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用记忆规律提升小学生的英语单词记忆水平
2014-11-06余梅
余梅
词汇是英语学习的基础,无论是听说读写还是阅读理解,都需要学生掌握大量的词汇。在小学英语学习阶段,由于词汇量较大,一时间学生感觉到压力很大,记忆单词的效率也很低下,这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学生英语水平的提高。本文中,笔者结合自身多年的教学经验,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总结了一些单词记忆的方法,希望能对小学生英语词汇的学习起到一定的积极作用。
一、避开机械式记忆,进行理解辅助记忆
人类的记忆力能力与很多的因素有关,比如心理素质、情绪和所处的环境等,所以在记忆英语词汇的时候,教师应创造宽松的学习环境,尽量地激发学生的记忆意识,同时给予适当的压力。在以往的学习中,学生基本上是机械式地记忆单词,也就是教师讲授,学生把教师讲授的读法和单词的意思死记硬背下来。虽然这样学生能在短时间内记住单词,但是记得快忘得也快,并且还有一个不争的事实,那就是在机械记忆的时候,学生对词汇的应用相当欠缺。因此,要想使学生记得快,运用能力还好的话,就必须强化学生的认知水平,让学生做到理解性记忆。所谓的理解性记忆就是在学生对单词有一定理解的基础上做出的记忆,它在记忆的内容和形式上高于机械记忆。例如:在讲授词汇的时候,英语教师就可以把词汇的音、义、形同时教给学生,还可以结合一定的语境和教学情境,让学生了解词汇的用法,这样就可以提高学生对词汇的认识,实现理解性记忆了。对于一词多义的词汇、容易混淆的词汇等教师都可以集中起来,进行比较性记忆,让学生了解词汇间的差异和不同意境的使用。如对于汉语意思都为由…制造的be made of (经过物理变化,能看出原材料)和be made from(经化学变化,不能看出原材料)的区分可采用对比方法,即of —— 2个字母组合强调能“看出”原材料, from —— 4个字母组合强调“不能看出”原材料。另外,还可以列出例句,即The cloth is made of cotton和 The wine is made from grapes以帮助学生进行区分。
二、多种方式呈现单词,学会归类记忆
在心理学上有这样一个说法即人类的记忆能力与外界环境对人们的大脑刺激程度有着密切的关系,刺激性越大,记忆力就越强。因而,在英语教学中教师可以利用这一规律强化认知的教学。既然刺激越强,学生的记忆意识就越强,那我们就可以实现反复记忆,开展创新学习。比如使用多媒体技术,从声文图茂的角度去刺激学生的记忆系统,让学生在亢奋的状态下进行学习。而教“quite” 时,可写成 “quiet” 、“quilt”或“quit”等,让学生指出其错误。再如,当学习运动的时候,学生需要掌握很多的运动性词汇,这些词汇不仅拼写起来有点难度,有时还会混淆,对此,教师就可以利用多媒体,展示相应的图片,从视觉上刺激学生,并让学生说出图片相对应的运动项目,这样不仅能使学生掌握相关的词汇,还能使他们有效区分这些词汇之间的差异。小学英语词汇量不算太多,并且单词间有一定的关联性,因此如果教师能够在教学的过程中加以引导,帮助学生构建词汇的体系,让学生学会将单词归类记忆,这样不仅能使学生全面掌握相关单词,同时还有利于提升学生的英语写作、阅读等能力。如对人的肢体与器官的单词记忆时,就可以把相关词汇集合在一起,从上往下依次为:hair、head、eye、 ear、nose、mouth、arm、hand、finger、leg等;再如职业归类为:teacher、student、doctor、driver、farmer、 writer、policeman等,这样的梳理归类能有效提升学生的识记效率,为学生的英语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三、展开联想与想象,做到瞬间记忆
记忆的过程也是遗忘的过程,有效记忆的记忆速度远远大于遗忘速度,或者说在记忆过程中记忆的数量大于遗忘的数量。记忆专家证实,凡是被人们识记过的事物,人们或多或少都会有一些印象,记忆的片段会在人们的大脑中停留一段时间。为此,在英语词汇教学中,教师就可以有效引导学生,在记忆的过程中,通过元认知来强化学生的联想和想象力。在讲授新词汇时,教师可以先向学生明确记忆指标,要求学生在一、二分钟内记熟所学的新单词,然后通过听写,或者个别提问等方式,由老师读单词,学生口头拼写,强化学生对单词的识记度。开始时或许只有部分学生达到要求,但是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会发现基本上每位学生都能按要求完成,即使成绩差的学生,记忆的效果也会逐渐变好。这样就增加了单位时间内的信息接纳量,提高了记忆效果。
学好英语就必须夯实英语词汇这个基础工作,在词汇的学习中,首先必须能够识别和记忆词汇。如何开展高效的词汇记忆,这因人而异,但是不论什么人,都需要花费一定的时间和精力。由于理解性记忆的效果较为显著,因此,在词汇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强化学生对词汇的认知,通过一定的渠道和方法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内驱力,进而提升学生的记忆效果。
(作者单位:江苏兴化市张郭中心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