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加强生态文明建设,不断提升沈阳市生态文明水平的对策建议
2014-11-05曹东波
曹东波
摘 要:生态批评是在全球性日益恶化的生态环境和日益深化的生态危机的语境下,在文学批评领域掀起的一股 “绿色” 批评浪潮。从生态批评视角,唤醒人们的生态保护意识,倡导人们建构一种以生态整体利益为宗旨的自然的、生态的、绿色的、可持续的价值观和生活方式。同时结合沈阳市的具体情况,探讨城市生态文明建设策略,从而搞好生态保护和建设,加快城市生态文明建设的步伐,使沈阳市的生态旅游真正走上可持续发展之路。
关键词:生态批评;生态文明;生态旅游
中图分类号:F124.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4)28-0212-02
一、生态批评理论
生态批评(Eco-criticism)是在全球性日益恶化的生态环境和日益深化的生态危机的语境下、在目前风起云涌的绿色运动的感召下,在文学批评领域掀起的一股“绿色”批评浪潮。生态批评产生的主要原因是生态危机的日益加剧。针对日益加剧的生态危机,经济、政治、文化等领域迅速做出反应。生态危机的实质是人性危机,是人们生活方式、价值取向、自然观方面的危机。正如历史学家唐纳德·武斯特(Donald Worster)所说:
生态批评不仅要解放大自然,而且还倡导回归自然,返璞归真,还人性以自然状态,建设人的精神生态,从而解决人的异化问题,提倡精神生态与自然生态的良性互动。它不仅要解构人类中心主义的价值观和生活方式,还要建构一种以生态整体利益为宗旨的自然的、生态的、绿色的、可持续的价值观和生活方式,重建一种新型的人与自然关系。
二、城市生态文明建设的紧迫性和重要性
中共十八大报告中首次把“美丽中国”作为未来生态文明建设的宏伟目标,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引起了全国人民的共鸣。可见城市生态文明建设的紧迫性和重要性。
1.生态文明建设的紧迫性。21世纪最紧迫的问题很可能就是地球环境的承受力的问题。在发展经济的过程中,人类充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让自然屈服于人类的意愿。但是人类却忽视了地球上的自然资源的有限,有些资源用掉一点就少一点,再生的可能性是极小的。比如石油的资源就是不可再生的,而水资源虽然可以通过各种途径使其再生,但价格却是十分昂贵的。因此对自然资源的过分利用总有一天会使地球上的资源消耗殆尽,从而最终导致大自然对人类的无情报复。因此我们更应该关注生态文明的建设及其对我们国家的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作用。我们就要首先反思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从自然生态的角度来反拨人类中心主义的专断和排他意识,使人们重新树立尊重自然、爱护生态环境的理念。
2.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性。首先,生态文明是对以往文明的反思和扬弃。工业革命带来了人类社会的进步与发展,但在西方文明为主导的发展思路之下,大规模的无序的人类活动打破了自然界的生态平衡和生态结构,深刻影响和改变着地球生态系统的演变路径和方向,对人类生存安全构成了极其严峻的挑战。其次,生态文明是对现有文明的整合与重塑。生态文明是社会文明在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融合的过程中的扩展与延伸,是社会文明的生态化表现。因此,沈阳市提出了创建北方最佳城市环境的目标,今年将全面启动生态城市的建设。经过不懈努力,沈阳市具有了“全国卫生城市”、“国家园林绿化城市”、全国十大“安静城市”、“国家森林城市”、“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国家环保模范城市”等称号。此外,沈阳被国际园艺者协会(AIPH)确定为2006世界园艺博览会举办城市,这充分说明了沈阳的生态环境已经得到了世界的肯定。但是,搞好生态建设任重而道远。
三、城市生态文明建设的策略
1.大力加强公民素质教育,培养生态文明意识。提高人们生态道德修养要树立新的系统观、价值观、经济观、消费观、科技观,营造培育全民生态道德意识的社会氛围,还须建立完善的环保教育机制,尤其要抓好学校教育的环节,特别要重视青少年生态道德意识的培育和提高。作为高校教育工作者应该着眼校园文化建设,为实现“美丽中国”目标贡献自己的力量。学校要营造良好的社会交际环境,保持良好的社会秩序,树立良好的学风和教,这将提供一个和谐校园建设的坚实的人文基础。生态教育应该有一个整体的视觉,更要重视所有的共混物的人—环境教育为和谐的整体。提高人们的生态伦理必须建立新的系统概念,价值观、经济观、消费观、科学技术观;创建国家生态道德意识培养的社会氛围,还应完善环境教育机制的建立,特别要关注学校教育环节;特别是,应注重生态道德意识的培养和青少年。因此,学校应开设相关选修课程,让学生了解生态学是十分必要的,从而培养他们的生态保护意识。
2.调整优化产业结构步伐,产业发展须与区域的资源环境承载力相协调。我们要加快形成有利于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产业结构,使整个经济发展模式更加科学化、生态化。工业和农业应大力发展生态化,绿色化,实现降低能源消耗、减少污染,坚持走中国特色新兴工业化和现代化农业道路。
沈阳是中国东北地区的经济、文化、交通和商贸中心,也是全国的工业重镇和历史文化名城,沈阳应该在其自然资源、生态环境等众多优越条件的基础上,对制约其发展生态旅游的不利因素给予高度重视。应加大资金投入、有序地进行开发、提高市民环保意识、完善生态旅游管理制度、搞好生态保护和建设,使沈阳市的生态旅游真正走上可持续发展之路。生态旅游是以可持续发展为指导思想,以保护生态环境为目的的一种新兴旅游形式,是未来旅游行业的发展潮流。沈阳自然和人文旅游资源丰富,每年接待数以万计的游客。发展生态旅游应成为沈阳建设生态城市的一个重要方面,它不仅能增加就业机会,活跃地区经济,而且能有效地保护旅游区的自然生态环境和人文景观,提升城市形象和影响力,真正实现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的统一。沈阳市顺应了这一潮流,植树造林,增加绿化面积,改善生态环境,全面启动生态城市的建设,为沈阳市开展生态旅游做好充分的准备。沈阳市民将是生态旅游的直接受益者。生态旅游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沈阳世园会的主题是“我们与自然和谐共生”,即表明了沈阳市对发展生态旅游的重视。
四、群策群力,倡导构建新型消费模式,共同推动沈阳市生态文明建设
一是利用广播、电视、报刊、网络、讲座、社区活动等多种形式积极宣传生态文明城市建设的重要意义。建立完善的公众参与机制,充分发挥民主监督作用。引导人们应按照“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的原则,促进能源资源循环式利用,形成绿色生产与绿色消费之间的良性互动,形成“环保节约光荣、污染浪费可耻”的社会风尚,营造有利于生态文明建设的社会氛围。提倡新的消费模式,能够帮助人们摆脱无止境的物质欲望追求,引导人与自然和谐共处,从而切实地把党和国家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要求落实到每个单位、每个家庭,真正做到力行生态文明理念。
五、结语
生态文明的建设需要将工业化对自然的破坏以及人类回归自然寻求美和崇高的行动结合起来。生态批评不能仅停留在人与自然关系显在方面的批判,而应将批评的视角向人的心灵深处延伸。将人与自然地关系归置到人与整个心灵世界加以对照,树立绿色生态理念,以构成人与自然的和谐。在生态危机日益严重的今天,生态批评在引导人们尊重自然、热爱自然、回归自然天性、构建绿色的生活方式方面将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 Donald Worster.The Wealth of Nature.Oxford University Press,USA 1994:26-27.
[2] 沈阳市政府.模范生态城市,旅游观光城市[EB/OL].http://www.shenyang.gov.cn/.
[3] 王秀明,许桂兰.论中国生态旅游经济及其发展[J].旅游经济,2006,(1):165-166.
[4] http://wenku.baidu.com/view/1e5807c75fbfc77da269b1b2.html.
[责任编辑 安世友]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