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期消防部队参加地震救援新技术应用研究
2014-11-07梁涛
梁涛
摘 要:受自然环境和人类活动的影响,我国多个地区为地震多发地区。由于城镇化进程的快速发展,城镇规模越来越大,人口越来越集中,地震灾害造成的人员伤亡越来越多,面对此类情况,消防部队在地震救援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新时期我国消防部队参加抢险救援活动应重视专业性的新技术的运用,该文将对地震救援新技术进行系统化研究。
关键词:消防部队 地震救援 技术研究;
中图分类号:D631.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4)03(c)-0239-01
中国是世界上地震活动频发的国家之一,地震具有突发性、毁灭性、破坏性的特点,具有不可预见性,如果在人口稠密区发生烈度大、震级高的突发地震,势必造成毁灭性的冲击。专业的消防队伍作为地震救援的一支中坚力量,采取专业的救援技术,可以在黄金时间内及时挽救大量的人员生命。在新时期面对地震灾害的新特点,除了采取必要的预测和常规的救援技术之外,必须加强新技术的应用,提高抗震救灾、人员搜救的效率。
1 新技战术的实战应用
新技术的灵活应用是抗震救灾的关键所在,为了提高救援效率,挽救更多人的性命安全,公安消防部队应在常规搜救技术的基础上,重视新型救援技术的训练和应用,进一步规范训练课目,提高官兵与国际化救援技术接轨。
1.1 仪器定位与搜救犬定位联合搜索技术
地震救援的首要程序就是发生灾害的地区进行实时定位,搜救定位的准确应用能迅速的发现幸存者,为后续救援提供定点信息。其具体方法有人工搜索、仪器搜索、搜救犬搜索等。在传统搜救技术的基础上,要把视频生命探测仪、雷达生命探测仪与搜救犬探测相结合,定点定位,减少现场无关人员,确保现场安静,提高搜救效率。如果灾害发生在人员集中的地区,搜救的重点应该是人员密集的地区,比如学校、医院并、商场、饭店等。如果灾害发生在夜间,那么搜索地点应该集中于居民楼、宾馆等。搜救人员要随身携带搜救物品包括:通信设备;敲击锤;手电筒等。在搜救过程中要做好搜救记录,在搜救到幸存者后要积极对幸存者进行紧急救助,并辅助进行心理辅导,稳定情绪。
1.2 气动顶撑工具与木质顶撑组合运用技术
消防部队官兵在现场要高度重视支撑技术的综合运用。如果被发现的幸存者正处在危险部位,在救援过程中就要采取气动顶撑套具与木质顶撑套具组合运用的安全支撑,对倒塌危险的建筑物首先科学预测受力点,然后确定作业面进行科学的支撑加固,并实行有效的监测;尤其对受到严重损坏的建筑物、松散的墙面、裂开的石墙等进行有效支撑,必须采用临时支撑、墙角支撑等方式,保证在救援过程中墙体不会发生倒塌或脱落,对救援人员和被困人员造成伤害。
1.3 绳索拉升技术
在救援过程中绳索救援是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使用绳索及安全钩、滑轮组、防坠器(或上升器、爪结)等器材进行拉升操作所使用的技术称为拉升技术。而通过使用绳索、相应器材及拉升技术所构成的省力系统称为拉升系统。拉升技术分为简易拉升、常规拉升和快速安全拉升系统,由于前两种安全性不高,因此消防部队官兵要掌握和应用快速拉升系统技术。快速拉升系统,使用一根绳索建立一个系统,通过爪绳的移动,实现多次反复拉升,最终把人员拉上来。快速拉升系统是建立在常规拉升系统基础上,将主绳、辅助绳合一,锚点、支点合一的高速上升装置,在安全性上则位于常规拉升系统与简易拉升系统之间。该系统现场搭建快,拉升快,可以迅速开展救援。在快速拉升过程中,要重视锚点与爪绳保护;建立独立的保护系统;并且人员护送必不可少。
1.4 战勤保障与维修技术
一是地震救援车:灾后救援最常见的救援工具,主要用于对倒塌的建筑的起重、照明、移除等功能。二是工具保障:在救援工程中最重要的是保证救援工具的充足,如侦查设备,救援设备,通信设备。救援设备的齐全为抗震救灾工作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保障。三是个人防护保障:消防官兵在具备救援设备的同时以也要携带个人保护用品,安全帽、口罩等,早救援过程中要注意保护自身安全才能有精力救助受灾群众,其次要携带相关医药用品,在救援过程中如果救出灾民,但是周围没有医疗基础设施,不能对受灾群众进行有效的救治,就需要消防人员自行对其自行进行救治工作,保证受灾人员的生命安全。四是要组建地震救援现场设备维修队伍,技术精湛,确保救援装备及油料、电力、通信设备及时保养和维修到位。
2 如何保证救援工作高效率进行
俗话说“时间就是生命”,从地震学上讲,救援的黄金时间是震后72小时。地震发生后最重要的就是及时进行高效率救援,所以为了保证救援工作的顺利进行,必须提高消防员的救援水平,要制定救援预案和现场实施计划,保证救援工作高效率的完成。
2.1 强化消防官兵的素质锻炼,提高技战术水平
消防官兵在灾难发生后首当其冲,进入救援岗位,所以强化消防人员的体能训练和救援能力至关重要。救援工作是个消耗体力的工作,要求消防官兵有着强健的体魄,在实际训练中要开展多种体能训练项目,培养消防官兵的救援速度。实行实战式训练,建筑倒塌搜救训练,在平时训练中加强探测、起重、夹断等业务训练,熟悉各种救援器材的使用,进行倒塌式战术演练,进一步了解救援工作的操作步骤,灵活运用各种了给救援器材。除了强化官兵的既能训练,同时要强化消防官兵的医疗救治意识,在地震现场会有很多因为建筑倒塌受伤的群众,要及时的对伤员进行消炎、止血进行简单的救护,在救援过程中会出现医疗队伍没有及时到达的情况,这就要求消防官兵本身具有一定的医学知识。
2.2 制定救助预案,因时利势,科学施救
在灾难发生时,在及时对周围建筑物进行有效探测,了解人员密集地区,对人员密集地区进行第一时间解救,及时制定救援预案,保证救援工作顺利进行,提高救援效率。积极对灾难现场及周围环境进行有效监测,积极掌握周围周边环境,有针对性的采取科学的救援措施,注意各种灾害的不可预见性,制定切合实际的作战预案,采取有效措施保证任务的顺利完成。
3 结语
新形势下,地震灾害造成的人员伤亡越来越多,面对此类情况,消防部队官兵在参加抢险救援活动中,应高度重视的新技战术的综合运用,以保障地震救援工作的顺利进行,全面提高救援工作的效率。要加强对消防官兵的对地震救援技战术实战训练,广泛开展基地化和实战化训练,提高消防官兵的综合技战术素质,能够在重特大地震灾害事故中,第一时间迅速展开施救,最大限度地减少地震灾害对群众的造成的灾害损失。
参考文献
[1] 苗国典,魏捍东.地震灾害应急救援队行动准则初探[J].消防科学与技术,2012,27(9):678-681.
[2] 陈家强.从“5·12”汶川特大地震谈抗震救灾应急措施[J].消防科学与技术,2011,27(9):629-635.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