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时间压力对沉浸体验影响的内在机理

2014-11-05林忠郑世林

财经问题研究 2014年9期

林忠 郑世林

摘要:厘清工作场所中时间压力对沉浸体验的影响机理,对提升组织的转型适应性水平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通过对中国20家企业的347位员工进行问卷调查,探索时间压力对员工沉浸体验的影响机理,特别是促进性焦虑的中介作用与决策权力的调节作用。研究结果显示:在工作场所中,时间压力对沉浸体验具有正向影响;促进性焦虑在时间压力与沉浸体验之间具有部分中介作用;决策权力对时间压力与沉浸体验之间的关系具有调节作用;决策权力调节了促进性焦虑在时间压力与沉浸体验之间的中介作用。

关键词:时间压力;沉浸体验;促进性焦虑;决策权力;工作场所

中图分类号:F27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0176X(2014)09010707

一、问题的提出

在中国处于经济全面转型的情境下,很多组织提高转型适应性的主要方法是增加员工的工作内容或提高任务负荷,以致员工经常面临“时间紧、任务重”的困境,从而使员工处于时间压力(Time Pressure)的状态中。很多学者认为,当员工经历时间压力时,会产生负面情绪,并对工作的积极性、创造性与满意度等造成消极影响。但是,伴随着积极组织行为学的快速发展,近年来,已有越来越多的学者开始关注时间压力的良性作用,诸如其对工作绩效、创新行为与决策质量等所具有的积极影响。已有研究表明,时间压力实际上是一种挑战性压力,而挑战性压力有利于个体积极工作并对其发展有益,且这类压力有助于员工形成与工作相关的沉浸体验。进一步讲,处于沉浸体验中的员工能增加工作质量并提高组织绩效。也就是说,时间压力与沉浸体验之间存在着必然联系。虽然时间压力是一种最普遍、最常见的压力源,沉浸体验(Flow Experience)又是积极组织行为学领域的核心构念,但学术界尚缺乏对这二者之间关系的研究,尤其是缺乏时间压力对沉浸体验影响机理的探索。与此同时,学者们对沉浸体验的内部结构也存在较大争议,存在很多理论模型。例如,沉浸体验的三阶段模型、四区间模型、八区间模型与九因子模型等。不仅如此,这些结论主要是在西方发达国家的组织情境下进行研究得出,尚缺乏以中国组织为背景的本土沉浸体验结构检验。

综上所述,本文认为,研究中国转型经济情境下的沉浸体验内部结构,并在积极组织行为学的视角下分析时间压力对沉浸体验影响的内在机理是十分必要的。目前,学术界重点关注研究者是否使用了中介变量与调节变量,从而得到不同的研究结论。因此,本文在探索时间压力对沉浸体验影响的内在机理时,借鉴了心理学与教育学中的相关文献,通过设立全新的中介变量——促进性焦虑(Facilitating Anxiety),旨在更科学地揭示时间压力与沉浸体验之间的关系。此外,本文还提出了影响时间压力与沉浸体验之间关系的重要调节变量——决策权力(Decision Authority),试图能在更深的层次上厘清时间压力对沉浸体验影响的内在机理。

二、理论与假设

1.时间压力对沉浸体验的直接影响

时间压力理论源于生理学领域,但随着学术界对时间压力理论的持续研究,该理论引起了更多领域学者的关注。人们在日常的工作情境中会经常面对时间压力,例如完成工作报告的最后期限。Ariely和Zakay指出,时间压力是由个体完成任务的时间被缩短而引起的,但这种客观的时间限制需要依靠主观的个体知觉,并且存在相应的情绪体验才可以真正感受到[1]。相应地,沉浸体验理论源于心理学领域,此概念一经提出,便迅速成为学者们研究的焦点问题,并由心理学逐步扩展至音乐、教育、运动、游戏与管理等领域。因为不同领域的学者对沉浸体验的研究角度不同,所以人们对沉浸体验的理解也有所差异。在中国,有些学者又将Flow Experience译为流畅体验或心流体验。Csikszentmihalyi认为,沉浸体验是人们面对的挑战与拥有的技能平衡时全身心进入活动时的一种快乐状态。在这种状态下,人们会出现无意识感,似乎其它事情都不重要,只有所从事的活动才是最重要的,而且对这种感觉特别享受,驱使人们不惜任何代价去寻求再次体验这种状态[2]。关于沉浸体验的内部结构,学术界虽有分歧,但大多数学者接受沉浸体验具有9个维度的观点,即挑战—技能平衡、行动—意识融合、清楚的目标、明确的反馈、专注任务、潜在的控制感、失去自我意识、时间感扭曲与自觉体验。需要注意的是,不同个体的沉浸体验会产生相异的结果。此外,Karau和Kelly指出,时间压力会使个体的注意力聚焦,当时间压力增加时,与实现目标相关的工作特征会得到个体的高度重视,而与实现目标相对无关的工作特征会被个体忽视,由此促成问题的解决[3]。人们在经历生活中的深层次满足与愉悦时会产生一种积极体验,或者人们处于一种意识协调有序的状态,而且不管在做何种事情,都渴望继续下去,去得到并享受这种体验。在此过程中,个体的时间意识与自我意识会消失,持续产生入迷,实际上这就是沉浸体验[4]。正是由于时间压力的这些特点,当员工经历时间压力时,若其能够清楚明确自己的工作目标,并专注于问题的解决,就有可能产生时间感扭曲。需要指出的是,清楚的目标、专注任务与时间感扭曲正是沉浸体验包含的重要维度。

2.促进性焦虑的中介作用

焦虑理论源于存在主义哲学,后来又陆续出现了精神分析、行为主义与认知理论等流派。学术界对焦虑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前因变量与结果变量上,例如焦虑与成就动机、性别类型、认知方式、人格特质等变量之间关系的研究。但是,将焦虑作为中介变量的研究鲜有出现。对于焦虑的分类,Alpert和Haber指出,焦虑分为促进性焦虑与阻碍性焦虑两种类型。顾名思义,促进性焦虑是指有益于个体,并发挥积极作用的焦虑;阻碍性焦虑是指不利于个体,并具有消极作用的焦虑[5]。不过令人遗憾的是,虽然Alpert和Haber的观点提出已久,但国内外学术界对促进性焦虑与阻碍性焦虑的研究主要局限在学习领域,而且关注的重点大多集中在阻碍性焦虑。这一事实,与工作压力理论研究所呈现出的由消极到积极、由静态到动态、由被动到主动的发展趋势[6]形成了强烈的反差。鉴于此,本文将促进性焦虑作为研究的中介变量是一种有益的尝试。另外,Karasek构建的JDC模型将压力研究从心理学领域引入管理学领域,其构建的动态模型则首次强调了工作压力的学习效应。因此,基于积极组织行为学的视角,将同时属于学习领域与压力领域的促进性焦虑引入工作场所进行研究,显然是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已有研究表明,适当程度的焦虑水平能够提高个体的警惕性,使其更快地知觉和处理环境中的潜在威胁,从而能提高个体的生存适应性[7]。这无疑表明,促进性焦虑对组织与个人的发展都具有重要作用。例如,企业的研发人员为了使新产品早日上市,具备先发优势,不得不经常“赶工期”,于是产生了焦虑,而在这种焦虑相伴下产生的动力有时恰恰可以提高员工的工作质量与速度。类似这样的例子在现实生活中比比皆是。

对于时间压力与焦虑的关系,Hockey和Hamilton认为,时间压力是个体层面对时间限制所产生的一种情绪或情感反应,它可以使个体感到焦虑,并影响到工作效果与效率[8]。也有学者认为,时间压力是个体由于完成工作的时间越来越紧迫所形成的焦虑[9]。更有甚者,还有人把我们这个时代称之为“焦虑的年代”。本文认为,工作场所中的焦虑是个体在时间压力下产生的包括促进性焦虑与阻碍性焦虑在内的一种心理和生理反应。此外,中西方员工的工作压力源大体相同,压力对绩效有着重要影响,如果管理者对员工的工作压力问题处理不当,将会使组织付出巨大代价。另外,Csikszentmihalyi认为,当挑战与技能平衡时,个体则会进入沉浸体验状态;当挑战与技能失衡程度相对较大时,个体则会进入焦虑状态[2]。不可忽视的是,当挑战与技能都较高时,个体倾向于重复产生沉浸体验。由此看来,促进性焦虑实际上是挑战—技能交互作用情境下的一种暂时状态,即个体产生焦虑后,伴随着挑战与技能的良性互动,个体会进入沉浸体验状态。

摘要:厘清工作场所中时间压力对沉浸体验的影响机理,对提升组织的转型适应性水平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通过对中国20家企业的347位员工进行问卷调查,探索时间压力对员工沉浸体验的影响机理,特别是促进性焦虑的中介作用与决策权力的调节作用。研究结果显示:在工作场所中,时间压力对沉浸体验具有正向影响;促进性焦虑在时间压力与沉浸体验之间具有部分中介作用;决策权力对时间压力与沉浸体验之间的关系具有调节作用;决策权力调节了促进性焦虑在时间压力与沉浸体验之间的中介作用。

关键词:时间压力;沉浸体验;促进性焦虑;决策权力;工作场所

中图分类号:F27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0176X(2014)09010707

一、问题的提出

在中国处于经济全面转型的情境下,很多组织提高转型适应性的主要方法是增加员工的工作内容或提高任务负荷,以致员工经常面临“时间紧、任务重”的困境,从而使员工处于时间压力(Time Pressure)的状态中。很多学者认为,当员工经历时间压力时,会产生负面情绪,并对工作的积极性、创造性与满意度等造成消极影响。但是,伴随着积极组织行为学的快速发展,近年来,已有越来越多的学者开始关注时间压力的良性作用,诸如其对工作绩效、创新行为与决策质量等所具有的积极影响。已有研究表明,时间压力实际上是一种挑战性压力,而挑战性压力有利于个体积极工作并对其发展有益,且这类压力有助于员工形成与工作相关的沉浸体验。进一步讲,处于沉浸体验中的员工能增加工作质量并提高组织绩效。也就是说,时间压力与沉浸体验之间存在着必然联系。虽然时间压力是一种最普遍、最常见的压力源,沉浸体验(Flow Experience)又是积极组织行为学领域的核心构念,但学术界尚缺乏对这二者之间关系的研究,尤其是缺乏时间压力对沉浸体验影响机理的探索。与此同时,学者们对沉浸体验的内部结构也存在较大争议,存在很多理论模型。例如,沉浸体验的三阶段模型、四区间模型、八区间模型与九因子模型等。不仅如此,这些结论主要是在西方发达国家的组织情境下进行研究得出,尚缺乏以中国组织为背景的本土沉浸体验结构检验。

综上所述,本文认为,研究中国转型经济情境下的沉浸体验内部结构,并在积极组织行为学的视角下分析时间压力对沉浸体验影响的内在机理是十分必要的。目前,学术界重点关注研究者是否使用了中介变量与调节变量,从而得到不同的研究结论。因此,本文在探索时间压力对沉浸体验影响的内在机理时,借鉴了心理学与教育学中的相关文献,通过设立全新的中介变量——促进性焦虑(Facilitating Anxiety),旨在更科学地揭示时间压力与沉浸体验之间的关系。此外,本文还提出了影响时间压力与沉浸体验之间关系的重要调节变量——决策权力(Decision Authority),试图能在更深的层次上厘清时间压力对沉浸体验影响的内在机理。

二、理论与假设

1.时间压力对沉浸体验的直接影响

时间压力理论源于生理学领域,但随着学术界对时间压力理论的持续研究,该理论引起了更多领域学者的关注。人们在日常的工作情境中会经常面对时间压力,例如完成工作报告的最后期限。Ariely和Zakay指出,时间压力是由个体完成任务的时间被缩短而引起的,但这种客观的时间限制需要依靠主观的个体知觉,并且存在相应的情绪体验才可以真正感受到[1]。相应地,沉浸体验理论源于心理学领域,此概念一经提出,便迅速成为学者们研究的焦点问题,并由心理学逐步扩展至音乐、教育、运动、游戏与管理等领域。因为不同领域的学者对沉浸体验的研究角度不同,所以人们对沉浸体验的理解也有所差异。在中国,有些学者又将Flow Experience译为流畅体验或心流体验。Csikszentmihalyi认为,沉浸体验是人们面对的挑战与拥有的技能平衡时全身心进入活动时的一种快乐状态。在这种状态下,人们会出现无意识感,似乎其它事情都不重要,只有所从事的活动才是最重要的,而且对这种感觉特别享受,驱使人们不惜任何代价去寻求再次体验这种状态[2]。关于沉浸体验的内部结构,学术界虽有分歧,但大多数学者接受沉浸体验具有9个维度的观点,即挑战—技能平衡、行动—意识融合、清楚的目标、明确的反馈、专注任务、潜在的控制感、失去自我意识、时间感扭曲与自觉体验。需要注意的是,不同个体的沉浸体验会产生相异的结果。此外,Karau和Kelly指出,时间压力会使个体的注意力聚焦,当时间压力增加时,与实现目标相关的工作特征会得到个体的高度重视,而与实现目标相对无关的工作特征会被个体忽视,由此促成问题的解决[3]。人们在经历生活中的深层次满足与愉悦时会产生一种积极体验,或者人们处于一种意识协调有序的状态,而且不管在做何种事情,都渴望继续下去,去得到并享受这种体验。在此过程中,个体的时间意识与自我意识会消失,持续产生入迷,实际上这就是沉浸体验[4]。正是由于时间压力的这些特点,当员工经历时间压力时,若其能够清楚明确自己的工作目标,并专注于问题的解决,就有可能产生时间感扭曲。需要指出的是,清楚的目标、专注任务与时间感扭曲正是沉浸体验包含的重要维度。

2.促进性焦虑的中介作用

焦虑理论源于存在主义哲学,后来又陆续出现了精神分析、行为主义与认知理论等流派。学术界对焦虑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前因变量与结果变量上,例如焦虑与成就动机、性别类型、认知方式、人格特质等变量之间关系的研究。但是,将焦虑作为中介变量的研究鲜有出现。对于焦虑的分类,Alpert和Haber指出,焦虑分为促进性焦虑与阻碍性焦虑两种类型。顾名思义,促进性焦虑是指有益于个体,并发挥积极作用的焦虑;阻碍性焦虑是指不利于个体,并具有消极作用的焦虑[5]。不过令人遗憾的是,虽然Alpert和Haber的观点提出已久,但国内外学术界对促进性焦虑与阻碍性焦虑的研究主要局限在学习领域,而且关注的重点大多集中在阻碍性焦虑。这一事实,与工作压力理论研究所呈现出的由消极到积极、由静态到动态、由被动到主动的发展趋势[6]形成了强烈的反差。鉴于此,本文将促进性焦虑作为研究的中介变量是一种有益的尝试。另外,Karasek构建的JDC模型将压力研究从心理学领域引入管理学领域,其构建的动态模型则首次强调了工作压力的学习效应。因此,基于积极组织行为学的视角,将同时属于学习领域与压力领域的促进性焦虑引入工作场所进行研究,显然是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已有研究表明,适当程度的焦虑水平能够提高个体的警惕性,使其更快地知觉和处理环境中的潜在威胁,从而能提高个体的生存适应性[7]。这无疑表明,促进性焦虑对组织与个人的发展都具有重要作用。例如,企业的研发人员为了使新产品早日上市,具备先发优势,不得不经常“赶工期”,于是产生了焦虑,而在这种焦虑相伴下产生的动力有时恰恰可以提高员工的工作质量与速度。类似这样的例子在现实生活中比比皆是。

对于时间压力与焦虑的关系,Hockey和Hamilton认为,时间压力是个体层面对时间限制所产生的一种情绪或情感反应,它可以使个体感到焦虑,并影响到工作效果与效率[8]。也有学者认为,时间压力是个体由于完成工作的时间越来越紧迫所形成的焦虑[9]。更有甚者,还有人把我们这个时代称之为“焦虑的年代”。本文认为,工作场所中的焦虑是个体在时间压力下产生的包括促进性焦虑与阻碍性焦虑在内的一种心理和生理反应。此外,中西方员工的工作压力源大体相同,压力对绩效有着重要影响,如果管理者对员工的工作压力问题处理不当,将会使组织付出巨大代价。另外,Csikszentmihalyi认为,当挑战与技能平衡时,个体则会进入沉浸体验状态;当挑战与技能失衡程度相对较大时,个体则会进入焦虑状态[2]。不可忽视的是,当挑战与技能都较高时,个体倾向于重复产生沉浸体验。由此看来,促进性焦虑实际上是挑战—技能交互作用情境下的一种暂时状态,即个体产生焦虑后,伴随着挑战与技能的良性互动,个体会进入沉浸体验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