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人文成都背后的楹联文化

2014-11-06陈沫吾

文史杂志 2014年6期
关键词:文史楹联对联

有人说, 成都,是一座来了就不想走的城市,也是一座走了之后还想着回来的城市。2014年8月6日《人民日报》海外版发表《跟着楹联,读懂人文成都》,说:“即使在幅员辽阔的中国要找出一个像成都这样楹联众多,名联众多的城市,也不是一件易事。”(8月7日《成都日报》要闻版转载全文)

今年正值成都和平解放65周年,我有幸能在成都市第一人民医院的病床旁采访到四川省人民政府文史研究馆馆员,诗词楹联专家、教育家、巴蜀文化学者张绍诚先生。现将采访的内容恭录如下。

陈沫吾:张老,您长期抱病,退而不休。我工作忙,没能经常来看望您,请您见谅。今天抽出一点时间来向您请教,但愿不影响您的治疗和休养。

张绍诚:文史馆现在任务重、人手少,我十分理解。不必客气。你喜欢做实事,我们是多年的笔墨朋友、知己,随便一点好。你尽管问,我一定实话实说。

陈沫吾:谢谢。今年是成都和平解放65周年,我们听说,您的李爷爷(生前系四川省政府参事李铁夫)当年参加了和平解放协议签字。《文史杂志》曾经发表过纪念文章。

有人说,成都,是一个楹联博览馆。您是省政府文史研究馆资深馆员,也是诗词楹联专家,您怎么看待这个问题?

张绍诚:名实相副,并非过誉。张艺谋导演拍摄的《成都,一座来了就不想走的城市》中,许多楹联展示了成都这座楹联博览馆的一些分馆和窗口。

陈沫吾:张老,您能谈谈您知道或理解的成都人文方面的问题吗?

张绍诚:成都自古就尊崇文化教育和文明建设,被称为“历史文化名城”。诸葛亮的《出师表》和李密的《陈情表》被历代用作忠孝道德传统教材,都写于蜀中。司马相如、扬雄、王褒、常璩、玄奘、王勃的辞赋书启中许多精彩骈偶句,可谓对联的育苗温床;岑参、李白、杜甫、刘禹锡、唐求、贯休的格律诗中许多对仗工稳、平仄协调的律联,简直就是“对联”——只不过它没有独立使用于景点祠宇商肆居宅罢了。大家公认,后蜀主孟昶写的“新年纳余庆,佳节号长春”算得上楹联的创始者。成都是楹联的发源地!其后文人墨客都留下过许多美好的楹联。眉山苏氏、新都杨氏、新繁费氏、双江刘氏,还有何宇度、聂铣敏、顾复初、方旭、钟耘纺、张大千、刘师亮、郭沫若、李劼人、刘安衢、伍瘦梅、孔凡章,学者蒙文通、谢无量、刘咸荥、刘咸炘、陶亮生,四川省文史研究馆领导人刘孟伉、林思进、向楚、隗瀛涛,参事李铁夫、韩文畦、梁伯言,馆员毛希贤、曾默躬、冯灌父、余中英、刘东父、黄稚荃、贯一、了心、遍能、隆莲、李金彝、夏顺均、王善生、李思桢、徐文耀、吴一峰、周北溪、赵蕴玉、伍中一、周浩然、傅承烈等,他们为丰富成都的文化底蕴,建成成都楹联博览馆做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陈沫吾:您能从楹联的角度谈谈成都的文化底蕴和特点吗?

张绍诚:楹联又叫对联 ,是我国特有的汉语言文学艺术形式,为各阶层人士所喜闻乐见。成都的名胜景点、寺庙山门、名人故居、历史遗迹,甚至民居店铺、亭台楼榭,都悬挂张贴楹联,展现百姓的生活万象和思绪情怀。读懂了成都这座城市中的楹联,才算读懂了成都。

陈沫吾:张老,成都有哪些久负盛名的楹联?举几副让我们增广见闻。

张绍诚:武侯祠中有当年名列“五老七贤”的刘豫老撰书的一副楹联:

合祖孙父子兄弟君臣,辅翼在人纲,百代存亡争正统

历齐楚幽燕越吴秦蜀,艰难留庙祀,一堂上下共千秋

四十二字写出刘备一生。

祠堂后面西侧惠陵有完颜崇实撰、刘孟伉补书的一联:

一抔土尚巍然,问他铜雀荒台,何处寻漳河疑冢

三足鼎今安在?剩此石麟古道,令人想汉代官仪

署名者是清朝的满洲将军。他讽刺曹操;赞美刘备和汉代正统的官制礼仪,强调了礼、义与道的“正统”。

杜甫草堂有朱德元帅题写的“草堂留后世,诗圣著千秋”;叶剑英元帅的“杜陵落笔伤豺虎,爱国孤悰薄斗牛”。

文殊院、大慈寺、青羊宫、二仙庵、新都宝光寺、泥巴沱、三河锦门、映月潭、鳄鱼潭、古镇黄龙溪、邛崃文君故里牌坊、平乐古镇牌坊、天台山、大邑景行园、蒲江鹤林寺、崇州陆游祠、街子、彭山仙女山、郫县望丛祠、都江堰李冰纪念馆、玉垒阁、王小波纪念馆、琴仙张孔山纪念馆、双流棠湖公园、成都人民公园少城苑、南郊公园名华苑、锦里、百花潭公园、北湖公园、蜀国鸡宴、银鸽湾、森林公园、易园、永陵公园、文殊坊,这些楹联展览馆,都有省楹联学会常务副会长冯修齐约请刘奇晋、冯广宏、谢桃坊、吴志宏、傅承烈、何崝、李永晖、罗巨白、谢元鲁、邱笑秋、杨代欣、侯开嘉、潘锡仁等同馆撰书的楹联。从事殡葬并宣传殡葬文化的宝光塔陵、长松寺陵园也是楹联展览馆。

陈沫吾:张老,有人说,楹联是诗中之诗,从文学或艺术的简繁、疏密角度看,它体现了“大道至简”的道理。您能不能就武侯祠的“攻心联”和杜甫草堂中某联谈谈其写作背景,说明成都这座城市楹联文化的底蕴?

张绍诚:毛主席和邓小平欣赏推荐的武侯祠“攻心联”是:

能攻心则反侧自消,从古知兵非好战

不审势即宽严皆误,后来治蜀要深思

我在《龙门阵》评介过,晚清四川新任总督岑春煊认为“四川冲繁疲难,治蜀非严不可”。当时权任盐茶道的赵藩,是岑的老师,他写联诤谏,要岑采取攻心策略,善于“不战屈人”,莫当“好战”者;要效法诸葛亮审时度势,宽严得当,才能“科教严明,风化肃然”。此联格律谨严,用典贴切,哲理深远,字字珠玑,不愧千古名联。

杜甫草堂有副名联:

诗有千秋,南来寻丞相祠堂,一样大名垂宇宙

桥通万里,东去问襄阳耆旧,几人相忆在江楼

清光绪年间,四川总督丁宝桢游草堂,其幕僚沈寿榕写上联,彭敏崧对下联,署上丁宝桢名。联一挂出,颇受文人雅士称赞。可惜民国初年成都打仗,原联真迹被毁;直到1953年,才由中央文史研究馆叶恭绰先生补书,1981年挂在诗史堂前。

晚清探花、广东文史馆馆长商衍鎏为草堂水榭和浣花祠补书楹联,上海文史馆周善培补书大廨顾复初旧联。

成都店肆楹联颇有趣,如:“客不酕醄,深得醉翁之意;座无饕餮,漫吟归去来辞”,是为“不醉无归小酒家”打广告。眼镜店广告:“君凭我广开视野,我助君明察秋毫”;厕所提示:“小处不可随便,大家都讲卫生”,这些自属楹联文化。雷喻义副馆长和馆员岑学恭、赵蕴玉、高少儒顾问参与文化策划的易园, 承办过学者蒙文通教授纪念会的龙泉驿长松寺墓园,邓卫中副馆长和王维明馆员参与策划、举办过祭祖盛典的新都宝光塔陵,也都是楹联展览馆。后者有方滨生、刘奇晋同馆所书楹联。

对联形式虽简,但立意、构思、用典和选句、炼字、审音、协律,却比较复杂。“联虽小技,道有大观”,要读懂楹联,必须具备一定的文化素养。

陈沫吾:成都市人民公园很能反映成都市井气和百姓生活。园中鹤鸣茶社是具有相当历史的文化场合。“鹤鸣”巨幅匾额牌坊还刻挂一副楹联:

品茗可清心,喜看草木繁荣,菊梨百相棠薇色

观今宜鉴古,乐忆江山变易,辛亥三秋己丑冬

这副《人民日报》海外版介绍的楹联,据说出自您老之手,能给我讲一讲它的含义吗?

张绍诚:联是我应约撰制、蒲宏湘先生书写的。上联首句开门见山地揭示喝茶意趣。茶社所处环境和气氛以及方桌、竹椅、茶碗、盖子、铜船子,都体现出成都茶文化特色。“品茗”比“喝茶”更有文化内涵。“清心”是品茶的目的,盖子上题 “可以清心”四字——它可以从任一字开头读下去:“以清心可,清心可以,心可以清”——算得上言简意赅、变化多端的广告词。

接着用“喜看”领起,以茶客的观点巡视周围的景物:平湖波光潋滟,浅山树木葱茏,四季鲜花次第出新;每年的菊花和荷花大展,吸引许多游客观赏,故用“草木繁荣”加以概括。第三分句突出“菊”、“梨”,用意双关:既实指这两种花木,又兼指“菊部”、“梨园”,有意引起老茶客回忆当年此园内外那些曾享盛名的戏班、剧院。成都解放后,直到“文革”以前,每逢节日和周末,茶社内总要举办曲艺音乐晚会,由省、市曲艺团著名演员李德才、李月秋、王永梭、邹忠新、盖兰芳等演出。其时座无虚席,四周站客数层,皆屏息静听,连露天舞场的鼓吹乐音都置若罔闻。吟咏此句仿佛又在观摩名角登台展示的群相,耳边音韵余响不绝如缕……棵棵紫薇偎依紫薇阁,株株海棠装饰海棠园,迎风飘摇的是那浅深不一而鲜艳绚丽的色彩,充分调动茶客的视觉和嗅觉,使他们自得乐趣而无比惬意。

下联摘《增广》名句 “观今宜鉴古” 开头,提醒我们不能忘记中华民族的光荣历史。这里原是清朝统治者的“将军花园”,因晚清成都将军玉昆允许“开放”,才让普通百姓游览消闲。辛亥革命后扩建成“少城公园”,也仅有少数亭榭园畦而已。园中“辛亥秋保路死事纪念碑”是历史的见证、珍贵的文物。它经受了叠溪大地震和日寇飞机狂轰滥炸的考验,至今巍然屹立。它检阅了四川人民抗日救亡的集会示威和成都和平解放以后的多次盛会;它教育后人勿忘志士和先烈的丰功伟绩,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旧社会鹤鸣茶社的“六腊之战”令人悲愤,是灾难深重的中国人民悲惨生活的一个侧影。和平解放后,成都人民群众真正过上自由幸福的新生活。人民公园一次又一次地扩建,空旷的泥土坝子完全绿化;仿古建筑“少城苑”楼台亭阁气象非凡。兰园、盆景园和新增的许多对联、匾额和诗词壁嵌吸引游客观赏。茶客们品茗时,面对巍峨的“辛亥秋保路死事纪念碑”,会想到它像经历世纪沧桑巨变的巨人,定然“乐于回忆江山变易”的重大史实:“辛亥秋”(1911年)清王朝被推翻,“己丑冬”(1949年12月)成都和平解放。丰碑昭示人们:一定要永远记住这些扭转乾坤的岁月;勿忘给人们带来幸福的中国共产党,勿忘那些英勇奋斗、光荣牺牲的烈士们;要继承和发扬巴蜀儿女英勇牺牲的革命精神和大无畏的英雄气概。

陈沫吾:张老,我看楹联不仅是诗中之诗,而且还是一个人文城市的文化支撑。您能否给我介绍一下楹联文化方面的知识?

张绍诚:楹联是惟独中国才有的熔诗词、书法、雕刻于一体的传统民族文学艺术形式。这两组可以独立运用的合乎对仗与声律要求的对偶文字,不等同一般对偶句。构造对联称为属对、足对、对对子。

闻一多说:“诗的实力不独包括音乐的美(音节),绘画的美(词藻),并且还有建筑的美(节的匀称和句的均齐)”,此言同样适用于由骈体文和格律诗衍生的新型文体对联。许多对联是益智迪思的良好教材,使人增进文化修养,提高审美能力。

书法是对联的载体和再加工艺术品。所以我们为名胜古迹、旅游名区、企业商店撰书楹联;甚至我们馆和兄弟馆交流、祝贺的赠品,都请馆员撰制,由书法家洪志存、周浩然、侯正荣、何崝和李永晖等同馆书写。易园楹联“易蕴乾坤至理,园藏今古珍奇”经省楹联学会会长钱来忠书写;锦里牌坊联:“锦上添花,彩溢芙蓉,辉映庙祠思树立 ;里中为市,珍列闤闠,传承文化务恢弘”经省书协主席何应辉挥毫,更增艺术魅力。

陈沫吾:张老,你们省楹联学会开展过哪些活动?

张绍诚:1986年学会成立,段可情副馆长任会长,许多馆员和我们的老师任顾问。学会及其前身从1984年起举办过多次海内外征联大奖赛,影响很大。至今大家还称赞《河清颂》获奖联:“南浦清江,一篙行万里;西川锦里,两岸照双江。”《成都晚报》也多次发表我们评介名联的文章。成都市迎接香港回归祖国名家书画大展,馆员孙琪华、高少儒、王子壮、方滨生、邓奂彰、向熹、杨正苞、蒋仁庵、刘玉珊、刘奇晋、侯正荣、李星武等的诗词书画作品参展和发表;文史馆、楹联学会与有关单位还合编了《回归颂——庆祝香港回归对联集锦》《大业辉煌——庆祝香港回归对联集锦》 《大业辉煌——庆祝澳门回归对联集锦》等专集。冯修齐副会长特约馆领导和学者蒙默、向熹、王世德、刘克生、流沙河、文伯伦、余德泉等创作或评介佳联,使会刊增色。学会荣列中国楹联学会“十军”的前茅。《天府联苑》被评为优秀会刊。更要提到, 20年来我们坚决反对降低质量的“破格论”, 中国楹联学会对此表示支持,特制定、颁布、推广了《联律通则》,让大家掌握创作、研究和评论楹联的金针玉尺。

发行国内外的、荣获国家出版总署“双效期刊”称号的《文史杂志》,从1995年到如今出版120期,平均每期至少有一至二篇介绍名联、评论对联、校勘联文、剖析歪联、讲解属对知识和技能的文章,并协助征联宣传。特别是其发表《抗震救灾中的四川省楹联学会》长文,支持宣传大爱无疆和重建家园;报道馆员和巴蜀诗书画研究会同仁参加赈灾大义卖,捐助灾区重建家园的活动,反响热烈。

省文史研究馆历届馆领导隗瀛涛、邓卫中、张在德、康济民、任杰、胡湘莲、徐万华,省政府参事室主任陈信远、唐建军不仅撰写和推荐楹联,还支持学会主编和出版楹联集。室馆蔡竞主任、何天谷馆长为《天府联苑》“把楹联写在党旗上”特刊撰书楹联。隗瀛涛、张在德馆长,陈信远、唐建军主任主编《巴蜀文化走进千家万户丛书》,鼓励馆员著书立说,安排我撰写出版了《巴蜀趣联解读》。

陈沫吾:改革开放以来,变化很大,语言环境也今非昔比。您认为年轻人学习楹联写作,要注意什么?如何才能创作出新时代的楹联?

张绍诚:楹联要与时俱进,吸收新观念、新词汇,展示或表现时代风貌,要积极响应“把楹联写到党旗上”的号召。为此,必须掌握语法和语音知识,方有能力创作楹联。要保证楹联特有的文体特征:对仗工整——结构相应,相反相成;平仄协调,相对交替。某些报刊发表的新对联,不讲平仄、对仗,虽冠以创新对联,其实是在践踏对联。

《文史杂志》和《天府联苑》发表过我读陈寅恪《与刘叔雅论国文试题》后写的《真知灼见 明辨笃行》等文章,具体阐述过对仗工整和平仄协调等论题,不再罗嗦了。

陈沫吾:你们学会当前先抓什么?

张绍诚:在主管单位省政府文史研究馆领导下,协助大中小学培养新生力量。查阅《天府联苑》和《文史杂志》以及本馆与学会主编的《血肉长城楹联集》《祖国颂楹联集》《迎奥运 扬国威楹联集》,可以看到我母校书法社的专题对联。它们由师生各自起草,讨论修改,寄给会刊;其中不乏合格成品。学会还开始实验把楹联翻译为英文。【注释】

四川省楹联学会早就表态:从实际出发,解决实际问题。我们各地楹联学会可以而且应该为中学语文教学提供咨询辅导,帮助语文教师学习并掌握对仗工整和协调平仄的技能,再把知识和技能传授给学生。学会反对像余秋雨、莫言、贾平凹、纪连海、二月河、孙丹林等人或不按规则发表他们独创的、书写的歪联,或不按规则评价对联,或信口开河,大讲道听途说的“玄龙门阵”,以哗众取宠,误人子弟。

陈沫吾:张老,感谢您在病中给我讲解和介绍这么多关于成都的楹联文化和楹联写作方面的知识。

文史研究馆目前坚持走“开门办馆”之路,在创新中求发展,在发展中求改革,在改革中求生存。馆员和特约馆员的研究与创作积极性很高。我们也在积极为馆员的学习、研究、创作等搭建平台。希望您保重身体,一如既往地关心和支持文史研究馆的建设。

注释:

中学师生创作的楹联:

汶川、北川、青川,四川地震惊环宇;

俄国、韩国、德国,各国爱心献蜀西。

大震、余震、小震,巨震焉能伤骨肉;

陆军、海军、空军,铁军常备卫人民。

共执五环,争睹赛场风采;

高擎圣火,点燃奥运激情。

老同志创作的、经陈若雷教授和张欣老师英译的楹联:

成绩说明过去, Todays score went away fast;

竞争展望未来 The competition awaits future.

李泽一 ——by Li Zeyi

奋蹄骏马驰千里

The coursers can run over thousands of miles;

展翼大鹏耀五星

The eagles can take the 5-star flag to the sky.

高显齐 ——by Gao Xianqi

小球昔动大球,全球同贺

Small balls push the globe for peace;

中国今联各国,万国长安

China goes to strong with all nations.

冯全生 ——by Feng Quansheng

张绍诚(张少成、曾任教、夕照楼、Najleto……),男,汉族,1935年1月生于四川成都。1950年参军,任进藏部队文化教员,1956年起任成都中学和高校语文教师。1995年应聘任四川省人民政府文史研究馆馆员。现为四川省人民政府文史研究馆文史资料研究会副会长、中国楹联学会顾问、 薛涛研究会名誉理事、成都世界语协会名誉理事、丙戌书画研究会顾问、中南大学楹联研究所特约研究员、《文史杂志》特约编辑、《加京华报》特约撰稿。在国内外报刊发表文史研究文章300余万字;多次任全国征联大赛评委或顾问。其所撰楹联刻制存挂于北京、西安、南宁等地及河南翰园碑林、湖南湘西草堂、浙江戚继光纪念馆、淡水寓园等处和省内一些名胜景点、著名商号,传略则收录于《中国对联大辞典》等书。著有《浅易文言文》《对联选》《巴蜀趣联解读》《锦里街名访旧》《巴蜀方言浅说》《巴蜀竹枝琐议》,主编或参编了《成都名胜楹联》《血肉长城楹联集》《迎奥运楹联集》《祖国颂楹联集》《新编德育对联集》《名联鉴赏词典》《中国名人名胜诗联鉴赏词典》《中国宗教名胜诗联词典》《常用文言书面语》等专著。

作者单位:四川省人民政府文史研究馆(成都)

猜你喜欢

文史楹联对联
孔府的年节楹联
对联知识小问答
我与楹联缘不浅
自对在对联中的作用
我怎样教写对联
『对联』一词的出处有了新发现
楹联简史三字经(八)
楹联简史三字经(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