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德育课经济价值的实现

2014-11-05谢留枝

经济研究导刊 2014年28期
关键词:经济价值德育课市场经济

谢留枝

摘 要:在当前经济体制强调以市场为导向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条件下,如何把德育工作和市场经济相结合,发挥德育课的经济价值,具有极其重要的理论与实践意义。

关键词:德育课;经济价值;市场经济

中图分类号:G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4)28-0231-02

任何社会都十分重视德育,其目的是希望培育各种优良德性的人才,这种人才对社会的德性需要的满足就是德育的社会价值。德育经济价值的实现是指德育劳动所创造的,促进了个人与社会经济增长和发展的积极效应。

在中国当前强调以市场为导向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条件下,如何把德育工作和市场经济相结合,发挥德育课的价值,特别是经济价值,具有极其重要的理论与实践意义。

一、中国当前道德教育面临的挑战

当今的中国,正处于经济体制转轨的重要时期。在改革传统的计划经济体制,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重大变革过程中,面对多种文化、价值多元化、信息传播多样化、多种价值倾向体系的抉择之间的矛盾,崇尚人格完善和追求金钱、名利之间的冲突,使得大学生无所适从,出现了信念危机、价值偏失、道德淡漠等现象,学校道德教育、价值观教育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

建设高度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中国现代化建设的主要任务,也是德育工作的目标,但是人们在思考德育与市场经济的关系时,往往持“二元”对立的观点,即把经济与德育看作两个彼此独立互不联系的活动。如认为市场经济以等价交换为原则,然而它并不能成为人际交往的普遍原则。又如,市场崇尚竞争,但它不能演变为生活中的弱肉强食。

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实践对整个社会产生了巨大的冲击,它影响到人们的道德观念、道德实践,进而也影响到以社会道德实践为基础的学校德育活动。

二、加强德育的必要性

首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实践要求德育培养具有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精神的人。一定的经济活动反映了一定的主体精神,一定的经济活动又要求具有一定主体精神的人。我们搞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无非就是为了发展生产力,生产力发展、经济关系发展与人的发展的一致性,决定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必然也体现了一定的人的主体精神——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精神。既然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人的一定的主体精神的体现,那么搞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必然也要求具有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精神的人,通过德育来塑造具有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精神意识和社会主义道德精神的人,服务社会,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给现时代的德育提出的根本性的问题。

其次,中国传统文化需要通过德育传承下去。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和崇高的道德观念需要通过德育特别是学校的德育课进行传承。学校德育课是对学生进行优良传统文化教育的主要阵地,也是进行国民素质教育的重要渠道。

第三,大学生内心道德境界、道德知识、道德行为需要德育过程来构建。大学生已经在人生最初的过程中受到各种各样的影响,形成了一定的观点和行为规范,通过德育,可使其发展良好的观念和行为,改造大学生已形成的错误观念和行为准则,为其建构良好的思想道德境界。同时,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立与发展,大学生的思想观念、价值取向、思维方式、行为规范等都发生了深刻变化,对德育工作的需要更是多层次、多方位。

三、德育经济价值的实现的途径

1.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精神与学校德育相结合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精神体现了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中国人民在改造客观世界的过程中,自身主观世界改造所获得的新发展。德育是塑造人的活动,德育所应当塑造的人是社会实践,尤其是经济实践活动中所需要的人,所以当前的学校德育应当努力塑造具有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精神的人,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活动与当前学校德育必须统一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精神,

2.德育的个人需求与社会需求的统一

德育的个人需求是种内在的需求,是受德育者对自身道德素养的提高的要求,而德育的社会需求具有整体性,着眼于整个社会中的所有人的道德要求,是基于个体要求之上的。 德育的个人需求和社会需求是有统一性的,德育的社会需求是立足于德育对象的需求之上的。正是德育的个人需求构成了社会的需求,而社会需求又为受德育者的需求划了范围,使其发展不会偏离方向。

德育价值的实现主要在于个人价值的实现和社会价值的实现。德育的个人价值的实现是德育的社会价值实现的基础。如果我们把德育的社会价值的实现比作人生的最高理想,那么德育的社会价值就好像每个阶段的目标,而德育的个人价值就像每个阶段的实际行动,只有用实际行动逐步实现每个阶段的目标,才能逐渐实现人生的最高理想。

参考文献:

[1]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2] 孙喜亭.教育原理[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

[3] 万俊人.论市场经济的道德维度[J].中国社会科学,2000,(2).

[4] 罗国杰,夏伟东.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

[5] 毛泽东著作选读(下册)[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6.

[责任编辑 王晓燕]endprint

摘 要:在当前经济体制强调以市场为导向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条件下,如何把德育工作和市场经济相结合,发挥德育课的经济价值,具有极其重要的理论与实践意义。

关键词:德育课;经济价值;市场经济

中图分类号:G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4)28-0231-02

任何社会都十分重视德育,其目的是希望培育各种优良德性的人才,这种人才对社会的德性需要的满足就是德育的社会价值。德育经济价值的实现是指德育劳动所创造的,促进了个人与社会经济增长和发展的积极效应。

在中国当前强调以市场为导向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条件下,如何把德育工作和市场经济相结合,发挥德育课的价值,特别是经济价值,具有极其重要的理论与实践意义。

一、中国当前道德教育面临的挑战

当今的中国,正处于经济体制转轨的重要时期。在改革传统的计划经济体制,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重大变革过程中,面对多种文化、价值多元化、信息传播多样化、多种价值倾向体系的抉择之间的矛盾,崇尚人格完善和追求金钱、名利之间的冲突,使得大学生无所适从,出现了信念危机、价值偏失、道德淡漠等现象,学校道德教育、价值观教育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

建设高度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中国现代化建设的主要任务,也是德育工作的目标,但是人们在思考德育与市场经济的关系时,往往持“二元”对立的观点,即把经济与德育看作两个彼此独立互不联系的活动。如认为市场经济以等价交换为原则,然而它并不能成为人际交往的普遍原则。又如,市场崇尚竞争,但它不能演变为生活中的弱肉强食。

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实践对整个社会产生了巨大的冲击,它影响到人们的道德观念、道德实践,进而也影响到以社会道德实践为基础的学校德育活动。

二、加强德育的必要性

首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实践要求德育培养具有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精神的人。一定的经济活动反映了一定的主体精神,一定的经济活动又要求具有一定主体精神的人。我们搞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无非就是为了发展生产力,生产力发展、经济关系发展与人的发展的一致性,决定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必然也体现了一定的人的主体精神——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精神。既然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人的一定的主体精神的体现,那么搞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必然也要求具有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精神的人,通过德育来塑造具有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精神意识和社会主义道德精神的人,服务社会,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给现时代的德育提出的根本性的问题。

其次,中国传统文化需要通过德育传承下去。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和崇高的道德观念需要通过德育特别是学校的德育课进行传承。学校德育课是对学生进行优良传统文化教育的主要阵地,也是进行国民素质教育的重要渠道。

第三,大学生内心道德境界、道德知识、道德行为需要德育过程来构建。大学生已经在人生最初的过程中受到各种各样的影响,形成了一定的观点和行为规范,通过德育,可使其发展良好的观念和行为,改造大学生已形成的错误观念和行为准则,为其建构良好的思想道德境界。同时,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立与发展,大学生的思想观念、价值取向、思维方式、行为规范等都发生了深刻变化,对德育工作的需要更是多层次、多方位。

三、德育经济价值的实现的途径

1.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精神与学校德育相结合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精神体现了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中国人民在改造客观世界的过程中,自身主观世界改造所获得的新发展。德育是塑造人的活动,德育所应当塑造的人是社会实践,尤其是经济实践活动中所需要的人,所以当前的学校德育应当努力塑造具有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精神的人,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活动与当前学校德育必须统一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精神,

2.德育的个人需求与社会需求的统一

德育的个人需求是种内在的需求,是受德育者对自身道德素养的提高的要求,而德育的社会需求具有整体性,着眼于整个社会中的所有人的道德要求,是基于个体要求之上的。 德育的个人需求和社会需求是有统一性的,德育的社会需求是立足于德育对象的需求之上的。正是德育的个人需求构成了社会的需求,而社会需求又为受德育者的需求划了范围,使其发展不会偏离方向。

德育价值的实现主要在于个人价值的实现和社会价值的实现。德育的个人价值的实现是德育的社会价值实现的基础。如果我们把德育的社会价值的实现比作人生的最高理想,那么德育的社会价值就好像每个阶段的目标,而德育的个人价值就像每个阶段的实际行动,只有用实际行动逐步实现每个阶段的目标,才能逐渐实现人生的最高理想。

参考文献:

[1]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2] 孙喜亭.教育原理[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

[3] 万俊人.论市场经济的道德维度[J].中国社会科学,2000,(2).

[4] 罗国杰,夏伟东.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

[5] 毛泽东著作选读(下册)[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6.

[责任编辑 王晓燕]endprint

摘 要:在当前经济体制强调以市场为导向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条件下,如何把德育工作和市场经济相结合,发挥德育课的经济价值,具有极其重要的理论与实践意义。

关键词:德育课;经济价值;市场经济

中图分类号:G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4)28-0231-02

任何社会都十分重视德育,其目的是希望培育各种优良德性的人才,这种人才对社会的德性需要的满足就是德育的社会价值。德育经济价值的实现是指德育劳动所创造的,促进了个人与社会经济增长和发展的积极效应。

在中国当前强调以市场为导向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条件下,如何把德育工作和市场经济相结合,发挥德育课的价值,特别是经济价值,具有极其重要的理论与实践意义。

一、中国当前道德教育面临的挑战

当今的中国,正处于经济体制转轨的重要时期。在改革传统的计划经济体制,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重大变革过程中,面对多种文化、价值多元化、信息传播多样化、多种价值倾向体系的抉择之间的矛盾,崇尚人格完善和追求金钱、名利之间的冲突,使得大学生无所适从,出现了信念危机、价值偏失、道德淡漠等现象,学校道德教育、价值观教育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

建设高度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中国现代化建设的主要任务,也是德育工作的目标,但是人们在思考德育与市场经济的关系时,往往持“二元”对立的观点,即把经济与德育看作两个彼此独立互不联系的活动。如认为市场经济以等价交换为原则,然而它并不能成为人际交往的普遍原则。又如,市场崇尚竞争,但它不能演变为生活中的弱肉强食。

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实践对整个社会产生了巨大的冲击,它影响到人们的道德观念、道德实践,进而也影响到以社会道德实践为基础的学校德育活动。

二、加强德育的必要性

首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实践要求德育培养具有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精神的人。一定的经济活动反映了一定的主体精神,一定的经济活动又要求具有一定主体精神的人。我们搞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无非就是为了发展生产力,生产力发展、经济关系发展与人的发展的一致性,决定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必然也体现了一定的人的主体精神——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精神。既然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人的一定的主体精神的体现,那么搞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必然也要求具有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精神的人,通过德育来塑造具有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精神意识和社会主义道德精神的人,服务社会,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给现时代的德育提出的根本性的问题。

其次,中国传统文化需要通过德育传承下去。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和崇高的道德观念需要通过德育特别是学校的德育课进行传承。学校德育课是对学生进行优良传统文化教育的主要阵地,也是进行国民素质教育的重要渠道。

第三,大学生内心道德境界、道德知识、道德行为需要德育过程来构建。大学生已经在人生最初的过程中受到各种各样的影响,形成了一定的观点和行为规范,通过德育,可使其发展良好的观念和行为,改造大学生已形成的错误观念和行为准则,为其建构良好的思想道德境界。同时,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立与发展,大学生的思想观念、价值取向、思维方式、行为规范等都发生了深刻变化,对德育工作的需要更是多层次、多方位。

三、德育经济价值的实现的途径

1.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精神与学校德育相结合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精神体现了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中国人民在改造客观世界的过程中,自身主观世界改造所获得的新发展。德育是塑造人的活动,德育所应当塑造的人是社会实践,尤其是经济实践活动中所需要的人,所以当前的学校德育应当努力塑造具有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精神的人,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活动与当前学校德育必须统一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精神,

2.德育的个人需求与社会需求的统一

德育的个人需求是种内在的需求,是受德育者对自身道德素养的提高的要求,而德育的社会需求具有整体性,着眼于整个社会中的所有人的道德要求,是基于个体要求之上的。 德育的个人需求和社会需求是有统一性的,德育的社会需求是立足于德育对象的需求之上的。正是德育的个人需求构成了社会的需求,而社会需求又为受德育者的需求划了范围,使其发展不会偏离方向。

德育价值的实现主要在于个人价值的实现和社会价值的实现。德育的个人价值的实现是德育的社会价值实现的基础。如果我们把德育的社会价值的实现比作人生的最高理想,那么德育的社会价值就好像每个阶段的目标,而德育的个人价值就像每个阶段的实际行动,只有用实际行动逐步实现每个阶段的目标,才能逐渐实现人生的最高理想。

参考文献:

[1]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2] 孙喜亭.教育原理[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

[3] 万俊人.论市场经济的道德维度[J].中国社会科学,2000,(2).

[4] 罗国杰,夏伟东.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

[5] 毛泽东著作选读(下册)[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6.

[责任编辑 王晓燕]endprint

猜你喜欢

经济价值德育课市场经济
市场经济下工程项目的招投标管理
财政税收在市场经济发展中的作用
市场经济
应用多媒体技术 创新中职德育课
中职德育课培养学生积极心理品质的实践研究
关于对市场经济的认识
从当下油画市场视角浅析油画创作
经济外语类人才的企业价值
关于《教育的经济价值》的若干思考
基于CVM的商埠文化资源经济价值评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