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德意志掠影

2014-11-06徐志福

文史杂志 2014年6期
关键词:瓦格纳慕尼黑骑士

徐志福

我们乘坐的旅游大巴从维也纳出发西行三个多小时,就到达边境城市、世界文化遗产萨尔茨堡古城。这里因是世界著名音乐家莫扎特的故乡而名扬四海;而建于中世纪的萨尔茨堡更使古城锦上添花,吸引着八方游客。

因吃饭车停两小时。我们狼吞虎咽速战速决后即往城里跑。古城很小,一条清澈的小河把它一分为二。旧城在左岸。青石板路铺成的街头很窄,两旁是古老的宫殿、教堂、城堡、浮雕、花园、喷泉。哥特式的华美圆顶,方型城堡伸出的尖塔在明媚阳光下熠熠生辉。游人很少的花园内音乐喷泉播出莫扎特小夜曲的柔美旋律。偶而传来教堂节奏缓慢的钟声,给人以和谐、宁静、安祥的感觉。无疑,这就是我们读过的有关中世纪的小说描写的意境了。据说每年7月下旬,都要在莫扎特曾表演过、也是故居的米拉尔宫音乐厅举办音乐节,演出他的22部歌剧,世界各地的音乐爱好者必须预先订票才能光顾此地。因时间关系,我们只能在宫前的莫扎特像前留影告别,而对著名的萨尔茨堡则只能远眺注目,遥致敬礼了。

车行不到半小时就入德国。从维也纳到慕尼黑有火车连接,铁路串连起欧洲各国……

黑森林:德国古老传说及童话之乡

提起德国,情绪不免有些激动。寻解“德意志之谜”让不少人踏上了这块土地。不是么,这是个出大人物的国度,歌德、贝多芬、马克思、爱因斯坦……哪一个不是耳熟能详?同时这又是一个出大魔鬼靡非斯托(《浮士德》中的坏蛋)似的大刽子手希特勒的地方。人类的大善、大恶都具体集中地体现在德意志民族身上。这是一个“巨变”的民族。

首先,它建国较晚却发展较快。17世纪上半叶,它还处在四分五裂的城邦割据时期。直到1871年,君主立宪政体的德意志帝国才正式建立。尔后的70多年里,它发动过三次战争(一次普法战争、两次世界大战),大胜和惨败都没有影响到它重新崛起。战后60年,它又以文明、发达的强国雄姿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这是一个什么样的民族?世人谈论的“德意志之谜”增加了旅途探秘的兴致。我们乘坐的车在不经意间钻进郁郁葱葱、望不到尽头的黑森林,狭窄、古老的公路伸向远方。黑森林是德国南部森林山脉的合称。德国面积为35万平方公里,比云南省还小点;但它的森林覆盖率为1040万公顷,几近国土三分之一,再加上有意保留的荒原、草场、湿地、绿地,其绿化程度着实惊人!早在上世纪的五六十年代,政府就制定了森林保护法。而德国人的爱护森林意识也许还同他们民族的繁衍生息有关,其对森林的亲切敬畏之情由来已久。可以说,黑森林是德国人的根。

德国人主要是日尔曼民族,他们的祖先过的是游牧生活,以剽悍勇敢著称,最早生活在波罗的海一带。由于受到罗马帝国的驱赶侵扰,他们迁徙到条顿堡附近。这里,后面是茂密的原始森林,前面是广阔的草原。他们以此为依托建立了小公国,成立了著名的“条顿骑士团”。公元9年,罗马帝国以三个军团的军队逼进条顿堡森林,试图将这个民族一举歼灭。著名的日尔曼首领贺尔曼(一说是瓦鲁斯)用计谋将罗马军队的人马战车长蛇队伍引进原始森林,从而分段切割而大败之。这便是德国历史书大写特写的“条顿堡战役”。这个骁勇善战的民族从此幼稚地坚信:强权就是真理,武力比语言管用。尔后他们征服了罗马,成立了普鲁士帝国以至德意志帝国。

积淀着厚重历史传说的黑森林顺着公路延伸,不时有明镜式的美丽湖泊呈现眼前。湖边有风格别致的小木屋。车行缓慢,生怕伤害了横穿公路的小白兔和松鼠。此情此景,再现了德国格林兄弟童话里的意境——那《白雪公主》中扛着斧头的小矮人仿佛正从黑森林中走出来……

一个民族的童话产生于民族所生息的土壤。可以说,黑森林是德国童话的摇篮。没有黑森林就没有享誉世界的格林童话。

慕尼黑的特殊记忆:玛利亚广场与啤酒节

车在巴伐利亚州黑森林穿行约两小时,就抵近了州首府——慕尼黑了。慕尼黑是仅次于柏林和汉堡的第三大城市。它位于阿尔卑斯山北麓,13世纪就是德国大公国的施政中心,19世纪便提升为巴伐利亚王国的国都,被称为德国“最可爱的城市”,因其古堡文化、森林文化、啤酒文化而被世人看重。三者颇能体现德国文化的一些特征。

我原来对慕尼黑并没有好印象。读过《希特勒传》的人都知道,这里是希特勒的老巢、法西斯主义发源地,臭名昭著的纳粹党即起源于此,希特勒起事的啤酒馆也在这里。

在这里,1972年还发生了奥运会历史上的重大惨剧。再往远说,第一次世界大战后,1938年西方大国(主要是英法)纵容法西斯侵略以求自保的政策——绥靖政策就在这里出笼,史册称“慕尼黑阴谋”。

二战接近尾声时,除玛利亚广场及其周边的古老建筑保持完好外,城市的绝大部分被夷为平地。

车即将进入市区,但见城乡结合部竟铺展着一片低矮的小木屋,门前是一小片菜园,心想这莫非是贫民区?一问导游,才知是城市人厌倦水泥森林生活,开始返朴归真,买小块地,隔三岔五地去过田园生活。据说这已渐成德国人的时尚。车过体育中心,但见近300米高的奥林匹克电塔耸入蓝天。它建成于1968年,是当时世界最高的钢筋水泥建筑。这离德国战败、城市被毁仅仅23年,德国人便站了起来,发展了国家,举办了奥运会。其崛起之快,委实惊人!

战后新建的城市高楼很少。车过体育馆,右边一幢银白色的建筑在阳光下闪闪发光。这座造型奇特的大厦远远望去像四根大圆柱黏合在一起。导游告知,这就是驰名世界的宝马汽车厂的总部大楼。新近消息:四川成都市已与该厂合作,在成都郊区建立了宝马发动机厂。

车停慕尼黑旧城边。我们开始步行参观著名的玛利亚广场及旧王都。入口是一座雄伟的城门,往里一瞧:古老的广场四周全是黑灰色的中世纪建筑:葱头顶双塔的玛利亚大教堂、无数高耸的尖塔、尖形拱门、大窗户、哥特式老市政厅以及无数典雅精美的古建筑和街头雕塑。广场中间是圣母玛利亚的雕像,北面是高大宏伟的市政厅,上面有著名的玩偶报时钟。玛利亚广场是慕尼黑的象征,是德国著名五大建筑之一。二战即将结束前,盟军对希特勒老巢进行毁灭性轰炸,但对这著名广场的王宫建筑群却手下留情——因它是人类文化遗产,跟法西斯无关。广场游人熙来攘往,空气里飘来优美的音乐声。在旧市政厅当年希特勒讲演的阳台下,一支整整齐齐地穿着民族服装的铜管乐队正在演奏当地著名音乐家瓦格纳的迎宾曲。而对面的墙角边街头艺人正在演奏、演唱或玩杂耍。当旅游团集体经过街道时,当地居民带着微笑,礼貌地为我们让路。穿过老市政厅底下的一道拱门,走进门外不远处的一家咖啡馆,导游说,这就是当年希特勒起事的地方,叫“政变咖啡馆”——原来的被炸毁,这是依样画葫芦新修的,作为历史遗迹供人参观。据说,那是1923年,希特勒在慕尼黑还是一个小角色,但野心已不小。他听说当晚市长在这家啤酒馆喝酒,便邀约几个狐朋狗友冲进去……只是不到30秒钟就被市长警卫扑倒。希特勒被判刑8个月。

咖啡馆是平房,四排长方桌,两个通道。每人桌上放着一公升装的大啤酒杯,饮者有男有女,悠闲自得地或看报或读书或思考或书写,没有人大声说话,气氛宁静得有些神秘、神圣,却不失优雅和温馨。再往左门进去,是一个树木怀抱的小花园,八排长方桌旁也同样坐满了人。他们边喝酒边撕吃当地名菜卤猪肘,一边还看园内大屏幕上播放的一年一度的慕尼黑啤酒节热闹场景。来德之前,我看过老友、著名德国文学研究专家和翻译家杨武能教授写的《感受德意志》一书,里面详尽描述了啤酒节的起源和发展盛况。慕尼黑啤酒节正式名称是十月节。它起源于150多年前的1861年巴伐利亚(今慕尼黑州)国王约翰夫·马克西米连为儿子、即后来的路德维希二世举行的婚礼。这个原本只以赛马、宴饮为内容的王家喜庆活动举办在收获季节十月,以后渐演变为每年一度的庆丰收的节日。由于当地盛产啤酒,于是喝酒、吃肉、跳舞、唱歌,官民同欢,越办越大,越办越精,现已成为集商务、旅游、美食、娱乐、各种演出于一体的国际性的狂欢节,通常由德国中央政府与州政府合办。每年9月16日开始,10月初结束,历时半月之久。

在这半月时间里,慕尼黑市除主会场特普特广场搭建表演舞台和可容纳三四千人的大帐篷外,全市大街小巷空旷处也都建有啤酒帐篷,里面安放长条桌、大酒桶,每个固定座位都得事先预定;有的座位被外国旅游团全包下。开幕式由市长在主会场主持。他高举小锤,在12响礼炮和音乐声中将大酒桶上的水龙头打进桶内,旋即拧开龙头放酒。这第一杯啤酒由市长当众喝下。于是广场上鼓乐齐鸣,欢呼声、喝酒声响成一片,波及大街小巷,汇成一股巨大的狂欢浪潮,响彻慕尼黑上空。接着是盛装巡游。一些打扮成欧洲古代贵族或骑士模样的人坐在两匹高头大马的古典彩车上,频频向观众挥手致意。随后是穿着民族服装的乐队演奏前行,各种民间民俗传统娱乐表演紧随其后。浩浩荡荡的盛装巡游队伍行进在大街上,街边的观众端着酒杯边喝酒、边欢呼。一些国家及德国各地赶来参会的各种游乐项目和文艺表演也在全市大街小巷的临时舞台及剧院亮相演出。所有的活动,一直延续到十月初才结束。

据统计,每届啤酒节消耗600万升啤酒、50万只鸡、100头牛,名特产猪肘的耗量就无法统计了。时至今日,这个有着150多年历史的啤酒节也不只属于慕尼黑,而是国际性的。一些国家、包括我们中国、甚至成都,都以慕尼黑啤酒节为名促销其它产品。著名的德国啤酒早已打入中国市场。报载,仅去年,德国对华出口啤酒就逾一亿升,大部分销上海;尽管售价三倍于德国,仍然销势不衰。其中巴伐利亚(慕尼黑)啤酒占很大比重。

要不是旅游行程安排和导游的讲解,谁也不知道“政变啤酒馆”和市政厅希特勒讲演台在何处。当地大街小巷及著名景点没有留一点纳粹党和希特勒的蛛丝马迹。我们发现,德国人忌讳这些名字,似乎以那段历史为耻。可在一二十年前还不是这样。据载,那时极右势力很猖狂,自两德统一以来的十年里,共制造了1500多起大小案件,致使无数人死于非命。幸运的是德国政府和人民从二战的惨败中吸取教训(一战在国外打,未伤德国元气,故隔20来年又发动战争),紧紧把握了大方向,除历届政府首脑带头谢罪外,还制定了一系列严厉的法律制止法西斯复辟。比如否定希特勒罪恶、销售《我的奋斗》都是犯罪并要获刑。政府还支持鼓励各种社团开展一系列“反右”活动,从上到下大造舆论,让极右势力成为人人喊打的过街老鼠。据有关统计,全德还有极右分子约4万人,他们比起8000万德国人毕竟是少数。德意志精神中的理性、人道、民主占了上风。这是德国社会的主流。在我们即将结束慕尼黑之旅来到一家时尚店购物小憩时,一群可爱的中学生坐在店旁小广场台阶上,看见中国导游举的小旗时,微笑地面对中国游客,齐声用英语高呼:“你好中国!中国你好!”在场游客感动地报以热烈的掌声。这友好的情景使我们看到了德国的未来。短暂的慕尼黑之旅,开始动摇我过去对它的不良印象。

新天鹅城堡:“童话国王”制造的传奇

从慕尼黑郊区黑森林宾馆出发,约一小时车程,我们就到了阿尔卑斯山下的富森小镇。参观的重点是世界古城堡的经典、也是德国的象征之一的新天鹅城堡。德国是世界上拥有最多城堡的国家,迄今仍有14000多个,其古堡文化蕴含的德国人文历史极为厚重,令德国人引以为荣。

德国古堡大都建于17世纪前,主要分布在莱茵河两岸。那时德国民族四分五裂,有数百个城邦小国。它们各自为政,比中国春秋战国时期的诸侯割据还乱。这些封建领主和骑士占据险要的山峰垒筑城堡,一为防卫敌对势力的侵犯,二是炫耀自己的权威武力,同时也方便对住在河谷和平地上的臣民进行监视和统治。可以说一座城堡就是一个小城邦的盛衰史。城堡内外曾经发生过的战争械斗、权力争夺以及阴谋与爱情汇聚成一部德国历史。如今德国政府很在意这些城堡。它们大部分修复完好,或辟成旅游景点供人参观,或在里面办展览对外开放,使沉睡的民族遗产焕发出生命活力。我们去参观的新天鹅城堡是由一个国王亲自设计打造的行宫之外的行宫。确切地说,它是一个沉迷于骑士歌剧的童话国王按照“古代骑士城堡的正宗式样”(国王语)营造的梦幻世界,被称为现实中的童话世界。自它诞生120多年来,以其所占的险峻地势、白色的外观、柔美的身姿而独领古堡风骚,成了世界各国设计的邮票、名信片的常客;尔后的迪斯尼乐园中的睡美人城堡都仿照它而建,各种童话电影、电视剧的外景非此莫属。其影响力与时俱增,每年游客超过千万。

新天鹅城堡坐落在富森小镇右上方的悬崖峭壁上。其背景是终年积雪的阿尔卑斯山,右边山谷间悬挂着长长的瀑布。峡谷上有一座悬空的铁桥。古堡右下方是茂密的原始森林。城堡前下方有最碧绿、嫩黄的广阔原野,一直铺展到深蓝宽阔的阿尔卑斯湖。远远望去,蓝天白云下,通体白色、身姿优美的城堡像一只翩翩起舞、展翅欲飞的天鹅。有人又叫它白雪公主城堡。

从富森小镇到城堡,若不坐马车就必须步行穿过一条蜿蜒而上的森林中的山路,它被称为罗曼蒂克之路。田间鸟儿啁啾,空气清新,5月的阳光从林缝间洒下斑驳的影子,微风吹来,温柔地晃动在人们身上,顿觉温暖、亲切。弯弯的山路上,两匹高头大马拉着仿古马车缓缓走来,发出嘀哒的声音。戴着宽边帽、翘着八字胡的赶车人穿着古代骑士服装,不时幽默地捋捋胡子,向路边游人挤挤眼睛。此情此景,宛若置身于格林童话世界中。

古堡下边的平台上挤满了世界各地来的游客,大部分在排队,等待进入。尽管时间才10点半,已有几批客人进去了。书摊上有中文的城堡导游册,顺便买一本浏览起来,慢慢欣赏这位童话国王营造的白天鹅古堡的传奇。

城堡所在的巴伐利亚在13世纪就由大公管辖,有相对独立性,其首府在慕尼黑。到19世纪巴伐利亚成为王国,首都设在慕尼黑。1864年国王马克西米利安二世除在慕尼黑修有宁芬城堡外,还在富森的阿尔卑斯湖边森林覆盖的山丘上修筑旧天鹅城堡。这年,老国王将王国传给18岁的儿子路德维希二世。这位英俊而孤独的国王因失恋于表妹茜茜公主,很早就痴迷骑士歌剧,对建筑更是情有独钟,自然就淡漠于政治,不理朝政。他活了41岁,在位22年,了无政绩,却建造一堡三宫,给后人留下了精美的建筑艺术遗产。

那还是1861年,著名的与贝多芬齐名的音乐剧作家理查德·瓦格纳写的歌剧《罗安格林》(德国古老的天鹅骑士传说)在慕尼黑宫廷歌剧院上演。还只有15岁的路德维希王子被深深地打动了,古老的天鹅骑士成为他心中的偶像,从此便梦幻般痴迷于理查德·瓦格纳歌剧中的古代传说和舞台世界,甚至觉得自己就是天鹅骑士的化身,故从穿着、打扮、行为方式都极力模仿古代骑士模样。这位童话骑士王子即位后自然便成了瓦格纳的狂热的崇拜者和终身赞助者。

1865年,新国王在旧天鹅行宫亲切接待了作曲家、歌剧家瓦格纳,当面表示要将骑士歌剧舞台变成现实童话世界。1868年5月13日,国王给瓦格纳写信说:“我打算在波特峡谷重建霍恩斯万高的古堡(指旧天鹅堡),按德国古代骑士城堡的正宗式样,更富神奇、梦幻、险峻感……”

随后,这位22岁的国王请来瓦格纳歌剧的舞台设计师、美术师及著名雕塑家、建筑师,亲自主持策划制定设计方案,将自己古代骑士梦幻般的理想、童话般的艺术感觉、白天鹅般的纯净情怀全部倾注其中。其外部整体样式是中世纪浪漫骑士城堡,内部是骑士活动空间——瓦格纳歌剧中经典舞台、景象、场景和部分歌剧的内容,从而构成城堡内各厅、室、堂的基本要素。主楼为五层,共设计346个房间。它于1869年开始动工,就地开山取石为墙,故又称石头城堡。到国王41岁去世,17年间只完成外部整体框架和部分房间装修,其余是以后陆续完工的。

1886年6月9日,一个由国家委员会组成的小组到了旧天鹅城堡,宣布剥夺国王的一切执政权利。大概因为他不理朝政、大肆挥霍浪费国家资财吧!(有的说国王乃因神经错乱而被罢免。)三天后,被剥夺权利的国王从所住的旧天鹅堡行宫驶往宫殿山(皇宫)。6月13日,他不明原因地死于施塔恩贝尔格湖中。(或说死于暗杀。)

让我们进宫去看看这位孤独而又极富传奇色彩的童话国王给后人留下的建筑艺术杰作吧!

新天鹅城堡整体呈长方形,除灰色尖顶外,通体白色,为哥特式建筑。主城堡呈正方形,人字顶盖,周边由八个方型城垛、圆塔尖顶参差错落地围系着。塔尖直指蓝天,显得深邃悠远。城垛、圆塔、主城堡上无数尖形拱门及大小窗户显得神秘莫测。正门人字顶的大门西边是巨大的两座圆柱形尖顶碉堡,显得庄严雄伟。从二楼进入城堡,是铺着红色地毯的红色回廊,入口碰门就见到身装骑士服的20岁国王的画像。他身着加冕斗篷,白裤蓝衣,长统靴子,紧身腰带,佩有长剑,胸挂徽章,斜披红绶带,英俊潇洒,一派王者风度……一路看来,举凡欧洲皇宫中的金碧辉煌、华贵奢侈都在御座厅、礼拜堂、更衣室、卧室、起居室、工作室间展露无遗。

不过,这个行宫内的装饰却有别于其它皇室宫殿。首先,由国王设计的御座厅伸出的外阳台就是绝妙的杰作。无数由圆柱、大拱门组成的大阳台,内里是宽阔的走廊,四通八达。每一个阳台都是一幅山水画。蓝天白云、远山湖泊、森林、平野一一呈现眼前,四周景色各异,四季色彩不同。真是独具匠心,别出心裁。据说,年轻国王曾叫瓦格纳以阿尔卑斯湖作舞台背景,在焰火的陪衬下上演过《罗安格林》。这次演出,大概给了他设计阳台的灵感。

其次,举凡欧洲皇宫、殿堂都有大型油画、壁画,题材以宗教、神话、宫廷、人物为主。可是这里却独辟蹊径,以国王痴迷的歌剧人物、传说、古代骑士故事为主,有的构思造型之奇特怪异,令人拍案叫绝。国王的餐室、卧室、更衣室、起居室、工作室、谒见室内的绘画、装饰都有瓦格纳歌剧中的故事、人物,甚至室内摆设都用歌剧中的道具。护墙的雕刻、各种座椅丝绸外套和挂帘都突出天鹅骑士罗安格林的主题。由此可见,这位“童话国王”对古代骑士痴迷到了什么程度。可以说,城堡中,作曲家、歌剧家瓦格纳和他的戏剧人物无处不在。有人说是瓦格纳影响了国王一生,他的戏剧人物造就了国王的性格。从政治的角度讲,这也许是国王的悲剧所在。但国王的不幸反成了瓦格纳的万幸。这位1813年出生的音乐歌剧家比国王大32岁,成名较早,与贝多芬、巴赫、舒曼等齐名,但他真正取得成就、享誉世界还是认识路德维希国王以后。国王是音乐家后半生的支持者和保护人。国王在拜罗伊特市(瓦格纳住地)特地为他单独修建个人剧院和豪华别墅。1876年,当剧院落成时,路德维希国王与德国威廉皇帝一世及李斯特、柴可夫斯基一起参加盛会,观看了瓦格纳创作的《伯尤根的指环》。其时就将歌剧舞台背景作为城堡内的装饰画。迄今为止,世界上没有哪一位音乐家有专门的个人剧院供其演出。如今,瓦格纳成为拜罗伊特市的一张名片。每年七八月,该市举办文化节专门演他的歌剧,吸引全世界爱好者纷至沓来。年演出30场,可卖58000张票。据说,要预订票得提前6年申请。

国王路德维希二世除策划建造新天鹅城堡外,还主持修建了林德霍夫宫、男士基姆湖宫。与前面一样,这些宫里除以瓦格纳歌剧人物故事作装饰画题材外,还塑了法国国王路易十四的雕塑。后者也是路德维希二世崇拜的偶像。只是他不可能学好,因为以艺术家的浪漫气质是当不好皇帝的。

有中国游客参观后感慨地说,这位无治国之能的皇帝,“其命运注定好不过李后主、宋徽宗”。“天生不该玩艺术的他,除了误国,还留下舍本逐末的名声”。其实,翻开历史,像中国的康熙皇帝、法国路易十四这样勤奋好学、励精图治的优秀国王并不多,因为皇权世袭制限制了好皇帝的出现。

德国人很聪明,在这位“无能”国王死后,没有废弃、毁掉这些古堡、行宫,而是接着按他生前的策划装饰一新;还在其死后40年,将国王建的男士基姆湖宫改为路德维希二世博物馆,展出“童话国王”生前收藏的各种纪念物,包括私人用具、文件、照片和图画、设计图、洗礼服,还有国王崇拜的瓦格纳的歌剧原版乐谱与舞台布景以及其他珍贵物品,生动地勾勒出国王的生平事迹,再现了那段令人嗟叹的历史。

作者:四川省人民政府文史研究馆(成都)馆员

中国作家协会会员

猜你喜欢

瓦格纳慕尼黑骑士
当代文化视域中的瓦格纳及其超越
绿色之城——慕尼黑
“遇见”瓦格纳(大家拍世界)
对抗大帝国的骑士
慕尼黑应用科学大学简介
啤酒节畅饮
克里夫兰骑士
名人相册 歌剧巨匠:瓦格纳
《圣经》与瓦格纳歌剧《唐豪塞》
New Enemi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