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Nothing but story telling

2014-11-07

人物 2014年1期
关键词:虚构成本

Nothing but story telling

编者的话

我们始终致力于提供中文世界最好的人物报道,要达至这一目标,努力重要,方法更重要。过去一年中我们陆续设立了一些操作规范,比如长报道要达到每千字一个消息源,也就是说,7000字的报道至少要采访7个人;比如只报道采访到的人,不允许依靠外围采访或公开信息构建稿件,也就是说,我们不会去报道彭丽媛,等等。这导致我们降低了效率,提升了品质,失去了一些吸引眼球的机会,收获了更多的信赖。我们都知道中国人在说什么,“快快快”,每个人都在催促自己,催促别人,可是我们自信可以慢一点儿。当然我们也想快,进入了电子阅读和移动互联网渠道是为了快,制作视频的目的之一也是为了快,但我们只使用不影响品质的方法。

在这个世界上什么是对的?快还是好?坦率地说,我很难知道答案。无论如何,我们选定了我们的策略,始终一意孤行。“中文世界最好的人物报道”中的“好”的标准是随时变化的,但“好”本身永远是对的,而且是贵的。为了“好”,我们正在支付更多的财务成本、人力成本、时间成本和机会成本,而且得到了很棒的市场回报。

你可以说这种策略是聪明的,也可以说它是顽固的。有时候这两者是一回事。有个老成语叫“排闼直入”,那儿有个门,不迂回,直挺挺撞进去。我们就是这么做的。如果说顽固,这么做不够灵巧;说聪明呢,这么做比较大方,至少不会不成器。

这是我们全新改版上市的第19个月,不夸张地说,我们的团队也度过了克己克勤、劳烦不避、破茧成蝶的19个月。这本新年特刊可以视作我们交给读者的一份答卷,但愿它过了及格线。我自己绝对、绝对不想让读者失望,考虑到前文表达的态度,让读者失望几乎是卑鄙的事情。

从这期杂志开始,我们的slogan改为“Nothing but story telling”,这意味着我们花了19个月时间找到了核心竞争力,找到了自我定位,那就是《人物》是非虚构故事的提供者。我们提供图片、提供设计、提供视频等等,提供很多元素和多种产品,但归根结底,其他的东西都不重要,我们惟一真正提供的就是非虚构故事。

用英文,也许给人一种感觉,土洋土洋的。我得解释一下为什么这么做。我想过中文表达,“呈现故事,惟此为真”之类,可是感觉都不精确。最精确的中文表达恰恰是“除了故事能告诉你的,别的没意义”,也太滞涩了。那就用英文好了,反正谁都明白什么意思。

这句话体现了我们对于报道和人的认识。故事是一种极为强大的东西,一切都蕴含在其中。如果我们要理解一个人,除了故事之外,还有什么方法吗?严格地说,根本没有。

提供故事,毫无疑问,最重要的是拥有寻找和讲述故事的技术。坦率地说,这是一种能力,跟跳水、体操、画画、外科手术一样,只有诚意和努力是远远不够的,技术才是王道。在这一点上我们有自信,也有谦卑。自信的是我们有这个技术而且在中文世界领先——无意冒犯—谦卑的是这技术是永无止境的,而读者正在变得越来越挑剔。另外一方面,技术总是飞速变化的,我们需要足够的敏锐去更新迭代。

我自己在新闻行业中做了不少年,还没见过比《人物》更有活力的团队。这里有很多年轻人,私下里说,作为一个老古董,有时候我真搞不懂他们的个性和言谈方式。你知道吗?他们好像总有很多自己的想法。当我看到他们愿意用一种符合新闻传统的方式勤奋工作时,我有点儿意外。有时我会想,其实《人物》本身就是一个故事。我们希望它是一个有个性的故事,一个好故事,一个与读者共度的漫长的故事。

猜你喜欢

虚构成本
虚构
2021年最新酒驾成本清单
虚构的钥匙
融媒时代,如何正确地“非虚构写作”
温子仁,你还是适合拍小成本
乡愁的成本
虚构的犹太民族?
“二孩补贴”难抵养娃成本
论文学创作中的虚构
真正非虚构的叙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