边坡锚索基本试验报告
2014-11-07曾灶红文欣
曾灶红 文欣
摘 要:锚索是边坡工程中常用的支护形式。本文结合龙城街道爱联社区嶂二村创业二路北侧边坡治理工程实例,对锚索基本试验数据进行分析,得出锚索抗拔极限轴向拉力值能满足设计锚索锚固力的要求。
关键词:锚索试验 边坡治理 最大试验荷 载位移量
中图分类号:U416.1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4)03(c)-0060-02
受江苏省建工集团有限公司委托,我单位于2013年6月9日—2013年6月12日对龙城街道爱联社区嶂二村创业二路北侧边坡治理工程进行了锚索基本试验,工程概况(见表1)。
1 工程地质概况
根据勘察报告,本场地内地层自上而下为:
(1)人工填土(Qml,层序号①):灰黄色,主要由粉质粘土堆填而成,结构松散,顶部0.1 m为砼地面。场地内仅在坡脚的ZK6~9钻孔有分布,分布厚度介于0.20~2.00 m,平均0.70 m。层底高程介于57.35~62.60 m,61.18 m。
(2)坡残积层(Qdl+el,层序号②)。
含砾粉质粘土:棕黄色、紫红色,由砂岩残积而成,土质粘性一般,含少量砾石,稍湿,硬塑。现场有效标贯试验1次,校正后N值为17.9击。采取原状土样1件,土工试验物理力学性质主要指标值为:w=16.0%;e=0.734;IL=-0.50;a1-2=0.15 MPa-1;Es=11.59 MPa。场地内仅在坡顶的ZK1~5钻孔有分布,分布厚度介于0.30~1.80 m,平均0.64 m。层底高程介于79.00~100.40 m,平均91.66 m。
(3)测水组砂岩(C1dc):砂状结构,块状构造,按风化程度可分为全风化及强风化两个层。
①全风化砂岩(层序号③1):棕红色、紫红色,岩芯呈坚硬土状,遇水易软化,含少量强风化碎块。现场有效标贯试验6次,校正后N值介于33.3击~43.8击,平均37.6击。场地内在ZK1~6钻孔有揭露,揭露厚度介于0.90~3.00 m,平均1.58 m。层底高程介于59.60~99.20 m,平均84.70 m。
②强风化砂岩(层序号③2):棕红色、紫红色,岩芯呈碎块混土状,遇水易崩解,碎块大多手折可断,局部夹中风化碎块,分布不均。岩体基本质量等级为Ⅴ类。现场有效标贯试验42次,校正后N值介于50.8击~60.9击,平均55.2击。在控制深度内,全场地钻孔均有揭露,揭露厚度介于12.80~47.00 m,平均29.67 m。
地下水主要为基岩裂隙水,水量受裂隙结构面的张开度和贯通性控制。主要为块状基岩裂隙水,属微承压水。含水岩层为测水组砂岩,含水介质为基岩风化裂隙,构造裂隙,呈网络状或脉状,地下水分布不均匀,岩体裂隙发育充泥,岩土体渗透性较弱,富水性较差。
勘察期间于ZK5孔取水样1件,分析结果:pH=6.01;SO42-=10.08 mg/L;HCO3- =0.63 mmol/L;侵蚀性CO2=17.07 mg/L。根据《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2001,2009版)的评价标准综合判定,拟建场地地下水在强透水层中对砼具弱腐蚀性,在弱透水层中对砼具微腐蚀性,对混凝土结构中钢筋具微腐蚀性。场地环境类型为Ⅱ类。
2 试验锚索的施工情况
此批检测的锚索均由江苏省建工集团有限公司提供预应力锚索,我公司试验室于2013年5月11日进行施工,具体参数(见表2)。
3 试验方法、标准和仪器设备
3.1 试验方法
试验加载采用循环加、卸荷法;每级荷载施加或卸除完毕后,应立即测读锚头位移量;在每次加、卸荷时间内应测读锚头位移量不少于三次;在每级加荷等级观测时间内,锚头位移不大于0.1 mm时,可施加下一级荷载,否则要延长观测时间,直至锚头位移增量2小时小于2.0 mm时,可施加下一级荷载(见表3、表4)。
3.2 锚索基本试验标准
本次锚索抗拔基本试验参照标准《岩土锚索(索)技术规程》(CECS 22:2005)的有关规定进行试验。
3.3 主要仪器设备(见表5)
4 试验结果
由现场测读的数据整理出锚索基本试验结果汇总(见表6)。
5 试验结论
龙城街道爱联社区嶂二村创业二路北侧边坡治理工程共委托3根锚索抗拔基本试验,本次试验结论为:MS1#、MS2#、MS3#锚索试验加载至最大荷载624kN时,累计位移量不大。
综合分析:该3根锚索抗拔极限轴向拉力值为624 kN。能满足设计锚索锚固力为400 kN的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