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械制造技术基础课教学方法探究
2014-11-06张惠中
张惠中
摘 要:该文在理论教学的基础上增加实验、实习、实践、设计,应用现代多媒体教学技术,在传统教学方法的基础上应用现代多媒体教学技术,使教学方法灵活多变,使原本枯燥抽象的教学更加生动,增加感性认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拓宽学生的知识面,锻炼学生的实际工作能力。
关键词:教学认识 教学方法 多媒体 实训 实验 课程设计
中图分类号:G633.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4)04(a)-0105-01
1 教学认识
教机械制造技术基础课好几届了,学生尽然说我带的课是他们所学的最难懂的课。我从自己的经历深深的反思了好久,回想自己当年学这些课时也觉得很难且不感兴趣,刚工作时也不感兴趣,而且觉得学校里什么也没学下。经过在工厂多年的工作,现在又回到学校教这门课,觉得对这些专业课很感兴趣,而且很容易理解;再想想学生的反应是有道理的,最关键的原因是内容太抽象且实践太少。大学的基础课都是在中学课程基础上的延伸和拓展,所以不会觉得很难接受;而专业基础课也是在基础课的基础上介入了专业的知识,这些都可以理解和接受;但如果专业基础课没学好而要学专业课,这就很难了:既没有打下基础,也没有见过和实践过。
2 该课程的特点
机械制造技术基础课高等工科院校机械设计制造专业的一门专业课,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和应用性。是以前金属切削刀具、金属切削原理和机械制造工艺学等课程的柔和。就是拿到一套机器设计图纸,要将它转化成零件和装配成机器的过程中所牵扯的一切技术问题。这些内容和现代制造业有着密切的关系,而现代制造业复杂多样化,同一机器有很多的制造和装配方法,你必须优选出最优的制造方法,而仅依靠课堂讲授的方式来教学是远远不够的。制造技术的多样化决定了该课程教学手段的多样化,为了使学生不仅学到理论知识,更加掌握现代制造技术的复杂多样化,这就要依靠多媒体技术、实验、实践实训、课程设计等多样化的教学手段。
3 教学方法探究
3.1 借助多媒体教学认识制造方法的多样性
机械制造技术基础课的实践性很强,若只是靠课堂讲授大都枯燥无味,而且很抽象;学生学后也没有深刻的影响,达不到很好的教学效果。而利用现代多媒体技术,我们可以运用UG、Solideworks、proE等软件模拟零件的加工过程和机器的装配过程。例如我们可以利用动画模拟轴类零件的加工过程,可以看到车、铣、刨、磨各种加工方法;同时还会牵扯到各种刀具的使用方法和切削过程;各种设备的操作方法以及零件制作的全过程。就会对刀具、切削原理、加工过程有一个感性的认识,这样再讲这些知识的时候就会兴趣。我也可以模拟机器的装配过程,可以看到机器装配的全过程。例如可以模拟主轴、变速箱的组装过程,这样可以理解零件、组件、部件的概念,认识装配的工艺过程。
我们也可以到工厂的制造现场实拍到许多实际的操作过程,在上课时利用多媒体进行演示,这就更加深了感性认识而且与生产实践密切联系。这些知识靠讲授是不能达到教学效果的,而且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拓宽学生的知识面,使原本枯燥抽象的教学更加生动,也使学生在不走出课堂的情况下学到很多工厂的生产实践知识。
3.2 通过实验掌握其中的原理、理论方法
实验是教学中的重要环节,使学生通过感性认识获得知识的重要渠道,实验不仅可以验证理论,加深学生对理论的理解,而且可以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械制造技术基础课的实验有工件的定位、典型夹具分析和加工误差的统计分析。
工件的定位和典型夹具分析所用的设备是各种定位元件和夹具实物模型,通过实物观察加深学生对定位原理的理解,直观的认识什么是过定位、欠定位、完全定位和不完全定位;熟悉常用定位方法和定位元件,加深对常用定位元件结构功能的认识;了解常用夹具的构造和组成,增加对夹具的感性认识。
加工误差的统计分析实验要求学生熟练掌握加工误差的统计分析方法。让学生应用外径千分尺和卡尺测量一批已加工销钉(50件)外圆尺寸,进行加工误差的统计分析,运用直方图和正态分布曲线统计零件的加工误差并计算合格率,掌握零件加工分析方法。
3.3 通过实习增加感性认识
实习是学完理论课程后到工厂加工现场进行观摩和操作练习。实习是教学过程中一个重要的实践性环节,通过实习是学生对机械制造有一个完整的感性认识,可以认识到机械制造的全过程:各种零件的加工方法和加工过程;各种加工设备、刀具、夹具、量具;各种机器、部件、组件的装配方法和装配过程。并对生产现场、生产过程和车间布局有一个初步的认识,调动学生学习专业的积极主动性,激发学生学习专业的兴趣。验证、巩固、深化和扩充课堂理论知识,为课程设计和后继课程的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并为今后走上工作岗位很快适应环境和干好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
在实习中要求学生做好以下详细记录:选择一典型零件(轴类或者箱体等)记录:(1)分析零件的结构工艺性和技术要求,记录整个加工过程:工艺路线、定位基准及定位方法、夹紧原理及夹紧方法、所用夹具、刀具、量具及设备,然后分析工艺方案、定位夹紧的合理性;(2)记录某一道工序的工序卡,分析各个量值的选用原则;(3)选择一夹具进行分析,画出专用夹具简图,指出各零件的名称和作用,对定位原件进行自由度分析,分析夹紧装置的类型及夹紧力的大小、方向和作用点。
3.4 通过课程设计消化所学知识、训练能力
机械制造技术基础课程设计是该课程不可缺少的练习和巩固环节,让学生完成一个零件的加工工艺过程的编制和所用夹具的设计。要求学生完成以下内容:(1)分析零件的结构工艺性和技术要求;(2)拟定零件的加工工艺规程并进行技术经济分析;(3)填写工艺过程卡和工序卡;设计指定工序专用夹具。通过课程设计使学生更好的消化所学知识并能训练能力为以后的毕业设计和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
4 结语
综上所述,随着科技的发展和现代化建设的需要,教学手段也得不断的进行改革,以提高学习效率和适应现代化建设的需要。革新人类的学习内容、学习方法,不断的将现代科技融入到课堂教学中。因此探讨教学手段多样化以及合理安排将是教学的一个重点。
参考文献
[1] 赵家齐.机械制造工艺学课程设计指导书[M].2版.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4.
[2] 王选奎.机械制造工艺学[M].2版.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7.
[3] 于骏一.机械制造技术基础[M].2版.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7.
[4] 黄健求.机械制造技术基础[M].2版.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7.
[5] 黄健求.机械制造技术基础[M].1版.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12.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