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研究
2014-11-06王朝臣
王朝臣
小学数学是小学教育的基础学科之一,同时,小学生正处于身心发展的关键时期,因此,小学数学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当重点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教师应当采用恰当有效的教学方法,创设一个民主轻松的学习氛围,使学生在宽松的环境中能够大胆发表自己的独特见解,在提高学生数学知识水平的同时,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促进学生个性化发展。
一、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是提高学生创新能力的前提和基础。教师应当营造一个轻松愉悦的教学氛围,创设一个民主和谐的教学环境,转变传统教学观念和严肃枯燥的教学方式,采用各种教学手段,缓解学生的课堂紧张心理,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鼓励学生大胆发言、踊跃回答问题。同时,教师对于学生的见解和答案,应当给予积极性的评价,肯定和赞赏正确的或是有发展空间的见解,指导学生改进不正确的或是可行性低的见解,鼓励学生继续努力。另外,教师在课前应当广泛收集新颖教学资料,收集一些学者专家的创新型见解,并将其融入教学过程之中,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开阔学生视野,拓展学生思维,在学生进行课堂学习时,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二、激发学生的创新兴趣
兴趣是学习最好的老师,也是学生学习的内在动力,同时,兴趣也是学生创新的原动力。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当采用多样新颖的教学手段,抓住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创新兴趣,提高学生的创新热情,提升学生的创新动力。首先,教师应该优化课堂导入,在一节课的开始就要吸引学生的兴趣。例如,教师在教授“摘果子”一课时,可以先让学生画出各种各样的果子,开发学生的想象力,鼓励学生画出不一样的果子,使学生在亲自动手作画的过程中,体会到创新的乐趣,成功导入课题,提高学生学习动力的同时,激发学生的创新兴趣,提高学生的创新动力。其次,教师应当组织学生进行丰富多彩的创新活动,利用小学生爱玩、好动的年龄特征,提高学生的创新兴趣。例如:教师在教授“你说我摆”一课时,可以让学生利用课桌上的各种东西,如铅笔、橡皮、修正带、文具盒、书本等,发挥自己的想象,与同桌“你说我摆”,摆出各种样子,之后再教授教学内容,使学生在兴致盎然的互动活动和亲自动手活动中体会到创新的乐趣。
三、引导学生发挥主观能动性
教师要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就应当贯彻实施“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以学生为主体,指导学生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积极、主动地学习与创新。教师应该为学生提供一定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独立思考、相互交流,充分发挥引领指导作用,使学生自己发现问题并提出问题,利用多样的教学方法,带领学生一步步地分析和探索问题,进而解决问题,使学生全身心地参与进课堂学习中去,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和探究能力,提升学生的学习质量,提高学生学习效率。其中,尤为重要的是,教师应该引导学生从一个新颖的角度去发现问题、探究问题,从而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例如:教师在教授“捆小棒”一课时,可以先布置一道加减题,提问学生“有几种捆小棒的方法解出这道题的答案?”引起学生的思考,再将学生分为多个小组,每组3~6人,让小组成员讨论和交流,最后选出小组代表,回答本组讨论结果,教师进行评价、总结和补充。这种方法不但使学生发挥思维能力,思考出多种方法“捆小棒”解题,还能使学生从创新的角度充分参与进课堂学习,发展了学生的智力,提高了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另外,这种方法通过使学生与他人合作交流与互动,还提高了学生的交往能力,培养了学生的合作精神和竞争意识,使学生学习并吸收他人良好的见解和思考方式,进而提升自身思维水平。
四、有效地进行课堂提问
课堂提问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课堂教学的关键环节之一。因此,小学数学应该采用艺术性的教学方法提问,利用小学生求知欲旺盛、好奇心强的特点,把握恰当的提问时机,选择贴合学生日常生活、能够引起学生兴趣、符合学生好奇心的问题进行提问,提高学生的探究能力、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
五、提高学生创新实践能力
要培养并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仅仅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是远远不够的,还必须提高学生的创新实践能力,指导学生将创新理论和实践紧密联系起来,使学生能够将理论合理应用到实践中去,并通过实践检验理论、改进理论,实现理论的升华,既提高学生的理论创新能力,又提高学生的实践创新能力。因此,教师应当利用课余时间,开展课外实践活动,组织学生进行创新实践活动,帮助学生将创新思维转化为创新成果。同时,教师应当注意的是,在学生的创新想法实施失败时,应当鼓励学和肯定学生的创新精神,促使学生继续努力,指导学生改进问题,帮助学生实现提高和进步。
(作者单位:安徽蒙城县王集乡全集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