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2013年上海高考作文

2014-11-07马俊强

语文教学与研究 2014年18期
关键词:忠臣大革命世人

马俊强

【题目】 (70分)

生活中,大家往往努力做自己认为重要的事情,但世界上似乎总还有更重要的事。这种现象普遍存在,人们对此的思考也不尽相同。请选取一个角度,写一篇文章,谈谈你的思考。

要求:①题目自拟。②全文不少于800字。③不要写成诗歌。

【题解】

此题延续了一贯的“海派风格”,注重引导考生对思考对象作有厚度、有深度的思辨,同时贴近考情,保持可写性,以期准确、深入、全面地考查考生的思维素质和表达水平。

试题材料主体由两个分句组成,合在一起共同描述了一个普遍存在的现象。细致地分析两个分句,我们会发现它们指向的内容存在差异:前一句描述的事实背后,主要体现的是自己主观上对“重要”的认识、选择和实践;后一句则可以理解为世界上客观存在着很多“更重要的事”。当然,前一句的主观重要中,也可能隐含了客观的重要性;后一句的客观重要中,也不可避免地隐含了主观判断:两个句中的“重要”都可以或可能是自己的主观认识或客观存在。两个分句合在一起,加上“这种现象普遍存在……”这一指示语,即要求考生对这一现象进行思考:为什么我在做自己认为重要的事而没有去做更重要的事?或者,为什么我会放弃做我认为重要的事而去做更重要的事?这样的现象普遍存在的原因是什么?有哪些主观原因哪些客观原因,有哪些个人原因哪些社会的历史原因?这样的现象合理吗?这样的现象在我身上是怎样体现的?我为什么会做现在这样的选择?我将来会怎样做?我将来那样做的理由是什么?这一系列问题引发的思考并不是平面铺开的,而是线型深入的。即使当考生在某一问题上立足站定,对他所选定问题的思考仍有线型深入的可能空间,这使得本材料能很好地完成对思维素质的考查。

写作此题时,应能突破具体的某些事情的重要与否的比较(如谈“比分数更重要的是健全的人格”“比利用、征服更重要的是尊重与敬畏”等),而以重要与更重要的判定、选择、实践及其背后的原因、理据、思考为主要内容。

【范文】

人低可成王

上海考生

世人熙熙,皆为利往;世人攘攘,皆为利来。有人只看到世上有“名”、“利”两张帆。

事实上,世人所为并不都为名利,却大都从“我”出发,努力做自己认为重要的事情,但忽略了世界上更为重要的事情。

因而,要将自我放低,人低而成王。

孔子曾与弟子闲聊,弟子谈及“忠臣不事二主”之观点,原以为孔子会予以支持,却不料并未受到赞成。孔子认为,“忠臣”若只为君主,则只是成就了自己的声名,而若愿抛弃“美名”,改事他主,虽可能受人诟病,却实是为黎民百姓所思虑,更为不易。由此故事,可知孔子“素王”之称不虚。

古往今来,忠臣良将死,君而不死国亡者比比皆是。其忠肝义胆虽令后人叹服,却不由令人想象,若是其停下来殉国自刎之剑,历史又将怎样改写?所谓忠良,往往愿死谏,愿廷责,愿撞柱,却往往因君王之一意孤行而只能给历史留下一个黯淡的背影。

因而,往往自身认为重要的事,于世界,于历史来说并不算什么。

而有时,只为自身办事,一味放大自我,会造成无可挽回的后果,甚至留下历史的伤痕。法国大革命曾被嘲为:反抗者因不满统治而进行的革命。因而法国大革命,不可避免,是血腥的。

荷马曾说:“当一个人成为奴隶时,他一半的美德失去了。”又有人续言:“当一个人摆脱奴隶身份时,另一半美德也失去了。”一针见血。是什么让人在被奴役时卑躬屈膝,又在恢复自由身后自我膨胀?有人说是自由与不受限的自由,而我看到了“自我”。在为奴隶时,重要的是保全自己性命,自而宁愿极尽谄媚之能事;恢复自由时,因心中积压着的恨意,重要的是宣泄,又大肆挥发。法国大革命如是,历朝历代,王朝兴废也如是。

强与弱,是相对概念,我们看到强者欺弱,又看到弱变强、强转弱时,局面并无改变。我们看到中国古代历史演进,就是一幕幕受压迫者之反抗、成功,而后又陷入前朝结局的轮回。因为不论反抗者与统治者,都重视自我的权益与权力,反抗与压迫同为手段,实质也相同。因而只为个人、个体利益而奋起反抗者永远不能获得真正的成功。只有当其注意到自身现状之外,只有政体与制度的长远影响,才会去做些自身利益之外,有益于世界的更重要的事。

地低成海,人低成王。个人只做对自身重要的事,或可成就一人之功名,可历史不需要太多如此“成功者”,世界也不需要这种负荷。愿抛却自身美名的成就,愿为微尘,愿暂放自身利益,去做对世界更有助益之事,便足可称“素王”。

猜你喜欢

忠臣大革命世人
Stability and luminescence properties of CsPbBr3/CdSe/Al core-shell quantum dots
无私无畏世人尊
唐寅:世人笑我太疯癫 我笑他人看不穿
芥川龙之介笔下的“忠臣藏”
石奢自刎
宛希俨:大革命运动的先驱
世人谓我念长安
三大革命在今天叠加
世人谓我恋长安
中共早期领导人与大革命失败前的“二七”纪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