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化学课堂教学设计策略
2014-11-06朱小霞
朱小霞
一、真正体现科学探究
“课堂教学设计”必须把培养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提高科学素养放在首要的位置。在教学中,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认识物质及其变化的规律,使他们通过探究实践初步体会什么是科学,什么是科学探究,发展探究能力。
如,请设计如何抽掉空气让水体现出空气的体积的装置?在探究空气中氧气含量的前三天给学生提出上面的问题,第二天学生就迫不及待地问:“老师,你让我们制作的装置你不看看吗?”看学生迫切的样子,我允许他们拿出装置。兴奋的同学们马上拿出自己的作品,我没预料到的是几乎每一位同学都做了,一个个把装置举得高高的让我看。我挑选同学让他们介绍自己的装置,甲同学拿出输液瓶,瓶口扎了输液管和针管,将输液管插入水中,抽动针管活塞,发现有水进入输液管;乙同学用两个针筒,把前一个针筒活塞拔了,塞了个橡胶塞,把另一针筒针头插入橡胶塞,把前一只针筒插入水中,抽动后一只针筒活塞,抽几毫升就进入前一只针筒几毫升水,简直太绝了。丙同学在小塑料药瓶侧安装了吸管,在橡胶塞上插了针管吸液体,结果抽动针筒活塞水进入小塑料瓶,我问如何知道进去了多少水呢?丙同学回答:只要给我量筒我就可以告诉大家,我先在瓶子里装满水,倒在量筒里测量,再用量筒测抽完气体后进入小瓶的水的体积。丁同学在针管前连接了一根玻璃管,抽动了活塞,但明显发现未进入多少水。我问,为什么呢?丁同学思考后回答,针筒与玻璃管之间连接不紧密漏气了。我再问,漏气了为什么抽调的空气多而进去的水少呢?他居然说出了由于漏气装置内压强未明显减小。同学们不断展示自己的设计,解释自己的想法。我会心地笑了。
二、激趣导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俗话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激趣导入是激发学生兴趣的催化剂,让学生发现初中化学学习的趣味性与实用性,同时可以促进学生形成愉悦的心情,以良好的精神风貌迎接新知识的挑战。例如,在初三化学第一堂绪言课中,我并未按教材的安排环节去上课而是先做几个有趣味的化学实验,如“魔棒点灯”“指示剂变色”等趣味实验把学生引入奇妙的化学世界,让学生激发学习化学的浓厚兴趣,同时还利用多媒体图片介绍化学与工农业生产、日常生活的联系,使学生知道学习化学的重要性。又如,利用“嫦娥一号”成功发射的新闻背景引入《氢气》的新课教学。学生在欢声笑语中领略化学知识的无穷魅力和趣味,产生一定的心理满足和欢乐。通过实验调动学生学习化学的积极性,让学生逐渐掌握科学的观察方法,培养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再如,学习《爱护水资源》这一节时,是这样引入的:展示两瓶水(一瓶是盛自来水,另一瓶是盛水质受到污染的水),通过有效的提问:哪瓶水是符合我们人体饮用的水?同时介绍由于水质污染给人类已经带来了惨重的灾难,让学生在对比之下强烈意识到爱护水资源的重要性,自然引出了本节课的课题:爱护水资源!引入非常有震撼力。使师生在教与学的过程中,始终处于追求同一个目标上,构成了和谐的课堂教学气氛,课堂教学效果就达到了最佳状态。
三、教学设计增强发散性
思维的发散性是衡量思維品质的一个重要维度,因此,教学设计中教师应通过问题情境的创设,激发学生的认知冲突,为学生提供发散思维的机会,帮助他们冲破思维禁锢的牢笼。如,《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中二氧化碳是否溶于水的探究环节,我在演示了“塑料软瓶变瘪”的实验,引导学生分析软瓶变瘪的实质(二氧化碳溶于水导致瓶内压强减小,大气压将软瓶压瘪)之后,并没有停止教学的进程,而是要求学生:根据刚才实验的原理,利用桌上提供的用品,同学们能设计一个简单的实验来证明二氧化碳溶于水吗?学生的思维异常活跃,他们设计出了不同的实验方案:向盛有二氧化碳的集气瓶中倒入一定量的水,盖上玻璃片充分震荡,用手试试玻璃片是否容易拿开?向盛有二氧化碳的集气瓶中倒入一定量的水,盖上玻璃片充分震荡,将集气瓶倒置,看玻璃片是否掉下来?向盛有二氧化碳的集气瓶中倒入一定量的水,用一张纸片盖住瓶口震荡,将集气瓶倒置,看纸片是否掉下来?将充满二氧化碳的集气瓶倒扣于水中,观察集气瓶内液面的变化等。
该教学环节最大的亮点,在于对学生发散性思维活动的调动——先用塑料软瓶实验,从实验的原理、操作等方面激活学生的思维,然后要求学生自主设计实验。这一过程充分体现了教学的开放性和生成性,教师对学生设计的方案不作过多的点评,不作思维的限定,只对集气瓶倒置实验作必要的提醒,达到了借助发散思维感悟“化隐性为显性”这一学科思想的目的。
四、做好课后反思是改进教学设计的有效活动
俗话说:教学是一门遗憾的艺术。身为教师一直在追求教学的最高境界:“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因此教师对每一节课进行反思是非常关键与必要的,反思可以按以下四种方式进行:(1)预设教学效果很好,而实际教学效果也很好;(2)预设教学效果很好,但实际教学效却不好;(3)预设教学效果不好,而实际教学效果也不好;(4)预设教学效果不好,但实际教学效果却很好。教师按照以下四种情况分析自身属于哪一种,然后剖析其中的课堂教学策略和教学方法运用是否恰当,对学生的引导是否强调自主、合作探究式学习,然后找到改进的方案与措施,唯有这样才能够有效地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唯有这样,教师才可以在反思中不断提升自身的教学水平,从而进一步提高教育教学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