的特点,可以采用任务驱动等方法来展开教学内容。任务驱动教学法适用于教学内容操作性较强的课程,它以任务为载体与教学内容紧密的结合起来,通过设定各种任务情景来激发学生的探索欲和求知欲,学生完成任务即可获得相关知识和技能的教学方法。在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过程中,可以结合学生的专业背景设置教学情景,将教学内容划分为若干个教学任务,整个学习的过程中学生目标明确,很大程度上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提高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
将任务驱动教法学嵌入计算机基础教学过程的一般方法为:?教师明确的提出具体任务要求,学生对接受到的任务认真分析然后分解,在解决任务的过程中发现并提出问题;?学生先独立思考然后通过老师的引导来解决问题,教学的整个过程体现出以学生的主地位,教师引领、学生攻关,师生积极互动。整个教学过程可归纳以下4个环节:“创设情境、引出任务”→“提出问题、分析任务”→“教师指导、完成任务”→“展示交流、评价任务”。
3.3评价机制的调整
建立以职业能力为导向课程评价体系。在高等职业教育系统里,不仅需要在教学过程中坚持以职业能力为导向,而且在评估机制里也需要坚持职业能力的方针。要建立一个高效合理的高职计算机基础课程评估机制,目前大部分高职院校只是简单地把计算机等级考试作为本校的计算机基础教学评估手段,这种做法虽然有一定可取性,但是片面性很强,并不能全面的反映教学问题。甚至可能会出现单纯以考证为目的的功利化的死记硬背式学习。并不能够帮助学生加强计算机应用的实际运用技能,提高自身的职业能力。因此应必须紧紧围绕计算机基础课程培养目标展开教学评价,真正实现教学目标。在遵循传统评价原则的基础上,更要结合其他的几个多种评价的参考要素:
1) 过程性评价。在注重职业能力培养的教学过程中,不能仅受限于对任务结果的考核,比之更为重要的是挖掘学生在实现任务的过程中表现出来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学习能力和创新意识。
2) 激励性评价。据心理学研究,在得到肯定评价时,愉悦的心情会让学生大大的提升学习动力,调动求学的积极性,促进了自我发展。因此,更多的正面评价,就意味更多的学习动力。同时,根据加德纳多元智能的理论,任何一学生个体都有着区别于他人的特点,导致学习方法等方面也有其独特性。所以,根据对象的不同要因地制宜的选择正确的评价方式。即使是对同一个学生,根据时间、场合的不同也要给出相异的评价。参与就要鼓励,努力即受表扬,让学生享受到成功带来的喜悦,使学习变成欢乐的动力和来源。
3) 多元化的评价。对“知识+能力”、“过程+方法”等内容的评价构成了多元化的评价方式。这种多种评价的相结合的形式,能够真正的使评价目标起到促使学生最优发展的导向作用。
4 结束语
高职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必须要以用人单位对学生要求的角度出发进行教学工作,以未来就业为目标,形成与之对应的课程教学方式,将学生的职业技能、职业素质等多方面进行提高。因此,在教学的过程当中必须要充分加强对学生进行学习能力的培训,慢慢的引导其走自我学习和自我创造的道路,提升他们的终生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实现高职计算机基础课程为学生职业能力培养服务的要求。同时,该文的研究成果对“数据结构与算法”等专业基础课程的教学亦有很好的借鉴意义。
参考文献:
[1] 杨峰.计算机基础课程与大学生信息素养教育研究[J].吉林工程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008,24(9).
[2] 肖贻杰.就业能力相关概念辨析[J].当代教育论坛:宏观教育研究,2009(12).
[3] 吕岩,高职《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建设与教学改革实践[J].职业教育研究,2010(11).
[4] 刘红梅.任务驱动的大学信息技术教学改革[J].现代计算机:下半月版,2012(13).
[5] 左中.信息素养:职校生的必备素质[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0(7)
[6] 孙乃谦.构建以职业活动为导向的项目化课程评价体系[D].上海:华东师范大学,2009.
[7] 赵锦.基于职业能力开发的我国高职实训教学体系若干问题研究 [D].天津:天津大学,2008.
[8] 黄旭彬.任务驱动教学法在信息技术教学过程中的应用[J].科技信息,2009(8).
[9] 范海峰.基于任务驱动的教学模式在《大学计算机基础》中的应用研究[D].吉林:东北师范大学,2012.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