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行政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与核算存在若干问题及对策
2014-11-04李东梅
李东梅
摘要:行政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与核算工作质量的高低对单位内部的经济产生直接地影响,因此必须将固定资产管理与核算作为一项长期的工作去进行。本文主要对目前行政事业固定资产的管理与核算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行阐述,结合行政事业单位的实际情况提出相关的解决问题对策,以期能够提高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和核算的有效性。
关键词:行政事业单位 固定资产 管理 核算 问题 对策
一、前言
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和进步,我国的社会经济和市场经济也出现日新月异的变化,行政事业单位的固定资产种类也逐渐变得多样化,在品质、数量和价值上都得到了很大程度地提升,使得对行政事业单位内部工作人员对单位内部日常的资产管理和核算工作的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随着财政制度改革的不断深入发展,行政事业单位资产管理与核算出现不同程度的问题现状,要求必须转变相应的资产管理和核算方式,促进行政事业单位的固定资产管理与核算水平的提升。
二、行政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与核算中的现状分析
(一)缺乏健全的资产管理制度
目前大部分的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没有建立健全相关的资产管理制度,使得无法正常有序展开资产管理工作;或者是有的单位部门没有按照相关管理部门出台的资产管理制度执行管理工作;或者有的单位部门已经建立有初步的资产管理制度,但在实际的管理工作过程未能结合自身单位资产结构的情况进行管理,使得单位固定资产的管理出现较多问题。加上部分单位内部领导层对固定资产管理没有给予足够的重视,使得资产管理与核算工作的水平没有得到有效提升。
(二)缺乏统一的入账单位
目前我国行政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的入账存在着较大的问题,资产管理实际的工作中,有大概69.1%的问题是由于入账不合理造成的,特别是不明的入账对资产管理产生较大的干扰,这一部分的内容主要包括有进口仪器、房屋建筑、车辆等高额价值的资产,同时也包括大批采购的资产。由于生产厂家一般采用的是总价限定的方式进行资金收取,所以在资产入账时就会带来打捆入账的主要问题,以至于后期对固定资产进行核算的时候就必须按照批量进行核算,使得核算工作无法根据具体的事物数量进行核算,这成为行政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最为棘手的工作。
(三)实物盘点的问题
行政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与核算的工作只有在固定资产总数正确的盘点下才能够顺利开展,由于不同部门之间工作内容的交叉使得资产盘点出现延误或者中断的现象,导致资产盘点工作带来较大阻碍,致使出现错漏或重复的现象,盘点资产的结果数据不真实,造成实际固定资产与账目内容不一致,不利于展开正常的资产管理和核算工作。例如:如某市高校2010年购置的学生木质桌椅,经过长期地使用,大多已经出现损害现象,但是该市财务的入账上还将这批桌椅的资金计入固定资产的账目上,造成账目盘点不准确。经过该省国资局2011年对全市全部行政事业单位的固定资产进行全面核查,结果账面价值只有10.9亿元,和现实情况相差太大,主要的原因由于大部分的单位在2010年兴建了一些楼房,但是土地证、房产证等证书均没有及时办理,只有经过严格的清查,才能将一些错漏的项目进行重新评估和入账。
(四)单位的固定资产使用效率低
根据2010年针对某省某市的行政事业单位的固定资产的调研结果来看,截至2011年底,全市行政事业单位资产总额合计1656014.11万元,就固定资产而言,全市行政单位固定资产合计198912.62万元,但是固定资产的实际使用率仅行为51%,存在资产使用率低下的问题。这主要是由于行政事业单位没有及时处理额外产生的固定资产,但在活动结束后这些资产没有得到有效的利用,大多是处于闲置状态,造成固定资产的使用率低下。
(五)核算方法落后
核算方法落后的主要表现在没有正确把握提高价格与折旧内容。导致提高价格与折旧的主要原因有:一是由于自然灾害因素所造成的价值损耗或者是自然损耗,二是由于长时间不稳定的市场物价引起固定资产升值的变化。只有通过对事业单位的固定资产给予动态的实时监控,展开定期的资产清查才能在短时间内掌握其经济价值,准确地进行资产核算。
三、提高行政事业单位资产管理与核算工作水平的对策
(一)建立完善的固定资产管理与核算的相关制度
建立完善的固定资产管理与核算的制度要符合国家法律法规的相关规定,将宏观的法律制度环境与单位内部微观制度环境两者相互结合、相互作用和约束,对行政事业单位的固定资产进行规范化管理与核算工作。因此,作为行政事业单位的相关决策人员要根据单位内部的具体情况给予分析,运用新的管理理念对现有的资产管理制度给予完善。构建以购买、使用、分配、处置、核算和管理等为主要内容的固定资产有效的管理机制,建立健全相应的权责机制、奖励机制和预算机制,全方位对行政事业单位的固定资产进行管理与核算。
(二)政府和领导重视,员工践行
行政事业单位的固定资产涉及的数额较大,内容较广,政府作为社会机构应积极履行其社会服务职能,将固定资产的管理工作与干部领导的绩效考核机制联系起来,最大化调动事业单位员工工作的积极性,实行严格地岗位责任制,将每一个工作落实到具体的岗位员工。通过不断要求单位内部领导对资产管理与核算工作的给予重视,并积极以身作则给广大员工树立良好的形象,促使员工在具体的工作当中落实资产管理与核算的具体工作,促进固定资产得到有效、安全的利用。另外可通过建立资产管理的专门机构,对资产管理制度进行科学的指导、制定和执行,将产权与责任对应落实,负责保证资产信息安全、真实与准确,资产定期清点和资产的处置等相关工作。
(三)采取有效的资产核算方法
科学的核算方法是顺利展开资产核算工作的有力武器,在核算的过程中要按照透明化的准则、市场准则和年限减值的准则这三大准则要求进行行政事业相关固定资产的核算。其中市场准则是社会市场经济发展的重要结果,要时刻根据市场的动态变化对增减值进行相应的调整;透明化准则是要求对分账与总账的核算工作必须保证数据清晰准确,精确到具体的物件核算。根据2013年事业单位新会计制度中的规定: 固定资产指的是事业单位持有的资产且其使用期限超过1年(不含1年)以及单位价值在规定标准以上,并在使用过程中基本保持原有物质形态的资产。当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的价值虽然没有达到规定标准数额,但其使用期限超过1年(不含1年)的大批同类物资,可将其作为固定资产核算和管理[2]。 按照现行的企业会计核算方法,事业单位非经营性的固定资产其核算方法依然按照收付实现制的原则,购置的资产一次性并入支出账目核算,使用过程提取折旧就不再将其计算到支出账户,而是直接作为净额资产中的固定基金中。一是在购入阶段,贷:国家财政拨款,借: 事业支出或者经费支出。与此同时,贷: 固定基金,借: 固定资产。二是在使用固定资产过程中,对单位固定资产的计提折旧应合理选择折旧计提方法,贷: 累计折旧,借: 固定基金。
(四)提高人员的整体素质
参与行政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与核算工作的主要主体就是单位内部的管理人员,只有加强全体工作人员的整体素质才能全方位地解决在资产管理活动过程中产生的问题。通过定期对全体员工展开管理技能培训,提高他们的管理素质、职业素质和文化水平等方面的整体素质。只有提高他们整体的素质才能促使他们规范自己在单位固定资产管理与核算过程中的行为,才能保证他们对资产管理与核算工作抱着积极负责的工作态度,促进他们对固定资产有效利用,实现资源的优化利用。
五、结束语
加强对固定资产的管理和核算是推进行政事业单位的可持续建设与发展的要求,只有通过有效地解决在资产管理和核算过程中产生的问题,才能促进行政事业单位经济各项事业的健康发展。通过建立有效的预算机制、激励机制和权责机制可以有效地规范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的购买与使用,最大化提高员工的工作的积极性,全方面位进行行政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的管理和核算,共同助推把固定资产和核算向新的方向发展。
参考文献:
[1]陈雅岚.浅谈加强固定资产管理实现资产增值保值[J].广西电业,2011,1(1):11-12
[2]崔宏伟.浅析行政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的管理[J].河南水利与南水北调,2011,2(02):22-24
[3]春燕.有关行政事业单位固定资产计提折旧的探讨[J].硅谷,2012,3(19):14-17endprint