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艺当如培花果
2014-11-07
我国文艺园地百花竞放、硕果累累,呈现出繁荣发展的生动景象。文艺有着众多的表现形式,如文学、戏剧、电影、电视、音乐、舞蹈、美术、摄影、书法、曲艺、杂技以及民间文艺、群众文艺等等,这些皆是“花”。而文艺给人带来的启迪是“果”。
文艺不仅要百花齐放,更要硕果累累。百花齐放终究是表象,硕果更具切实意义。这种“果”是价值观、人生观、世界观的综合体。开什么花结什么果,最终取决于种什么。不可否认,如今不少文艺作品,噱头太多,实质太少,空有一副花架子。如都市剧满是豪车、美女、奢华,眼花缭乱,还插进一些无厘头的生硬搞笑,就为了增加所谓的卖点。一些抗战神剧,不切实际地杜撰百战不死的全能英雄,过于夸大英雄的能力,淡化了历史是付出血的沉重代价的事实。再如书法,一味求新、求异,独树一帜,写到别人无法模仿,丑到别人不可评价,便为“大家”。往往有名而字好,而非字好而有名。文艺若空有其形,便如海市蜃楼。
艺术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文艺园地,修枝剪叶,必不可少;删株除害,亦不可缺,这些促成文艺园地百花齐放的外部因素,在文艺发展中,适当的创作无伤大雅,适当的“包袱”“道具”还是需要的,但“内容为王”依旧是不变的真理。文艺要花开美丽,果实满枝,不仅要提供开花的营养,更要提供结果的营养。除了自然汲取社会“大地”的营养,还要适当配制营养土,增强文艺之花的营养,减少地域、时空差异,或者加强地方、领域特色,有计划有针对性地引导和促进文艺的发展。给文艺培“营养土”,也是“洋为中用、开拓创新”,演艺技巧、表演形式、道具制作、营销策略等都可以借鉴世界先进的方法,做到“中西合璧、融会贯通”。在增强品相、实质上下功夫,既不偏离审美观又不迎合低俗审美观。如以前的京腔歌曲,戏曲的肢体语言加上现代灯光舞美,既有古典韵味,又有现代气息。
文艺不仅在于娱乐,更在于寓教于乐。要注意文艺的功能转化,或者说是其衍生功能。文艺也有其多面性。文艺工作者不仅要会做选择题,也要会出选择题。会做,是考验应对的能力。出题,才是掌握主动的关键。不被市场牵着鼻子走,而是反过来引领市场。名人的推荐、高明的营销以及华丽的包装等等,只是抓住了眼球,能抓住人心、鼓舞人心的才是作品的灵魂,才是使文艺经久不衰的根本。文艺不仅要有让人容易接受的表现形式,更要有积极的精神导向。
文艺之花怒放,要体现党的先进思想和积极向上的人民性,以崇尚善良、道德、勇敢、文明、爱国等元素为美,应正确看待和应用“花”的作用。文艺创作必须注重潜移默化的价值导向。摸索什么情况下需要迎合市场,什么情况下需要坚守底线原则,这是文艺工作者需要研究的重要内容。
文艺肩负代表时代风貌、引领时代风气的责任,其不可替代的独特性和重要性,更显现出文艺对生长土壤的特别需求。如要文艺不结歪瓜裂枣,首先就得气正苗红,营养土更需养料适宜。给文艺培上“营养土”,不是为文艺之旁枝疯长,而是为要让文艺开出最美的花,结最实的果。杂枝旁叶过多,就会夺走文艺之花所需的营养,凭空消耗资源。
文艺当如培花果。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文艺就得撤掉“花架子”,培上“营养土”,以最为适宜的状态,发芽抽枝,开花结果。务实有成效地担当文艺应负的责任,发挥文艺应有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