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象部门固定资产管理探讨
2014-11-04李燕
李燕
摘要:气象部门是科技型、基础性的公益事业单位,固定资产是气象部门完成各项科研活动的基础,也是气象部门在深化改革过程中实现现代化、服务人民生活和社会经济活动的物质保障。本文分析了气象部门固定资产管理的现状,在此基础上提出存在的问题,并积极探讨解决相关问题的措施。
关键词:气象部门 固定资产 问题 管理措施
气象部门固定资产是气象业务不断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是气象部门履行社会职能、提供全方位气象服务不可缺少的前提条件。加强气象部门的固定资产管理是气象现代化不断推进的重要保障。气象部门的单位性质决定了其固定资产属于国有资产的范畴。因此,为规范和加强气象部门国有资产的使用管理,提高资产使用效益,防止国有资产及经营收益流失,中国气象局根据有关规定,并结合气象部门实际,于2010年制定了《气象部门国有资产使用管理暂行办法》和《气象部门国有资产处置管理暂行办法》,对气象部门国有资产的使用和处置进行了详细的规定。但在实际操作中,仍然存在很多问题,作者将结合自身工作经历,对气象部门固有资产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进行阐述。
一、气象部门固定资产管理现状
气象部门固定资产管理中,普遍存在“重购建轻维护,重支出轻实物,重投资轻效益”的现象,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资金来源渠道方面
气象部门固定资产购置的资金来源包括中央财政拨款、地方财政拨款、专项资金和自由资金等。单位为了保证日常工作的进行,在购置固定资产时,存在盲目争取资金、忽略资金来源渠道的问题,这样会带来两方面不利影响,一是购置资金的重复获取,影响资金的使用效率,二是为了完成预算执行指标,重复购买设备,缺乏统筹规划。
(二)购置和保管方面
多数事业单位没有根据本单位现有的固定资产数量和需求,合理确定急需的资产购置计划,主管部门也没有建立部门内部的资产调剂制度,同时没有指定专人对所购固定资产进行验收并出具验收证明。近几年,虽然各级气象部门按照中国气象局的要求,在“国有资产管理信息系统”中建立了固定资产卡片,能够对固定资产的购置进行详细的记录,但在使用过程中,由于固定资产存放地点变动等原因,资产变动信息更新不及时,且很少进行资产的盘点和清查,导致资产损毁或遗失不能反映到固定资产账目中,导致账实不符,不能确保国有资产的安全完整。对于气象部门的一些基建项目,由于未能及时办理竣工决算手续,造成账实失真,家底不清。
(三)使用和维护方面
固定资产的使用包括单位自用,对外投资和出租、出借等。就自用而言,由于固定资产使用率不高,导致资产闲置,或者资产过度使用,影响工作效率。同时,在固定资产更新改造和维护方面投入力度小,使其性能下降,或者频繁购置新的资产,导致资源浪费,影响资产的使用效益。
(四)处置方面
一些需要变卖、报废的固定资产没有及时处置,资产挂账较多。资产处置过程中缺乏必要的审批、评估和备案,甚至部分处置收入未按照收支两条线管理上缴国库。
(五)会计监督核算方面
由于气象部门实行会计集中核算模式,单位会计核算工作移至会计核算中心,而资产仍由原单位进行管理,使得资产管理与会计核算相分离,失去了实时实地监督的优势。另外2013年新颁布的《事业单位会计制度》明确要求事业单位固定资产要按月计提折旧,但是气象部门下发的相关文件中,指出气象部门暂不计提折旧,截至目前气象部门仍未要求计提折旧,因此虚增了净资产。资产变动信息的更新和传递不及时,导致会计和财务报告信息不健全,不能真实反映固定资产的实际价值。
(六)绩效考评方面
由于固定资产的管理成效未与各单位的业绩考核挂钩,致使单位管理者和广大职工对固定资产的管理不够重视。
二、改进气象部门固定资产管理的措施
固定资产管理应本着实物量和价值量并重的原则,定期清查实物资产,完善资产管理帐表及有关资料,做到账账、账卡、账实相符,并对资产丢失、毁损等情况实行责任追究制度。
(一)认真做好预算,严格区分资金的来源渠道
完善部门预算编制、执行和报告制度。对于承担的财政投资项目应按照“谁受益,谁出资”的原则,确定购置设备的资金来源,并根据明确的项目经费预算进行设备购置,做好资产购置工作的合理规划。
(二)合理编制单位采购计划,建立固定资产统一调配机制
气象部门应根据每年的事业发展需要及综合财力情况,制定详细合理的固定资产购置计划,对新增固定资产的总体结构、规模效益进行核对,以防止新增固定资产重复购置和总体资产使用效益下降的情况发生。主管部门还应建立内部资产调剂制度,在气象部门内部实行国有资产调剂,通过制度和行政手段调剂单位内部的闲置资产,加大资产利用率,充分发挥资产的使用效益,这是防止国有资产闲置、重复购置的一项重要举措。同时,资产管理部门要完善国有资产信息管理系统,做好资产的统计、报告、分析工作,实现对固定资产的动态管理。气象部门应加强对基建项目的管理,对于已经完工的基建项目,及时办理财务竣工决算手续,及时入账,使账实相符。
(三)建立资产使用考核办法,加大资产更新升级的投入力度
资产管理部门应对设备的使用建立科学的考核办法,对于设备利用率达不到指标的应通过减少该单位设备费等措施来督促其提高使用率。还应对固定资产的使用效益进行评估,对于一些过度使用的资产应停止使用,并及时办理资产处置手续。加大资产的更新升级改造力度,提高资产的使用效益。
(四)评估资产使用效能,严格审批和备案资产处置业务
各单位应建立重大资产的跟踪管理机制,合理评估资产的使用效能,若达到了资产处置的条件,应及时办理资产处置手续,对于一般资产,可根据使用年限和使用情况综合判断。资产处置时,应遵循严格的审批手续,遵循公开、公平、公正和竞争择优的原则,对国有资产的处置收益实行“收支两条线”管理,上缴国库。
(五)加强内部控制与监督
核算单位不能重核算,轻监督,应向预算执行约束支付,以及直接监督管理等综合职能方向转变,并协同资产管理部门和内部审计部门对核算单位的资产管理进行定期不定期的盘查和监督。各单位要根据内部控制的要求,建立健全固定资产的验收、领用、使用保管和维护等管理流程,完善气象部门的固定资产管理模式。气象部门应尽早计提折旧,准确评估固定资产因自然损耗和资产贬值等原因引起的价值减损,真实反映单位的财务运营情况,在计提固定资产折旧时,应该结合固定资产的物理寿命和经济寿命,合理预计固定资产的折旧年限。
(六)量化固定资产绩效管理,纳入单位的考评体系
固定资产绩效评价是对气象部门各单位占有、使用固定资产的效果进行评定,包括其是否安全完整,是否得到了合理配置和有效使用等方面。加强固定资产管理不仅仅是对国有资产的保全,更重要的是能够提高公共资源的使用效率和效益。各单位要有专门的部门来对固定资产的管理进行监督检查,将固定资产的管理绩效纳入单位的考评体系,以提高固定资产各项管理制度的执行力。
三、结束语
为进一步提高气象防灾减灾能力,促进气象现代化建设,建立完善的社会主义公共财政体系,必须加强气象部门固定资产管理工作,提高资产使用效率,保障气象事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财政部.事业单位财务规则解读,2012
[2]刘蓓蓓.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措施[J].经济师,2009(01)
[3]浅谈气象部门固定资产管理的几点思考[J]. 财经界,2013(04)
[4]浅析基层气象部门固定资产管理[J]. 经营管理者,2013(04)
[5]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规范讲座.2013.
[6]气象部门会计核算指南(2014).2014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