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VC++程序设计”课程教学改革探索

2014-11-07李红梅张海航

电脑知识与技术 2014年29期
关键词:考核方法实践能力教学改革

李红梅 张海航

摘要:VC++程序设计是计算机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由于其实践性较强,传统以教师讲授为主的教学方式难以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该文中笔者分析了该课程的特点和传统教学模式的弊端,并从教学方法、教学内容、实践环节和考核方法等几个方面入手探讨了进行教学改革的思路。

关键词:教学改革;实践能力;考核方法

中图分类号:TP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3044(2014)29-6903-02

Visual C++ 是目前使用极为广泛的基于 Windows 平台的 C++ 可视化开发环境,它支持面向对象的程序设计方法,支持 MFC 类库编程,是一种具有很高开发效率的高级编程语言。在高校相关专业开设VC++程序设计课程是非常必要的。我校信息工程学院的软件工程专业一直开设此课程,虽然在教学和实践过程中都侧重于学生能力的培养,但是由于开设该课程的时间较短,且受到实验环境和学生基础等各方面的影响,在该门课程的教学中还没有形成比较有特色的教学思路和教学方法[1]。又因为该课程本身的学习难度大,因此学习过后能熟练使用VC++进行软件开发的同学很少。笔者根据自身的教学经验和体会,结合社会对该类型人才的需求,探索了进行VC++程序设计课程改革的方法。

1 VC++的教学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1.1 教学现状:课时少、内容多

VC++ 程序设计这门课程从知识体系来讲,包括面向象机制的学习、Windows编程思想的学习和MFC的庞大类库的学习这三个部分的内容[2]。我校安排的课时如下:面向对象内容的学习安排了48个课时,其中36个理论课时和12个实践课时;Windows编程和MFC类库学习共安排了48个学时,其中36节理论课和12节实践课。Visual C++是一个非常复杂的软件系统,由于 Windows 编程的困难和 MFC 类库功能的庞大,加上应用程序向导生成的程序框架结构的复杂性[3],VC++的学习比其他开发工具都要困难。根据目前的课时安排可以看出,实践课的课时非常少。而VC++又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如何在这么短的学时内保质保量的完成教学任务,对于授课教师来说是一个非常艰巨的任务。

1.2 传统教学方法的不足

长期以来的教学过程都是以教师为主,VC++课程的教学模式也不例外。在这种“以教为主”的教学模式下,教师是整个教学过程的主体,学生被动的接受教师所传授的知识。整个教学过程中忽视了学生的个体差异,不能够根据学生的基础差异因人而异的进行教学和辅导,从而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另外,在实验过程中采取的方法大部分都是教师根据学习内容设计上机实例,学生根据设计的步骤来进行实验,使得学生虽然可以完成上机任务,虽然例题是结合教学内容精心设计,但学生只是被动的根据实验步骤完成整个实验过程,在此过程中缺乏思考,限制了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2 VC++程序设计课程改革

针对传统教学模式存在的不足,结合 VC++程序设计课程特点,我们在此课程的教学过程中进行了如下有效的改革方法。

2.1 改革教学大纲,重新修订三纲两书

在三纲两书修订的过程中,对课时的安排做了调整,将第二部分内容由48学时改为24学时,虽然课时减少但全部改为实践课,学生能够达到边学习边实践,有利于学生在学习后立刻完成对新知识的巩固和加强。在教学中充分考虑到市场的需要和学生与机房的实际情况,将学习的VC++的版本由VC++6.0提高到VC++2008。

2.2 教学过程的改革

1) 采用新的教学仪器

在以前的教学过程中,理论教学是采用多媒体实现的,这虽然可以在一定程度在提高教学效果,但由于其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分开,对于VC++这种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其教学效果不是很明显。在目前的教学过程中,我们将内容全部放在机房采用“电子教室”的软件完成,将教师的教学内容实时发布到每一位学生的学生机上,学生可以实时的观看和学习相关的教学内容。并可在学习后立刻进行相关知识点的练习,从实际的教学来看,收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2) 教学方法的改革

在教学的过程中,在讲到知识的重难点时采用启发式和讨论式的教学方法,这样能够让学生在讨论的过程中加强对知识点的理解。

在教学的过程中还注意增强师生的互动交流。师生之间通过互相问答、小组讨论、自我总结等多种方法促进他们培养主动学习、积极思考的习惯。在学习的过程中鼓励学生勇敢提出各种疑问,并针对他们的提问教师要进行仔细的思考和分析,并给予及时的反馈。用更好的方式帮助他们理解学习过程中碰到的问题,从而提高主动学习的积极性。

3) 实践环节的改革

由于VC++是上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因此对实践环节进行改革是非常有必要的。根据本课程的特点,并根据实验大纲的要求,将本课程的实验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是基本内容,这一部分内容主要是教师所教内容的重复,侧重于学生基本动手能力的培养。第二部分是提升内容,在学生掌握了基本的动手技巧后,根据课程实验大纲的安排,我们精心设计了另外一部分的课程实验,这类实验是对前一部分内容的深化,有一定的难度和深度。要求通过这部分实验使学生对面向对象编程思想、VC++中的各种编程工具和控件有直观深入的认识和理解,从而提高学生的应用软件开发能力,重点培养学生自主分析问题的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第三部分是延伸内容,由于教学学时的限制,课堂上不可能有太多的时间供学生进行实践,这部分内容主要是供学有余力的同学在课下完成的。

在实践过程中,采用的方法是分组完成相应上机任务,每个小组包括3-5人,每个人做不同的内容,同学们在这个过程中既学到了知识,又锻炼了同学们的团队协作能力。考核时采用的是个人考核的方式,每个人根据自己对本小组上机内容的整体理解和自己在本小组内做的工作进行答辩。

2.3 考核方式的改革

该课程在考核方式上也做了较大的改革,由于本课程实践性较强,传统的试卷考核无法充分考查学生的掌握程度。因此在考核方式上抛弃了传统的试卷考核的方式,改为上机考核,要求每位同学在规定时间内完成指定的上机任务,并根据学生的完成情况,指导老师给出相应的成绩,重点在于考核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应用所学知识去解决实际情况的能力。

3 总结

VC++程序设计课程是一门实践性很强且学习起来有一定难度的课程,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通过在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实践环节和考核方式等各方面进行了积极的改革,我们也可以看到,学生学习编程的自信心和学习能力都得到了很大的提高,很多同学乐于进行该课程的学习,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利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都得到了很大的提高。但通过该门课程的教学我们也发现,有些同学在该课程与其他所学课程的结合上仍不能做到得心应手,如数据库课程的相关操作,这也是我们在今后的教学工作中重点需要面对和解决的问题。

参考文献:

[1] 兰义华.“VC++程序设计”课程教学改革探索与实践[J].科教文汇,2012(9):70-71.

[2] 孙鑫,余安萍.Visual C++深入详解[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 2006.

[3] 顾勋梅.C++课程教学改革的探讨与研究[J].科教文汇,2009(24): 39-39.endprint

猜你喜欢

考核方法实践能力教学改革
关于机械基础课程模块化教学探索
试析人力资源绩效考核方法
高校单片机课程设计教学方法探讨
刍议大学生实践创新训练计划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